潘应刚 李康敏 杨娟 杨玲华
【摘要】: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的交汇处,人口约20万,南枕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靠嶙峋蜿蜒的北塞山,东峙峰云相连的三危山,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属于暖温带气候,年降水量只有40毫升,而蒸发量却高达2400毫米,祁连山的党河水流经敦煌这块土地,这里遍成了沙漠里的绿洲。
关键词; 敦煌;主题游;线路;调查开发
一;古丝绸之路的敦煌
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随着丝绸之路的出现,地处西河地区的敦煌名声大噪,闻名海内外。早在西汉汉武帝时,张骞首次开拓丝路,在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它不仅是一条路,更是一种文化,它促进了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了东西文化。而在当時,敦煌是丝绸之路南北两道的交汇处,既是出西域的前哨关口,更是进入中原的门户和交通枢纽,还一度成为了贸易中心,敦煌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都达到了一种顶峰状态。
2016年9月,敦煌首次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博览会以“推动文化交流,共谋合作发展”为宗旨,以“文明互鉴与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为各国文化交流和人文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推进了人类进步,维护了世界和平,同时,提高了敦煌的知名度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促进了敦煌旅游服务业的发展,敦煌的旅游景点众多,但分布范围广,大型的景点举世闻名,而小型的景点随景色宜人,但却无人问津,主要还是因为旅游资源分布不均匀,我们针对这一问题对敦煌西线的路线做了一个特色化的主体型的设计,以下就是对敦煌新型旅游线路的分析:
二;敦煌目前较推崇的旅游线路有:
<1>敦煌一日游(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
<2>敦煌两日游(阳关、雅丹魔鬼城、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
1、 整体来看,知名性较强的旅游景点都在其中,路线较合理。但是景点较单一,不能够吸引游客,引起游客的旅游愿望,很多游客都有一种来一次不想来第二次的心理。
2、 从深远角度来考虑,给敦煌带来不好的影响,没有独特新颖的旅游,并且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刻板影响占据了大部分游客的心理。
目前,多目的地旅游已成为当前一种重要的出行方式,因此,合理设置和安排旅游线路是旅游市场供需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线路的描述上,未能对其成因进行系统阐释。在梳理和评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文章以新疆目的地网络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社会网络视角及分析方法,通过整体网和个体网两个层面探寻旅游线路形成的内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敦煌已初步形成以莫高窟为中心的目的地网络,而以中心度和结构洞为代表的目的地网络结构特征是多样化旅游线路形成的关键所在。研究结论对现有旅游线路研究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方面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三;围绕调查问卷展开的内容
我们旅游线路的市场调查主要以实地考察和发放调查问卷为主,将实地考察所采集的信息加以整理后向市场发放500了调查问卷份,以纸质版和网络版两种调查方式同时进行。从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今年敦煌地区的旅游者在旅游旺季还没来临前就比去年增加了10万人次,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政策更是带动了敦煌国际旅游城市的发展和游客量的猛增。
敦煌旅游的淡旺季非常明显,分界线也十分清楚,每年5月-10月属于旅游旺季,11月-3月属于旅游淡季,今年的游客量从三月份开始增多。主要以青中年游客为主,并且这些游客大部分是高等学历。我们一共实地调查了敦煌十二个大大小小的旅游景点,虽然敦煌的著名景点都是以历史文化为主,尤其是以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阳关,玉门关为主要著名旅游景点,几乎每位游客来到敦煌都会去这几个景点。但是,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更多值得开发的旅游线路,像南湖,胡杨林等等。以及大型的舞剧,王潮歌所导演的《又见敦煌》,更是人类历史上的视觉冲击,亲身体验古代王朝的生活。并且通过调查了解到游客们更希望旅游景点可以多样化,带给他们与众不同的体验与感受。
四;我国旅游线路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在产品开发理念上以资源为导向我国大部分旅行社在开发旅游产品时,没有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而是根据旅游资源来开发旅游产品,只论该地有什么资源,就开发相应的旅游线路。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盲目的旅游资源开发只会造成开发浪费和保护失当。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削价竞争由于旅行社的经济实力不强,多数旅行社没有专门设计旅游线路的部门去管理运营,所以缺少了深入进行市场调研,更多的都是单纯的模仿、抄袭其他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导致严重雷同。所以造成的局面就是,多家旅行社为了争夺的现有的客源市场只能够拼命压低自己旅行社的报价,导致行业的利润逐渐低下,导致服务质量日益变差、游客的满意度越来越低、重游率也低下等问题,严重伤害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旅行社本身遭到游客控诉。
三;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我国众多的旅游目的地中的文化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但是在旅行社开发旅游线路时,对该线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没有充分重视,挖掘太浅,仅仅是表面的浅层次的开发利用,没有深度,缺乏文化性、知识性。
五;结语
敦煌是世界旅游名城,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与丰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世界各地的文人墨客。2017年3月4日项目负责人;潘应刚,项目成员;郑涛涛、杨娟、杨玲华、李翠翠一行前往敦煌古城实地调研;考察调研信息如下:第一站;敦煌古城,第二站阳关:第三、四站,玉门关、渥洼池:第五站,西晋壁画墓、白马塔景区、党河风情线、敦煌夜市: 我们调研在景点记录了游客对该景点的反馈。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大部分旅游者希望在舒适不受影响或体力许可的前提下,花较少的时间以及金钱游览较多的风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问题在于有没有好的、被大众认可、可供选择的旅游线路,并且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意味着旅游组织着效率的提高,旅游企业成本的降低和竞争能力的增强,所以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更好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满足旅游企业与旅游者双方共同的要求。本课题的从某种方面讲应该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简介:潘应刚(1995.03—),男,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甘肃静宁主要研究:旅游管理;
李康敏(1995.8—),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 ,男,甘肃通渭。研究方向;敦煌壁画研究;
杨 娟(1995.3—)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 ,女, 甘肃平凉,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
杨玲华(1996.11—)西北师范大學敦煌学院 ,女,甘肃平凉。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课题研究项目,项目指导老师:王海鹏、许秀玲,项目负责人:潘应刚,项目成员:李康敏、郑涛涛、杨娟、杨玲华、李翠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