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视域下的普世价值

2017-09-10 08:11梁鹏遥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普世价值

【摘要】:普世价值在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围绕普世价值是否存在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不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是否存在普世价值,国际政治中没有普世价值生长的土壤。国际政治本身是一个具有规范性的价值体系,但绝非普世价值。

【关键词】: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普世价值

一、无政府状态下的普世价值

围绕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现实主义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国际政治的第一推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自由主义学派接受现实主义的观点,承认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建构主义则从本体论上否定了无政府状态,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国家造就的。国际政治不同于国内政治,不存在权威,没有世界政府,国家之间是平行关系。但国际社会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是普世价值,普世价值之于国际政治是“海市蜃楼”。

普世价值的拥趸普遍认为存在适用于一切范围、一切时代、一切人群的普世价值。我国古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佛教的“普度众生”,基督教“普适性运动”都有这层意思。时间上,普世价值是永恒的;空间上,普世价值涵盖了整个世界;范围上,普世价值包含了所有的人群,无论种族、肤色、信仰、文化。普世价值的提出主要有两条依据:第一,人类有共性,人类向善的本能使得在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超越地域、民族、信仰的普世价值。第二,当今国际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多元体系,丛林原则与秩序价值共同存在,人类面对许多共同问题,诸如环境保护、恐怖主义、资源枯竭等,这些问题单凭一国之力无法解决,由此产生的共同利益驱使人类打破各种藩篱屏障,把全人类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放在首位。

二、国际政治没有普世价值生长的土壤

笔者认为,国际政治并不存在普世价值的基础。首先,从国际政治的特性来分析普世价值。国际政治是无政府的有序状态,而普世价值如果是普世的,则应该是没有强制力的为所有国家认同。事实上当今国际社会争论与分歧一直存在、战争与冲突并未止息,各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争斗依然很尖锐,并不存在一种价值为所有国家共同认可遵守。以苏联解体为例,戈尔巴乔夫是认同普世价值的,他认为“新思维”的核心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高于一切,即高于一切民族、高于一切阶级、高于一切国家。然而,不但西方并不认同,反而加快了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导致了苏联的分崩离析。

其次,从价值本身来说,价值的产生来自于需要。需要来源于主体本身的意愿、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互动交往。作为价值主体的人,其需要千差万别、又不断变动;价值主体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不尽相同,客体的属性不是是变化多样的;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互相交往,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千差万别,主体对于客体的利用能力也不相同,其需要也就会随之变化。当今国际社会,国际政治的主体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各种政府间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些主体之间互相渗透又各自独立,在交往中既有利益相符又存在利益冲突。以民族国家为例,民族国家依然是当今国际社会最重要的主体,但不同的民族国家所处的客观环境不同,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的差异显著存在,国家间通过交往,发现了共同需要、明确了共同利益,也发现了利益冲突、产生利益博弈,有了国际共识和国际冲突。

最后,从普世价值和人性的关系出发,两者并非必然存在关系。人性有共同、普遍的一面,但人性也是历史的、具体的。价值都是具体的,因人而异、因地而异。从古代到近代,从西方到东方,没有哪一种价值为整个人类所认同。国际政治的实践告诉我们,当抽象的人类共性遭遇具体的人类社会性,不同的国家、政党、阶级可能会因为某些共同利益在某些问题上达成合作、妥协、协议。但这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只是国家间基于自身利益而产生的政策灵活性。

三、普世价值被热炒的原因

普世价值在今天之所以被“炒热”,一方面有其社会思想来源和宗教神学来源。在世俗层面,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者便要确立正统思想,统治阶级的价值观成了普遍适用的真理;在宗教层面,宗教是“普遍使用的形式”中“有感情的形式”,具有超越国界的世界性。当世俗权力与宗教信仰联手,这些普遍意识变自然而然的披上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了无需加以验证的真理。另一方面普世价值的“热炒”离不开西方国家的鼓吹。二战后的美国成为西方世界对抗东方世界的领袖,一开始就推行“和平演变”政策。由此一套关于西方价值的理念理论应运而生,“意识形态中立论”、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目的都在于消解社会主义理论,将社会主义国家演变成与美国价值观相同的国家。冷战结束后,美国人先是鼓吹“历史终结”论,后又对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对独联体国家继续实行“颜色革命”。面对激烈的民族矛盾、尖锐剧烈的宗教冲突,美国人又抬出“文明冲突论”,举着“人道主义干涉”的旗帜干涉他国内政。如资中筠所说美国“对内立民主,对外行霸道”,美國所宣扬的普世价值实际上只是一种西方价值。

参考文献:

[1]《国际问题研究》:2003 年第3期。

[2]《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2002 年第4期、2003年第2 期。

[3]胡伟;浅析国际政治中的道德因素[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4]高涛;国家利益与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D];河南大学;2001年。

[5]梁红泉;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中软权力的运用及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梁鹏遥(1992—),汉族,陕西合阳人,现就讀于陕西师范大学2015级国际政治专业,硕士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

猜你喜欢
普世价值
以书之名:《岛上书店》叙事中的虚构与真实
“普世价值”正在失去秀场
儒家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西方“普世价值”注定只是“南柯一梦”
共同价值的哲学基础与现实意义
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交往”理论与全球化
理性看待西方“普世价值”
从中医药文化看中医药的普世价值
农民工电影的叙事伦理研究
“普世价值”思潮的自我包装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