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在流行音乐中的发展及现状

2017-09-10 06:41薛琦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中国风渊源现状

【摘要】:近年来流行音乐的发展趋于多元化,在多种多样的流行音乐风格中“中国风”的歌曲成为流行乐坛一大亮点。越来越多的“中国风”作品的出现是值得思考的,“中国风”这一音乐形式的出现,在大众众口难调的问题上有了一定的选择,至少所有国人都可以接受这一种风格,而这正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裁的内容更加懂得中国人的品味。本文将从什么是“中国风”的风格化、“中国風”风格化的渊源和“中国风”风格化的现状来进行概述,来总结归纳“中国风”风格化的艺术特点和独特魅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让更多的人听懂听透这一旋律。

【关键词】:“中国风”;渊源;现状

流行音乐在当代已经成为正常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元化的音乐让听众能够拥有各式各样的选择。当我们听到Hip-Hop就会想到Jay-Z、Usher之流,听到乡村风格的音乐就会想到Taylor Swift,听到Rock&Roll就可以想到Linkin Park等等,这就是现在我们对流行乐手的第一映象,在华语乐坛也有当我们听到一种名叫风格化的歌曲就会想到周杰伦的感觉。

(一)什么是“中国风”的风格化

风格化就是风格化格,“中国风”的风格化泛指以中国元素为主体的表现形式,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中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和性格的艺术形式,这种风格流行于文化、艺术领域,是当代最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段。

在流行音乐中的“中国风”就是一种中国古代文化的延伸,“中国风”的歌曲就是在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当中使用以中国传统音乐为背景,用中国传统音乐配器或以中国传统五声调式为基础的流行音乐,有“三古三新”的特质,所谓的“三古”是指“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三新”即“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中国风”的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特色,使用新唱法和新编曲来烘托歌曲的气氛,歌曲以怀旧的中国文化背景与现在的节奏结合,产生优雅、明快、忧愁、含蓄等歌曲风格。“中国风”的风格化分为纯粹风格化和近风格化两种,纯粹风格化即满足“三古三新”条件的歌曲;近风格化是在某些条件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又很接近于纯粹风格化的歌曲。

在“中国风”的歌曲当中古辞赋即以文言文或古诗词为主要辞藻风格;如:周杰伦的《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发如雪》:“狼牙月,伊人憔悴,我举杯饮尽了风雪,是谁打翻前世柜,惹尘埃是非。”而古文化即是在歌曲中所出现的古代文化背景;比如:歌曲《兰亭序》的历史背景就是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黄金甲》出自黄巢的《咏菊》等等。古旋律就是在歌曲中所使用的唱腔;在歌曲《霍元甲》中:“小城里岁月流过去,清澈的涌起,洗涤过的记忆,我记得你,骄傲的活下去”,使用的就是京剧的唱腔。

新唱法,在风格化的歌曲创作中唱法是借用R&B唱法,特别是R&B带来的转音方式,用在风格化歌曲的演绎上面使得乐曲的情绪能过更加深刻的发挥,更加富有试听性。

新编曲,体现的是风格化的现代性,体现在节奏和配器两个方面,在风格化歌曲的节奏上面所提倡的是加入低音的概念,这是我国传统音乐中没有的,在乐曲编曲中加入底鼓、base的使用,让歌曲更加富有张力,让古老的旋律变更加现代感;配器在风格化歌曲创作当中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就关系着如果将民乐的独奏性弱化,然后增加各种民乐的配合性。

新概念,可以泛指在歌曲题材选择上面的重要因素,写情,写事或者写人;或者今古;或者真实虚构。

(二)“中国风”风格化的渊源

说到“中国风”这种文化现象是当今社会上广泛传播的一门艺术,涉及各个领域,是为了表现中国元素的一种形式。对于“中国风”的音乐的发展应当从20世纪的香港电影配乐开始说起,像在很多香港古装电影当中使用的配乐全然是使用民乐铺底的纯五声音阶旋律,这样的配乐更加符合电影的情节、主题、以及一种中国人的气质。那个时代比较著名的音乐创作者当属黄霑,《射雕英雄传》、《倩女幽魂》、《黄飞鸿》等等许多影视作品的后期配乐以及主题曲创作都是出自黄老之手,黄老的创作风格脱不开中国元素,他的著名作品《沧海一声笑》就是最好的例子,全曲追求簡单,一段体式的五声音阶曲调,在当时的流行音乐当中独树一帜,虽然简单但是却胜过无数崇尚复杂的流行曲作品,黄老的作品可谓是风格化流行音乐的启蒙。而在风格化的音乐中,有很多New Age的音乐家也在纯风格化音乐上有所创新,比如林海的《琵琶语》,梁邦彦的《大风歌》等等一些融合新兴作曲编曲技术的音乐作品,这些不是流行歌曲,但是出乎意料的给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原来中国民乐可以如此演奏交织出那么美妙的音乐。再到由周杰伦的《东风破》所开创的风格化流行音乐的潮流,这些音乐创作者正在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以及对新兴事物的革新对“中国元素”进行一次变革,让风格化的文化开始被现代人重新认知。

其实在早期很多港台流行歌曲创作当中,很多作曲家都使用过五声音阶作为创作的源泉,在对周杰伦的访谈当中,他本人也说了:“其实像张学友的《吻别》就是运用了五声音阶的一首类似风格化的音乐,主旋律“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让风痴笑我不能拒绝我和你吻别在狂乱的夜我的心等着迎接伤悲。”就是纯五声音阶所构成。而这首歌正是获得当年金曲奖,年度金曲以及直到现在也被人传唱不休,还有国外乐队翻唱的一首经典之作,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所采用的中国五声音阶旋律的柔美、和谐感。

所以以“中国风”的音乐渊源来自于国人对音乐和谐美的欣赏,还有当代音乐创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三)“中国风”风格化的现状

从早期的“中国风”风格化现状来看,香港流行乐坛很多音乐人都是在模仿欧美流行音乐创作时候避开“中国风”,只有黄霑的大部分作品是具有强烈中国色彩的,无论是从歌词的创作,歌曲的编写以及配器的使用,早期“中国风”风格化作品在流行度上是一点也不比其他流行歌曲差,甚至要更好。但是在早期的音乐发展来看,环境却阻碍了“中国风”的继续发展,以至于香港乐坛这近20年几乎没有产出非常优秀的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作品。

再到2003年周杰伦《东风破》的成功,开始打开了“中国风”这一流行乐种的发展之路,从周杰伦本身的号召力和歌曲的欣赏性,中国元素这种一直存在却被人忽视的文化开始有了自己夹缝生存的余地,接下来就是越来越多的歌手开始跟风创作各式各样的“中国风”歌曲。一时间风格化开始百家争鸣,“中国风”也越来越被关注。

在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时间尚段,在流行音乐领域的权威也略显不足,以至于在“中国风”这种歌曲的定义上面还存于官方上的空白,“中国风”还缺少更多权威人士的认证,以及一个官方形象的树立。

“中国风”的出现正是在我国当前民族意识最薄弱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在崇洋,走西化的过程中的一计镇静剂,“中国风”只有中国人才懂,因为那些歌词的选择都是源于诗歌文化,那是我们从小学到大的一种国粹。“心事密缝绣花鞋,针针怨怼,若花怨蝶,你会怨着谁?”的平平仄仄,还有“无关风月,我题序等你回,悬笔一绝,那岸边浪千叠。”的情怀,这些内容都只有从小接受过传统文化熏陶的人才能够了解,流行音乐的作品虽然趋于商业化,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有着本能的良心作为,“中国风”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只有依靠最时尚、最流行的载体,越来越多的国人才能发现,原来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那么有特色、有味道。

作者简介:薛琦(1993-),女,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民族艺术研究所,2015级研究生,专业:音乐与舞蹈学,研究方向:民族音乐理论。

猜你喜欢
中国风渊源现状
试述科技发展的渊源与未来趋势
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渊源的几点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