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
【摘要】:随着传统文化艺术保护工作的持续展开,各界刮起一阵“非遗热”,传统民乐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里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近年来各界对传统民乐如何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传播做出了努力,笔者试图通过近两年上映的两部聚焦民乐的电影作品,提出民乐在当代社会传播发展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百鸟朝凤;闪光少女;民乐传播
一、电影《百鸟朝凤》概述
《百鸟朝凤》于2016年5月6日上映,作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该片延续了其一贯独特质朴深沉的风格。影片以描述唢呐这一中国传统民乐器兴衰的角度切入,讲述了民间艺人在文化传承发展道路上所遇的艰难辛酸,实则映射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普遍窘境。有学者将该片定义为艺术电影[1],笔者对该意见有所保留,不论将其归为何种种类,该片都客观的展现了传统文化艺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遭受外来文化冲击时不可避免的境遇及其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吴天明导演深厚的电影艺术造诣、经验以及其对发扬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大义凛然的主旋律精神。影片讲述的故事及结合当下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语境使笔者感受到——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是人类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集合,这其中包含了延续子嗣、劳动和文娱形式等多个内容,历史会无情地洗去许多文化行为,但各个时期和地域都不乏文化坚守和传播者。影片中的焦三爷、影片外的吴天明便是传统文化艺术的坚守者和传播者。
电影分为两个主体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两个性格迥异的孩子由于不同的原因相聚在师父焦三爷家中学习唢呐的艰苦过程,由于性格使然,最终游天鸣传得焦三爷衣钵继承唢呐班。后半部分剧情出现转折,西洋乐器进入人们视野,存在于百姓生活重要仪式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唢呐吹奏逐渐被替代,备受人们敬仰的唢呐师傅风光不再,传统民间艺术唢呐在时代变迁的巨潮中陨落。片终,一曲《百鸟朝凤》将毕生心血都注入唢呐的匠人焦三爷对唢呐的感情展漏无疑,让人为止肃然起敬。
影片以唢呐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为主体,用唢呐的兴衰将中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对立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论从时代背景、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等各方面来说都具有一种强烈的年代感,勾起观众的怀旧情怀和对传统文化没落的惋惜和哀叹。
二、电影《闪光少女》概述
《闪光少女》,这部集中国传统民乐、二次元[2]和古风[3]于一身的电影于2017年7月20号在各大院线如期上映,电影围绕民乐与西洋乐之争的故事主线展开,讲述了发生在音乐学院附中的一群洋溢着青春热血的传统民乐学生,用一种看似“无厘头”的方式告知视民乐如草芥的西洋乐学生“什么是民乐”而发生的种种有趣故事。电影由三幕式结构贯穿始终,剧情跌宕起伏,起承转合的节奏控制的精妙至极,由青春期的小心思引出中西文化的大对抗,用略显夸张的形式向观众述说西洋乐与民乐在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之争,结合“二次元”“古风”等新颖的小众领域文化,试图唤起大众面对处于边缘化、面临传承发展困境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正确态度和传承意识,为民乐正名。片中琴房走廊西洋管弦乐团与传统民族乐团对决的剧情设置、选曲编排等一系列设置都能看出影片幕后团队创作时的良苦用心。
三、民乐传承的思考
两部电影虽同为讲述民乐,呼吁关注中國本土传统音乐文化,但是时代背景却完全不同。电影《百鸟朝凤》是发生在改革开放劳动生产力普遍低下时期,西洋乐器进入国内大众视野,传统乐器受到冲击的初期,艺术匠人们苦心坚守祖辈传下的手艺;而《闪光少女》则是发生在国家注重文化软实力,社会信息丰富多元,全民注重培养下一代兴趣爱好的时代,一群满腔热血的少年敢于敲开未知世界大门。如果说《百鸟朝凤》以怀旧朴实的情怀让观众们看到传统民间艺人在面对现实生活压力冲击时的无奈和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被逐渐遗弃时的遗憾而惋惜,纯朴而隽永,触动心弦。那么电影《闪光少女》则用独特的题材、夸张的视角、紧张的剧情给观众传递洋溢着青春热血气息的青年们为了心中所爱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精神,振奋人心。二者带给观影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却都准确并真实道出了各自所处时期,民乐所遇的社會现实和传统文化所遇的瓶颈,反映了民乐团体人的心理诉求,激发强烈共鸣。虽然不能解决问题,却都不同程度的使观众了解和认识民乐,激发了人们对于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唤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意识。
任何文化,都必须经传播,才能传之于人,行之于世,承之于后人。②传统民乐要生存,必须要结合当下社会环境进行充实更新。二十一世纪初期出现的“新民乐”[4]在国内掀起了一阵浪潮,它以传统民乐的曲调为基础,融合流行音乐、舞美设计等元素的表演形式使得民乐在民众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同时也打开了民乐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纪元,在世界的大舞台上绽放了民乐的光彩,使世界各民族人民领略了中国民乐的风姿。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新民乐”虽迎合了大众审美,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但却与传统民乐所提倡的气韵和意境有所偏离。电影《闪光少女》将传统民乐与二次元、古风等元素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与“新民乐”有所相似,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激发了大众对民乐的兴趣,但是有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民乐决不能停留于此,文化艺术要顺应时代的需求,但不可陷入经济效益的泥潭,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在社会变革中的坚守与流失,映射了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传承危机,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自持之道尤为重要,“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在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亦不能止步于怀旧经典,传统文化必须在发展的道路上权衡好传承与创新二者间的联系。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传统文化艺术,而能切身实际加入到传承民乐队列中更是少之又少,这也是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民乐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业内专家学者的研究,但是更多的是要将民族文化进行普及,要在本民族同胞的生活、思想中根深蒂固,这样才能把握住本土文化的精髓所在,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大放异彩。
注释:
[1]詹庆生.危机与转机: 中国艺术电影发展备忘(2004-2014)[J].当代电影,2014(9).
[2]来源于网络https://baike.so.com/doc/2801925-2957338.html
[3]来源于网络https://baike.so.com/doc/5405708-5643499.html
[4]刘金祥. 浅议传统民乐与新民乐的可融合性[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04):37-41. [2017-08-30].
注释:
[1]艺术电影是泛指那些以艺术表达而非商业盈利为目的,旨在传达对于社会及人性的细致观察,包含复杂深沉审美体验的影片类别。艺术电影相比文艺片更加小众,商业性更弱,更多哲理、象征与隐喻意味,更具批判性反思性,艺术上更具探索性。
[2]电影中将二次元定义为:“二次元即ACG,‘A是Animation(动画)、‘C是Comic(漫画)、‘G是Game(游戏)。”
[3]古韵之曲,最近几年新出现的的一种音乐风格,指歌词偏仿古,好用诗词典故。
[4]所谓“新民乐”,就是那种用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作为素材来源,用中国的民族乐器并结合西方现代音乐文化中特有的编曲和配器手法、演出形式、多媒体技术以及新颖的包装形式等而形成的有独特视听效果和时代风格的民乐演奏形式。
参考文献:
[1]王少帅. 蹒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百鸟朝凤》——从百鸟朝凤看中国文化传承中的尴尬[J]. 戏剧之家,2016,(17):143+145. [2017-08-19].
[2]修海林. 音乐学领域中的传播学研究[J]. 中国音乐,1993,(02):8-14.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