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听琴》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的把握

2017-09-10 08:17曹乐乐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创作特点演唱风格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现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风声水起。这些作品更多的借鉴了传统音乐的元素,同时也融入了时代的风格,因此其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艺术歌曲《西厢听琴》取材于元代王实甫所撰的戏曲脚本《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本文从《西厢听琴》的创作特点为视角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其演唱风格的把握。

【关键词】:西厢听琴;创作特点;演唱风格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由王实甫根据金代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改编。改编后的剧本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并融合了大量古典诗词,使作品文学性有了很大提高。并且将结局改成老夫人妥协、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因此,在思想上具有更鲜明的反对封建礼教的色彩,在当时来说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基于这样的文学背景,中国著名电影编剧韩静霆和著名作曲家张宏光联手创作了这首现代民族声乐作品《西厢听琴》。

一、《西厢听琴》的创作特点

1、歌词的创作特点

《西厢听琴》的詞作者韩静霆是我国著名电影编剧、作家。他的主专业是民族器乐,但却享有“文坛奇才”的美名。他的创作涉及书画、音乐剧、话剧等多个艺术领域,代表作品有电影剧本《一夜歌星》、电视连续剧《孙武》以及歌曲《乡愁》、《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高山流水》等。韩静霆先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有很深的造诣。他将《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凝练成诗意化的语言,将古典文学作品的特点与现代审美思想相结合创作了这首《西厢听琴》。

歌词的前两句描写了爱情中的相识相知,映射崔莺莺和张生相识后互相倾慕、暗生情絮的情节。莺莺的琴声和才貌使张生心生爱慕,张生因不被莺莺家人接受而夜夜翻墙与莺莺相会的执着也打动了莺莺的芳心。歌词中间两句写出了莺莺对张生的情感回应,歌词末尾两句则表达了两个相爱之人不顾千难万险誓要相守的爱情诺言。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韩静霆先生扎实的文学功底以及对艺术化语言的高度敏感。短短几句便将《西厢记》的爱情故事完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并且每句的尾暗押言前辙,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利于歌唱。下面笔者将歌词摘录以便直观的赏析:

你的琴声委委婉婉、缠缠绵绵撩的我心儿乱,

你的柔情翻过墙头、穿过竹帘惹的我魂儿断。

好一个聪明绝顶的酸秀才!

相思无语、传情只用十个手指七根琴弦。

爱无羁绊、情无栅栏,琴声做媒剪不断,

不见不散、见也不散,今生今世、早早晚晚有情人手儿相牵!

2、音乐的创作特点

《西厢听琴》的曲作者是我国一级作曲家、指挥家、民族声乐教育家王志信先生。他所创作的民族声乐作品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民歌和戏曲的唱腔、节奏、调式调性以及地方语言等传统音乐表现手法。他的创作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反映时代、贴近人心、表达感情。因此,其作品既有民族传统的优美风格、又有鲜明的時代特征。首先,在调式方面,王志信先生选择了音乐色彩相对暗淡、柔和的六声羽调式。《西厢听琴》所描写的男女之情在爱的分类中属于小爱,在音乐中也更适合用小调来表达。不论是张生对莺莺的一见倾心还是莺莺对张生的脉脉含情都能在羽调式中得到最恰当的表达。其次,《西厢听琴》在曲式结构方面采用了无再现单三部曲式,由三个独立的乐段组成。其中,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的音乐材料,这样的作曲手法加深了听者对音乐材料的印象,强调了歌曲的主题。第二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使用了新音乐材料,用级进的旋律进行方式将歌曲感情推向高潮。第三乐段使用了第一乐段的作曲手法,重复了音乐材料,由两个结构相同、材料相同的乐句构成。本乐段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用连续的六度进行勾勒出宽广的徐律线,描绘出了有情人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另外,在旋律的进行方面,第一乐段呈现出柔和、平稳的波浪线型旋律进行,如吟吟细语般表达了恋人相遇相知的情感状态。第二乐段呈现出首尾大波浪中间平稳的旋律线形态,生动的展示了恋人在爱情中的忐忑心态和喜怒哀乐。第三乐段的旋律线呈现出大波浪式下行的状态,起伏较大的旋律进行将歌曲感情推向高潮。

二、演唱风格的把握

《西厢听琴》是一首具有现代民族声乐特点的艺术歌曲,但它取材于古典文学,因此在作品风格上多了一种古词古曲的韵味。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在咬字归韵方面要求字正腔圆,《西厢听琴》的歌曲有统一的韵,因此对唱腔的归韵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歌唱中每一个汉字都有字头、字腹、字尾。字头决定了字音的字音的完整性,比如歌词第一句的“你”字,拼音为“ni”,其中“n”是字头,“i”是字腹也是字尾。通过多年的声乐学习,笔者认为字头应该轻咬但要咬“清”,当然不包括有些声乐作品中需要突出字头的情感。字腹应该唱的圆润饱满而字尾应该起到连接下一个字头的桥梁作用。在声乐的唱腔中字音又分为开口音和闭口音,为了统一位置则需要开口音闭口唱,闭口音开口唱。其次,在声音技巧方面,《西厢听琴》需要略带一点戏曲特色的唱腔。歌唱位置统一已是老生常谈,本文便不再细究。《西厢听琴》的词曲结合度很高,几乎是一气呵成。因此,对歌唱者气息要求比较高。正确的呼吸、稳定而流畅的气息都是能否完成这首作品的关键因素。另外,演唱时最好先确定“高位置歌唱”的意识。再者,对歌曲感情的处理一定要基于对歌词内涵的深刻把握和对曲调旋律节奏的了然于心,如此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才能在歌唱中通过强弱对比和细节处理将歌曲感情充分表达。

歌唱是一门综合艺术,同时也考验着歌者对作品二度创作的能力。歌唱者除了积累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外,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增强自我理解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基础理论。最后,笔者希望每一位声乐爱好者都能发挥自己的声音特色,唱出自己心中的歌,为梦想插上歌声的翅膀!

参考文献:

[1]高晓英.浅析民歌“放风筝”的音乐特色[J].大众文艺,2001,(8)

[2]刘辉.“梁祝新歌”的音乐分析及演唱提示[J].四川戏剧,2013,(10)

[3]周小燕著.声乐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曹乐乐,男,汉,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民族艺术系2016级民歌演唱与传承方向研究生。

猜你喜欢
创作特点演唱风格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红楼梦》音乐的创作特点及风格分析
朱良镇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概述
论南宋诗人孙应时山水纪游诗的特点
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创作特点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