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讲究,因此对环境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斷地提高,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可以舒适人的身心,更能提高生产和生活的能力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就需要环境建设的不断完善,经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提高环境美化能力,完善当地绿化风景。因此本项目的建设,顺应了广大群众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方向。本文主要探讨海南特色风情小镇的建筑风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并阐述了海南特色风情小镇建筑风貌的成效。
关键词:海南;特色产业小镇;建筑风貌
前言:2016年开始,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将着重打造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到2017年,提出的"百镇千村"工程建设进度,将在2020年建成100个具有海南特色农业、黎族苗族文化、旅游、互联网、渔业、物流、工商贸易等类型的特色产业小镇。
2017年9月,在《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中要扎实推进海南"百镇千村"的风貌管控和工程建设。大力推动有产业支撑、有文化底蕴、文明程度较高、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但是在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过程面临很多问题,制约着特色产业小镇建筑风貌的实施。
1、海南省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建设水平不高,重视程度不足
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落后,编制乡镇规划不合理,政府部门缺乏重视造成镇墟建设投入不足;缺乏完备科学的管理机构,人员配置不足,造成海南省绝大多数的镇墟建设属于自发状态,没有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整体建设进行风貌管控,造成镇墟过程中用地浪费,居民建设房屋没有考虑整体布局,没有充分利用道路网络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导致农村建设出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建设品质欠佳,配套功能不完善,没有达到特色产业小镇的建设效果。针对这些问题,2012年,开始编制《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并于2015年5月经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专家审查通过,2015年7月中旬上报国务院审批。到2016年底,海南全省各市县空间总体规划也已全部编制完成,并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8年,各市县乡镇建立规划建设管理所,并配置专业人员,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正逐渐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在海南镇墟建设上,仍然存在着建设现状混乱、民意问题凸出等诸多问题,乡镇规划建设管理要实现科学化、规范化还需要继续努力。
(2)镇墟建设缺乏对建筑立面的风貌管控
由于受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海南许多乡镇建房依然非常简陋,乱搭乱建现象依旧存在,没有统一建筑风貌和建设标准,没有考虑房屋防风和抗震能力,根据自身认识而建,缺乏对建筑格局的分析,不能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房屋建设缺乏地方特色,海南少数民族房屋建筑特色正在逐渐被淡化,在少数民族聚集区,自建房"汉化"问题凸出,缺乏本地民族特色文化,汉族地区建房普遍雷同,形成"方盒子"景观,缺乏亮点和特色,大部分自建房是砖混结构,地方特色缺失,不能充分体现海南乡镇建设的特点。
(3)乡镇人文氛围缺失,空巢现象趋于严峻
由于我国城乡发展经济失衡,海南的乡镇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经济跟不上,造成对农村的投入不足,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都相对落后,农村人文氛围缺失,缺少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造成乡镇居民生活单调,打牌、喝老爸茶、研究彩票现象严重,传统农业耕作模式不提升,农村经济落后,造成大量村民涌向城市,年轻人更甚,青年人在农村生活单调,滋生外出打工的念头,导致年轻劳动力流失,同时城市医疗、教育的水平差异化,进城务工的人有一定的生存技能后,便留在城市中生活,村庄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农村活力不足,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活动交流减少;直接对乡镇发展滞后,影响乡镇文化和活动的推动。
2、加快海南特色产业小镇风貌管控的对策
(1)提高政府重视,加强领导,重点建设
村镇居民为一个共同体,统筹谋划、综合探索,通过体制变革和调整对农村的建设,促进镇墟在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和调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的一体化,从而改变传统的经济结构,实现村镇居民平等、产业互补、待遇一致,带动镇墟的建设和维护,乡镇旅游也的发展,使整个镇墟经济可持续发展。
组织开展海南美丽农村建设,是新农村发展的一种新的实践,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一项举措。各级政府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城乡统筹发展,抓住海南省要"百镇千村"建设为契机,提高国际旅游岛屿建设水平,政府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农村建设做好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工作的责任心;工作有干劲,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镇墟管理和建色的领导,加大力度推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建筑风貌的严格管控,将"百镇千村"建设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把"百镇千村"规划和建设管理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工作议程,加大财政投入预算;在"百镇千村"建设方面,以产业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为主导,加强规划管理意识,科学规划。在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推动镇墟建筑风貌的管控中,加强做好当地居民工作,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尊重居民风俗意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做好特色产业小镇规划、风貌管控和施工管理。
(2)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布置
在全面编制各市县空间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海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要做好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科学布置,确保镇墟建设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改造、建设房屋质量满足人们的要求,兼具美观和使用价值。海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中,各级市县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要有专门机构,各乡镇设立规划建设所负责本乡镇监督和管理;当地居委员会成立相关的监督管理小组,一同负责镇墟规划建设监督管理工作。
(3)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
乡镇规划建设的风貌管控工作不仅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有关,还与镇墟各职能部门有关,这些政府部门应通力协作,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岗位职能作用,共同解决乡镇规划建设和建筑风貌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促进全省特色产业小镇的建筑风貌快速健康发展。海南特色产业小镇的建筑风貌建设需要海南省政府部门的协调配合,统一编制海南"百镇千村"规划方案,按照方案统一部署和落实,确保把海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落在实处。
(4)突破创新,重点建设海南特色产业小镇
海南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影响深远,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任重而道远,海南应抓住机遇,突破创新,重点建设。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有关体制机制,增加对乡镇建设发展的投入,有力促进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同时,有关部门要规划推进土地产权确认,改革住房产权制,吸引社会资金投资农村建设,引领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农村建设以发展特色产业为支撑,以乡镇风貌为载体,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业经济乡镇特色发展壮大为导向,提高行政质量和水平。组织实施乡镇建设,废物处理,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完善,加大农村残废建筑和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改善农村条件,为乡镇建筑注入强有力的发展剂量。
3、海南特色产业小镇建筑风貌建设成效
(1)改善居民居住环境
海南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有利于改善镇墟的生活环境,提高镇墟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使农村人文氛围建设,特色文化活动带动,丰富乡镇居民生活多样性,告别以打牌、喝老爸茶、研究彩票来消磨时间,提高整体乡镇居民的整体精神風貌。
(2)保护生态环境,挖掘保护当地特色产业、文化底蕴和建筑风貌
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自豪感。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奠定了发展特色产业小镇旅游的基础。促使当地居民增收,使该镇墟延续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如:琼海市潭门镇的渔业特产小镇建设将所有沿街建筑统一渔业的建筑风貌,通过挖掘,把渔业生产生活资料对建筑立面上,并对建筑立面进行合理规划,扶持当地居民发展特色产品的经营。腾出空闲的土地,科学规划可用于修建生态环保设施,公共基础设施,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发展酒店住宿行业,为接待游客提供便利;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结束语
积极开展镇墟设计塑造城镇风貌特色。镇墟设计是塑造城镇风貌特色、保护自然山水格局、挖据历史文脉、传承民俗民风、协调空间秩序。要贯彻《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和本市县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管控原则和要求,按照"一域一特色,一镇一风貌"的原则,结合本市县历史底蕴、人文、自然环境及产业发展特点,科学建筑布局、风貌、色彩等,处理与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等关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促进建筑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把镇墟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着力塑造体现国际旅游岛特色的城镇景观风貌。
参考文献
[1] 赵秋云.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N].海南日报,2017.
[2].“多规合一” 海南先行 [N].摘自《中国建设报》2017.3.7
[3].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N].琼府〔2017〕15号
(作者单位:海南南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