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飞飞
【摘要】当前,由于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不仅作战的制胜机理和途径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相应的军队后勤保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对作战资金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财务作为军队后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总体要求,努力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新形势下,有效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有利于理顺作战资金保障关系,有利于提升军队资金保障效益,有利于推进军事斗争后勤准备。论文以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为中心,从精简高效地协调组织机构,沟通顺畅的军地协调联络渠道,全面及时的作战资金保障信息反馈制度等方面对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进行了完善,并提出了该机制在运行中需要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作战资金保障 军地协调 组建军银网络
一、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的意义
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是军队后勤领域围绕“建立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建设目标,不断提高作战资金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
(一)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的含义
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是指在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军、地资金保障主体为保障参战力量开展军事对抗行动的资金需要,进行的资金筹措、供应与使用活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它通过开展保障决策、执行保障任务、协调军地关系和反馈保障信息等工作程序完成资金的筹措、供应与使用,其中体现的经济关系,不仅局限于军队内部,还涉及到了地方相关本部门和机构。
(二)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的要求
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切忌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为了“机制”而“机制”,为了“协调”而“协调”,必须要充分论证、稳步实施。具体要把握好三点:
(1)要符合客观规律。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涉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两大系统,跨越军队、地方双重体制,完善中心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军队建设内在规律和财务保障行业规律,只有这样才具有客观条件基础和生命力。
(2)要适应国情、军情。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是军队财务工作发展的方向,但这一机制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要符合国家和军队现行体制、法律法规和财经政策,在此基础上寻求国防与经济两大领域的利益交汇点。创新改进发展的部分,要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总体运行趋势,既有前瞻性,又有针对性,更要有可操作性。
二、科学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内容
(一)精简高效的军地协调组织机构
(1)设置军地协调组织机构。把各级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动员办公室作为军地协调的组织领导机构。当前,设立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共同领导的国家经济动员机构,其下在军区—省(市、区)—地(市、州)—县(区)设立了四级经济动员机构。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下设的经济动员办公室作为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的一级职能机构。军区经济动员办公室作为第二层级的军地协调职能机构。地(市、州)的经济动员办公室作为第三层级的军地协调职能机构。县的经济动员办公室作为第四层级的军地协调职能机构。
(2)明确军地协调机构职能。从机构设置的范围和跨度来看,经济动员机构业务涵盖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还跨越了军队与地方两个系统,在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方面具有重要的优势。从业务的时间跨度上看,国民经济动员主要在作战行动开始前为资金保障作铺垫,而军地协调主要在作战行动期间,二者前后基本上不存在时间的冲突。再者,国民经济动员与资金保障业务的范围和涉及的业务协作机构都具有高度相似性,其业务资源完全能够为军地协调服务。因此使其协调职能专门化,依据权利等级层次实施层层管理。一级职能机构负责地方支前资金的接收、使用、交接,地方支前资金保障力量的部署、指挥、控制、生活保障和安全等事项,并对后勤保障部财务局与财政系统、银行金融系统和民间组织进行总体协调。第二层级的军地协调职能机构具体负责战区资金保障机构及下属的联勤分部和开设的野战兵站等资金保障机构与战区内地方财政、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组织等地方主体进行业务协调,进一步落实上级协调机构的工作部署,及时汇总和分析军队资金保障主体对地方主体的业务协作需求,安排接纳和协助地方保障主体完成对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的支援。战区内各省经济动员办公室向军区经济动员办公室提供协助。若战区由多个军区共同构成,则由相应军区的经济动员办公室组成联合协调办公室,主持开展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第三层级的军地协调职能机构在县(区)经济动员办公室的协助下,按照军区经济动办公室的安排与军级单位资金保障机构开展军地协作。
(二)沟通顺畅的军地协调联络渠道
(1)组建军银网络。在野战财务作业车内构建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并利用其中的资金拨付功能,协调开户银行开通直连式网络服务,在保证安全保密的情况下,通过网络进行资金划拨,实现资金实时到账。同时也可利用网络银行实时查看所属部队银行账户资金,监控资金流向,防范资金风险。
(2)架设战时资金网络信息平台。信息实时共享的财务信息网络,是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信息高效流动的平台,有助于实现资金资源向作战的关键环节和部位聚焦,为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机制高效运行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一是财务信息网络建设。财务信息网络,是运用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军事综合信息网内构建的专属安全保密通道。通过该网络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网络传输和财务信息网络发布两大基本功能,为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信息的高效流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二是网络信息保密建设。在财务信息网络上,信息的实时传输、交换、处理都要通过军事综合信息网,而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安全等级并不能适应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数据信息传递的保密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以VPN技术为基础,在军事综合信息网与财务数据网间设置密码机、防火墙和“数据停火区”三种手段,提高财务信息网络传送的安全性,确保数据安全。设置密码机和防火墙,对在军事信息综合网和军队财务信息网络交换的财务信息进行数据加密和信息过滤,提高数据信息的破译难度,防范各种木马、病毒和恶意软件入侵财务数据网,禁止网络外部不合法用户对内部网络进行访问和建立连接,确保信息进出安全。設立“数据停火区”,是构建一个缓冲区作为信息的中转站,通过一个信息通道将信息导入交换缓冲区,为信息安全构筑起一道技术屏障。endprint
(三)全面及时的作战资金保障信息反馈制度
突出信息在作战资金保障中的主导作用,需要建立全面及时的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信息反馈机制,通过制度约束规范信息的反馈行为,实现良好的信息反馈,让信息交流真正地双向互动起来。
(1)建立清晰的信息分类制度,分类搜集资金保障信息。建立清晰明了的信息分类制度,将各类资金保障信息分类处理,做到一个通道进出、多线分类流出,将有助于化解信息处理能力的有限性与保障信息的繁杂性之间的矛盾。一是资金供应与需求信息。资金供应信息主要包括,能够执行资金保障任务的资金保障人员、装备实力,可供应的资金规模和种类结构等;资金需求信息包括,资金保障对象的人员、装备实力,资金需求的规模和种类结构,应急支付事项说明等。二是资金流量与存量信息。对于流量信息,对一定时间段内产生的现金、银行存款、外币和有价证券的供应和消耗数量进行统计,便于资金保障机构掌握和分析资金保障现状,适时进行调节与控制。对于存量信息,对一定时间点上资金保障机构与参战部队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外币和有价证券的数量进行统计,便于了解当前资金保障机构与参战部队的资金状况。三是资金潜力与安全信息。资金潜力信息主要包含战区内金融机构类型、可用程度,银行网点的分布和资金储备能力大小,可动用的资金储备等内容,有利于增强资金就地筹措能力。资金安全信息主要反映战场各级资金保障机构可能受敌打击,或是不法分子搞破坏活动而造成资金损失被盗的风险,有利于资金保障机构和人员规避风险,确保资金安全。
(2)建立定岗定位的信息员制度,明确信息员岗位职责。为了妥善地处理好信息处理与业务开展之间的矛盾,可以考虑建立定岗定责的专职信息员制度,设立专门岗位、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资金保障信息搜集整理与反馈。一是在各级资金保障机构建立信息员队伍。信息化作战条件下,后勤保障部财务局、战区和军级单位三级资金保障机构都应成立一定规模的信息员队伍,根据本级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信息员队伍规模,设置至少一名专职信息员。信息员应当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较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分析归纳能力,熟悉军队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反馈可以由一名信息员同时担任,也可分配给多人。二是明确信息反馈的步骤。在信息化作战三级资金保障体制下,各级资金保障机构的职能与任务都存在着差异,信息反馈最主要集中于战区和军级单位资金保障机构。战区资金保障机构向后勤保障部财务局提出资金需求,后勤保障部财务局将所需资金供应到战区资金保障机构。战区资金保障机构收到资金后及时相关信息反馈给后勤保障部财务局。同时,战区资金保障机构在资金供应过程中对本级职责范围内的其它相关资金保障信息,按照要求向后勤保障部财务局进行反馈。军级单位资金保障机构向战区资金保障机构提出资金需求,在收到战区资金保障机构供应的资金后,也将本级资金到位情况向其反馈,并将本级负责搜集的其它资金保障信息反馈给战区资金保障机构。而军以下部队不单独设立资金保障机构,军级单位资金保障机构的信息员队伍组成人员还担负着向下搜集汇总信息的职责。
三、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运行需要把握的问题
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有机整体,加强相关配套措施建设对保证机制高效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一)健全完善保障军地协调的法律法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单纯靠行政调控手段的做法,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树立依法供应作战保障资金的观念和思想,加快建立完善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的法规体系。一是尽快建立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作战资金保障的基本法规。通过立法,明确战时作战资金保障和动员的体制、机制、方式、对象;明确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军队作战资金保障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社会各经济主体保障军队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战时民用转军用的范围、权限和补偿办法等。二是根据不同专业领域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保障法规。扩大立法范围,对包括作战资金来源、储备、运输、服务保障等领域在内的资金保障活动进行立法规范,使每一项依托地方资源进行的资金保障活动都有法可依。三是根据具体的财务专业资金保障活动,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工作规章和具体实施办法。明确军地各级、各单位、各部门及相关人员在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作战资金保障工作的职责、任务、行动方式、协作办法,形成一套条款详细、操作性强的规章和管理办法,使各领域、各部门、各环节在紧急状态下能够互相配合、有效衔接,确保军民融合式作战资金保障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二)加快信息化财务保障装备的研制
功能齐全的信息化财务装备是搞好信息化作戰资金保障的依托,是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军地协调机制高效运行的重要配套措施。要尽快研制一批能够适应未来信息化作战资金保障要求的先进适用的财务保障装备。一是加快财务保障装备建设。如财务保障作业车和财务战备箱。财务保障作业车通过信息集成技术,集财务文书收发、网上银行资金划拨、公务卡结算报销、北斗定位通信和高机动性能等多功能于一身,能有效满足信息化作战资金供应要求。财务战备箱,具有一定的抗击打、防水、防腐蚀能力,通过给各任务部队配发财务战备箱,可以提高资金携行的安全性。二是搞好财务装备的综合集成。全面统筹财务装备体系建设,统一财务装备建设标准,增强配套功能,设定统一的技术口径,规范接口设置。以整体配套的信息化财务保障装备搭建多功能的财务业务平台。在设备中加装办公计算机、财务POS机、无线网络终端等硬件设备,在军内财务信息网络基础上,以信息化财务装备作为通畅的财务信息传递工具,打破各级财务部门之间信息相对独立,不能通过网络实时传输信息的现状,实现业务处理信息化、支付程序电子化、审批手续网络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