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我国经济发展充满活力。但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存在着许多亟待改变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平衡、消费对经济拉动力不足、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对中国经济未来平衡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重大的隐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由此,文章将结合我国对于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常态;中国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升级;创新驱动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5.029
1 中国经济新常态含义
1.1 新常态概念提出
“新常态”一词由埃里安2009年5月提出。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增速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新常态”一词被广泛认可。
1.2 中国经济新常态释义
我们所说的经济新常态,一是从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1]
2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对经济现状的回应
2.1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下的隐患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超高速增长。按照林毅夫教授在《中国的奇迹》的新版序言中所提供的数字,从1978年到2013年,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超过9.8%的年平均增速,中国的GDP总量达到了8.3万亿美元,人均GDP也达到6800美元。[2]但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也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2.1.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比率。2006年我县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19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850元,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为3.3∶1。若我国经济一味注重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不注重质量,我国广大的农村人民将难以享受到同等的改革开放红利,农村人口的低收入也导致农村人口难以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消费力量,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受到一定的削弱。
2.1.2 中國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发展水平之后,由于不能顺利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个状态。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导致第三产业比重过轻,制造业大而不强等经济问题,也可能会导致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民生改善跟不上GDP增长的步伐等社会问题。因此,中国经济从低水平、低质量、不可持续的发展转为高水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将经济发展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是面对我国经济现状应该采取的措施。
2.2 经济结构问题突出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虽未出现较大的波动,但经济结构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容忽视。
2.2.1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抵御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务院以“保增长”为目标,推出并实施了“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分别为铁路、公路、机场及城乡电网18000亿元,灾后重建10000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700亿元,生态环境3500亿元,保障性安全工程2800亿元,自主创新结构调整1600亿元以及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400亿元。[3]这些政策的确在一定的时间类缓冲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但是这也催生了一系列产能过剩的问题。以钢铁、汽车、煤炭等产业为代表的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高投入、高消耗、低利润率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这类产业的突出特点。
2.2.2 三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了尽快建立一个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并且追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国家在“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第一产业得到充足发展并且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我国的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缓慢,二、三产业占三大产业的比重较低。为了适应当今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三大产业的比例不断得到优化,各产业所占的权重也有所变化,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占比是39.4%,相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是距离美国的76.5% 、日本的69.5%还有一定的差距。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来,第三产业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高就意味着经济发达的程度越高。因此,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够必须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规律相适应。
2.3 经济驱动力需要转变
2.3.1 高投资、高能耗好景不长
在一个国家建设的初始阶段,高资本投入往往能够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推力。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面临的资本短缺的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当资本从国外国内涌来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多年的发展,虽然中国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是资本在中国对于经济的推动力已经大大地减弱。类似于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产量递减原理,当企业的生产要素投入达到一定量时新增的产量与要素投入的增量的比值会逐渐变小。在笔者看来,我国经济发展在某种角度看来也遵循这种规律,目前我国资本量也达到一定的量对于经济的驱动力逐渐减弱。相同的道理,高能耗和高投资也有着类似的“遭遇”,然而高能耗对于环境的巨大影响和大自然的巨大的牺牲也预示着这条发展道路的未来,中国亟须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出路。
2.3.2 创新的巨大推力
进入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同时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出来,人口红利带来的低生产成本的时代即将过去。由此,通过创新来驱动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下一个发展阶段的主题。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层次较低,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我国应该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大力推动创新发展并将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除去过剩产能,大力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尽快寻找到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3 结 论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为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新的思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是顺势而为也是势在必行的举措,笔者相信在经济新常态的指引下我们会离实现社会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更近一步!
参考文献:
[1]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1):91-98.
[2]韦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原因再反思[J].探索与争鸣,2015(1):58-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