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玉米的起源、品种的分类、感官检验的定义,重点介绍了玉米水分及生霉的感官检验。玉米高水分及生霉对畜禽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总结出玉米在使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關键词:感官检验;水分;生霉;危害;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7.055
1玉米的简介及分类
玉米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作物,株形高大,叶片宽长,雌雄花同株异位,为异花授粉的一年生禾本科植物。俗称棒子、苞粟、苞芦、大芦粟、苞米、苞谷、玉茭、珍珠米等,学名玉蜀黍,起源于南美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中国开始引进玉米,公元1511年《颖州志》最早记载玉米。最先传入东南沿海,后逐渐向内陆传播,我国种植玉米的历史已有400多年。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居首位。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玉米是最主要的食用、饲料作物,近些年也被大量用来制作乙醇,成为重要的能源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根据玉米种皮颜色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以下三类: 黄玉米;白玉米;混合玉米。
根据玉米籽粒胚乳质地类型和稃壳的有无,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九大类别: 硬粒型;马齿型;爆裂型;粉质型;糯质型;甜质型;甜粉型;有稃型;半马齿型。
按生育期可将栽培玉米分为以下三类: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
2 感官检验
感官分析是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接触待检样品,产生客观感觉,根据质量标准和以往实践经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待检样品的感官质量特性(如色泽、形状、气味、口感、质地、硬度等)进行评价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评价样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定样品质量。人的内感觉器官是指人体内部能产生各种感觉的各类器官的总称;外感觉器官是指人们的五官和皮肤。此外,感官分析中可以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镜、显微镜等,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的感官分辨能力。
感官分析是随着粮油、食品加工业的形成而发展的。因粮油、食品的特殊性需要,对其质量的分析除了检验粮油、食品的安全性和理化指标外,还需对粮油、食品的外观可接受性进行客观的评价,即感官分析。
感官检验玉米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色泽、气味:先闻气味,气味正常,无发霉、酸败等异味,口嚼有玉米特有的香甜味。颜色鲜艳,颗粒较大且饱满,粒面平整有光泽,均匀度好,胚芽颜色呈现黄色或白色。如果胚芽颜色变灰、发黑,有发霉味,就意味着玉米品质的下降。
水分:用粮食扦样器采样时,如果扦样器往车底部插时不费力,则玉米较干,如果往车底部插时较费力,则玉米较湿。当用手往玉米堆里伸时,较费力,则玉米较湿。听玉米落入样盘中的响声,发出沉闷响声的,说明此玉米水分在25.0%以上;发出清脆响声的(冬季的冻粒玉米除外),说明此玉米水分在21.0%以下。
通常用牙咬整粒玉米和手指甲掐玉米胚部来检验玉米的水分大小。用牙咬时响声清脆,用指甲掐胚部费力且几乎不凹陷,则水分小,反之则水分大。随机选择完好的玉米籽粒10粒,用拇指指甲掐玉米胚部,如有8~9粒被拇指指甲掐入胚部,则水分在15%~16%,如有4~6粒被拇指指甲掐入胚部,则水分约为13%以下。对于新手来说,最好先用水分测定仪练习一段时间,与感官鉴定相对照,直至达到仪器检验和感官检验相一致。
3 玉米生霉粒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凡是在基质上长成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菌丝体的真菌,都称为霉菌。玉米是畜禽饲料中使用量最大的原料,每年都有大量的玉米在田间生长或储存过程中遭受霉菌污染,由此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食品、谷物、饲料等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等。
生霉粒指的是玉米表面生霉的颗粒,由于所生的霉不同,籽粒表面会有红、黄、绿、黑等斑点或菌落。在粒面上的黑点要仔细观察,许多玉米在晾晒过程中会沾上泥土,表观像黑霉,如果用手擦拭能够去除,则不是生霉。玉米的感观检验,胚部是关键部位。许多贮存时间长的玉米从外观上看不出异常,但胚芽已经变灰、发黑,这时需要借用小刀、剪子等工具掰开观察。玉米颗粒变色有霉味证明已经霉烂,这样的玉米无论是煮过还是晒过都不能吃,因为霉烂的玉米产生的毒素不容易破坏而且毒性大,对人和动物都有害。
玉米的生霉与霉变。生霉粒指的是玉米表面生霉的颗粒,属于不完善粒,尚有使用价值;而霉变粒是霉伤及胚芽和胚乳,属于卫生指标,没有使用价值,等同于杂质。
3.1 霉菌造成玉米的营养价值下降
由于霉菌生长需消耗营养物质,可以使玉米的营养价值明显降低,其代谢能下降很多。蛋白质及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营养值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2 霉菌毒素对动物造成的危害
破坏畜禽代谢解毒器官,对肝脏造成损害,可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急性或慢性肝脏损伤;导致饲料利用率下降,腹泻、生长发育迟缓,采食量降低或拒食,降低动物的免疫力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对动物的生殖系统会造成伤害,胚胎致死率高,流产、弱仔,从而降低繁殖效率。
产蛋率剧降,蛋破损率高,变小,黄羽肉鸡皮肤出斑点,着色不均匀。
降低胆汁分泌及各种酶浓度及活性,营养成分吸收率大幅度下降。
霉菌毒素会在畜禽肌肉组织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4玉米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玉米是配制畜禽日粮最常用的能量原料,其消化能(猪)约为14.27MJ/KG ,消化能(牛)约为14.07MJ/KG, 代谢能(鸡)约为13.56MJ/KG。在畜禽日粮中玉米使用量占比较大,因此玉米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配合饲料的品质。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点:在购买玉米时,仔细挑选一些没有霉菌污染的玉米,在玉米存放过程中注意通风、散热,防止发霉变质,尤其是湿玉米更应该注意防止霉变的发生。在配方中加入防霉和脱霉的添加剂,现在市面上使用比较多的是蒙脱石。要选用大厂家,质量信得过的产品。
5使用新玉米做饲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新玉米的抗性淀粉
玉米是后熟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很高,贮存5~6周后,会逐渐降解,含量逐渐降低。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难降解,在体内消化、吸收和进入血液都较缓慢。抗性淀粉对于动物生长、生产会有负面影响,直接用于幼龄动物(雏鸡、雏鸭、乳仔猪、犊牛等)会表现消化不良性软便,时间一长(超过3天),会水样腹泻。用于中后期动物,尽管不会出现腹泻,但是能值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因此在使用中要将新玉米放置一段时间,适度陈化,至少1个月以上才能使用。
使用新玉米时可以与高品质的陈玉米混合使用,逐渐增加新玉米的添加比例,过渡期至少2~3周以上。
寻求一些可以替代玉米的产品,如小麦及其副产品、稻米、米糠、大麦、高粱等,减少新玉米的使用量。
加入高酶活的针对新玉米淀粉特性的淀粉酶,复合酶中应适当添加蛋白酶与脂肪酶,进而提高淀粉的消化。
每年秋冬季节由于玉米水分高,导致饲料品质下降,饲养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玉米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日粮的营养价值降低,导致配合饲料的各营养水平不断下降,必须针对此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否则会影响畜禽的饲养效果,尤其是蛋鸡影响会更大。这个时期要避免因能量不足而通过添加油脂来弥补的错误做法。可以在配合饲料中适当提高浓缩料或精料补充料的添加比例,来平衡因玉米水分过高而造成的配合饲料营养水平下降,使配合饲料营养水平能满足畜禽的生长发育及生产所需。
作者简介:崔艳丽,大专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饲料检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