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剧在世界舞台中心绽放出夺目的光华
——武汉京剧院赴英国爱丁堡、曼彻斯特、伦敦演出交流纪实

2017-09-09 08:56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
关键词:京剧院曼彻斯特京剧

2017年8月11日至19日,受英国方面邀请,在院长刘子微的带领下,武汉京剧院一行34人开启了英国爱丁堡、曼彻斯特、伦敦的演出、交流之旅。刘子微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戏曲,陆续出台了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这对我们京剧院团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京剧作为中国国粹,应该让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民众都有机会欣赏;做好、做细京剧‘走出去’的工作,不仅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受魅力,而且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的最佳途径。”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中国文化、中国戏曲对外传播的速度加快,一些新的经验、新的成绩值得总结,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新的困境。武汉京剧团的此次英国之行在诸多环节进行了新的探索与尝试,让京剧的“走出去”真正变成了“走进去”、“深进去”,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文化对话、情感交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

爱丁堡:“你们的精彩演出征服了最苛刻的专业观众”

创立于1947年的爱丁堡艺术节,2017年迎来了70周年庆典。由于参展对象多为音乐、舞蹈、戏剧各领域中的顶尖人士以及深具潜力的新秀,因此爱丁堡艺术节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艺术节之一。今年的艺术节更是汇集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台剧目,可谓规模空前,其中的“第三届中华文化艺术节”板块,参演剧目包括张艺谋执导的全新概念舞台剧《对话·寓言2047》,中国舞蹈家协会选送的赵梁ART舞蹈剧《幻茶谜经》、广东现代舞蹈团《临池舞墨》,武汉京剧院的折子戏专场《国粹生香》等。尽管演出剧目的类型多样,但是“传统”成为艺术节的关键词,像《对话·寓言2047》带领观众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对话寓言中,思考人类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面前经历的困惑,探讨“科技与人的关系将往何处去”的时代课题;《临池舞墨》提取出中国书法中甲骨、小篆、隶书、楷书、行草五种书体的行笔特征、力道和神韵精髓,演化出各具特质的肢体,用现代舞的形式探讨传统与当下的关系。与以拼贴、跨界的形式演绎传统的作品不同,《国粹生香》是此次艺术节上惟一一个原汁原味的京剧节目。“当时我们就考虑拿什么样的作品来爱丁堡的舞台上演出,最终还是选择传统戏。”刘子微说。“我们就是要传递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要展示京剧艺术本体的魅力,传递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雍容华贵。”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演出《贵妃醉酒》

此次演出,武汉京剧院特邀在国内颇有观众缘的英国籍主持人“大牛”丹尼尔全程参与,以中英文双语介绍结合PPT展示的形式,力求探索京剧海外演出的新形式,让国外观众真正领略京剧的魅力。武汉京剧院的演出安排在当地时间8月13日下午,虽然是在《对话·寓言2047》和《幻茶谜经》之后,然而,现场的人气不减,不仅1200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而且陆续还有不少慕名而来的观众,站满了剧场的两个主要出口。演出以武旦折子戏《红桃山》开场,青年演员方佳欢身扎大靠,展示了“扔刀抢背”、“接刀”、“扎靠毽子倒食虎”、“下高”等一系列高难度的京剧刀马旦功夫技巧;陈芳芳、刘璐两位青年演员带来的《天女散花》载歌载舞,飘逸的风带和“天女”轻灵优美的身体合二为一,营造出飞花曼舞、惟妙惟肖的诗化意境;晏海蒂主演的《昭君出塞》通过一系列程式化的身段,渲染“马活人俏”的表演效果,细致展现了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定军山》是武汉走出去的京剧大师谭鑫培的代表作,舞台上蔡冰、程亮、刘耀庭三位“黄忠”齐亮嗓,一展蜀国老将老当益壮、永不服输的精气神;“二度梅”获得者刘子微主演的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贵妃醉酒》压轴出场,细腻的动作、摇曳的身子、婉转的唱腔,刘子微将杨玉环从内心苦闷、强自作态到不能自制、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现地淋漓尽致,将演出推向了高潮。

“这个演出太棒了!我最喜欢《贵妃醉酒》,整个表演太美了,完全无可挑剔。”第一次看京剧的雷金纳德先生激动地告诉记者。同样也是第一次看京剧表演的盖瑞·肯尼迪先生从《红桃山》开始就被吸引,“京剧的人物造型都非常美丽,唱腔也很华丽:并没有很多舞台道具,但是我们却能感受到他们骑马、打仗的样子,这种感觉很奇妙!” 带着孩子来看演出的艾薇利娜女士,演出结束后抱着孩子在海报前拍照纪念:“京剧的舞台色彩非常丰富,我和孩子都很喜欢!如果有机会能看一段完整的京剧故事,我想我会更爱它!”专程从伯明翰来爱丁堡看戏的凯西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她不能很快领会、理解演出背后的含义,但是她对整个的演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之前也看过不少与中国有关的演出,对一些表演的方式也很熟悉,但这次不一样,感觉主持人的解释特别到位,让我们更加认识了京剧。希望能多看到这样好的演出。”

苏格兰中国国际发展商会会长宋洁表示,“爱丁堡有最具艺术氛围的演出环境,这里也有最苛刻的专业观众,但你们用精彩的演出征服了这里的观众。你们向爱丁堡人民展示了中国京剧的艺术魅力,展示了中国国粹的文化风采,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爱丁堡期间,除了演出,武汉京剧院还参加了艺术节艺术主题演讲,并通过戏曲化妆、服装展示等环节,向外国观众介绍了中国戏曲的魅力。爱丁堡市长弗兰克·罗斯、中国驻爱尔兰总领馆副总领事孙旭东、苏格兰南艾尔郡郡长海伦·穆尼等多位领导参加了艺术节活动。

曼彻斯特:“对我们外事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曼彻斯特,英国西北部政治文化中心,世界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足球是这座城市文化的象征。曼彻斯特与武汉也有着特殊的渊源,1986年两市成为友好城市,近年来,双方在经贸、科技、体育、人文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取得丰硕成果,成为中国地方城市与英国北部城市间活跃的一对友城。当足球文化相遇京剧艺术,当现代遭遇传统,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武汉京剧团的曼彻斯特之行,就是这样一次激情与典雅、热情与含蓄的奇特“相会”。

当地时间8月16日下午,受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的邀请,武汉京剧院为当地观众举行了一次精彩的演出。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事孙大立、副总领事赖波、曼城市政厅领导以及有关侨学界共百余人观看了演出。这是一次“别出心裁”的演出:演出的场地设在总领馆的庭院广场,舞台由一块方形的红地毯搭成,以官邸建筑为背景,喜庆而祥和、古朴又庄重;在《贵妃醉酒》《定军山》《红桃山》《天女散花》《昭君出塞》等经典折子戏演出之外,孙大立总领事还在武汉京剧院演员们的帮助下,画上了京剧最经典的“三块瓦”脸谱,穿上戏装扎上大靠,扮上了赵云的角色,成为当天最具人气的“客串演员”。

随着中英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艺术团体来曼彻斯特演出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但“大都是歌舞、交响乐演出,较少看到中国戏曲的身影,武汉京剧院作为文化使者,可以说是第一个访问曼彻斯特总领馆的京剧院团。”孙大立表示,今年是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今年北京又召开了“一带一路”高峰合作论坛,中英两国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必将从新的历史起点上出发,共同书写中英关系“黄金时代”互利合作的新篇章。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着悠久历史又焕发着青春活力的武汉京剧院拜访曼彻斯特,意义非常重大。“曼彻斯特地区有20万华人,6万留学生,百余家中国企业。武汉京剧院的到来让我们很受感动,这对我们外事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孙大立说,“整场演出集合了京剧的唱念做打,表演绚丽多彩、扣人心弦,极具艺术感染力,可谓一次京剧的盛宴、艺术的盛典。它不仅让曼彻斯特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而且带来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院团的新面貌、新形象,带来了‘一带一路’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更带来了武汉人民对曼彻斯特的友好情谊,让英国人民体验到中国古老和现代交融的艺术,促进了中英友好的交流。”

演出过程中,来自曼彻斯特当地的领导、观众频频拿起手机、相机,记录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跟着华人观众一起为演员精湛的表演鼓掌、叫好。几年前曾看过一段京剧表演的曼彻斯特议员戴夫,一直对京剧念念不忘,这次看到武汉京剧院的演出,他对《天女散花》和《贵妃醉酒》情有独钟:“演员的形体非常美,和我看过的所有的舞蹈都有很大的不同。看得出,京剧的服装、化妆和演唱都非常讲究,我非常希望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故事,希望将来能在曼彻斯特看到你们的演出!”曼彻斯特市政厅政策、伙伴关系与研究局主官理查德·艾利奥特表示,这是他第一次看京剧演出,感觉非常震撼。“剧中表现的情节我可能还一时理解不了,但是这次演出打开了我关注京剧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特别是《贵妃醉酒》的演出,精彩绝伦。”

当地华人代表、英国新华联谊会会长郑宏业谈到,作为中国知名京剧院团,武汉京剧院来到曼彻斯特演出,我们华人感觉到非常荣幸。“当海外华人生活稳定以后,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认知感日渐增强,对来自祖国艺术院团的演出的亲近感也不断增加。”郑宏业介绍道,“实际上,这些年华人戏迷朋友越来越多,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他们也在小范围内传承着中国的戏曲文化,但是像武汉京剧院这样国内顶级的京剧院团来到曼彻斯特演出,这样的机会还是没有的。海外华人对观看中国国粹艺术的渴望度还是很高的,尤其是这样专业、正规、高质量的演出,而且还迎来了摘得‘二度梅’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子微,这些都让我们华人倍感振奋。”

“真没想到曼彻斯特的观众这么热情。感谢总领馆孙大立总领事的热情招待和精心安排。”谈及此次演出的成功,刘子微难掩激动之情,“此次率团来英国访演广受欢迎,也受到了一些演出商的邀约,这充分说明中国传统戏剧在国际文化艺术市场上大有可为,她和她的团队将为京剧走上世界舞台中心继续努力,让中国京剧艺术发扬光大,绽放出夺目的光华。”

伦敦:“希望你们能把武汉的京剧、文化带到伦敦”

坐落于伦敦查宁街4号的查宁阁图书馆是全英最大、最具规模且藏书最多的中文图书馆。它紧邻唐人街,与英国国家美术馆、特拉法加广场隔街相望,地处伦敦最具文化和艺术气息的繁华区。当地时间8月18日下午,这片“精神绿洲”迎来了远道而来武汉的客人。受英中妇女商会、英中舞蹈和文化艺术联会等多个伦敦华人社团的邀请,武汉京剧院一行与当地华人社团负责人、商界人士和留学生代表在查宁阁图书馆三楼报告厅进行了深入交流。

英中妇女商会会长袁军在致辞中说:这些年,英中妇女商会等华人社团的主要职责就是宣传中国梦、一带一路,推广中国文化,“我们从2013年开始创办了英国第一个剧场春晚——英国海峡两岸华人华侨留学生春节联欢晚会,在英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15年,我们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到英国7个城市和主流学校宣传中国抗战的历史,并且组织英国华裔回国寻找12位百岁抗战老兵,举办英国华人纪念抗战胜利晚会《黄河颂》等,这些活动对于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凝聚海外华人的向心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她表示,“武汉京剧院在国内有很大的影响力,涌现了高百岁、高盛麟、陈鹤峰、郭玉昆、高维廉等京剧名家,是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个金字招牌。在英国有不少的京剧票友、戏迷,也有很多热爱京剧艺术的外国人,我们热忱地希望你们能把武汉的京剧、武汉的文化带到伦敦,同我们一起宣传、推广中国文化,同时,我们也一起努力,让武汉京剧院的演出进入伦敦主流剧场,让更多的英国观众领略国粹艺术的魅力。”

英中舞蹈和文化艺术联会副会长张妹恩表示,近两年来伦敦演出的中国团体不在少数,其中的一些还参加了他们主办的欢乐中国年活动,但是像原汁原味的京剧演出还是不多的,特别是这次武汉京剧院把京剧中最精彩的传统折子戏带到英国演出,对于英国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演出《贵妃醉酒》

刘子微代表武汉京剧院感谢他们对弘扬、传播中国文化作出的努力和贡献。“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英国诞生了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伦敦也是享誉世界的戏剧之都。京剧如果能够登上伦敦的舞台,不仅是中西方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的对话,也是增进两国人民友谊和情感的最好方式。‘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两国人民的情感交流。期待以京剧为情感纽带,早日实现武汉京剧院的伦敦演出。”活动期间,武汉京剧院的演员还与当地华人、留学生进行了艺术交流,相互切磋技艺。

京剧何以“惊艳”英伦:“要尊重国外观众的接受程度和认知习惯”

此次赴英演出、交流是武汉京剧院继2015、2016年连续两年赴美演出之后再度将京剧带出国门,“每次演出都是一次经验累积的过程,都会有满满的收获与心得,也不断加深着我们对京剧‘走出去’的认识和作为京剧艺术工作者的文化责任。”刘子微说。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此次英国之行刘子微从诸多细节入手,让演出真正成为走进人心、沟通情感、深化友谊的文化暖心之旅。

首先,严把“翻译关”。中国京剧要让外国观众看懂、听懂,翻译至关重要。以往京剧“走出去”的案例中,因为翻译出现纰漏而引发的观演尴尬现象并不在少数。刘子微介绍说,为了准备这次演出,他们在唱词和背景材料的翻译上狠下功夫,邀请熟悉英语的戏曲专家帮忙把关,还请主持人丹尼尔在演出前将所有的翻译文字按照英国观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校正了一遍,力求完整再现京剧韵白的意境和美感。同时,在演出过程中,PPT做出的背景效果,不再是简单的文字介绍,还有用中国传统写意画方式呈现的主人公形象,让观众在一动一静、一颦一笑间,领略中国戏曲与中国绘画之间的共通之处,体味中国传统艺术虚实结合、气韵相生的审美意境。

其次,主打“情感牌”。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传承至今的文化产品、资源数不胜数,然而,传播媒介成为了许多文化产品“走出去”的最大障碍。此次演出,武汉京剧院发挥了人才这一重要传播媒介的作用,邀请熟谙中国戏曲、中国传统文化的丹尼尔担任演出主持人和武汉京剧院的推广大使,让整个演出交流活动既接地气,又增加了国外观众的认同感。比如,丹尼尔在介绍每一出剧目的历史背景时,会将较为晦涩的文言文转化成容易为英国观众接受的语言,将历史知识与英国人熟悉的故事结合起来;在介绍《贵妃醉酒》这出戏时,他还发挥自己学习京剧的特长,临场发挥来上一段“贵妃”的四句定场诗,博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向外国观众介绍京剧时,他还不忘唱上一段《说唱脸谱》,把外国人眼中的京剧与中国文化的传播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京剧‘走出去’,一定要善于运用媒介,一定要尊重国外观众的接受程度和认知习惯。”刘子微总结道,“这次演出能够取得如此轰动的效果,打动人心,丹尼尔发挥的作用非常大。”

再次,“老戏”创新演绎。在近些年中国戏曲“走出去”的剧目中,武戏、折子戏都是长演不衰的,但是演出剧目重复、演出方式单一。此次赴英演出、交流,为了让更多英国观众感受京剧艺术的大美、大雅,除了在出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排练外,还特别邀请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玉芙来汉为青年演员们说戏、把关,对一些传统折子戏进行了改良和创新,让老戏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天女散花》本来是一个旦角演员演出,现在变成了两个“天女”同台献艺,两人的密切配合,天衣无缝,美轮美奂;《定军山》本来是一个老生演员演出,现在变成了三个“黄忠”同台表演,不仅气势逼人,而且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观赏效果。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此次演出正是武汉京剧院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走出去”的一次积极而成功的探索,“今后武汉京剧院在一手抓原创、推出更多优秀剧目的同时,将继续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把京剧这张‘中国名片’带到世界更多的地方,展示武汉改革开放的新成就、新面貌,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刘子微说。

猜你喜欢
京剧院曼彻斯特京剧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观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
《京剧人设》
京剧的起源
上海京剧院半年挣了一年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