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何以修身

2017-09-08 04:49白玉超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提炼修身练习

白玉超

【摘 要】修身,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 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是儒家对个人成功的不同阶段的描述。“修身”就是最基本的前提。

【关键词】书法;修身;练习;提炼

那么书法的习练能否修身呢?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另一种说法是,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但此六艺即儒学六经,谓《诗》、《书》、《礼》、《易》、《春秋》、《乐》。此“六艺”可谓修身的基础。在“六经”或是“六艺”中“书”都位列其中。这里“书”虽然不仅仅是书法,但显然书法已经是古代先贤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了。

一、书法习练修养身体

书写活动可以抒发书写者之情怀。孙过庭在其《书谱》中总结道“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枚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闲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唐代文学家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介绍张旭怎样借草书来抒发他的思想情绪时,有这样一段话“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宋代苏轼在《送参惮师》中用短短四句诗对韩愈这段论述作了概括“退之论草书,万事未尝屏,忧愁不平气,一寓笔所聘。”这里描述了张旭通过书写草书以宣泄情绪。唐代的张怀灌在《书议》中也说书法“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宋代的朱长文在《续书断》中也表述了相同的意思“栖迟卑冗,状酞伟气,一寓于毫犊间”。

书可言志,书可散郁,无论积极的情緒情感还是消极的情绪情感,均可通过书写来抒发。此外,还有许多书法家描述了书法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比如,清代周星莲《临池管见》中说“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烦燥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到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情绪与书法创作的关系至为紧密。一方面,中国书法美学认为书法具有抒情功能,主张书法是人之心灵的写照与表现。书法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情绪。蔡邕云:“为书之体,须入其形,或悲或喜.”孙过庭的《书谱》中提出,书法应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否则,“不入其门, 讵窥其奥者也里”提出书法创作的目的就是表达书者的情绪情感。因此在书法习练过程中,书写者的情绪可以得到抒发和疏解。

历代书论及书法家,时常谈论书法练习时书者有“心平气和”、“凝神绝虑”、“秉笔思生”和“临池志逸”的心理现象,也正与蔡岂所说的“作书时,需言不出口,气不盈息,神清意和,书无不适”的意思是一致的。这里所表达的共同体验是,书写练习以前,书者心理上即有意识地保持了一种“静心”和“专致”。据研究,书法练习过程中书写者的心律变缓、呼吸减慢、血压减低,从而使他的身体处放松的状态,依据詹姆斯-兰格的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生理上的变化也进一步使得心理上趋于平静,这正是书法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书者会在书写中,产生一种美感。美感是情感中的一种,蔡元培先生曾说,一切美,“皆足以破人之见,去利得失之计较,则其所以陶养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者,固已足矣。”在美的享受中,书者体会到了一种超脱的自由。黑格尔,一在其《美学》一书中讲到“一句话,最健康的时刻”。这一时刻,显然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

马斯洛在对“高峰体验”的心理分析中,发现人生最健康、最有价值的时刻,并不总是一种“激昂”、“亢奋”、“勇敢”、“坚强”、“进取”“扩张”的状态相反,它在很多时候体现为“平和”、“宁静”、“匝从”、“谦让”“退隐”、“淡泊”、“守护”、“依附”等,体现为一种“返璞归真”的愿望,一种渴“羽化”、“圆寂”的倾向。书者在达到这种境界时,所感受到的正是一种宁静、平和的愉快。

二、书法文化对修养品德

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书法非常重视书法家的道德品质问题,因此,柳公权对唐穆宗所谏的“心正笔正”,成了书学史上遗响千年的著名命题。“心正笔正”说将个体的人格、伦理与书法的关系联系起来,这使后代书家、文人大感兴趣,称颂备至,世代奉为训则。明代项穆曾加以系统开掘并发展,在《书法雅言》中提出了“人正则书正”,组成了心正—人正—笔正—书正的书学逻辑,并认为“正心”应当做到“诚意”、“致知”、“格物”,然后通过,'笃行”,达到“深造”,从此可出新意、妙意、奇意。又因为“心正笔正”强调书家的品格修养,所以后世多以人品高下作为评书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古代书论中所提到的“学书贵立品”,品评书作时应“首论其人”。

宋代书法四大家之一的黄庭坚说“学书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无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论述道“然君子立身,务修其本。扬雄谓诗赋小道,壮夫不为况复溺思豪厘,沦精翰墨者也。”意思是说学书是末,修身为本,君子学翰墨以前应该先修养品德。蔡京、秦侩、严嵩都有颇高的书法成就。据传,连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自己不如蔡京。当时“苏黄米蔡”之蔡,原指蔡京,后人恶其奸邪,易以蔡襄。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是宋朝旧臣又仕元朝。也时常会会有人称其书法有谄媚之气。“为人少骨力,故字无雄浑之气”。更有甚者,是“薄其人,遂恶其书”也正因为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古之人皆善书,惟其贤者传”的现象。因此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这样重德行的传统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学书之人。

三、总结

通过书法的习练过程消除不良情绪,身体的运转得到了良好的维护,再加之书法文化的中道德熏染,书法修身养性的作用就显而易见了。那么在书法教育教学中注重和加强书法情绪调节作用和道德教化作用,就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炼修身练习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感悟数学思想,领略数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