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明
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几乎每一课都穿插了名言警句。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对学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具有导向作用,而且是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把握课程主题的有力帮助。我们在教学中,对这些名言警句不能淡化处理,更不能轻易放过。需要认真研究,合理运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教学活动增添的活力亮色。
名言警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用名言警句点明题意,加深印象。《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大目标,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和处事。教材中穿插的名言警句絕大部分与之契合,能起到很好的点题作用。
比如:在教学七上第六课《学习、休息与娱乐》时,运用“磨刀不误砍柴工”、“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两句名言,可以点明“紧张学习过程中,劳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主题,加深对“紧张学习中,需要适当安排娱乐活动,使身体和大脑得到放松与调剂”的认识。进而让学生明白,课间休息、大课间、体育锻炼等不仅仅是课程表上的安排,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需要的道理。
又比如:在教学七下第十一课《规则与秩序》时,运用“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名言,直接点明教学主题。运用“落棋无悔”、“越位犯规”、“过马路走人行道”等言简意赅的熟语,则可以归纳出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的结论。不仅能达到把“规则”这个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的目的,还能加深学生对“规则”的印象。
二是用名言警句印证观点,深化认识。合理运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名言警句这根“金线”,既能优化课堂教学,又能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比如,教学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上第四课《学习有方法》中,可以通过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几句名言的理解,来印证教材“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的观点,从而深化学生面对新的学习,需要进一步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的总体认知。
在教学该课第一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时,可以抓住名言警句的理解,分三个层次完成教学。第一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文嘉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来印证和深化教材“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无价之宝,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也换不回已经逝去的时间。珍惜时间首先要珍惜每一个今天”的观点。第二层次,通过引导学生理解 “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华罗庚)”,“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是有的(鲁迅)”两句名言,印证教材中“珍惜时间体现在善于有效利用零星时间上”的观点。第三层次,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这句名言,让学生进一步知晓“珍惜时间还体现在合理安排时间上”的道理,激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探究合理安排时间的具体办法的兴趣。
在教学该课第三框“兼顾基础与特长”时,通过品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变:凡有所学,结成性格(培根)”,进而引导学生理解特长兴趣与爱好同夯实学科基础的关系,让他们深入领会教材“系统的初中课程可以为我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宽厚、坚实的基础,我们应该全面地学习和掌握”的观点,为日后学习中努力做到不偏科打下思想基础。
在教学该课第四框“从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习”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两句名言,印证教材“有字之书”、“无字之书”的观点,深化对参加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作用与意义的认识。
三是用名言警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相对无趣、相对乏味、相对枯燥的课程,用好教材中的名言警句,可以收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比如:教学七下第九课《从众与自主》第二框“走向自主”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两句名言的讨论,组织教学,设置活动。先用教材中的外国谚语“青年人相信许多假东西,老年人怀疑许多真东西”层层设疑,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进行讨论归纳:第一、青年人为什么会相信许多假东西?第二、青年人怎样才能识别真假?第三、这句名言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通过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盲目从众的原因和克服盲目从众的具体方法。再引导学生对教材中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分层进行理解辨析:第一、你认为但丁这句话对吗?第二、这句话应当用在哪些地方?第三、这句话对于我们克服盲目从众有什么启示?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加上老师的引导,比较容易地把这句名言与教材中主题结合起来:但丁的名言对我们的启示是克服盲目从众,要做到心中有原则,不轻信他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意愿行动,自觉抵制来自多数人的不合理压力,自主做出正确选择。
再比如:教学七上第八课《正视自我,成就自我》第一框“认识自己”中,可以用教材引用的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和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入口的一块石头上刻的“认识你自己”两句名言,由浅入深设置问题,探究学习。第一、把你的照片与同学的照片放在一起,你能很快找出自己吗?第二、把老师对你的评语与老师对其他同学的评语放在一块,你能很快找出自己吗?第三、为什么前者容易而后者困难呢?第四这两句名言共同说明什么道理?第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认识自己?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的探究,抽丝剥茧,最后达到名言解读与教材理解互为表里、融会贯通的目的。
当然,名言警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读记每一课的名言警句,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构建网络;我们可以通过名言警句本身和名言警句作者的相关知识,来连接与《道德与法治》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学科,达到学科之间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只要我们高度重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名言警句这个教学资源,不断拓展名言警句的使用范畴,不断创新名言警句的使用途径,就能让名言警句在教学实践中熠熠生辉、闪闪发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