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泉
白居易说:“未成曲调先有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水平的高低固然取决于思想的高下,但更为主要的是取决于感情的有无,真伪,善恶和强弱。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冷漠旁观、无动于衷的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很难想象,一篇词藻华丽、毫无真情的作文会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从而感动读者,引起共鸣。情感之于作文,正如血液之于人体,水分之于草木。情感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应以情感人。
一、情感的标准
情感是作文的生命,那么是不是情感的任何表现、发泄都可以化为文章,并从而产生美呢?回答是否定的,进入文章的情感必须以真善美为标准。
文情不同于实情,实情是人们通过感观对外界感触而产生的自然情感;而文情则是在实情的基础上加入了理性思考及创造的情感,文情必须以真善美为标准。真善美三个概念分别表示了哲学、伦理学和美学中的最基本的范畴。也即是说,我们要表现的情感决不能是假恶丑的情感,他必须符合哲学的真,道德的善,美学的美。它必须发自内心,真实而真诚,不矫揉造作,不虚情假意;它必须符合社会进步的总趋势,扬善惩恶,表达对社会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对自己和别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给人以美的感受。虚情假意能感人吗?矫情煽情能催人泪下吗?不,这只能使人反感厌恶。只有真实、真诚、真切的情感才能使文章内部涌动一股股温热的血液,才能使读者为之感动,为之倾倒。那种津津乐道偷盗、暴力、侵略的作文能令我们赏心悦目,令我们激动不已吗?不,那只能使我们厌恶,因为这些情感不是社会的主流情感,而是一种灰色的情感,是不道德的不美丽的情感。相反,有些思想格调并不高的作品,却因为有了真挚的道德的美丽的情感而感人至深,脍炙人口,如项羽的《垓下歌》、李煜的《乌夜啼》、柳永的《雨霖铃》。“无言独上西樓,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你能说这首思想平平却饱含着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词不是优秀之作吗?而那《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的凄楚、伤感的情调又曾感染过多少读者的心?
二、抒情的技巧
情感是作文的生命,在作文的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抒情技巧,恰到好处地抒情,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命力,感染力,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
1.材料的选择
(1)选择贴近生活的材料。这是抒情真实性的需要,生活是真实的,情感自然也是真实的,有了真实的情感,才能使读者感动。我们要树立“作文即生活的”理念,身边的人和事、现实的生活、现实的世界,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只能给人一种矫揉造作的虚假的感觉,根本不可能使人感动。近年来发现学生编造情节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学生为博同情得高分,不惜编造,如家里父母“离婚”、“死亡”之类的虚假情节,很明显看出是编造的;还有的学生动辄编造一些离奇荒诞的故事,如星球大战、未来世界等,这些编造的东西是难以写出真情的。
(2)选择最熟悉且最受感动的材料。如父子情、母女情、兄弟情、同学情等等。这样的材料因为触动过我们的心灵,所以写起来就会怀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最熟悉、因为深受感动,所以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我们要关注生活、关注时代,我们要重视人生体验,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生活的可贵之处,用自己的笔去抒写自我的真实感受。
2.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也就是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将作者的情感趋向或是真挚想法直接表露出来。中国传统美学历来讲求“含蓄美”,但有时“直抒胸臆”却更能表达强烈的感情;更能体现爱之深,恨之切;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的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出自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句话直接抒发了因生态遭到严重破坏而心痛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令世人警醒。
3.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是指作者不直接出面,通过其它方式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抒情方式。虽然直接抒情具有抒发强烈感情,震撼人心的优势,但间接抒情更具有含蓄美的特点,它使文章更富有韵味,更有感染力,我们要擅于运用间接抒情。除叙事抒情、议论抒情外,间接抒情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也就是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使景物化而为人,通过描写此景此物来抒发感情。登山则情满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以我之情观万物,万物皆着我色”,终而达到物我两忘,融而为一。这就是诗歌理论中的“意境”学说。境是浸染了意的境,浸染了情的境,境是内在情感的外化,是情感的载体;意是由境来表现的情,意统领着境,意、境合二为一就是意境。小说,散文的创作也应注意“意境”的渲染,以便形象、生动、具体地表达情感。
(2)借泪抒情
“情到深处泪自流”,大凡人在乐极,悲极之际,都常常流泪。泪是感情的结晶,酣畅淋漓的泪水总溶蓄着酣畅淋漓的感情。“男儿有泪不轻弹”,正因为不轻弹而又弹泪,所以那泪才弥足珍贵,那泪才足够感人。
朱自清在其名篇《背影》中共写了四次流泪。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作者触境伤情的悲哀。第二次流泪是在浦口送别时,作者眼看父亲跨过铁道蹒跚的背影,为父爱所感动,所以“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三次是在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时 ,“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次流下的是惜别的泪。第四次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一次闪出“泪光”,应是思念的泪,想起两年多前离别时的情景,想到老父亲的境况,不禁黯然长叹。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时,戛然而止,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有如撞钟,余音不绝。
(3)细节生情
所谓细节生情,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从而抒发感情。真实、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可于细微处见真情。作家李准说:“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品。”情感的抒发不靠空洞的言辞,而是要选择富有情致的细节,叫人读之生情,闻之心动。
朱自清《背影》就很好地运用了细节描写:“ 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斜,做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很快的流了下来了。 ”《背影》从发表至今始终具有巨大的魅力和影响力,关键在于作者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父亲给儿子送别时买几个橘子,原是件寻常事,作家却能很好地选取 “ 父亲过铁道 ” 这一细节,把父亲对儿子的慈爱,儿子对父亲的眷恋等特别真挚的感情,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反映出来,从而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总之,在作文中运用多种手法抒发真挚感情,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文采,更能够促进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的共鸣。让我们作文的情感丰富起来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