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璐
摘 要:“真实”——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的具体要求。虽然存在于课程标准中已逾半个世纪,“失真”作文仍泛滥于考场和日常写作练习中。本文将从真实性写作的实施层面进行分析,探寻真实性写作至今无成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真实性 问题 任务
一、真实性写作理论
1.缘起
“真实”是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所倡导的原则之一。“真实”历来被认为是“写作要感情真实”、“说真话,诉真情”、“表达真情实感”。但是,遵照着这些标准,写作的“真实”之路却并不顺畅。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花大量时间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但实际学生的习作却是“模仿秀”或“流水账”。深究这些问题,责任也许并不在学生。[1]
2.概念界定
事实上,在真实性写作进行了若干年后的今天,学界对什么是真实性写作还未形成共识。要了解何谓真实性写作,或许先要明白何谓“真实”。我们且来看看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真实”的阐释:
“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注意简洁得体。”——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2001年《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阶段)》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感情真实健康”——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根据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表述,我认为“真实的写作”的具体实施中应当参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真实的写作任务;(2)真实的写作对象;(3)真实的写作环境;(4)真实的写作成果。”①
二、实施问题
1.教材层面
人教版语文教材是浙江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套初中语文教材。时隔三年,人教版七年级教材,在写作训练专题上来了一次“大换血”。然而,这一大变动却未收获好评,其中的一大焦点问题就是对写作训练真实性的质疑。[2]
(1)既有作文文体分类体系架空了“实用文”文体知识。
“既有作文文体知识是一种与文学文体分道扬镰后的“文章”文体,目的是要达成经世致用的实用之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但事实上,当前的作文文体分类体系催生的作文知识却与这一初衷背离。”②我国语文教材倾向于依据文章文体选择“文质兼美”的选文,并将选文按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例文”来教学。2016人教版七年级的新教材受到诸多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写作训练项目仍编写于阅读篇目之后,未独立成系统。另外,在已有的36个写作项目中,有23个写作项目都要求学生学习课文进行写作。在这种经典的“读写结合”的教材编排下,作文知识应有的“客观”“科学”“平实”等“实用”品性被冲淡。
(2)缺乏读者意识、情境意识和目的意识。
现有人教版新教材的写作教学部分编写理念过于落后,缺乏读者意识、情境意识和目的意识。“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写作不是以后在生活、工作中将要真正使用的写作”。换句话说,学用分离,学校里所学的写作仅仅是练习性写作罢了。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有写作专题12个,涉及具体写作项目36个。其中,真正能算得上“真实”的写作项目寥寥无几。在这36个写作项目中,有真实写作任务的3个,有真实写作对象的2个,有真实写作情境的4个,有真实写作成果的1个。而四个方面都满足的写作项目是零。这样的数据可谓触目惊心,而更为令人忧心的,是每个写作任务之下的写作提示。比如说,七年级上册的写作项目“我的偶像”,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偶像,其提示是“要写出偶像吸引你的地方,让人明白你崇拜他的原因”。这个提示看似清晰,但实际操作中,效果不佳。拿到这个题目,大部分学生是无从下手的,写了几百个字就文思枯竭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任务不够真实。这种不真实不仅仅表现在寫作环境的不真实,更表现在写作对象的不真实。这种缺乏真实“读者意识”的写作,和纯练习性写作并无区别。当我将任务换成“请给你的偶像写一封信,说说你喜欢他的理由,并装进信封”后,学生的写作热情明显就不同了。因为他们明白,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读者和空洞的反馈者。[3]
2.教师层面
(1)教师缺乏正确认识。
有很多教师将真实性写作与练习性写作混为一谈,导致学生写作的主要动机不是与读者交流,而是为了完成作业或得到教师的赏识。另外,教师缺乏“实用意识”,致使学生的作文训练缺乏实用性,学生学习的效果也不佳。事实上,“当语言融合在实用情境中,语言才会很容易学习。”③教师如若不能重新认识什么是真实性写作,其实际教学必当是偏离正轨的。
(2)教师缺乏对教材中不佳之处的改变决心。
有很多老师都意识到:目前的写作教学不够科学,应当作出改变。但很少有教师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因为改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虽然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不是唯一的语文课程资源,绝大多数教师仍是按照语文教材教写作。而现有人教版教材写作部分真实性欠缺,这也就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真实性写作的理念。如此这般,教师难以摆脱早已形成的作文教学缺乏真实性的“惯性”影响。这也就必然造成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写作与将来走进社会时所要用的写作不一致。[4]
(3)教师普遍缺乏真实性写作的直接经验。
作文教学要实现“真实性”,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真实性写作的直接经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教师显然缺乏这些经验。教师的学生时代写的基本上是练习性作文,而当了教师以后基本上写的是教案、总结。这些东西很少能有与人交流的机会。因此,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是终身基本不从事真实性写作的。可以说,他们自身是远离真实性写作的。这样,要他们教学生真实性写作,显然不够科学合理。除此之外,很少有相关的文献能够具体介绍真实性写作的实施经验,缺乏经验的借鉴,教师教学上需要自行探索的部分就会成倍增加,对于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endprint
三、解决策略
1.教材编写
(1)参照功能文体学理念重构教材。
功能文体学的“语境”知识部分,培养学生学从场合、读者角色定位、语言表现方式这三个“语境”要素出发展开写作行为。教材编写者如果能多借鉴功能文体学知识,提供给学生的写作知识必会更加具体细致,可操作性也会更强。功能文体学视野下的写作,集中体现了语文科真实写作“应对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内涵,教材的编写如能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体现一种“工作思维”而不是为了写文章而写的“文章思维”,必是极有成效的。
(2)设置真实的写作任务,放权给教师和学生。
写作并不是阅读教学的从属,其二者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为了改变长期形成的“写作从属于阅读”的观念,可以将写作训练独立成单元,并加大其在整套教材中的比重。除此之外,写作项目的设置可增强灵活性,放权给写作活动的实际参与者。因为生活是时刻变化的,写作训练也应当更为机动。
当然,在每一项写作要求中,都应当明确告知作者写作的真实对象,不应将教师设定为唯一的写作成果交流者。另外,写作任务应当尽可能与生活实例一致。比如说给教材编写者写信提建议、为外国友人编写一本学习中文的指南等等,都是真实性写作训练中富有成效的项目。在提示部分,需要明确告诉学生,与读者交流的应是自己的真情,使用的语言应是私人的而不是社会公众的话。因此,作文中用空话、套话、成人话,以矫情、假情、空泛情去与别人交流既是对本人个性的丢弃,也是一种对别人缺乏诚意、不尊重别人的表现。
2.教师教学
(1)理性对待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
教师应当明白,“真情实感”并不是真实性写作的唯一标准。在真情实感作文盛行的当下,优秀的教师更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摆脱重视写作主体主观情绪状态的传统,更重视基于认知和信息搜集的“外在客观表达”的写作。在实际教学中,明确真实性写作要有真实的写作任务、写作对象、写作环境和写作成果。真实的写作不是生活的模拟,而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写作不是写给老师看的,而是写给文章本身隐含的读者看的。教师只有摆正观念,才能使学生在真实性写作之路上昂首阔步。
(2)正视教材之弊,重构写作知识。
真实性写作的重要内涵之一是面对具体的写作任务进行写作。因此,写作类型和写作知识应依据具体的写作任务而定。写作知识不能照搬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知识,更不能为了迁就当前既有的写作类型和写作知识,就沿袭传统的“我的家庭”“论理想”等写作训练。只有正视这种缺陷,尝试予以弥补才是优秀教师的修为之路。所以,当前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内容是如何冲破现有写作类型和写作知识,针对具体的写作任务,开发出“真实”的写作知识。
(3)学习国外的教学经验和先进理念。
目前,国内进行真实性写作理论研究的学者很少,将真实性写作投身于教学中并获得巨大成功的案例更少。而在国外,真实性写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且成绩斐然。特别是在美国国家写作项目的网页上,无数教师分享着他们的实施经验。如果教师能从中进行学习,相信不久就会出成效。另外,国外还有针对真實性写作中写作“认知性”内涵的研究。研究指出,“真实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伴随着认知进行,脱离认知的写作是一种悬浮在真实任务上空的“虚假”写作状态。因此,结合一定认知强度的学习任务来进行写作教学应该是一种常规性的写作教学形态,借助写作来促进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生、发展和澄清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换句话说,其他课程的学习为真实性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修辞环境。”④这种写作观点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为目前倡导的“课程统整”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理论指导。
注解:
① 叶黎明.“真实写作”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出路吗?——兼与李海林老师商榷[J].语文学习.2005(11):18-20.
② 魏小娜.语文科真实写作教学研究[D]西南.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121.
③ 陈德云.整体语言教学:将语言学习放归真实环境[J].上海教育科研.2003(4):69.
④ 魏小娜.国外“真实写作”的研究及启示[J].比较与借鉴.2010(8):64.
参考文献
[1]秦玉莲.初中生真实写作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
[2]曹茂才.展望真实性写作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2).
[3]魏占峰.真实的写作: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8(8).
[4]郑钦炼.真实与虚构——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浅见[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