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克里斯托弗·诺兰作为当今好莱坞导演中的新锐力量,因其极具个性的创造、非凡的想象力以及迷宫式的叙事手法征服了全世界不同层次的大众。深谙精神分析理论的他更擅长于在故事中加入众多心理因素,把普通的故事演绎得引人入胜。本文将通过对诺兰电影中悬念分析,探究诺兰独特的叙事方式。
【关键词】克里斯托弗·诺兰;悬念;精神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29-01
面对公众,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总是自信地宣称自己是和前辈希区柯克一样拥有神奇能力的人。纵观他的电影创作几乎很少利用前沿的数字拍摄、3D特效等现代化技术,反而把“如何说故事”放在重中之重,在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作品的影响下,对叙事顺序、叙事侧重点及叙事结构方面进行改进,不断突破电影的界限,使得悬念的应用更加出神入化。
一、混乱的时空交错
天生红绿色盲的诺兰在创作中往往在时空转换和叙事方面下足了功夫,以弥补造型艺术方面的缺憾。正如他自己所说,很多时候“如何说故事”比“故事是什么”更值得重视。非线性叙事是诺兰导演百试不爽的第一个法诀,自然时间被解构成零散的碎片,正常的时空顺序被完全颠覆,原本简单的故事复杂多变起来,“如同拼图游戏一样的观赏经验带给了观众解谜的快感”[1]。
《记忆碎片》就不失为一个典型代表,影片主要讲述了患有失忆症的男主角莱纳利用自己支离破碎的记忆寻找杀妻凶手复仇的故事。黑白和彩色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区分开来,追凶、杀人的情节随男主角零碎的记忆和拍立得照片不断重复回放,终究形成了一个难辨真假的混乱精神世界。插叙、倒叙、片段式组接、精神状态变化、因果倒置等,都无一例外能成为故事发展和推进的轴线核心,从而使得诺兰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独特的“迷宫式叙事”。
二、虚幻的意识投射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学说是诺兰应用得最得心应手的工具,在弗洛伊德看来,人被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愿望通过伪装得以满足时就会出现梦。诺兰对精神分析应用最淋漓尽致的当属《盗梦空间》,梦中梦、防御机制、刺激机制、陌生人等概念开始以一种直观的态度出现在观众眼前。早已过世的妻子和久未谋面的孩子在意念植入的梦中如影随形,这种美好至极也恐怖之极的氛围,一方面使柯布潜意识中被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另一方面也使柯布无处安放的负罪感不断得到强化。意识和潜意识本身就无法轻易受到人为的控制,从这个层面构建人物往往能增加人物心灵的厚度。因此,当梦的天马行空代替时空顺序成为主线,这个全新的世界发生什么对于观眾都是新奇又合理的。
三、既定的心理障碍
诺兰电影中的人物,既没有无懈可击的光明使者,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卑鄙小人,有的只是拥有各种复杂性格集合的普通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障碍,无法对事情的正常走向有一个清晰的把控,这也就导致了故事本身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盗梦空间》中纵使拥有最精密逻辑的“造梦师”也无法精确地分辨出现实与虚幻,依然在生活和梦境的迷宫里辗转回旋。《记忆碎片》的主人公则无法长期保存自己的记忆,只能靠纹身和文字记录才能感受到自身的存在意义。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使得他们的执着追求之路最终陷入一种迷茫之中,举步维艰抑或是在错误的道路上南辕北辙,“折射出诺兰某种‘萨特式的电影态度: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真相与骗局交织在一起,引领人们走向无尽的未知。但归根结底,都是一种矛盾、焦虑和不信任的体现”[2]。
四、开放的故事走向
诺兰导演的电影往往采用开放式的结局使故事无限延展。在诺兰的电影中多数观点都是由故事中的某个人以主观的视角阐释出来,致使故事的真相和发展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定论或导向,只能悬而未决交由观众去评判和解读。而这种悬而未决也持续展现出“对现实世界真实性的思考:究竟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在这亦真亦幻的世界中,肉眼所见的就一定是事件的真相吗”[3]?正如在《盗梦空间》中电影结束时只留下刚刚被转起的陀螺,至于陀螺最终有没有停住任何人都不得而知。
五、结语
从十几年前初出茅庐的普通电影爱好者,到今天一步步踏上封神之路,诺兰在巨人的肩膀上给观众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碎片化的时空、故事拼接,深邃内敛的人物形象,构建出一个谜一般的国度,引人深思。在诺兰的电影中,人的生存体验、精神状态无一不受到关照。此外这种跳跃性极强的影片顺序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爆米花”模式的观影,“观众也从被动的‘看故事的人转换为主动的‘写故事的人,成为了电影真正意义上的主角[4]。
参考文献:
[1][4]张净雨.克里斯托弗·诺兰:建构谜题的电影大师[J].当代电影,2013.
[2]苗渲明.黑色奇迹——克里斯托弗·诺兰[J].大众电影,2009.
[3]张景武.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叙事风格研究[D].2013.
作者简介:
马新宇(1993-),女,汉族,山东省聊城市人,山东艺术学院2015级艺术学理论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批评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