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涛
有格局的人,面对那些无趣的事情,纵使是“大题”,他们也给它“小做”;而如果是思考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就会“小题大做”。
1
“本事不大,脾气却大得不得了。”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同事、客户,也可能是同学、老师,还可能是恋人、配偶。
遇到麻烦了,他们第一时间做的,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发脾气。
有点能耐的,只要发发脾气,就有人替他把问题解决了;没有能耐的,不管发多大脾气,都没什么效果,甚至,还可能因为坏脾气,使得原先可以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变得十分棘手。
这些脾气暴躁的人,通常有一个共性:如果是跟一些不能理解或包容自己的人发生冲突,尽管是百般不情愿、百般委屈,但经过一番挣扎后,他们最终还是会选择迁就对方;但倘若是跟个别能理解和体谅自己的人发生冲突,他们绝不轻易让步,而是通过各种无理取闹和坏脾气来迫使对方向自己屈服。对亲密的人很凶,而对那些能够伤害自己的人却很柔和,这实际跟“欺软怕硬”是同一种德性。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是,久而久之,前一类人,有恃无恐,继续得寸进尺地伤害他们;而后一类人,却渐渐地被吓跑、被逼走。结果,当事人只能继续哀叹“没人能够理解自己”,继续痛苦。
2
如果一个人脾气比较坏、易怒,则他周围的人便都知道他“惹不得”“气不得”“伤不得”,因而,便会在说话做事时十分注意照顾他的情绪;但如果一个人的脾气特别好,别人便会认为他有某种钝感,对伤害有很强的抵抗力,进而会觉得让他受一下伤害也“不要紧”。
所以,脾气越坏,越容易保护自己免于被伤害;而脾气越好,反而更容易受伤害了。这就会形成一种“反向激励”:那些脾气好的人会发现,“脾气好容易吃亏”,因此,他们也会朝着坏脾气的方向“转型”。
但这批人的“转型”,会导致原先那批坏脾气者所独享的“福利”被稀释。竞争的结果是,大家的脾气都更坏了,但其实谁也没捞着什么好处。坏脾气,最大的受害者,不是你发火的对象,而恰恰是你自己。
尤其是,频繁地为同样级别的小事情,向同一个人发脾气,以希望他能朝着你所期望的方向改变,短期内,或许能起到些许效果,但从长期看,失败率会逐渐接近100%。
很明显,缺乏创造性的方法重复运用好多次,被教训者会对其产生免疫力、抵抗力,而对发火者来说,则是“边际效用递减”。老师用这种方式教育学生,父母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女人用这种方式抓住男人,都只会让自己发火的“威慑力”下降。
3
那些惯于用恶劣态度对待自己伴侣的人,能够把伴侣逼得只要遇见一个稍微献点殷勤的异性都能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这到底是谁的损失呢?
很多惯于“作死”的人,只要跟恋爱对象稍微闹点别扭,就会以分手相威胁,但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搞清楚,不是每一句“分手”,都能换来一句挽留。
这种做法,最不理智的地方在于,先断定“对方绝对离不了我”,然后再将别人对自己的感情,当成了向人家示威的筹码。这样的招法,偶尔用用倒还可以,但用得太多了,反而会让被示威的一方意识到,“原来我对你的感情都成了我的软肋”。然后,其便会采取措施弥补这一软肋——一旦其在逼迫下以实际行动向对方证明了“我其实是可以离开你的”,这个人就再也没有筹码了。
4
从内在来看,脾气坏的人,未必是坏人,但他们的外在表现,却又像是个坏人。这其实也“挺冤的”。不过,也不必感到委屈,更不必以“刀子嘴、豆腐心”来为自己辩护——你既然是豆腐心,又何必要用刀子嘴来表达?记住,恶语永远要比“刀子心”更容易伤人。
去年春节,在老家,我表弟说起村里很多人为家长里短的小事大动干戈,他问我:“为什么有些人动不动就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甚至大打出手?”
我说:“这其实与道德没有关系,甚至跟性情也没有多大关系,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格局太小了。”
对有追求、人生格局比较大的人来说,别人为之吵得不可开交的那些事儿,在他们人生中的占比不足0.1%,不值一提;但对某些人来说,这一系列的琐事,占据了他们人生的90%甚至全部。因此,当然有必要大动干戈了。
5
没格局的人,面对一些无趣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矛盾和家人之间的冲突,哪怕是很小的事,他们也喜欢“小题大做”,结果,导致自己非常不快乐。
相反,有格局的人都是怎么做的呢?他们把两者完全颠倒过来了:面对那些无趣的事情,纵使是“大题”,他們也给它“小做”;而如果是思考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就会“小题大做”。文学、思想、艺术、科技上的很多突破,或者是一个小点子变成创业实践继而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就是靠“小题大做”来推动的。
要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多追求一些“自由而无用”的东西。而读书,则是让人变得有格局的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
(摘自《党员文摘》微信公众号/《如果你不肯向这个世界投降》 湖南文艺出版社 郭旺启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