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八月》人物形象

2017-09-08 07:23孙华龙
戏剧之家 2017年13期
关键词:理想主义者

【摘 要】 一个夏天,一个家庭,一个故事,不急不慢,娓娓道来。青年导演张大磊的处女作《八月》,无疑是一匹黑马,成功问鼎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电影《八月》获得如此高的关注和荣誉,既是对影片的肯定,更是对导演艺术追求的认可。在商业片横行的时代,《八月》为中国电影注入一股文艺的清流,带着观众留住好时光。

【关键词】理想主义者;现实主义者;时代见证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3-0119-02

从2016年毕赣导演创作的《路边野餐》,到杨超导演创作的《长江图》,再到今天张大磊导演创作的《八月》,我们看到,中国艺术电影在不断发展,并不断为观众认可。作为电影艺术联盟成立后第一个操作的项目,更多的院线对该片进行排片,《八月》是幸运的,观众更是幸运的。观众能够“像20世纪90年代一样看电影”——黑白的影像,略带颗粒的粗糙质感;熟悉的场景,似曾相识的人。质朴的情感,就如同那个时代一样,带给观众的是一种集体回忆。

伴随着黑白影像的出现,忽远忽近的叫卖声,影片《八月》的故事发生了。在1994年的内蒙古小城,主角小雷刚刚中考完,在等待着升学的这个暑假,他游走在小区的各个角落,交集着不同的人群;母亲郭老师则为小雷能到重点高中读书不断奔波,还需照顾娘家老小;小雷的父亲面临着社会变革下的单位剧变,自诩不愿 “低下高贵的头颅”,却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表面上看似平静的大人,内心就如同燥热的八月一样烦躁,上演着家庭的日常故事。小雷则如同《铁皮鼓》中的那个孩童一般,旁观着大人世界的变化,见证正在发生的小城八月故事。

一、小雷爸爸——理想主义者

影片中小雷爸爸是国有企业的电影剪辑师,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定义为艺术工作者,职业赋予了小雷爸爸的理想主义气息。独自在剪辑工作间飞舞着胶卷、朋友聚餐时真性情的流露、对于重点高中的平常心态、看电影时留下的眼泪,导演用镜头凸显这位父亲的理想主义性格。但是,这种理想主义被现实主义阉割,使其渐渐在现实社会中低下头。从“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到为了小雷升入重点高中宴请学校负责人、由电影剪辑师“沦落”为场工等,在一定程度上,小雷爸爸的这种阉割版的理想主义最终彻底臣服于现实。是的,梦终究会醒,一切又回到了现实。正如导演解读本片所说:“黑白的部分是梦,彩色就是现实。黑白部分对我来说就是夏日八月的一场大梦,梦醒了之后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接受生活,干活掙钱。不能总活在父亲之前的状态里,太理想主义。”

影片中,小雷半夜醒来,趴在门缝看着父亲对着空气兀自挥拳,很是惊诧却弄不明白,父亲究竟为何挥拳,答案也许只有父亲知道。但是小雷切实感受到父亲无形的呐喊,用猛烈的双拳击打着自己内心无处安放的理想主义,击打着这个变革的时代。在影片的最后,观众又看到了久违的彩色,彩色中的主角依然是父亲,字幕出现“谨以此片献给父辈”。导演张大磊同情父亲的无奈,理解父亲的行为,埋在心底的更是伟大父爱的无言表达。

二、小雷妈妈——现实主义者

相对于小雷爸爸的理想主义,影片中的小雷妈妈(郭老师),则是一位现实主义者。整部影片,小雷妈妈多是以家庭妇女的形象出现,肩负起家庭的职责,每天为油盐酱醋奔波,重复张罗着一日三餐。这样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形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导演只是将现实社会的普通一员搬到银幕上,更加彰显了小雷妈妈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黑白色调的影片带给观众一种真实的感觉,没有过多的色彩,让观众静下心来慢慢品读现实。身为人民教师的小雷妈妈,白色的短袖衬衣、工装裙、低跟皮鞋,配上大框眼镜,影片中几乎对其职业一笔带过,观众也许只有从其衣着上可以看出一丝丝职业的信息。因为现实,小雷妈妈才被打磨成为一个现实主义者。影片中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情,小雷妈妈不惜降低身份,托关系、送礼,用更为现实的方式达到目的;她看不惯丈夫的高傲,总是劝说丈夫,甚至争吵,希望丈夫可以顺应现实,改变现状。在这个小家之外,姥姥的病痛、哥哥的失业等,都需要她操劳。面对家庭的琐事,养花是她的情感寄托,就如那昙花一现,她的这种精神上的休息只是暂时的,更多的现实问题需要她去解决。

三、小雷——时代见证者

小雷无疑是整部影片的主角,推(下接第121页)动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片中主人公叫小雷,导演是(张)大磊,这不得不使观众产生联想,这应该是带有强烈导演自传成分的影片。导演张大磊在解读本片时提及,片中的小雷就是小时候的自己,发生的故事就是自己所经历的。可以说这部带有半自传色彩的影片,是张大磊导演将自己见证过的1994年的家乡故事呈现在银幕上。

在燥热的八月,一个准备升入高中的孩子游走在生活的城市周围。小城在随着时间的流逝悄悄发生着变化,企业在改制,人们在这闷热的八月躁动不安,小雷虽不是这个时代变革的亲历者,但是见证者。小雷见证了父亲工作的变动、见证了太姥姥的离世、见证了邻居哥哥被抓以及释放前后的性格转变。影片多次呈现因小雷父亲的工作问题以及父亲执拗的性格而和母亲发生激烈争吵,甚至在“冷战”时,母亲不再做饭,以此来和父亲对抗。小雷是旁观者,没有发出一点声响,也没有行动,只是在内心深处,感受父亲的无奈和无助。小雷如同时代的“镜子”,静静看着身边的人和这个时代在自己的眼前走过。

电影风格“悠然如小津安二郎,时现侯孝贤《童年往事》神采”(第53届金马奖组委会把最佳影片奖颁给《八月》时给出的评语),没有复杂的叙事,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当红的一线明星。电影《八月》如散文一般,如导演所言“好多朋友想知道我这部电影到底是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说实话,我说不清。影片只是用黑白的影像静静讲述着20世纪90年代北方小城的故事。不管是带有理想主义的父亲,还是现实主义的母亲,都是那个时代的经历者,是故事的主人公。”

导演张大磊,作为那个时代的参与者,他用自己的视角,借以小雷的口吻,给观众讲述着,引发观众的集体追忆。

参考文献:

[1]新京报网.《八月》里有90年代的空气和21世纪的梦[EB/OL].http://www.bjnews.com.cn/culture/2017/03/27/437895.html.

[2]如果不拍《八月》,可能我的电影生涯到这儿就要截止了[EB/OL].http://chuansong.me/n/1706245844541.

[3]杨雯.张大磊:用初心拍简单的片子[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03-29.

[4]李博.导演张大磊:缅怀那些逝去的情景以及情景里的人[N].中国艺术报,2016-12-9.

作者简介:

孙华龙(1991-),男,汉族,山东省枣庄市人,广播电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想主义者
理想主义者的宝贵
一曲教育理想主义者的颂歌——评李保均的小说《花农》
OOKISH DREAMS
理想主义者是世上的盐
理想主义者=爵式音乐=爵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