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博物院馆藏集珍

2017-09-08 07:55
化石 2017年3期
关键词:河湾北疆博物院

北疆博物院馆藏集珍

北疆博物院收藏了大量的化石、动植物、岩矿以及一些民俗藏品等,是中国北方的自然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古生物篇

古生物化石在北疆博物院的藏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哺乳动物的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地区收集的化石及其研究。

甘肃庆阳地区:1919年6月,桑志华在甘肃庆阳以北的赵家岔和辛家沟发现了以长颈鹿、三趾马和鬣狗三大类为主的“三趾马动物群”,这是一个距今约1200万年(地质年代为上新世)完整的新近纪动物群。这是桑志华在古生物学领域的首次重大发现,从此开始了中国古哺乳动物学研究的新纪元。

1920年,桑志华在甘肃庆阳辛家沟发现了一件距今1.8-1.5万年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核,这是一件由黑色石英岩打制而成的石核。随后,桑志华又在辛家沟附近的赵家岔黄土层中发现了两件距今10万年左右的旧石器中期石片,这三件人工石制品被考古界称之为“中国内地第一批发现的有正式记录的旧石器”。在此之前,考古界还不知道中国存在原始人类,但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中国旧石器时代的存在,同时也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和史前考古学研究的新篇章。

河北阳原泥河湾地区:1924年~1926年期间,桑志华、德日进在河北阳原泥河湾地区采集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定为泥河湾动物群,时代为早更新世。“泥河湾动物群”是研究我国北方早更新世地层的主要依据。1948年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学会决定中国的“泥河湾层”与欧洲的维拉弗朗层相当,代表中国更新世的下界,从此“泥河湾层”作为我国北方早更新世的标准地层而驰名中外。

中国境内最早发现的旧石器石片2件

学名 Homotherium cf.crenatidens中名 似锯齿似剑齿虎描述 头骨时代 更新世早期产地 河北阳原泥河湾尺寸 230×140(mm)

学名 Eucladoceros boulei中名 布氏真枝角鹿描述 头骨及两角时代 更新世早期产地 河北阳原泥河湾尺寸 1375×1000×1000(mm)

学名 Bison palaeosinensis中名 古中华野牛描述 部分头骨及两角时代 更新世早期产地 河北阳原泥河湾尺寸 675×355×630(mm)

山西榆社地区:1934~1935年,桑志华在山西榆社地区挖掘到相当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分布广泛、层位清晰、种类繁多、地质年代延续时间较长,囊括了距今1000万年至180万年间的地质长河(从蓬蒂期一直延续到泥河湾期)。山西榆社是我国上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经典地区之一,犹如一部完整的“地层编年史”载入科学史册,该地区标本成为研究新近纪哺乳动物群的重要实证材料。

左图学名 Gazella sinensis中名 中国羚羊描述 头骨及两角时代 更新世早期产地 河北阳原泥河湾尺寸 220x110x170(mm)右图学名 Spirocerus wongi中名 翁氏转角羚牛描述 部分头骨及两角时代 更新世早期产地 河北阳原泥河湾尺寸 150×200×275(mm)

学名 Mammut borson中名 包氏玛姆象描述 下颌时代 上新世早期产地 山西榆社泥河村尺寸 600x300x250(mm)

左图学名 Dama sericus中名 扇角黇鹿描述 部分额骨及两角时代 更新世早期产地 山西榆社北村尺寸 905×395×740(mm)

右图学名 ?Antilospira zdanskyi中名 师氏旋角羚羊描述 部分额骨及两角心时代 高庄期至游河期产地 山西榆社棉则沟尺寸 81×246×210(mm)

学名H i p p a r i o n(Plesiohipparion)insperatum中名 贺风(近)三趾马描述 头骨及下颌时代 保德期末至泥河湾早期产地 山西榆社银交

披毛犀完整骨架

野驴完整骨架

加拿大马鹿

内蒙古萨拉乌苏地区:1923年5月,德日进与桑志华联合组成“法国古生物考察团”对鄂尔多斯地区开展首次科学考察,发掘到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十分罕见的完整披毛犀骨骼化石以及许多石器。萨拉乌苏动物群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北方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最重要的代表,这一地层已成为我国北方特别是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河湖相的标准地层。

动物篇

作为了解中国华北自然的窗口,北疆博物院的动物标本采集点北到蒙古,南至河南,东达胶东半岛,西抵青藏高原;动物标本类群也随着不同学科的专家的加入,由最开始的陆生昆虫,扩大到海洋动物。从1914年到1937年间,共采集动物标本15万余件,从低等的软体动物到高等的哺乳动物,几乎所有的类群都涉及到,反映了北疆博物院的研究范围之广泛,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博物馆能做到的。

无脊椎动物

北疆博物院收藏的无脊椎动物标本共2万余件,其中以软体动物的标本最多,为研究黄、渤海的动物资源留下宝贵的信息,也为现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

1914年桑志华前往河北、山西实地考察,在位于山西北部马家堡附近采集了大量陆生贝类。1937年,经贝类学家闫敦建的研究,将其中的一些标本定为新种,如梯状土螺。

1929年桑志华在吉林又采集到一些贝类标本。1937年,贝类学家闫敦建将其中的一些标本定为新种,如东北田螺。

东北田螺Viviparus chui Yen采集时间:1929采集地点:吉林

梯状土螺Galba lalosiformis Yen采集时间:1914-7-25采集地点:山西北部马家堡

盘大鲍Haliotis qiqantea discus采集时间:1928-10

大连湾牡蛎Crass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采集时间:1932-10采集地点:山东青岛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采集时间:1931-5采集地点:山东烟台

桑志华在1914~1936年期间多次前往天津沿海、青岛、烟台、北戴河等地采集海洋无脊椎动物。桑志华对每件采集的标本均详细记录了其采集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并在后期邀请了相关类群的研究专家进行了整理和分类鉴定。

昆虫

文信草天牛E o d o r c a d i o n wenhsini Yang&Danilevsky采集时间:1937-7-19采集 :陕坝西北Oulan Chcu副模

左图褐伊缘蝽Rhopalus sapporensis(Matsumura)采集时间:1934-8-21采集地点:山西馆藏二级

右图黄边迷缘蝽Myrmus lateralis Hsiao采集时间:1935-8-23采集地点:山西馆藏二级

左图甘肃直同蝽Elasmostethus kansuensis Liu采集时间:1919-4-27采集地点:甘肃天水正模

右图犀角蝉Jingkara hyalipunctata Chou采集时间:1937-7-21采集地点:陕西太白山蛟龙寺副模

在北疆博物院收藏的动物标本中,昆虫标本达到了11万多件,超过动物标本总数的70%。在昆虫分类33个目中,北疆博物院收藏就有23个目,其中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各具特色。绝大部分为针插标本,还制作了部分生态标本,都保存完好。标本采自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地区,采集时间从1914年一直持续到1939年,另外还藏有极少量的国外交换标本。新中国成立后,在已故老馆长、著名昆虫学家萧采瑜教授的指导下,经南开大学及我馆合作对半翅目标本进行整理研究,其中模式、馆藏一二级等珍贵标本就有200余件。

鮣鱼Echeneis naucrates采集时间:1931-7采集地点:烟台

鱼类

北疆博物院有1600余件鱼类标本,包括浸制和干制标本两大类,采集时间在1914年到1936年期间,主要是华北地区的淡水鱼类,以天津本地为主。淡水鱼类的个头都比较小,数量庞大,特别是一些常见种。海鱼多为渤海湾种类,最南不超过青岛。这反映了当时的采集条件——海鱼采集难度要大于淡水鱼类。

两栖类和爬行类

白鲟Psephurus gladiu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种采集时间:1921-11-12采集地点:渤海地区

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采集时间:1930-10-5采集地点:烟台

虎斑颈槽蛇R habdoph is tigrinus Boie捕食黑斑侧褶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 Hallowell采集时间:1929-10-16采集地点:天津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采集时间:1916采集地点:山西南部

金雕Aquila chrysaetos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采集时间:1930-8-10采集地点:哈尔滨

北疆博物院珍藏的4件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标本Nipponia nippon Temminck,图1、2、3采集时间:1916年5月3日、3日和4日,采集地点:山西东南部;图4采集时间:1919年4月24日,采集地点:甘肃东南部

北疆博物院的研究者桑志华、巴甫洛夫(P.Pavlov)等共采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标本近2000件,大部分为浸制标本,少量为剥制和干制标本。采集地点集中在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多个地区。两栖类标本以无尾目的蛙、蟾蜍为主,爬行动物标本包括蛇类、蜥蜴类和龟鳖类。

天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采集地:采集到两栖动物标本有黑斑侧褶蛙、中华蟾蜍、北方狭口蛙等,涵盖了大部分天津有分布记录的种类,爬行动物标本有乌龟、中华鳖、白条锦蛇、红纹滞卵蛇、黄脊东方蛇等,基本为北方地区常见种。

除了对不同种类的收集而外,标本中还有蛙的幼体发育过程、蛇捕食蛙、蛇和鳖的卵、蛇蜕等体现生活史的标本,均详细记录了标本的采集时间、地点和采集人等信息。

鸟类

灰鹤Grus gru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采集时间:1918-11采集地点:甘肃东南部

白额雁Anser albifron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采集时间:1933-4-22采集地点:天津

金钱豹Panthera pardus采集时间:1937-12-31采集地点:河北省杨家坪

北疆博物院鸟类标本共计3000余件。大部分为假剥制标本,另外还有一些形态、浸制、骨骼、鸟巢和鸟卵标本。主要由桑志华在华期间(1914~1938年)所采集。采集范围从我国华北区域起始,西达西北三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四川省,东至东北三省。主要类群雀形目和雁形目多为天津和河北采集。标本中属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400余件。

鼠耳蝠Myotis sp.采集时间:1930-10-1采集地点:天津

棕熊Ursus arctos采集时间:1918年采集地点:甘肃

马熊Ursus arctos pruinosus采集时间:1930年采集地点:西藏

青鼬Martes f l avigula采集时间:1933年采集地点:河北

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采集时间:1933年采集地点:天津

兽类

北疆博物院收藏有现生哺乳动物标本近1000件。标本类型多样,既有生态标本,又有假剥制标本,还有动物角和骨骼标本,等等。标本采集时间在1914年到1937年之间。大多数的标本主要采集于黄河和海河流域,但也有一些标本并非在这两区域中,如马熊皮标本采自于藏东南。

灵芝属采集时间:1921采集地点:河北唐山

植物篇

北疆博物院收藏的植物标本是北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一二级标本149件。藏品种类上以种子植物腊叶标本为主,还包含了菌类、苔藓、蕨类、木材、种子果实、浸制等类型标本,共六万余件。除在中国北方采集的标本外,还包括了部分法国采集的种子植物标本及国外采集的苔藓植物标本。

做到这一点又难又不难。说难,那是需要高智商和好体力的;说不难,只要准确理解不同的身份要求,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行了。当然,身份多了,难免会很累。但要在这个世界上出人头地,就不能怕累。张仲平是一个谋定而后动的人,已经习惯了在做任何事情时都权衡利弊,他觉得,只有这样,才称得上一个真正的商人和一个真正成功的男人。

菌类

现藏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真菌标本为3260号。

这些标本全部为Emile Licent等人,包括多名当时国外各个分类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及中国雇工,从1914年3月到1935年间在中国的黄河流域、蒙古地区以及西藏附近地区进行采集所得到的。

这些标本大多属于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和多孔菌目。多孔菌目共18科43属。已鉴定的馆藏伞菌目标本属于11科30属。另外,还有一些担子菌亚门腹菌纲和子囊菌亚门标本。

地衣

现藏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地衣标本为493号。

这些地衣标本集中采集地点主要有1914年在河北-山西、1916年在陕西省中部、1930年在河北省延庆县(今北京市延庆县)、1935年在山西摇山。其他采集地点包括内蒙、吉林、黑龙江、山东、甘肃、宁夏、青海等地。这些标本采集时间和地点总体上基本与桑志华1914~1937共24年间在华标本采集路线吻合,也与在桑志华编的《1914~1935年二十二年来对中国北部、即满洲、蒙古和西藏低处的考察》及其他文献中关于采集时间和地点的描述一致。由于地衣类标本研究者较少,现有493号馆藏标本仅有部分鉴定到属。

地衣标本采集时间:1916-9-6采集地点:不详

苔藓标本采集地点:国外

蕨类标本Dryopteris sp.采集时间:1918-07-11采集地点:中国甘肃西部

阜平侧金盏花(亚种)Adonis ramose Franch.subsp. fupingsis W. T. Wang毛茛科侧金盏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羽状深裂,花单性,黄色,果实为瘦果。该标本是法国学者沙耐特(Lonis Chanet) 1929年5月26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境内海拔1500—1600米处采集到的。1993年5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文采院士来我馆研究毛茛科植物时,发现了这个亚种。1994年,王文采先生在《植物分类学报》发表研究论文,指定此件标本为主模式标本,该标本现珍藏在植物标本室

无喙兰Holopogon gaudissartii (Hand.-Mazz. ) S. C. Chen兰科,无喙兰属。天津自然博物馆收藏的这份标本为六个完整植株,是该种的模式标本。这件标本是由法国植物学家塞尔(Henri Serre)于1935年9月3日采于山西南部沁源县至安泽县以西的太岳山海拔1500米处。据《中国植物红皮书》记载,无喙兰为我国特有种,现已濒临灭绝,因而特别珍贵

苔藓植物

原北疆博物院收藏有数千件的苔藓标本。其中有很多珍贵的国外标本,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些标本装订整齐,部分标本过去曾经被英国植物学家H. Dixon及法国神甫拉古迪尔研究和整理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蕨类植物

馆藏蕨类标本800余件,采集者是桑志华、柯兹洛夫等人,采集地点主要是中国北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等地。是研究以上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珍贵依据。

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是由可产生种子的植物所组成的,是有胚植物的一个子类群。它是所有植物中最进化的一个类群。无论在物种数量和地理分布上也是最多最广的。

北疆博物院遗留的种子植物标本约有5万号,包括正号和复号标本,采集时间为1914-1937年,由桑志华采集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法国神甫塞尔Serre采集自山西及河北地区、瑞典植物学家史密斯采集自山西五台山、河北西北部,俄国植物学家柯兹洛夫采集自东北地区等植物标本组成。这是馆藏植物标本中数量最大,也是种类最为丰富的类群,其中植物模式标本有几十号。

木材

木材标本是国内自然博物馆较少收藏的种类。现藏于天津自然博物馆的木材标本为466号。

这些标本全部为Emile Licent等人采集。集中采集时间为1916年至1919年,主要采集地点为山西南部隰县、虞乡县,陕西中部华县、喂子坪、太白山平安寺(眉县新寨)、庙家庄、宝鸡二岭岗,甘肃东南部徽县、天水。

法国植物标本

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原北疆博物院法国植物标本7300余件,均采自法国北部地区,采集时间为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这些标本是由桑志华从法国带来北疆博物院的。这些标本保存良好,部分标本的花的颜色都保存了下来。这7300余件标本中,有7100余件鉴定信息比较完整,其中大部分为种子植物,约6900件,其余还有藻类,菌类,苔藓,蕨类。法国植物标本是我馆馆藏植物标本中采集时间最早的标本。而且这么大数量的外国标本馆藏在我国自然博物馆收藏中是少有的,这些标本对研究法国植物区系、对比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柳属Salix sp.采集地点:中国山西隰县北

金链花Cytisus laburnum Linn.采集地点:法国北部

猜你喜欢
河湾北疆博物院
博物院寻兔记
河湾春夕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大地彩画 古朴村庄 宜良县河湾村
项链
北疆博物院建筑初探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北疆纪行
铸梦北疆
——军旅写生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