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伟(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超声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
王秀伟
(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超声科 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缺血性脑梗死(IC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7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颈部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及血管内径检测情况。结果 观察组硬斑、软斑及溃疡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左右颈动脉内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扁平斑检出率23.40%与对照组19.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颈部血管超声;粥样斑块;诊断
缺血性脑梗死(ischemic cerebral infarction,ICI)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多发于50~6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主要由局部脑血管多条或单条缺血引起,该病虽不及脑出血病死率高,但幸存者中病残率相对较高,且约20%幸存者会在1~2 a内复发[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增加及生活方式、饮食结构改变,ICI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对中老年群体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相关研究指出,动脉粥样硬化是ICI的关键危险因素,在其发生、进展中可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选取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ICI患者,通过设置健康对照组,探讨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诊断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焦作卫生医药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ICI患者为观察组,均符合ICI相关诊断标准[3],既往无脑血管疾病史,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存在神经功能明显障碍无法配合本研究顺利完成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47~72岁,平均(62.58±8.54)岁;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7例作为对照组,男24例,女23例,年龄48~73岁,平均(62.61±8.73)岁。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检查方法 ①仪器:HD1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线阵探头,频率为8~12 MHz。②具体方法:受检者取仰卧位,头部略向后伸并稍转向受检对侧,使颈部得到充分伸展以暴露受检部位;对右侧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右颈总动脉、左侧部分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及椎动脉依次进行扫描检查;详细探查血管内膜,严格测量内膜厚度,发现斑块后对其及内部情况重点观察。③相关评定标准。斑块诊断标准: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1.2 mm;根据斑块性质与形状分为:硬斑,斑块后方存在阴影,边界清晰,内部有不规则形强回声;软斑,外形有隆起性改变,内部有中低回声;溃疡斑,斑块表面缺损明显,内部有不均匀回声;扁平斑,颈动脉管壁存在偏心性增厚,内部呈均匀性低回声[4]。
2.1 颈部斑块检出率 观察组硬斑、软斑及溃疡斑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扁平斑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部斑块检出率比较[n(%)]
2.2 血管内径 观察组左右颈动脉内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径比较
ICI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幸存者多遗留语言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对其身心健康及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早期预防ICI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目前,颈动脉病变检查方法多样,包括螺旋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血管超声等,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临床诊断ICI的金标准,但该检测方式具有一定创伤性,且价格与螺旋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均较高,无法有效普及。颈部血管超声具有经济、简便易操作、无创、可多次反复进行的显著优势,逐渐成为临床检查颈部动脉病变的常用方式。张涛[5]研究中指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中,观察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颈部血管较对照组明显变窄(P<0.05),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提示颈部超声检查粥样斑块预防ICI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临床工作经验得知,动脉粥样硬化是ICI重要发病基础,高有淑等[6]研究中更加明确了这一病理改变诱发ICI的作用机制:斑块不断增大使血管阻塞,进而造成动脉闭塞,引发脑组织缺氧缺血;斑块质地松散、不稳定,在血流冲击下可发生破裂,脱落的破裂斑块可导致远端血管栓塞;斑块表面不光滑,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激活,易聚集导致血栓形成;颈动脉狭窄降低远端血管灌注,供血不足增加脑梗死发生风险。颈部血管超声是近年来临床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高频彩超技术,经本研究发现,颈部血管超声可对斑块位置及性状进行准确定位与分析,并可有效反映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及血流状况,进而为ICI的临床诊断与预防提供重要客观参数。此外,研究还发现,软斑与溃疡斑在ICI患者中具有较高检出率,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软斑或溃疡处内膜下层分泌的凝血因子或胶原更易促使凝血酶形成,黏附于斑块上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及凝血酶共同作用诱发血栓形成,进而导致脑组织局部动脉血流灌注减少甚至中止,诱发ICI。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1] 陈庆康,石挥扬,曾广绥,等.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14):2360-2361.
[2] 徐荣,尹小花,金琳,等.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评价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新生血管与斑块性质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21):5995-5997.
[3] 沈洪,刘中民.急诊与灾难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28.
[4] 段丽英,贾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5):1765-1767.
[5] 张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3):123-126.
[6] 高有淑,陈代徒,郑燕,等.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3):4521-4524.
R 44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056
201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