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2017-09-08 02:25孙金坡遂平仁安医院内科河南驻马店463100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全量罗非罗非班

孙金坡(遂平仁安医院 内科 河南 驻马店 463100)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

孙金坡
(遂平仁安医院 内科 河南 驻马店 463100)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应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患者近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行PCI手术的患者分为全量组(186例)及半量组(125例),分别在24~72 h内接受0.1 μg/(kg·min)和0.05 μg/(kg·min)的替罗非班维持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结果 术后6、24、48 h,全量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半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 d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半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半剂量替罗非班能有效减少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全剂量能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剂量;替罗非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e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是目前临床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重新建立冠脉血运的一种常见手段。PCI手术不仅需要相关器械解除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还需要给予患者抗凝、抗血小板、抑制炎症以及调脂等药物治疗,从而预防再狭窄及解除冠脉痉挛[1]。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并能够改善心肌缺血,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特异性高、半衰期短以及不良反应少等特征,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依赖用药剂量[2]。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患者的近远期预后影响,探索替罗非班的应用特点和方法,为实际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遂平仁安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在心内科住院的311例患者,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动脉中至少植入1枚支架,依据用药剂量分为替罗非班全量组(186例)及替罗非班半量组(125例)。全量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09例,男116例,女70例,年龄38~84岁,平均(63.25±13.24)岁;半量组AMI患者48例,UAP患者77例,男78例,女47例,年龄35~86岁,平均(64.17±12.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确诊为冠心病且同意进一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排除标准:患冠状动脉瘘或肌桥、心肌病及心肌炎、心脏瓣膜病、心功能不全或其他心脏疾病者;患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异常者;患痛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均常规接受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 mg口服,3次/d;均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PCI术后均使用替罗非班(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提供,5 mg/100 ml),静脉负荷量0.4 μg/(kg·min)维持30 min。替罗非班维持量:全量组0.1 μg/(kg·min)维持24~72 h;半量组0.05 μg/(kg·min)维持24~72 h。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PCI术前及术后6、24、48 h、30、90 d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出血情况、死亡、心律失常、新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血小板聚集率 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及48 h,全量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半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90 d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半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全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十分常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CI技术逐渐得到了优化与改进,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于2014年联合发布的ACS患者管理指南(新版)提出,支架植入术可用于治疗ACS,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其已成为临床治疗ACS的重要手段。然而,PCI术容易对血管内皮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暴露血管内皮下的胶原,增强血小板聚集黏附力,进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率[3]。研究显示,PCI术后的心血管并发症具有血小板依赖性[4],在PCI围手术期同时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仅能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在PCI围术期根据患者的病情适当地给予抗凝抗栓药物治疗,对促进患者康复十分重要。替罗非班属于第3代非肽类血小板膜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它主要通过阻断RGD序列或vWF因子与GPIIb/Ⅲa受体的结合以减少急性血栓的形成,并阻断机体内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较强的抗血小板作用,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及可逆性等优点,然而高剂量或长期使用替罗非班可能会导致患者出血的发生率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48 h,全量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半量组(P<0.05);术后30、90 d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全量组患者的短期血小板聚集率控制情况较好,替罗非班的抗血小板作用具有较强的剂量依赖性,但两组患者的远期血小板聚集率控制情况无明显差异。半量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全量组(P<0.05),提示半量替罗非班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较少。

综上所述,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PCI术后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半剂量能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全剂量能够有效控制血小板的聚集率。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应当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替罗非班用量,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 魏艳胜,王中明,张素清.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择期PCI术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0):8-10.

[2] 吴惠珍,李静,吕迁洲.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药盐酸替罗非班临床研究现状[J].中国药房,2008,19(8):627-630.

[3] 张肃,姚斌.替罗非班治疗围介入术期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效果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34(3):105-107.

[4] 赵倡武,苏毅,马欣.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伴糖尿病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2,4(4):353-356.

R 541.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017

2016-12-16)

猜你喜欢
全量罗非罗非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大数据还是小数据?
COX-2特异性抑制剂罗非昔布对阿尔茨海默病Aβ沉积的影响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水稻冠层光谱变化特征的土壤重金属全量反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