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心内三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杨丽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心内三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统计患者院内感染现象发生情况,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8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者20例,发生率为11.1%;呼吸道感染占比高于泌尿系统、消化道、皮肤软组织及口腔黏膜等部位感染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住院时间≥30 d、就诊时间≥6 h、使用抗菌药物、心脏左室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并发症、接受侵入性操作等与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发生可能与年龄、住院时间、就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心脏左室功能分级、有无并发症发生、有无侵入性操作等有关。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病,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发生及心肌细胞死亡所引起,具有症状明显、病情危急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患者多为老年,体质差、合并症多,且治疗期间需长期卧床,这些均可能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发生的风险[1]。因此,了解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对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具体如下。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98例,女82例,年龄为35~86岁,平均(55.6±5.9)岁,住院时间为3~46 d,平均(15.9±2.6)d。
1.2 临床资料 统计180例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并对院内感染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无侵入性操作、心脏左室功能情况、有无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2.1 院内感染发生情况 180例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0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1.1%。
2.2 院内感染发生部位 20例患者中呼吸道感染者8例(占40.0%),泌尿系统感染者5例(占25.0%),消化道感染者3例(占15.0%),皮肤软组织感染者3例(占15.0%),口腔黏膜感染者1例(占5%)。其中,呼吸道感染者占比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单因素分析 年龄>65岁、住院时间≥30 d、就诊时间≥6 h、使用抗菌药物、心脏左室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并发症、接受侵入性操作等与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n,%)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病,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及心肌细胞死亡所引起。患者常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不能缓解,且极易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可能与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差、合并症多、长期卧床有关,院内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增加心肌梗死治疗难度,还会进一步延长患者治疗时间,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临床上必须加以重视[3-4]。
本研究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年龄越大,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越大,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均会下降,且老年患者多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极易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就诊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常见因素。通常就诊时间越早、住院时间越短,患者院内感染的概率越小,主要是早期就诊便于医生早期开展治疗,减轻患者症状,促进疾病早日康复;而住院时间的缩短则可减少因医院环境复杂而引发的交叉感染的发生。患者左心室功能分级也是影响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若患者左心功能不全则易对自身的循环系统造成影响,导致血液循环不畅,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院内感染发生。此外,抗菌药物的应用也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一定相关性,若患者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特别是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则极易提高细菌的耐药性,且易破坏多部位黏膜屏障,进而增加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临床上必须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尽可能减少院内感染发生[5-6]。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概率较大,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发生可能与年龄、住院时间、就诊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心脏左室功能分级、有无并发症发生、有无侵入性操作等有关。因此,临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及早干预危险因素,尽量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1] 陈洪云,刘玲,吴猛,等.参附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4):431-432.
[2] 王姗姗,薛小玲.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家属照顾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8):998-1003.
[3] 陈学,龙静,韩朝辉,等.和肽素脑钠肽及高敏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7):634-638.
[4] 田轩,刘建龙,贾伟,等.动脉腔内裸支架与Viabahn覆膜支架植入治疗长段股浅动脉闭塞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24):76-78.
[5] 闫冰,姚芳,刘凯悦,等.按必要性支架植入术原则应用药物洗脱支架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2016,36(14):3423-3425.
[6] 张朝贵,瞿昌华,杨华,等.小球囊预扩张后远端滤器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颈动脉次全闭塞32例[J].中国老年学,2016,36(15):3697-3699.
R 541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6.014
2016-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