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2017-09-08 06:05贺嘉雯
北方人 2017年16期
关键词:牌照信用机构

文/贺嘉雯

谁能获得个人征信牌照

文/贺嘉雯

个人征信市场最终会形成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主导、少数几个独立第三方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助的格局。

个人征信,近两年来作为伴随着普惠金融、大数据、个人信息安全等“肥沃土壤”而“迅速蹿升”的“新芽”,无疑成为眼下金融市场的焦点。

从征信行业的顶层设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征信法》《征信数据披露法》,到个人征信市场格局与监管,乃至征信相关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可供市场担忧和热议的话题数不胜数。

不过对于市场参与机构而言,个人征信牌照这个从2015年初开始,让大家翘首以盼了两年的“资质”,它的任何“风吹草动”必然都会牵动入局者疲惫又敏感的神经。

征信是金融和众多相关行业的基石,没有完善的征信体系,将加大审核和风控成本,导致众多行业发展受限。近年来网贷行业风险事件频发,与个人征信系统缺位也直接相关。

大数据征信

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2016年9月初,其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常被业内称为“央行征信系统”)收录的自然人数量已经超过9亿,但拥有信贷记录的仅有 4.1亿人。这意味着,没有征信记录的5亿“小白”人群,其金融需求如何得到满足,是个人征信机构的市场机遇。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李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当下个人征信行业的图谱,所谓的“个人征信机构”共分为六大类机构。

第一类机构做向债权人提供债务人的债务信息的共享服务,即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征信机构,以上海资信公司为代表。第二类机构虽然不直接收集债务人的债务信息,但可以通过对接债权人来查询,叫做“准共享”,以蜜蜂数据为代表。

除此之外,在李健看来,其余四类机构,并不真正从事个人征信业务,因为盈利空间有限,最后均有可能发展成信贷服务机构。具体来说,第三类机构提供自身体系内的数据服务,包括债务信息、交易信息、社交信息等。

第四类机构即数据公司,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购买非债务数据,再卖给信贷服务机构,从中赚取利差。“这就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数量多,好几百家,且缺乏监管,乱象较多;二是竞争激励,打价格战,未来是个红海。”李健指出,这也正是央行监管如今最为担忧的一类机构。

第五类机构就是评分公司,以FICO为代表,本身没有数据,主要帮助信贷服务机构开发模型,进行评分。最后一类机构是大数据营销公司,核心是“客户画像”,也为信贷服务机构引流,提供风控服务等。

早在两年前,2015年 1月,央行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如今看来,八家机构中,除了中诚信征信和鹏元征信主营传统企业征信,中智诚征信以“反欺诈”业务为主,华道征信主营同业征信,其余四家均选择大数据征信模式。

其中,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主要参考淘宝、天猫的消费数据和蚂蚁平台的借贷数据;腾讯征信拥有大量的社交数据资源;前海征信则拥有平安集团的数据库。

除上述8家机构,不少拥有海量数据和技术基础的公司也在布局大数据征信市场,包括京东金融、百度金融、小米、宜信等。

以芝麻信用为例,近期芝麻信用先后宣布与ofo、途家等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信用免押模式。“今天芝麻做的事情是利用每个人大数据沉淀的基础,利用机器学习和 AR算法做用户信用评价。”蚂蚁金服副总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分析道:“基于这个信用评价和所有的合作伙伴,根据它所面临的行业里面所需要的信用需求和状况确定分值以免押。”

牌照发给谁

不过,市场目前对大数据征信仍存争议。央行前副行长、人大代表吴晓灵就曾公开表示,大数据征信提供第三方技术和服务,包括大数据挖掘等,在数据源上层完成数据分析和风险控制,但这与金融界所说的典型的个人征信不完全一致,有关联但不同。

虽然大数据在反欺诈、贷后风险监测与预警、账款催收、市场营销支持等征信附加服务具有良好应用表现。但有些人认为大数据运用在征信上的效果有限,目前研究进展也十分缓慢,缺乏可靠的算法。

“吃力不一定讨好。”一位大数据征信业内人士对记者说。大数据征信前期需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周期长且回报慢。尤其是个人征信部分,对于数据、资金、技术、场景等都有很高要求。并且他预测,虽然现在进入大数据征信的机构很多,但最终只会有两三家主导市场。

对于央行迟迟不下放的牌照,近日更有传闻,此前批复的八家机构无一能拿到牌照,而企业征信备案已经暂停,一时间业内人心惶惶。“独立第三方”被认为能否拿到牌照最关键的因素。“入围的多家机构多数并不满足这一要求。”一位不愿具名的央行征信中心人士向记者透露。

“独立性,是指独立于授信业务,即没有已涉足授信金融业务的控股股东。”3月 20日,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汪路在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发表的文章《我国征信业顶层设计研究》中写道。这一观点与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不久前在《中国金融》发表的《征信体系的共性与个性》的观点类似。“无论是市场主体的要求还是政府监管的要求,坚持独立第三方征信,有效防范征信活动中的利益冲突,是国际公认的征信准则。这里的第三方,是指信用交易双方之外的那一方。”万存知写道。

目前看来,这八家机构中“没有已涉足授信金融业务的控股股东”的只有鹏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诚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诚征信有限公司和北京华道征信有限公司等四家。从监管人士的公开表态来看,至少此前被要求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一些机构将无法获得个人征信牌照,市场亦逐渐形成此预期。

另一方面,纵观近年征信市场的发展走势,央行对保险信用信息和互联网金融信息的重视也可窥见一二。

虽然目前央行征信系统并未向网贷平台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开放查询,但央行征信中心控股子公司上海资信搭建了“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截至2017年2月28日,NFCS累计签约机构1024家,累计报数机构470家;央行主管的支付清算协会也搭建了“小微金融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原名为“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系统”);央行牵头组建的互联网金融协会也正在搭建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由此可以推测,央行目前在互联网金融信息采集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

此前易观在其发布的一份中国征信市场年度分析报告中指出,截至 2016年 12月底,中国贷款规模为1121.1万亿元,中国贷款规模的持续增长为征信奠定了市场基础。

上述央行征信中心人士预计,在牌照发放之前,央行提出任何新要求和举措都是有可能的,个人征信市场最终会形成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主导、少数几个独立第三方市场化征信机构为辅助的格局。这个过程所需时间不确定,和监管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关系,期间可能出现大小征信机构竞争、合并的过程。

猜你喜欢
牌照信用机构
汽车牌照灯产品的配光设计与测量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汽车牌照
新能源汽车牌照叫停疑云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信用消费有多爽?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