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邵猷芬 于龙广 徐 云 文/图
上饶市:发展特色产业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 本刊记者 邵猷芬 于龙广 徐 云 文/图
“昔日的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马路,臭水河变成了“游泳池”,低产水稻田变成了高效产业园,如今的花桥村路平了,村美了,心顺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范国盛一边向记者热情洋溢地介绍,一边钻进蔬菜大棚,要摘几个新鲜的西红柿让大家尝尝这脱贫致富的甘甜味道,他是井冈山干部学院选派到上饶市鄱阳县游城乡花桥村的第一书记。
鄱阳县游城乡花桥村贫困户余桂妹在拆菌袋
2016年,井冈山干部学院不忘初心,首期援助30万元,在花桥村建立了30亩的蔬菜大棚,之后又整合资金130万元建起了9亩标准制菌棚和60多亩的木耳种植基地。大棚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经营管理模式,由合作社负责统筹管理,贫困户或以直接参与种植、或以劳动入股、或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到大棚蔬菜的产业扶贫中来。目前,花桥村的贫困户中直接参与大棚蔬菜种植的有12户,劳动入股46户,土地入股50户,贫困户实现直接劳动增收20万元,纯利润16万元。贫困户直接参与黑木耳种植63户,劳动入股参与46户,贫困户实现直接劳动增收30万元,纯利润15万元。两项合计,贫困户全年实现总增收81万元。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产业精准扶贫,是改“输血”为“造血”,改外促为内生,改普惠为精准。在上饶市,像花桥村这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例子比比皆是。
围绕建设全国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基地,坚持以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为首要任务,瞄准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全面落实“六个精准”,积极探索产业扶贫工作发展新路子,使上饶市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2016年,上饶市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89051.609万元,财政扶贫资金17284.2万元,行业部门投入资金1227.8万元,扶贫信贷资金8167.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580万元,其他资金51792万元,覆盖贫困村537个,项目支持合作社54个,受益贫困户数4977户,受益贫困人口达133040人。
上饶市把产业化扶贫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扶贫开发整体效益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农村特色产业,大力扶持新建和改造各类特色产业基地。
余干县鹭鸶港乡沿河村位于德昌高速余干入口处,辖3个自然村,共532户2320人,党员39人,是“十三五”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159人。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沿河村充分整合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扶贫资源,以扶贫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平台,变“资金到户”为“效益到户”,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头上,带领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种植,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积极求变的内生动力,切实发挥扶贫产业对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
2016年11月中旬,通过整合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扶贫等方面资金78万元,引进江西省鲜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食用菌菇种植项目,建立1个面积约4亩的菌菇种植示范基地,引进菌菇棒13万余个。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由53户贫困户为社员的余干县沿河菌菇种植专业合作社,每户贫困户以1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依劳动力状况参与生产经营。变“输血”为“造血”,由贫困户自己参与经营,多劳多得,按股分红。
合作社与公司签订长期技术培训和购销合同,解决产前技术和产出销售的难题,产业预计每年将为每户贫困户稳定增加5000元以上的收入,截至目前,贫困户通过投工投劳领取工资最多的有6800元。
贫困户在大棚里移栽辣椒苗
鄱阳县高家岭镇龙岭村种植的葡萄
鄱阳县游城乡花桥村的蔬菜大棚
结合上饶市贫困村、贫困户产业发展的现状,以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工作为契机,解决农村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民家庭农场,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村生产、经营组织,为农民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16年,上饶市共发展农民合作社组织673家,并涌现出一批省、市优秀农民合作社。
鄱阳县高家岭镇龙岭村位于鄱田公路东侧,属高家岭镇行政中心所在地,全村面积4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960亩,现居348户,1585人,该村辖四个自然村、七个村小组。龙岭村属“十三五”贫困村,全村有精准贫困对象户37户,贫困人口113人,现有的产业基础为鄱阳县牵牵蔬菜专业合作社反季节蔬菜种植基地,脱贫工作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
近年来,鄱阳县按照“突出产业扶贫、体现地方特色、选准产业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要求,重点扶持贫困户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产业项目,帮助贫困农户获得稳定的增收致富门路,不仅培育、壮大了当地龙头企业,发展了特色生态农业,还增强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进园就业、自我创业的能力素质,从而形成了扶贫工作与主导产业的互促共赢局面。高家岭镇龙岭村依托“牵牵”牌蔬菜,通过与合作社嫁接,牵手千户贫困户共奔致富路。
据了解,龙岭村党支部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找准龙岭村邻近集镇、交通便捷、土地肥沃、灌溉基础设施好的优势,决定依托鄱阳县牵牵蔬菜专业合作社的现有产业优势,把发展反季节大棚蔬菜作为产业扶贫重点,联合龙岭家家富食用菌种植产业基地,以此加快龙岭村脱贫步伐。采用“党建+合作社+基地+贫困户” 嫁接贫困户方式,将贫困户纳入到合作社中来,实行“六统一分”管理模式,即“统一种植规划,统一物资采购,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推广、统一对外销售,分散种植管理”,实现了由松散型向集约型的转化。
如今的龙岭村,已发展蔬菜、食用菌680亩,其中设施大棚500亩、露地蔬菜180亩,年产值超1000万元,龙岭村党支部将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30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组织中的龙岭蔬菜、食用菌基地,尽管每户经营大棚面积不等,但贫困户人增收均在2000元以上。
牵牵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获得了“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省级示范合作社”等称号,2016年建立了电商脱贫站,从技术、销售方面辐射带动了鄱阳县十多个乡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近2000亩,带动近千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为鄱阳县发展地方产业、实现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发挥了极大的表率作用。
按照精准扶贫,分类施策的要求,上饶市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不放松,把帮扶贫困农户发展致富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对特别困难类别的贫困户结合土地山林流转、租赁或入股,选择了收入有保障、风险可控制,发展能持续的优势产业,投入产业扶贫资金,量化到人,使深度贫困户在资产投入中直接收益。
近年来,德兴市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抢抓机遇,将旅游产业和精准脱贫紧密结合起来,着手打好“1234”(确定一个目标,做好两个定位,打造三条主线,突出四个重点)旅游产业“四张牌”,闯出一条脱贫新路子。2016年,来德兴旅游观光的人数达575.7万人次,通过旅游扶贫实现1000多贫困户增收,600多人就业创业,400多人高标准脱贫。
优先支持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好、特色鲜明、有发展基础的贫困村,按照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方向,大力推行“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一户一品”的旅游业态。花桥镇构建“精准扶贫+休闲观光农业园”的发展思路,推出以牡丹为主导的旅游产业项目,激发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龙头山乡依托交通区位优势,树立高铁乡村旅游品牌,“想静静就来龙头山”成为区域性热词;香屯街道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茶叶种植模式,打造的千亩茶园成为扶贫致富项目。目前茶园面积达到1250亩,年产茶叶60万斤,生态茶叶成为香屯村民脱贫致富的新渠道;为推进全域乡村旅游,李宅乡开启荷花种植模式;张村乡通过近几年的发展 ,已流转土地1000多亩 ,逐步形成了以水果蔬菜采摘为主的休闲农业观光带,仅西瓜产业一项就带动当地贫困群众22户65人走上致富路。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德兴市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乡村旅游扬帆起航,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吃农家饭、干农家活、赏农家景、住农家院”的体验式、田园式的乡村旅游模式越来越受到四方游客的喜爱。
■责任编辑:邵猷芬
余干县黄金埠镇的贫困户在搭建菌菇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