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烨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据结构中的各种树状结构,重点介绍了二叉搜索树,其他还包括平衡二叉树,红黑树,霍夫曼树以及堆。此外,本文详细解释了二叉搜索树的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同时,我们将介绍各种树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算法;树状结构;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5-0147-02
在计算机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抽象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队列,堆栈,链表等。这些数据结构都可以转换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中去,以此能够高效的解决一些问题。在这些数据结构中,被使用的较为广泛的无疑是树状结构。本文就将详细介绍一下树状结构。
所谓树状结构,就是将信息存贮在节点之中,节点与节点之间用边链接起来的结构。一颗二叉树由结点的有限集合组成。这个集合可以由一个根节点和两个不相交的二叉树组成,这两颗二叉树分别成为这个根节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关于树状结构其他种类更多的结构介绍,我们将在下文中一一阐述。
树状结构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也相当广泛。从计算机网络到数据库实现,树状结构无时无刻的在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本文也会介绍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引发读者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
1 二叉检索树
我们首先介绍一下树状结构中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树:二叉检索树(Binary Search Tree)。
1.1 定义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二叉检索树,明确一下它的定义。
所谓二叉检索树,就是满足一下条件的一棵二叉树:任意一个结点,设其值为K,则该节点的左子树中任意一个結点的值都小于K;该结点右子树种任意一个结点的值都大于或等于K。如图1所示。
同时,任意一个结点都有其深度,我们定义为根节点到该节点的路径长度。而BST的高度就是最深深度加1。
1.2 二叉检索树的搜索
对于一棵二叉检索树而言,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快速的找到某一个节点的值。假设我们从根节点开始,在BST中检索K值。如果根节点存储的值为K,则检索结束。如果不是K,则必须检索树的更深一层。BST检索的优势在于只需要检索两棵子树的其中之一。如果K小于根节点的值,则只需要检索左子树,反之则检索右子树。这个过程将会一直持续到K被找到,或者到一个叶节点(没有子树)为止。如果到了一个叶节点,依然没有发现K,则表示K不在该BST中。
搜索所消耗的时间取决于该结点被找到的深度。我们思考一下在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往下寻找直到一个最深叶节点才能够停下。那么这时候,我们的时间代价就是该BST的高度。对于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如果它是平衡的,那么他的高度就为logn。因此在平均情况下,我们搜索功能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1.3 二叉检索树的插入
这里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假设,我们要插入的节点的值K与BST中任意一个节点的值不重复。我们插入一个节点的时候,我们需要找出它必须放在树结构的什么地方。这就会把它带到一个叶节点(子树数量为0的节点)或者一个在待插入的方向上没有子节点的分支节点(子树数量为1的节点)。我们记录该节点为R,然后我们将包含值K的新节点作为R的子节点加上去,就完成了插入操作。
与搜索类似,插入操作的时间代价依赖于R的深度。因此,在平均情况下,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1.4 应用
二叉检索树在生活中应用相当广泛。首先,二叉检索树是其他平衡二叉树的基础,例如AVL树,红黑树等。此外,就其本身而言,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路由器中的路由搜索引擎,查找一条指定的路由最坏情况下最多只需要查找31次。
虽然二叉检索树在树中的地位相当的高,但是其更大的用处在于衍生了很多的平衡二叉树,这些树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大发光彩。下面我们也会介绍到,但在介绍的过程中,我们不再详细说明其各种操作的原理以及时间代价了。一方面其复杂程序不是本文可以说明清楚的,另一方面我也希望将文章的重点放在应用这一角度。
2 堆
2.1 定义
堆由两条性质来定义:首先,它是一棵完全二叉树。其次,堆中存储的数据是局部有序的,也就是说,节点存储的值与其子节点存储的值存在着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分成两类,这两类关系也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堆。
最大堆:任意一个节点的值都大于或者等于任意一个子节点的值。根节点存储着该树中所有节点的最大值。
最小堆:任意一个节点的值都小于或者等于任意一个子节点的值。根节点存储了该树中所有节点的最小值。
这里我们需要弄清楚他和BST的区别。BST是定义了一组完全排序的节点,左边节点的值都比右边节点的值小。而堆仅仅实现了局部排序,当一个节点是另一个节点的子节点时,才可以确定这两个节点的相对关系。
2.2 应用
堆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最为常见的两个就是排序和优先队列。
我们将一组无序的数列从小到大进行排列,就需要使用最大堆。我们知道根节点存储着该树中所有节点的最大值,因此我们不停的取出堆树的根,就能够得到一个有序的数列。在取出根之后,我们根据最大堆的性质,对这个堆进行转换(使其有一个新的根),这个操作的耗时非常少,因此堆排的效率还是非常高的。
优先队列的应用更为广泛。比如,我们工作时通常会先选择那些最为重要最为紧急的事件来先做,而不是那些很早就安排下来的任务。我们可以将这些任务建立起一个堆的模型,使用最大堆,节点存储的值就是任务的紧急程序。每一次做完一个任务,我们都能马上知道下一个紧急的任务是什么,这就是堆的用处。
3 Huffman编码树endprint
3.1 定义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叫做Huffman编码的东西。他将会为字母分配代码,代码长度取决于字幕的相对使用频率或者“权重”。每个字母的Huffman编码是从Huffman树的满二叉树种得到的。Huffman编码树的每个叶节点对应一个字幕,叶节点的权重就是它对应字幕的出现频率,具体如图2。
我们在为每一个字母编码时,从根节点开始,到某一个叶节点结束经过的路径就是其编码,往左则为0,往右则为1。上图中,D的编码就是101,K的编码就是111101。可以看到,使用频率越小的字母编码越长,而使用频率较大的字母编码也较短。这是符合我们平时的生活规律的,越是常见的东西,我们就越是希望能够用简单的名字来称呼它。
3.2 应用
Huffman树以及Huffman编码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在计算机通信以及解压缩这方面。在计算机通信中,我们需要节约通信的成本。对于使用频繁的字母以及单词来说,我们希望将其转换成简单编码,这样整个传输数据的大小就会有明显的减少,也能够提高传输的速度以及稳定性。
同时,在压缩这方面,其本身就希望将复杂的内容用简单的编码来表示。应用的原理和计算机通信是类似的,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解压缩软件都应用了Huffman编码来实现。
4 平衡二叉树
对于平衡二叉树,最为常见的是AVL树和红黑数。两者在定义上都是比较类似的,区别就在于为了保持“平衡”而采用的操作。
4.1 定义
所谓平衡二叉树,顾名思义,就是平衡的二叉树。其可以看成是带有如下特性的BST:对于树结构中的每一个节点,其左右子树的高度最多相差一层。只要维持这个特性,如果树中一共包含有n个节点,那么它的深度最大为logn(如果不是平衡的,那么深度有可能是n)。这样一来,我们在最糟糕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也是O(logn)了。而如果仅仅是BST的话,最糟糕情况下的时间复雜度为0(n)。
当然,为了保持平衡,我们在插入和删除一些节点之后必须更新这棵平衡二叉树。AVL树和红黑数的更新方法是不同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
4.2 应用
平衡二叉树一般用在开发环境中的各种库函数中以及操作系统中。在Java中,集合TreeSet和TreeMap,C++ STL中的set,map都是通过红黑树来进行管理的。除此之外,红黑书在操作系统中虚拟内存的管理这方面也有所作为。
5 其他的树状结构
除了上述的几种比较常见的树状结构之外,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树被应用着。比如伸展树,B+树等。这些树的定义,结构和操作都相对而言比较复杂,因此不在本文中阐述。
参考文献
[1]Clifford A.Shaffer.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in C++ Third Edition[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