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丽++高林海
[摘 要]很多青少年都喜欢玩网络游戏,尽管网络游戏的消极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其积极影响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兴趣。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对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对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网络游戏;积极影响;青少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131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0 引 言
网络游戏,包括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在青少年中很流行,特别是男孩几乎每天都玩游戏。网络游戏和电视、电影一样,成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相关调查发现,青少年每天大概花90分钟玩网络游戏(Rideout,Foehr & Roberts,2010)。
鉴于青少年玩网络游戏的普遍性,学者对网络游戏的影响的研究兴趣一直有增无减,对网络游戏的消极影响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Anderson(2010)对网络游戏的影响研究进行元分析,发现超过150个研究聚焦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将网络游戏与攻击行为增加、共情能力下降及上瘾等联系起来;只有不到30个研究考察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研究关注度差别大的根源在于,1999年和2007年的网络暴力游戏玩家枪杀事件和2002年的狙击手游戏事件。然而,暴力网络游戏和攻击行为之间关系的证据是混合的,既有研究支持(Anderson,2010),也有研究未发现关系(Ferguson & Reuda,2010),所以一味地关注游戏的消极影响并不恰当,且青少年不会因为游戏的消极影响停止玩游戏,需要从积极的视角发掘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探索如何让青少年更多地受益于游戏的积极影响。
因此,本文聚焦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发展的积极影响,从两方面进行综述:一方面是網络游戏对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是网络游戏对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由于以往对消极影响的过分强调引起很多父母和教育家的焦虑,本文在文末给出引导青少年玩游戏的建议。总的来说,青少年只有在有选择地、适度地玩游戏的前提下,才能受益于网络游戏(Gentile,2011)。
1 网络游戏对认知发展的积极影响
1.1 提高认知技能
大量研究表明网络游戏可以提高认知技能。比如青少年的空间加工技能和知觉速度通过玩游戏可以得到提高(Subrahmanya & Greenfield,1994)。玩俄罗斯方块可以提高心理旋转技能和空间视觉注意力,De Lisi(2002)发现在心理旋转任务表现较差的女生,在玩俄罗斯方块后成绩和男生一样好。网络游戏还对认知灵活性产生积极影响,包括类比表征、元认知及任务转换技巧(Green & Bavelier,2006)。
网络游戏能够提高推理和决策能力,特别是策略类游戏。Bottino(2007)开展通过电脑游戏来提升学生的决策和推理能力的项目发现,经过3年的益智游戏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提升。最新研究表明,玩更多策略类游戏的青少年在一年后使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这种提高有助于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Adachi & Willoughby,2013)。
总的来说,认知技能可通过网络游戏来提高,然而并不是每个游戏都可以提高任何一种或者所有认知技能的。通过回顾以往的研究,特定类型游戏只能相应提高某些认知技能。
1.2 促进特定知识的学习
网络游戏有出色的教育潜能,它通过激发动机,给予直接反馈,适时重复以及玩家水平和游戏难度的良好匹配,来刺激玩家积累知识而不是强迫玩家机械学习和记忆。以两个研究为例说明网络游戏在教育场景的应用:Tüzün 等人在2009年考察使用教育类电脑游戏能否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参与研究的学生每周花1小时玩“全球村游戏”,学生的地理成绩和学习地理的动机在三周后有显著提高;Mellecke 等人(2013)发现学生通过10周的游戏训练获得了营养知识,根据10周记录,学生对营养知识的兴趣和动机被激发了。
网络游戏在充当学校学习的辅助工具方面有很好优势,知识或技能通过专门设计的游戏能灵活地传递给青少年,但如何将网络游戏和传统学习方式有效地结合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2 网络游戏对社会性发展的积极影响
2.1 增加亲社会行为
在有关网络游戏类型的研究中,相比暴力游戏,亲社会游戏的影响得到的关注较少。Gentile 等人(2009)注意到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并进行三个研究探讨亲社会游戏的影响。研究一的问卷调查显示,控制相关变量(玩游戏总时间、性别、年龄)的影响后,亲社会游戏和亲社会行为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二的研究表明,亲社会游戏可以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研究三通过实验直接证明亲社会游戏的短期影响。相比暴力游戏和中性游戏,玩亲社会游戏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助人行为。
Gentile 等人证明了亲社会游戏和亲社会行为的因果关系。以往研究发现相比具攻击性的青少年,有更多亲社会行为的青少年(比如分享、助人)更受同伴欢迎;亲社会行为可以预测后来的社会适应性(Warden & Mackinnon,2003)。简而言之,亲社会游戏可以增加亲社会行为,进而可以提高同伴的接纳性和社会适应性。
2.2 保持同伴关系或建立友谊
网络游戏提供了可以进行人际交流的虚拟社区平台,青少年可以通过游戏扩大社会关系。Olson 等人(2008)访谈的男孩表示网络游戏是很好的社交工具。游戏帮助他们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建立和维系友谊,掌握流行的游戏可以获得同伴地位。此外,研究者还发现,游戏可以帮助社交焦虑的青少年获得接纳性和自尊。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把在线交流作为社交的一种补偿,在线交流没有直接的视线接触,让社交焦虑的青少年感觉更舒适。Yee(2006)研究发现,54.2%的女孩和30.0%的男孩愿意将秘密分享给游戏伙伴,而不愿意告诉现实生活中的朋友。endprint
因此網络游戏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新友谊或者保持现有同伴关系,更重要的是还能缓解社交焦虑青少年的焦虑。
2.3 提高合作技能
很多青少年喜欢多人在线游戏(比如英雄联盟)。这种游戏要求玩家互相帮助,团结一致,以团队形式完成共同目标。Greitemeyer 等人(2012)发现相比单人游戏,以合作小组形式玩暴力游戏后,玩家在决策困境中的合作行为增加。出现这一结果可能是因为以团队方式玩游戏提高了玩家的凝聚力,玩家感觉到彼此是团结、可信任的,进而增加合作行为。
鉴于很多游戏含有暴力内容,以上研究启发我们,容易受网络暴力游戏影响的青少年,以团队方式玩游戏可能能够抵消暴力游戏的消极影响。游戏设计者可以在设计时适当调整,如鼓励玩家以团队形式消灭敌人,而不是要求玩家一个人把敌人全部杀死。Hamalainen(2008)专门设计的合作游戏成功激励了学生互相合作。
综上所述,多人在线游戏能够提高玩家的合作意识,但相关研究还比较欠缺,需要更多研究确立游戏和合作行为的因果关系。
本文通过对以往研究进行综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以往研究的优点是使用质性和量化研究,来证明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多样的方法和稳健的结果非常具有说服力。比如,Gentile 等人(2009)使用问卷调查、实验、追踪设计证明亲社会游戏和亲社会行为的因果关系。
当然,以往研究也存在不足。首先,网络游戏的积极影响可能只局限于特定类型的游戏,如推理能力只能通过策略类游戏来提高而不是其他类型。相似地,亲社会游戏增加的是亲社会行为而不是其他能力或行为。其次,Gentile(2011)提出网络游戏可从五个维度对玩家产生影响,这里讨论的类型只是内容维度,还需考察游戏量、游戏环境、结构以及玩游戏的机器等维度。如果青少年花过多时间玩游戏,可能会产生消极而不是积极影响。比如Lo 等人(2005)发现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质量随着游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内容改变也会导致影响改变,如果青少年玩的是暴力游戏,暴力行为也会增加。所以现有研究需要查明不同因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找出关键因素,再尝试定义清楚如何合理地玩游戏。再者,以往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问题难以界定,如在游戏中获得的认知技能是否可以被青少年应用到现实生活?在游戏中建立社交网络,能够替代现实人际关系吗?此外,现有研究还需要进行更多比较研究,查明网络游戏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否确实给青少年的生活带来了益处而不仅仅停留在游戏中。玩游戏的长期影响也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这里综述的研究大多证明了网络游戏的短期益处,需要使用fMRI技术来看玩游戏后大脑是否永久改变。最后,如何最大化网络游戏的益处,最小化消极影响很值得研究,因为游戏一般同时有有利和有害的成分。父母和教育家都迫切地想知道这个问题。
3 促进青少年科学玩游戏的建议
在适度玩游戏的前提下,网络游戏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因此,笔者建议父母或教育者引导青少年科学地玩游戏而不是完全禁止。这里给出的建议是:首先,针对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进行网络游戏内容的教导(如现实性或合适性)可能会适得其反,更有效的方法是向孩子提问来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其次,把游戏设备放在家里的公共地方,父母可以度玩游戏的时间进行合理限制以及监控消极影响;再次,父母让孩子教自己玩游戏,可能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也是尊重青少年兴趣的表现;最后,父母要为青少年选择一些好游戏,如亲社会游戏而不是暴力游戏。
4 结 语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能够产生有益影响,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一方面,玩特定类型网络游戏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空间加工、心理旋转等认知技能和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亲社会游戏能够增加亲社会行为,多人在线游戏提高青少年与他人的社会联系,增加合作行为。家长和社会从积极的角度认识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网络时代人们无法阻止青少年玩游戏,只能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或开发有益的游戏。
主要参考文献
[1]Adachi,P J,Willoughby,T.More Than Just Fun and Games: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egic Video Games, Self-Reported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nd Academic Grades[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3(7).
[2]Bottino,R,Ferlino,L,Tavella,M.Developing Strategic and Reasoning Abilities with Computer Games at Primary School Level[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4).
[3]DeLisi,R,Wolford,J L.Improving Children's Mental Rotation Accuracy with Computer Game Playing[J].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2002(3).
[4]Ferguson,C J,Olson,C K.Friends,Fun,Frustration and Fantasy:Child Motivations for Video Game Play[J].Motivation and Emotion,2013(1).
[5]Gentile, D A,Anderson,C A,Yukawa, S.The Effects of Prosocial Video Games on Prosocial Behaviors:International Evidence From Correlational,Longitudinal,and Experimental Studie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9(6).endprint
[6]Green, C S,Bavelier, D.Effect of Action Video Games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isuospatial Attention[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010(6).
[7]Greitemeyer,T,Osswald,S.How to Ameliorate Negative Effects of Violent Video Games on Cooperation:Play It Cooperatively in A Team[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2(4).
[8]Mellecker,R R,Witherspoon,L,Watterson,T.Active Learning:Educational Experiences Enhanced Through Technology-Driven Active Game Play[J].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3(5).
[9]Olson,C K,Kutner,L A,Warner,D E.The Role of Violent Video Game Content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Boys'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2008(1).
[10]Rideout,V J,Foehr,U G,Roberts,D.F.Generation M [superscript 2]: Media in the Lives of 8-to 18-Year-Olds[M]. New York:Kaiser Family Foundation,2010.
[11]Tüzün,H,Y?lmaz-Soylu,M,Karaku?,T,K?z?lkaya,G.The Effects of Computer Games o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in Geography Learning[J]. Computers & Education,2009(1).
[12]Warden,D,Mackinnon,S.Prosocial Children, Bullies and Victim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ir Sociometric Status, Empathy and Social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J].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11(3).
[13]Yee,N.The Demographics,Motivations and Derived Experiences of Users of Massively Multi-user Online Graphical Environments[J].Presence,200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