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卓鑫
[摘 要]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的实现是我国医疗卫生系统统计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实际工作,首先对卫生网络直报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技术、人员、制度等方面实施对策。
[关键词]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统计方法;信息化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6.094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6-0-02
0 引 言
卫生统计是卫生统计行政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007年下半年,我国开始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颁布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对卫生统计调查的统计方法、指标口径、调查内容、数据采集、指标解释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卫生统计直报系统覆盖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国家级到地市,到县级以及乡卫生所,这是我国卫生统计工作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卫生统计直报系统提高了统计效率和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将传统的手工操作转变为计算机操作,不但实现了医疗信息共享,还提高了资源汇总率以及传递效率,使高一级别的医疗机构能实时监控下级医疗单位的各种实时数据。网络直报方式改变了卫生统计的服务模式、管理模式、数据质量的控制方式。
笔者所在单位的卫生统计工作主要包括:月报、实时报、季报、年报。月报卫统表,包括卫生技术人员人数、床位数及开放占用床位数、月收入及支出的财务数据;月医疗服务质量包括出院人数、门诊人数、总诊疗人数、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等。人力表和设备表为实时报,人力表包括全院职工的统计数据;设备表包括所有大中小医疗设备的报备。季报卫统表包括一个季度内所有住院病人的基本资料。年报表是一年的综合数据,主要包括人员数、床位数、房屋及基本建设、设备数、收入与支出、医疗服务质量等。
衛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卫生行政部门能够及时掌握管辖内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大大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国卫生系统信息化和统计信息化的水平,丰富了公共卫生信息量,提高了卫生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共享性、灵敏度。
1 网络直报系统的优势
1.1 报送环节简便
网络直报系统只需医院统计人员登录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输入相应的数据即可,无需逐级申报,上级卫生机构可以清楚看到各卫生机构申报的情况。
1.2 报送数据智能
统计人员在报送数据时,要验证数据是否客观准确,是否符合逻辑,只要点击合理化审核所有数据,报表下方就会显示出错误的信息,智能的系统提高了人为发现错误信息的可能性,大大节约了统计人员和上级审核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1.3 报送数据及时
月报、季报、年报等层层递进制度的实施,充分提高了数据报送的效率,同时保证了数据传输及时性,也让卫生管理部门能随时、及时地掌握医疗卫生动态和卫生事业发展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2 网络直报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报表统计人员应有良好的统计学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但由于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当遇到系统插件升级的问题时,计算机水平低下的工作人员很难很好地解决问题。相对于报表层次,如果表格逻辑关系不是很清楚,必然导致填表质量较差,而计算机水平低的统计人员将不能很好地完成统计工作。
2.2 直报系统本身存在问题
直报系统存在不稳定性,统计人员在上报时经常会出现上报不成功的问题。根据笔者工作单位的实际情况,月报、实时报、年报上报基本稳定,但是季报在上报时经常出现问题。因为季报只支持DBF格式的导入,这种格式不是常见的格式,在导入病历时经常出现死机、进程停滞不前等问题,且导入耗时、耗力,导致统计人员成功上报几率不能达到100%。
2.3 数据准确性和全面性有待提高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公共卫生体系、公立医院改革等监测指标的增加,直报人员理解统计指标的难度加大,准确把握统一的指标含义和标准有一定难度。以每千人口床位这一指标为例,直报人员如果对开放床位有不同理解,就会导致上报的数据与实际有出入,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数据偏差。网上直报的数据也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真实性不高、数据虚假、指标数值背离指标原意、数据不完整、数据的非同一性、拼凑的数据、数据的逻辑性错误等质量问题。
2.4 统计方法较为落后
目前,由于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落后和缺乏先进的统计方法,很多统计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如笔者工作单位的门诊人次和出入院人次还需要人工统计,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也缺乏完善的统计报表制作基础。
3 改善卫生直报系统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重视卫生统计工作
总的来说,某些基层医疗单位对卫生统计信息工作还不够重视,领导和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薄弱。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医疗单位应强化统计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领导的卫生统计信息化意识,确保信息化意识能从上到下贯彻落实。政府和上级部门应支持直报工作,包括经费投入和人员配备。由于扩展直报工作数据库内容和增加直报工作功能所需成本较高,直报工作必须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因此,卫生机构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从领导到统计人员都要真正意识到直报系统对卫生事业的意义。
3.2 加强直报人员队伍建设
医疗机构要提高直报人员的素质,必须挑选具有统计专业背景、熟知统计政策、计算机操作的人员;同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卫生统计指标进行严格筛选,使之能够准确反映当地的卫生工作情况。对于统计结果生成的直报表格,医疗单位要进行统一规范,并编制直报手册,包括数据收集、工作流程、考核管理、质量控制等内容,依据直报手册认真进行直报工作,定期开展直报系统统计技术培训,尤其是直报系统在更新后。一个合格的统计人员不但要熟知卫生统计学知识,还要掌握现代管理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计算机数据库知识,以确保填报数据的质量。随着网络直报技术的应用,统计频率、报告项目的增加也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统计人员应有足够的统计业务知识储备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因此,有条件的单位更要设置专职的统计岗位。同时,医疗机构要鼓励统计人员积极参加培训,开展对统计人员统计业务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的培训和考核。医疗机构统计人员不仅要熟练填制各种报表,还要善于挖掘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从庞大的数据库中提炼出所需数据,把握关键信息,提出改进建议,更好地履行统计工作职能。
3.3 完善直报系统
由于涉及基层单位多和直报用户多,统计管理部门应从优化网络直报系统入手,加强网络直报建设。统计人员可通过使用配置高、性能好的服务器和扩展网络带宽,提高数据传输能力,提升网络上报速度,加强数据处理能力,完善直报系统。医疗机构要加强网络直报系统的硬件建设,加强数据的处理能力,优化直报系统的部署;加强直报信息的数据审核工作,保证直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对基础数据实行有效监控,对数据中发生的异常现象进行及时处理。
3.4 改善统计方法
目前,统计制度中的调查方法还存在统计方法单一的问题,医疗机构应把统计制度和调查方法改革提上日程。各统计管理部门为掌握大量信息,需要各统计下级部门提供各种统计数据,但滥发报表和数据混乱的现象时有发生,医疗机构要减少统计失实和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必须完善统计制度。
3.5 推进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
卫生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提高数据质量、完善统计过程、精确统计数字的必要措施。在新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中,各种报表的指标有更细化、报送频率更快的趋势。可以说,手工统计已经无法满足国家调查制度的需要,医疗机构的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等指标,都依赖于医院信息系统。医疗机构只有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从源头上保障统计数据的质量。现阶段,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时与系统工程人员进行沟通,定期完善系统各个功能模块,提升网络直报上报速度,提升网络大环境下的工作效率,早日实现卫生统计资源共享。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S].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2]祝闻华.实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后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统计,2009(1).
[3]吕晓艺,位林.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直报工作[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