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喧嚣中寻发展

2017-09-07 14:09杨柳
小康 2017年25期
关键词:儿童剧剧场孩子

杨柳

暑期来临,各个儿童剧院的舞台都在上演着一幕幕热闹的剧情。然而,随着近年来儿童剧市场日益火爆,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喧嚣热闹的舞台背后,亟待一场冷思考。

“带娃看剧”的一百种打开方式,哪种最靠谱?随着儿童剧以黑马姿态从国内文化市场异军突起,形式多样、百花齐放的儿童剧选择起来简直令人眼花缭乱。在狂热的家长们看来,能从乐趣中感知艺术,享受一段共同的亲子时光,大概是儿童剧场最迷人之处。

欢乐时光 在《小兵张嘎·幻想曲》上演之前,“玩”就是第一要务,大人玩得比孩子还要尽兴、投入。

“大小通吃” 国外引进剧受热捧

没有任何一句台词,舞台布景完全是黑色的,演员也全身蒙着黑衣,通过灯光和经过特殊处理的荧光色彩,演绎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和一幕幕如真似幻的剧情。在走进黑光剧《渔夫与金鱼》的剧场之前,孙薇薇一直担心5岁半的儿子小树会害怕这种全黑的舞台,毕竟连她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到黑光剧这种艺术形式,而小树整场的投入和专注却令她备感意外,一个小时的演出时间里,小树几次连连惊呼“好酷啊”。看着孩子在散场结束后还想要和海报上的城堡合影,孙薇薇觉得120元的票价物有所值,她忍不住在朋友圈转发了好几张图片,并配上了宣传画册上的一句话:“追求物质只能获得短暂的快乐,自知自爱才是生命的真谛。”

作为第七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展演剧目之一,《渔夫与金鱼》是一部由罗马尼亚坦达利卡动画剧院演出的作品,改编自俄罗斯著名文学家普希金创作的童话叙事诗。故事中的老婆婆总是不满足,向小金魚提出一个又一个要求,贪得无厌的她最终落得一无所有。尽管没有一句台词,但丝毫不妨碍台下的孩子们理解剧情。主创团队坦达利卡动画剧院是罗马尼亚戏剧界极具代表性的国家艺术团体,此次黑光剧《渔夫与金鱼》并不是他们第一次登上中国剧场。此前,他们就曾带来《你是谁》《不莱梅的音乐家》等深受小朋友喜欢的作品,甚至还携手中国儿童艺术剧院,联合改编创作了更加适应中国市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偶剧《西游记》。

孙薇薇注意到,《渔夫与金鱼》并不是此次中国儿童戏剧节上唯一的一枚“外国月亮”,来自以色列的儿童剧《量身定制》、西班牙的多元儿童剧《匹诺曹》、黎巴嫩的木偶音乐剧《一千零一朵玫瑰花》、荷兰的肢体剧《会飞的奶牛》、俄罗斯的童话音乐剧《绿野仙踪》、捷克的提线木偶剧《木偶马戏团》等9个国家和地区儿童戏剧团体带来的48部剧目,都在这个暑假来到中国。

舞台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外引进儿童剧,说明了市场的包容和认可。而对观众来说,看原汁原味的外国儿童剧,也渐成潮流。

张汀至今还记得2015的夏天,《好饿的毛毛虫》在北京巡演时一票难求的盛况。“原著绘本太经典了,几乎每个家庭人手一册,大家完全是靠着口口相传去看剧的。”儿童剧《好饿的毛毛虫》当年首次来华,就创下京、沪、苏、杭等多地巡演纪录。舞台上那只绿色的毛毛虫,充满了想象力,整部剧就是一场关于色彩、乐趣、诗意的奇幻故事。张汀也是从那一次开始,“入了国外儿童剧的坑”。张汀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儿子刚刚8岁,小女儿才3岁,她是一家网络公司的运营经理,同时也是“甜妈宝贝”群的群主。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参加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几年时间内看过了近百场儿童剧,是群里妈妈们公认的带娃看戏的专家。“其实我看剧也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张汀告诉记者,现在也有很多“技术分析帖”教妈妈们如何选剧,但因为每个孩子的艺术领悟力不同,“很难去界定什么样的剧是好剧”。不过张汀也坦承,在妈妈群体中,默认一套不成文的“潜规则”:“不知道看什么剧的时候,就选国外的,至少不会出错。”

近几年,引进儿童剧数量不断增长、类型也多种多样。例如,上海最受孩子欢迎的亲子微剧场“小不点大视界”,最初是由几位妈妈成立的,创立之初就立足“与国际接轨”,选剧标准十分明确:全球范围内引进好剧。仅2016年一年,“小不点大视界”就引进了15部国外儿童剧,演出380场次,其中包括澳大利亚与意大利的多媒体旅行剧《魔毯·星空》、英国的亲子环球热舞派对《跳舞吧!宝贝》、西班牙多媒体动画互动剧《猫飞狗跳》、法国装置动画音乐剧《水孩子》等。尽管引进剧存在成本高、档期短、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一系列问题,但在“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场创始人兼艺术总监陈忌谮看来,国外儿童剧有着定位明确、注重情感的优势。“国外的儿童剧作品并不刻意要求孩子们看过后学习了什么道理或是记住了什么剧情,更多的是通过多媒体手段打开孩子的想像力和认知度,热爱自然和世界。让孩子感受和体验就好,不一定为了获取什么。小朋友其实比你想象得更强大,艺术的种子也许就此种下。”陈忌谮说。

原创儿童剧 求新求变求精

在国外儿童剧赢得一片口碑和票房的同时,国内儿童剧却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是潜力巨大需求火爆的市场,另一方面是缺乏有创造力的作品和制作团队。

从题材内容到表现手法,国内儿童剧常常被观众吐槽。市面上大多的国内儿童剧剧情雷同,表演和舞美走写实路线,故事情节和结构缺乏想象。张汀表示,自己就看到过不少“雷剧”,“前几年‘喜羊羊的IP正热,剧场里就一扎堆全是灰太狼和喜羊羊;这几年《熊出没》的动画片家喻户晓,舞台上又跟风出来很多熊大熊二。不能说全部都是粗制滥造吧,但肯定有些是浑水摸鱼的。有些笑点设计,就是故意去‘咯吱你,整场都是声光电,吵吵闹闹演一个多小时,孩子看完,什么也留不下”。

别出心裁 黑光剧《渔夫与金鱼》演出现场。贪婪的老婆婆最后失去了一切,只有老爷爷留下来陪她。

“曾经那些‘大头娃娃剧,以10块20块的极低票价,就能迅速让家长们进剧场。但长期下来是在伤害市场。”鲸鱼创艺创始人郭琰说,“‘大头戏既没有艺术创作又缺乏舞台呈现,更谈不上演技和内涵,有的稍微改编下经典的童话故事就算创作了。”

鲸鱼创艺是精英集团旗下一家从事儿童剧创作和制作的机构。核心团队成员很多都是《战马》的主创、主演,有着丰富的舞台创作经验。在郭琰看来,国内儿童剧发展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每年6月至8月,向来是儿童剧演出的旺季。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站公布的《2016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分析显示,2016年专业剧场儿童剧演出场次达到2.06万场,较2015年上升10.16%,票房收入9.66亿元,较2015年上升7.81%。观众人数达255.5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了14.05%。儿童剧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并且,这些数字仍在继续攀升。

火爆的市场背后,需要创作方的冷思考。郭琰指出,近几年,国内儿童剧的创作也在不断创新,融入了诸如多媒体、3D、虚拟人物等多种技术手段,演出形式也更加多种多样,以上海儿童艺术剧场为例,2016年共有40台220多场演出,包括了戏剧、音乐、舞蹈、多元等四大门类,其中还有现代舞、手影剧、音乐剧、肢体剧、装置剧等剧目形式。但内容上仍以故事情节为文本,而国外儿童剧有着非常深厚的儿童文学基础。这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国内儿童剧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优质原创儿童剧本做支撑。

“据我估计,真正不靠任何IP概念,完完全全原創的剧,大概只有10%左右。”郭琰说,“做原创剧是非常艰难爬坡的过程,但未来一定会成为一个趋势。”

在乐趣与教育中寻找平衡点

7月9日,松玫带着儿子飞飞参加了一场特别“嘎”的亲子活动,鲸鱼创艺团队的“晓邑哥哥”、“小雄哥哥”和“豆豆姐姐”,带着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一起用环保牛皮纸材制作“不一样”的朋友。大家用奇思妙想和一双双巧手,做出了霸王龙、螃蟹老板、火烈鸟、腊肠狗等各种各样的小纸偶,一起做游戏,一起认识新朋友。鲸鱼创艺艺术总监刘晓邑告诉记者,这次的“嘎子”体验课,实际上也是儿童剧《小兵张嘎·幻想曲》2017年北京首轮演出前的预热活动之一。

一张桌子、三人一偶,用普通牛皮纸和铁丝等物件组建的树木、房屋、碉堡……《小兵张嘎·幻想曲》是一部木偶肢体剧,讲述了一段经典故事:抗战时期,在中国河北白洋淀的鬼不灵村里,有个淘皮捣蛋的小嘎子,他整天下水摸鱼,上树掏鸟蛋,小木枪是他最心爱的玩具。可有一天,敌人进村了,嘎子的奶奶为保护战斗英雄老钟叔牺牲了,嘎子擦干眼泪找到部队一心报仇,心爱的小木枪成了他的武器……这群“85后”的戏剧主创们将《小兵张嘎》从形式到台词到舞台呈现做了一次全方位的创意改编,用肢体让手中的木偶“嘎子”活了起来,无论是嘎子勇敢应敌,与伙伴嬉闹,或是耍脾气闹小性,都让观众感受到鲜活生命的情感曲线。以肢体剧这样一种前卫、西方的形式,讲述一个根植于中国土壤里的传统故事,就这样,诞生于冀中大地的“嘎子”,走出芦苇荡,走向英国爱丁堡艺术节、罗马尼亚锡比乌戏剧节,并获得国内外观众的热评,引发“嘎子热”。

“为什么不能给孩子看战争戏呢?”在记者问起为什么要选择一部涉及战争题材的剧来改编创作时,刘晓邑如此反问道。战争与死亡,这些不应该成为艺术教育的“禁区”。创作者们更不能失去正视历史、面对问题的勇气。“剧中有一幕,是一个日本兵发现了躲起来的嘎子,但他并没有抓嘎子,反而是引开了同伴,客观上保护了小嘎子。”刘晓邑举了剧中的一个例子,除了让小观众们领略到嘎子机智勇敢的个性之美外,他们也希望能够以小见大,反思战争对人类肉体的戕害、精神的摧残,带出对战争本质的怀疑,希冀观众无论长幼,都能获得一些对真善美的认知,和对生命的思考。“一部经典的好戏生命周期是很长的。随着时代审美的变化、团队的成长,戏本身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它有创作者和演员为之付出心血的痕迹,生命力和情感是观众能够在剧场感受到的。”刘晓邑说。

在“乐趣”与“教育”中寻找平衡点,是观众和创作者之间一个共同“纠结”的问题。松玫是一家幼儿园园长,由于职业的关系,她在给飞飞选剧时十分挑剔,松玫说,她最反感的就是强行说教的剧,“低质的剧,往往也是低智的剧,故事都还讲不好,就硬在里面灌输一些道理。”飞飞今年8岁了,松玫已经开始带他看一些昆曲、京戏,“传统戏曲中有很多真善美的东西,带孩子接触儿童剧或戏曲,其实都是在向孩子传递审美观,而且大人千万不能低估孩子的理解力”。

一部好的儿童戏剧,它的教育功能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逗笑孩子并不难,难的是要触动、激发孩子的内心情感和艺术共鸣。而如何为孩子们打造出优质的儿童剧?郭琰分享了一套自己的观点:“作品的艺术性、创新性、叙事能力,对于观众是不是有教育性、是否具有市场推广性,能否进行市场巡演等等都可以作为参考。但检验作品最好的视角,就是从观众的角度来思考。我常和创作团队讲一句玩笑,所有让家长低头刷手机的剧,都是创作人员的失败。现在的家长成长得太快了,必须要尊重挑剔的市场、尊重挑剔的家长,才能做出好剧。”

猜你喜欢
儿童剧剧场孩子
浅谈文化产业化背景下儿童剧的深度开发
我的妈妈是儿童剧演员
发展与反思—儿童剧的发展路径
论《日出》的剧场性
儿童剧演出团体常驻购物中心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