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应该做癌症筛查吗?

2017-09-07 14:06杨柳
小康 2017年25期
关键词:癌症筛查肺癌

杨柳

我们能够提前预测癌症吗?我们能够抢占先机,将肿瘤截杀在早期吗?我们能够在出生时就知道几十年后可能会患上什么样的疾病吗?答案是肯定的。

在彭女士刚刚做完的胸部CT片上,一块边界不清楚,大小约2cm、“磨玻璃”般的影,引起了影像科和外科医生的注意。

如何判断这块“磨玻璃结节”的性质,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关系到能否抢占到彭女士生存时间的先机。

这并非危言耸听。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里,有一位被誉为“东方神眼”的读片专家张国桢。10年间,在为16万患者阅读了50余万张CT片后,张国桢教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由他带领的“张国桢疑难CT读片暨肺部微小结节诊疗中心”针对微小肺癌的筛查与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张国桢教授表示,随着体检的普及和诊断设备的进步,在肺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不明原因微小结节的情况,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微小结节,可能意味着肺部的各种良性病变,但也可能是癌症的信号。他的工作就是要在毫厘之间判断“是与非”,而探索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一个“早”字。发现越早、疗效越好,这一诊治原则在肺癌领域尤为突出。

术后病理检查也证实了团队的认知,彭女士属于0期肺癌。由于诊断治疗及时,手术后无需放化疗。休息一个月后,彭女士就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健康体检≠早癌筛查

这次有惊无险的经历也令彭女士深感庆幸,同时也很困惑,半年前她刚刚做了年度体检。若不是意外得到一次早癌筛查的机会,她根本就不会发现这块“磨玻璃影”,并错过发现治疗早期肺癌的机会。

“早癌筛查和普通的健康体检不一样。健康体检是常规慢性病的检查,用以掌握心、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压等一般状况。早癌筛查则是对毫无症状的健康人群进行的。”携康长荣医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早癌筛查中心医学总监张玲说。作为一家专门从事标准化早癌筛查体检的医疗服务机构,携康长荣与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合作,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早癌筛查体系、规范、有着多年早癌筛查经验的国际专家,构建了一套成熟的早癌筛查体系。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将癌症筛查定义为“在有症状之前,检查身体是否有癌症存在”,即在肿瘤尚处在萌芽状态时,发现它。很多癌症,如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在病程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很难主动感受到身体的变化。而根据各国肿瘤年报数据显示,早期癌症的平均治愈率在95%以上。美国、日本两国5大癌症早期及晚期治愈率对比发现,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的I期治愈率都能达到90%以上,其中乳腺癌的治愈率更是高达98%,II期为80%以上,III期为40%以下,IV期为10%以下。日本胃癌的晚期治愈率只有3%。也就是说,通过筛查对癌症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癌症患者的生存概率是非常高的。

我国和日、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在癌症发病率、癌症治疗技术、治愈率方面的差距并不大,但存活率则有明显差距,关键原因就体现在癌症的早期发现与筛查。以彭女士所患的肺癌为例,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位居我国恶性肿瘤之首,而且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都已经是晚期。肺癌发现得越晚,治疗得越迟,效果越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0期肺癌,即原位癌的五年生存率几乎为100%,早期肺癌在70%左右,中期也在50%上下,而晚期患者仅为20%。

“早癌筛查被公认为是降低癌症致死率的最有效手段。”携康长荣医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健鹏说,“癌症早期筛查,就是我们为健康人群提供一个将恶性肿瘤发现并截杀在早期的方法。但目前大部分国民没有认识到早癌筛查的重要性,并且大部分机构不具备癌症早期发现的能力,所以导致很多医院肿瘤科人满为患。”

彭女士此次能与肺癌擦肩而过,离不开一种便利的筛查方式——胸部低剂量螺旋CT,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发现早期肺癌最为可靠的检查手段。张玲建议说,年龄50岁以上、有吸烟史或家族史,或有肺部基础性疾病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建议做肺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

基因预测未来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癌症致人死亡的关键。那如果人人都有癌症筛查的意识,将癌细胞阻截在萌芽状态,不就能提高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实现理想中的“择天改命”吗?

现实远非如此简单。目前我国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早期癌症筛查程序。现在主要采用的癌症筛查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X光、MRI等)、实验室取样化验(检查血液、粪便或者其他体液,寻找肿瘤标志物)以及常规体格检查(比如用触摸去寻找乳腺癌和睾丸癌的肿块),等等。像我们比较熟悉的PET-CT以及肿瘤标记物,在临床上更多的是用来观察肿瘤治疗效果以及转移状况,而无法作为早期癌症筛查的金标准。

“比如肝癌的肿瘤标记物是AFP、肺癌的是CEA、卵巢癌的是CA125、乳腺癌的是CA153、胰腺癌的是CA199等。这些肿瘤标记物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肿瘤的发生、发展,对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后有一定的帮助。”张玲说。

针对前段时间被媒体热传的“一滴血可测癌症”,马健鹏则指出,“滴血测癌”的确可以对人体癌变提供指示和判断,但由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等不同,很容易出现“假阴、假阳”的可能,即使是真的阳性也不能判断是100%患有恶性肿瘤并且不能准确定位肿瘤位置,国际金标注还是要通过影像及病理来确诊判断,所以该项检查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奇,只能作为一种综合判斷的辅助手段,仅此而已。“但我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精准医学的发展,我很期望这个梦想的实现,由于它简单、便捷的操作定会取代我们目前所采用的“细致、规范、有深度”相对繁琐的早癌筛查,它能更普及大众,提高早癌发现率,降低国人的癌症死亡率,这也是我们所有携康人所努力的目标。”

而这几年概念愈发火热的“基因检测”,也因为一定程度上破解了个人基因密码,被赋予了“预知未来”的神秘功能。2013年,安吉丽娜·朱莉通过基因检测得知自己携带一种会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的BRCA 1突变基因。在她的直系亲属中,母亲、姨妈、姐姐都曾因卵巢癌、乳腺癌相继去世。所以,当她得知自己携带有缺陷基因,有较高的可能性罹患乳腺癌后,便采取了预防性的乳腺切除手术。

2016年8月初,刘迪绑定了一个公众号,抱着图好玩的心态,她花了999元做了一次基因检测——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过程十分简单,她只是对着取样盒吐了一口吐沫,将它密封好寄到指定地址,很快,就收到了一份堪比人体解密的详细报告。“46.16%北方汉族血统”“84.53%中华民族,15.45韩国人”“母系祖源M11b11,起源于60000年前”“运动对减肥影响收效较慢”“A型血”“爆发力出色”“干燥的耳垢”……这一系列新奇有趣的数据,就是根据她的那份口腔黏膜细胞得出的基因测试结果。除了谱系分析,还根据基因位点分析生理特征,详细到她的9项运动基因、10项营养代谢、86项健康风险、31项遗传性疾病、93项药物反应、46项遗传特征。

“总算为自己的减肥失败找到科学层面的借口了,原来是基因在阻挠我。”刘迪看到检测结果后兴奋不已。她也注意到,关于健康风险和药物反应这些项目中,的确有一些令她或喜或忧的问题。比如她患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6.5倍、咖啡因代谢慢等,这些都提示她要在生活方式上多加注意。

而假如像安吉丽娜·朱莉一样检测出有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是不是就算是患病的病人了呢?张玲表示,预测性基因检测即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在疾病发生前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 不等于医学意义上的疾病诊断。“准确的基因检测结果,能告诉你有多高的风险患上某种疾病,要提早预防,但并不是说你已经患上某种疾病,或者将来肯定会患上某种疾病。”

“通过提取口腔上皮细胞DNA就能预知一生故事”,更多的是一种商业噱头。即便医学发展的目前阶段,对健康人无症状时期进行的基因检测结果,也只能是“患癌的几率”有多少,而无法确定你现在有没有患癌。刘迪所做的基因检测,除了可供一时娱乐之外,未来也许能够为她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用药指导以及个性化的体检指导。

“预知疾病”也许还是一种超现实的能力。但隨着早癌筛查意识的普及和技术的推广,人类将逐步打破癌症“发现就是晚期”的魔咒,实现“治未病”的终极追求。

猜你喜欢
癌症筛查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留意10种癌症的蛛丝马迹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