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最近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无人机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一项巨大的新兴产业,改变着许多相关行业生态的同时也改变着许多人的职业路径。“90后”的赵子然曾是专职摄影师,还曾做过摄影网媒的图片编辑,2015年他成为第一批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的“飞手”。凭借敏锐的市场观察力,2014年底,赵子然参与创办了目前国内最大的无人机媒体及服务平台之一 “航拍中国”(www.theapc.com),从此与无人机行业一起经历成长与变革。如今,他既是国内少数玩过所有主流无人机品牌近30款产品的专业无人机玩家,也是探索无人机发展新方向的年轻而又资深的研究者。2017年6月中旬,本刊记者采访了赵子然。
从摄影媒体转战无人机行业,你进行了多次角色变换,最初是如何与无人机结缘的?
毫不夸张地说,我的个人经历与无人机(在国内)的发展历程是紧密相关的,作为一名无人机行业的“老兵”,虽然入行只有短短几年,但确实见证了业内诸多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有不少铭心刻骨的感受。
我与无人机的结缘,始于2013年玩无人机组装。我那时候喜欢买一堆零件,自己组装成可以用于航拍的无人机,乐趣不仅在于DIY,成本也是非常低的。当时某款在市面上售价7999元的航拍无人机,购买零件组装的花费只需2000多元。如今,以关键词“无人机组装”在购物网站上进行搜索,你会很容易发现售卖无人机组装零件的产品共有近3000件,其中价格从十几元到2000多元不等。当然,或许其中某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机”,但这一市场还是较为直观地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DIY一台无人机并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对于那些技术爱好者。无人机技术门槛降低、“无照”无人机数量增多正成为愈发普遍的现象,即便如此,无人机行业的发展之快依然超乎想象,当你捧着自己花费近3000元组装的“豪华”无人机,同等配置的正规品牌产品售价却只要2000元,对于没有任何技术知识储备的“小白”用户来说,他们只需直接买回去飞、去拍就行了。
机器人网(robot.ofweek.com)在2016年下半年针对民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应用领域进行了分析,指出:“到2020年,全球无人机年销量有望达到433万架,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2016-2017年,伴随民用无人机产业链逐步完善,实现规模化生产,大量专业级无人机整机产品推向市场,中国民用无人机产品销售市场规模将有大幅增长。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9亿元人民币。”不妨从你的角度谈谈无人机的崛起之路?
我们先从最基本的说起,无人机的实质是空中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空中作业,同时与成像设备等部件结合能够扩展应用场景,实现“无人机+”。无人机的设计概念最早是应用于军工领域的。近几年,无人机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获得长足发展。在民用无人机应用领域,可分为消费级无人机和工业级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主要应用于个人航拍;工业级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国土勘测、安防和电力巡检等领域。
无人机按机身构造主要分为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三种。随着技术成熟,零配件成本降低,并且开发了航拍、电力巡检等应用场景,以多旋翼无人机为主的小型民用无人机市场成为热点。
当新技术产生的时候,人们总是充满希望用这些技术赶快赚钱,但是很多技术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应用,就难免会陷于衰败的命运。2010年,法国Parrot公司发布了世界上首款流行的四旋翼飞行器AR. Drone。作为一个高科技玩具,它的性能非常优秀:轻便、灵活、安全、控制简单,还能通过传感器悬停,用Wi-Fi传送相机图像到手机上。AR. Drone的出现让四旋翼飞行器开始广泛进入当代社会领域。四旋翼飞行器受到的关注度也迅速提升,成为了新的商业焦点。
在2007年以飞控起家的国内公司大疆,其最早的多旋翼产品也被人定义成玩具、航模。然而随着大疆 Phantom在2013年1月的推出,四旋翼飞行器市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Phantom”在英语里有幻影、精灵的意思,它优雅的白色流线型外形也配得上精灵这个称呼。Phantom与AR. Drone一样控制简便,新手学习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自由飞行。然而,Phantom的尺寸卻比AR. Drone大得多,抗风性更好,还具有内置GPS导航功能,可以在户外很大的范围内飞行。更重要的是,当时利用GoPro运动相机拍摄极限运动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时尚,Phantom提供了挂载GoPro的连接架,让用GoPro相机的人们有了从天空向下的拍摄视角。与传统的飞机和直升机航拍不同,多旋翼系统小巧灵活,能让拍摄者自由地控制角度和距离。就像iPhone重新定义了手机一样,“Phantom+GoPro”重新定义了航拍,也重新定义了相机。如我们后来所看到的,Phantom迅速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四旋翼飞行器。随着Phantom的成功,“多旋翼航拍影像系统”成为大疆的主要发展方向。我们谈论无人机的崛起之路,倒不如说是大疆的崛起之路。
无人机领域,大疆很快成为引领行业的佼佼者。除了革命性产品的横空出世,你认为他们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在我看来,技术积累、成本控制、市场开拓都是大疆取得成功的关键。技术积累的门槛极高,不是几个硬件拼凑就能在短期内打造出一款产品出来,例如飞控的核心算法,需要数年时间,数代产品不断迭代优化才可以达到工业级的可靠度。正是因为强大的技术优势,持续创新的大疆始终走在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尤其是在前两年,精准的相机消抖云台使S800的航拍影像质量达到了电影级别,并促成“航拍公司”这个产业的形成;四旋翼系统的黑匣子IOSD使飞行数据可以被记录并增加飞行的安全性;优秀的图传系统则提高了远程实时图像传输的质量等等。成本控制体现在其公司立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坐拥全中国乃至全球最成熟的电子加工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为大疆不断生产出性能更为先进、价格更具优势的产品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疆在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方面可谓思维超前、定位清晰、格局远大。与法国Parrot等公司相比,大疆早早就盯上了更加大众化的民用领域,而非儿童(小众)市场或科研领域。此外,大疆在市场推广方面也通过自身构筑的多个渠道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如“天空之城”航拍作品分享网站已成为业界标杆。大疆还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航拍团队,并在世界主要城市设置基地,进行跨越全球的项目合作,参与到多部好莱坞大片的拍摄制作中,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时至今日,大疆在国际市场的销售份额比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还要大得多。
其他陆续发起挑战的无人机品牌似乎都很难对大疆形成竞争,比如英特尔曾投资6000万美元的知名无人机企业YUNEEC昊翔,一度被视为大疆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今年5月甚至陷入拖欠款项的困境。
昊翔作为业内知名无人机企业,在获得英特尔的巨额投资后,外界曾普遍认为其融资估值一度达到10亿美元。不过昊翔只是众多遭遇困境的无人机公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家。2016年底,由徐小平投资的知名无人机公司亿航大规模裁员,公司几乎不再做消费级无人机,转而为184载人飞行器做起了宣传;2017年初,另一家知名无人机厂商零度智控也裁员100多人,仿佛除了大疆,整个行业都已步入寒冬期。更早前,曾融资1亿美元的美国无人机企业3DR也选择转型,不再做消费级无人机。那些曾经扬言要挑战大疆的航拍无人机公司,如今不是拖欠款项,就是转型、裁员,或者是倒闭了。当然,这其中有的是为了避免与大疆展开正面交锋,有的则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将销售模式由Business-to-Customer调整为Business-to-Business来谋求生存。
从摄影的层面而言,航拍无人机有哪些商业方面的应用?
目前,影视作品的拍摄无疑是航拍无人机在商业方面最受青睐的一大方向,其次是公关摄影,再者是婚纱摄影。对于专业摄影人而言,无人机只是增添新奇视角的工具,更多的还是要回归摄影创作本身。
随着国内无人机市场的不断扩大,监管问题也逐渐升温。6月1日正式实施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提出250克及以上的无人机必须实名制,这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的无人机。一个多月过去了,你认为能起到加强无人机监管的效果吗?
实名登记包括无人机制造商和无人机拥有者,即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和民用无人机拥有者在“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上申请账户。其中,民用无人机制造商需要实名登记的信息内容包括:制造商名称、注册地址和联系方式;产品名称和型号;空机重量和最大起飞重量;产品類别;无人机购买者姓名和移动电话。个人民用无人机拥有者登记信息则包括:拥有者姓名、有效证件号码(如身份证号、护照号等)、移动电话和电子邮箱、产品型号和序号、使用目的。如果民用无人机拥有者是单位组织,则要在“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中登记单位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者组织机构代码等。另外,民用无人机拥有者还需要将系统给定的等级标志粘贴在无人机机身上。
然而现实状况是,无论网上还是实体店,购买无人机都不需要买家提供个人信息,但是在购买无人机之后需要上网进行实名登记,并发送无人机登记网址,实名登记更多靠“自觉”。不过,根据中国民航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截至目前在民航局的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上注册登记的民用无人机,已经超过5万架了。
除了《规定》,各地禁飞条例也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无人机企业以及消费者已经产生担忧,相关规定是否过于严厉?你觉得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代替席卷而来的花式监管呢?
关于此次正式实施的“无人机实名制”规定,这是中国民航局系统化管理无人机的重要一步,从理论意义上也能够对“黑飞”产生一定的桎梏。不过,站在现实角度来讲,该政策的“威力”还有待加强。所以,我认为相关规定的陆续出台,只是执行层面更加严格了,法规的变化并不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行业应用的落地,无人机市场的发展也逐渐走向成熟,随之而来的则是“黑飞无人机”数量的增长,以及各种安全隐患的增加。与此同时,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但是正是由于落实力度不够、难以追究责任等因素,“黑飞”现象并没有得到缓解,比如今年4月份,仅成都双流机场先后就发生了8起无人机“黑飞”干扰航班起降事件。于是,在更为完善的政策之前,响应需求的“反黑飞无人机”技术和市场逐步发展起来,这或许也是促进无人机市场更加有序的一种方式。
作为一名资深的无人机飞手,我觉得还应该积极完善无人机技术研发、制造、销售、培训和驾驶员的准入监管,特别是要求驾驶员必须熟知监管框架和飞行规则,将技术手段与法律相结合,从而创新监管方式。在拍摄现场,我常会碰到几乎不懂飞行规则的新手,他们在美景前难掩兴奋,一心想着拍,无人机飞行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增。
其实,我国对无人机的监管方法一直在积极吸取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目前,美国对无人机监管的现行法律均针对25000克以下的无人机,也就是说,关于25000克以上无人机的法律在全世界尚属空白。另外,我国现有无人机相关法规还存在着制定过程中利益相关方参与性不足、无人机适航性的要求不明确、治理无人机扰航的法律适用混乱等问题。
无人机领域玩家众多,大多都集中在大众消费领域,而眼下市场随着相关法规政策的制约或将有所降温,消费级无人机是否能够持续火爆下去,也给无人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不少企业开始向行业应用级无人机转型。与此同时,同行业的竞争是否也愈发趋向于寡头化?
在大疆的高空航拍无人机以外,行业的低空拍摄无人机正在成为香饽饽。农业无人机成为转型的主流选项之一,根据相关统计,2015年底,我国农用无人机的保有量达到2324架,但是大部分都是用于演示。到2016年6月,农用无人机的保有量达到了4890架。2016年底,中国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农业植保机保有量第一的国家,远远超过了日本(日本仅为3000架)。但是,客观来说,盈利依旧是行业面临的最大难题。
2016年10月,零零无限公司推出了低空跟拍无人机Hover Camera小黑侠,售价2999元起;半个月前,星图智控也推出了一款低空拍摄“空中相机”—时光无人机,众筹价更是低至1299元。这与价格相对高昂的大疆无人机是完全不同的定位,这些新兴的无人机公司避开与大疆的正面较量,试图从其他方面突破然后赢得竞争。
你如何看待无人机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
潜力极大,无人机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三个方面:竞争加剧、产品分化、服务丰富。
无人机技术成熟降低了行业门槛,使得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出现分化。厂商将针对不同应用需求推出不同的产品,例如针对植保市场的价格低廉、维护简便、载重大的产品;针对安防市场的续航时间长、恶劣环境能工作、图传效果好的产品。
技术和产品的成熟也将使应用和配套服务越发丰富。技术成熟将推动无人机产品的成熟,基于无人机的数据采集、植保、安防服务得以实现;产品成熟将推动无人机行业的成熟和发展,垂直媒体、社区、金融等配套服务或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