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旭芬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国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带领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就是要让他们在人生最美好、心灵最纯净的年龄阶段,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如何让这些经典深入孩子的心中呢?
一、激发兴趣,让孩子爱上国学经典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首先要激发和培养儿童对于国学的热爱之情。而对这种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教师还必须多费一番心思。诗词吟唱是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妙法之一。现在,好多儿童歌曲作家认识到古诗词是儿歌的歌词资源,把古诗词谱上曲调,在或优美或活泼的曲调中孩子诵唱着经典。也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给所学经典配上精美插图。韩愈的《早春》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歌中的小雨、刚刚发芽的小草,都是春天刚来时的美景,而那时,还有更多的景物,冒芽的春笋、抽枝的新芽、含苞的花朵、放飞的纸鸢……让春天从孩子们的画笔下跳出来,再伴上活泼的《小雨沙沙》,让孩子们快乐地唱起来,早春的美景就能深深地融进他们的心田。教学《三字经》时,可以安排讲故事来引导。比如在学习“蔡文姬,能辨琴”时,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其人其事,我向他们介绍了“东汉才女蔡文姬”的故事,既知道了蔡文姬的刻苦好学,又了解了她不幸的命运以及横溢的才华,孩子们听了都深深地记住了蔡文姬……在琤琤的琵琶声中、悠悠的二胡声中,孩子们欣赏着精美画面,感受着国学经典。当传统的文化知识和现代化的高科技相遇,传统文化更加魅力四射,孩子们置身于国学所描绘的情景之中,渐渐爱上了国学。
二、 教给方法,让孩子学会学习国学经典
要做到让孩子们这么喜欢,需要我们老师的精心引导、耐心坚持。讲、读、吟、背是我们国文的基本教学法,让学生趣读经典,兴致勃勃,才能乐此不疲。以下是我教《三字经》中“七情,八音,九族”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是太棒了!这里面还藏着许多宝贝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男生来读第一行,这里藏着许多感情,我们就用表情包的形式来演一演。
(这是教学“七情”时的一个环节,我运用时尚的“表情包”一词激发起学生演绎的欲望)
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种材质以及用材质制作成的乐器)老师现在明白了,原来我们找到的八种物件就是古代人制作乐器的八种材料!由这八种材料制作成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就叫“八音”。(播放音乐)谁来读一读。
(通过直观的精美图片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学生们明白了“八音”,享受了“八音”)
师: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小朋友们,这两行就是讲的我们每一个家族里每一代人之间的称呼。老师把他们都请来了(头像加名称),我们一起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逐一认一认)要想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得请注释来帮忙。四人小组一起讨论,读注释,仔细想一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应该怎样排列呢?
(四人小组热烈讨论)
师:老师想请九个小朋友上台来排序。“我”站中间,长辈在左边,晚辈在右边。我们发现,先有曾孙,再有玄孙,三字经中倒着排,是为了押韵,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瞧这一大家子,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九族”。看着他们我们就想到了《三字经》中的“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台下的同学看着他们一起来读,台上的同学要注意了,台下同学读到你的时候要把牌子高高地举起来。
(生齐读)
师:长者先,幼者后,请你们依次回到座位。小朋友们,这《三字经》短短的24个字却清清楚楚地表明了我们每一个家族里每一个人之间的关系及称呼,我们的祖辈多有智慧啊!接下来,让我们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一读。(拍打节奏诵读,跟音乐唱读)
(这一环节里我运用了手绘头像和请学生上台演示的方式,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九族”,并清楚了他们之间的顺序和关系!复杂的关系在这样的教学环节之后变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学生也饶有兴致)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国学经典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情感是易于被激发的,一旦他们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进行,教学就成为了儿童的主观所需,成为了他们情感驱动的主动发展的过程。
但儿童的情感不够稳定,要使学生将享受学习变成一种习惯,在生活中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这又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真诚与心血。
教师运用激励,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愉悦体验,产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满足儿童参与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荣誉的需要、成功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使儿童主动发展。
在系列研学活动中学习经典。如每年一度的“读书节”、端午节“国文诵唱比赛”、儿童节“国学课本剧表演”、教师节“经典国文师生吟诵”对话活动、国庆节“诗词背诵比赛”、艺术节“诗词书法比赛”等等。我们倡导师生共读、亲子诵读,平等对话与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真正实现对话式教学。
常念為经,常教为典,经典就是经得起重复,常被想起,不会忘记。我们对经典的重复,不只是表面的阅读,更是一次新的挖掘。如何将经典的传统文化融合进学生的思想和生命之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诵读中学习国学,真正是“路漫漫其修远”。现在,就让我轻柔地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一颗国学经典的种子吧!
作者简介: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