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窦远 胡更新 范宗凯
摘 要:本文通过对柔性程序结构的深度分析和构建,运用已有编程技术加以实现,将在线测量系统应用到自动化车削中,实现加工数据的内部传递,将整个加工过程前后衔接,实现全过程的自动化精准车削。针对精加工需求,制定在线系统的自身修正机制。
关键词:柔性;车削;程序;编程;在线测量
中图分类号:TD214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回转体结构是机匣零件的一种主要特征形式,制造过程中主要采用车削工艺进行加工,车削过程大致上分为粗车、半精车、精车3部分,其中粗车工序以外委加工形式为主,承制单位主要负责完成半精车和精车工序。
目前,工厂的数控车床加工的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还存在着明显不足:
①对于几何精度较低的外委半成品,需要人工检测毛坯尺寸,并修整加工余量。
②對于毛皮尺寸的变化,加工程序自身缺少自适应性。
1.技术指标
通过对程序核心结构的合理设计,运用先进的编程技术,并以高性能数控设备为执行载体,实现对毛坯几何尺寸差异的自动识别,并根据差异程度自动编辑过程加工程序,加工后可按在线检测结果自动补偿程序参数和刀具参数,最终完成加工并生成可读取和传输的检测数据报表。
2.技术方案制定与实施
2.1 技术方案的实施
2.1.1程序架构分析与功能定义
为实现柔性加工的目的,程序需具备对毛坯的识别功能、根据毛坯条件调整加工参数的功能、加工补偿功能,但是实际加工过程中,零件的车削一般分为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两个步骤(粗加工外委),其中半精加工的毛坯状态不稳定,需要自动检测毛坯和调整刀路的功能,但是由于尚有加工余量,一般不需要进行补偿加工处理。而精加工使用的是经过半精加工的半成品,其加工尺寸精度误差不大于0.2mm,因而不需检测毛坯,可按照既定程序走刀加工,但精加工后尺寸精度要求较高,需要进行仔细的检测,并根据测量结构自动补偿完成最终加工过程。
2.1.2在线测量程序循环
Dorries车床的在线测量系统,测头在使用前要设置长度、半径和刀尖方向等参数(同车刀设置)。 每个探针需占用一个2D存储器。 补偿存储器地址根据装入探针的位置确定。 原则上,用于测头探针的每个D存储器都需两个校准数据记录。 根据D存储器的不同,长度L的符号可为+或-。 半径R与球形探针的模拟球半径相匹配。
测量循环L974可控制在X轴和Z轴中工件的自动测量流程。调用参数定义用于测量的测量变量和几何值。该循环可以确定,测量结果是只显示在NC显示器中,还是记录到日志文件中。
2.1.4在线检测机精度优化措施
(1)原因分析
通过8组数据对比分析,在线测量系统的重复误差其实很小,但是存在系统偏差,直接进行测量的结果不可信,需要进行系统补偿或校准。
产生系统偏差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厂房只在夏季使用空调,其他季节,生产现场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时间/空间)梯度变化较大,对机床的硬件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运行精度都有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热膨胀问题。这种现象在全球机加车间都是普遍存在的。
(2)优化措施
RR机匣生产线给出了最佳的解决方案:制作与加工零件相同材料的标准件,并固定到零件的夹具上,当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在线测量系统时,首先通过标准件校准测头,然后再进行工件测量。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相同材质的标准件和零件,相互抵消了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对于工厂现有条件,需要更切合实际的方案。 完全照搬RR工厂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标准件材料问题
加工零件是航空钛合金锻件,材料成本高,而且订货周期长。
(2)安装条件问题
①现有夹具没有预留安装标准件的位置,需要重新设计、制造夹具,存在成本和周期上的问题。
②若直接安装在工作台上,将根据生产任务频繁调整进行反复的拆卸,反而增加了额外的工序准备时间。
(3)优化结果
将测头本身作为“刀具对象”,通过测量基准面结果和刀沿参数自动补偿模块,修复测头自身的偏差。仍然对零件最严的内孔直径进行对比测量,测量工具仍为常规内径千分尺。具体测量数据见表2。
从测量结果中可以看出,在线测量的结果已高度接近工具测量结果,两者测量结果最大偏差仅有0.007mm。已达到可允许的测量精度范围。
结语
通过本次研究提出并验证了柔性车削程序的结构模型,并结合实际加工需求,通过已掌握的高级编程技术,将程序架构实用化。同时,进一步证明了在线测量系统对于自动化加工技术的必要性,深度挖掘、剖析了在线测量系统存在的固有问题,并结合现场条件,给出适应现阶段需求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王雷, 徐鹏, 顾欢.机器人柔性车削加工单元设计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6(6):52-55.
[2]隋少春,楚王伟, 李卫东.数控加工在线测量技术应用探讨[J].航空制造技术, 2010(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