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烁烁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大革命时期,为了号召农民积极投入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对农民广泛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促进了党的革命工作的开展,而且为当今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大革命 共产党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共產党在大革命时期,深刻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并对农民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拟就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地位、作用和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教育实践方式及其对当今的启示,进行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
20世纪20年代,在共产国际和苏联帮助下,国共两党第一次携手合作,共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要实现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必须发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起来革命。
1.党对农民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党的早期领导人已经认识到解放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在经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不但农民占全国人口之大半数,其国民经济之真正基础,还在农业;在这些地方之各种革命都不可忽视了农民的力量。”[1]p312李大钊在《土地与农民》一文中指出:“农民约占总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在全人口中占主要的位置,农业尚为其国民经济之基础。故当估量革命动力时,不能不注意到农民是其重要成分。”[2]p69从农民所占的巨大人口比例看,农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中国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共产党对农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中共二大第一次公布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如果能把农民发动起来,“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3]p76。中共三大、四大分别通过了《农民问题决议案》《农民运动决议案》,明确指出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的同盟者”,要大力发动他们参加运动,使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中的重要成分”。“二七”惨案的发生,上海五卅运动的失败,使我党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要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取得胜利,必须要有革命的同盟军,农民是中国革命坚强的动力之一。
2.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的认识。大革命时期,农民阶级是一个庞大的阶级,但并不是先进的阶级,它自身具有历史局限性,需要党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农民深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自身的保守性、无组织和无纪律性严重影响了其革命热情和革命力量的发挥。“他们是革命战争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小生产的特点,使他们的政治眼光受到限制。”[4]p183由于农民世世代代在政治上受压迫,在经济上受剥削,在精神上受摧残,久而久之,使得他们表现出软弱、愚昧、保守并安于现状,缺乏反抗精神。因此,只有对农民加以改造,使他们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才能更加积极地投入革命的滚滚洪流中。
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毛泽东曾指出:“中国有百分之九十未受文化教育的人民,这个里面,最大多数是农民。”[4]p39农民越是没有文化知识,就越没有国家和民族意识,而且很容易被反革命派欺骗和利用。这对于中国革命来说,将严重影响革命同盟军的建立。因此,党必须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积极投入求得自身解放的革命运动。
二、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式
为了提高农民的革命觉悟,调动他们参与革命运动的积极性,党采取了多种方式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建立和领导农民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大革命时期,一些共产党员深入农村,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早在建党初期,上海共产党小组成员沈玄庐在家乡建立了第一个农民运动组织——萧山县衙前村农民运动协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斗争。在衙前农民的带动下,农民协会扩展到萧山、绍兴两县的80余村。受衙前村农民运动协会的影响,1922年6月,共产党员彭湃在家乡海丰县建立农民协会,并帮助临近的陆丰、惠阳成立了农民协会。彭湃在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宣传革命道理,激发农民革命斗志。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更加认识到开展农民运动的重要性,在1924年11月19日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重视农民协会和农民武装。各地党员领导的农民组织,以空前的规模动员农民团结起来进行斗争。“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打得个落花流水。地主的体面威风,扫地以尽。地主权力既倒,农会便成了唯一的权力机关,真正办到了人们所谓‘一切权力归农会。”[4]p141927年3月,中共党员毛泽东、彭湃、方志敏和国民党左派邓演达等,经湘、鄂、赣、粤、豫等省农民代表联席会议选举,组成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同年4月,农民协会的组织遍及广东、湖南、江西等17个省区。此时,农民运动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同时,农会通过兴办农村学校,发展农村教育,领导农民进行思想文化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束缚农民的封建精神枷锁,对农民起到了思想启蒙和宣传教育的作用。
2.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训练班,培养农民运动骨干。为了培养干部,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推动农民运动的发展,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建立后,经共产党提议,由共产党员林伯渠任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出面,设立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能够担负各地方农民运动工作的人才。1924年7月至1926年9月,在广州开办了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了722名农民运动的骨干。在广州开办的这六届农讲所,直接促进了广东和附近省的农民运动。受广东农讲所的影响,全国有12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尤其是湖南、湖北和江西省,农民运动更是蓬勃发展。北伐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到武汉筹备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习所由起初的“湘鄂赣三省农民运动讲习所”扩大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总共招收810名学员。这七届农讲所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将近1600名农民运动的骨干,这些学员一般被派回原籍,从事宣传发动农民、建立农民协会、领导农民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工作。
在这七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影响下,地方性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和训练班也纷纷建立起来。这些农讲所和训练班,培养了大批农民运动干部,他们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农民自卫军,直接参加革命战争,促进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也支援了北伐战争。农民骨干的培养,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基层组织,直接推动了党对农民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的开展,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3.开展政治宣传和思想教育,提高农民革命觉悟。大革命时期,考虑到农民政治观念比较薄弱,党通过创办农民刊物、出版相关书籍、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开展政治宣传。据统计,1926年10月前,共印发了各类宣传品22万份,广东省属各项农民报告18种共4020份,其他省份12种共1610份。中央农民部定期出版两种刊物,即1926年1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机关刊物《中国农民》,1926年8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编印的《农民运动周刊》。此外,还有一系列丛书、小丛书、农民问题丛刊相继出版。例如丛书《告农民书》《全国农民运动近况》;小丛书《农民协会章程与农民自卫军组织大纲》;农民问题丛刊《湖南农民运动目前的策略》等[5]p200-202。同时,地方也创办了一些有关农民和农民运动的刊物。
针对农民文化程度低的情况,各地农会采取了办农民夜校、识字班等来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1922年彭湃在海陆丰创办了农民学校,1925年毛泽东在湖南韶山创办了20多所农民夜校,不仅教农民识字、珠算,还向他们讲国内外大事,并借识字向农民灌输一些浅显的道理。此外,共产党人还利用农民赶集的习惯,到农村集市做演讲;运用魔术表演等形式吸引农民,并借机做革命宣传。利用演讲、标语、口号、演出、壁报等形式来鼓动群众,先进的革命思想理论就这样灌输到农民的头脑中。
三、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启示
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革命觉悟,掀起了农民运动的高潮。这一时期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对当今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借鉴意义。
1.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与解决农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大革命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3亿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坚强动力之一。同时,党逐渐认识到农民的“倾向与要求也日渐明显起来;废除苛捐杂税,打倒土豪劣绅,并且要求群众自己的革命政权之建立,要求彻底肃清中国封建制度的残余,改变旧的土地关系”[6]p283。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农民的实际问题即是土地问题。因此,党把反帝反封建这一中心任务与解决农民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启发了农民的民族和阶级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受苦受难的根源,并站起来反抗;而且动摇了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制度,让农民看到了解决自身问题的希望,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
当今,党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因此党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工作展开,让广大农民明白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真正改善自身的生活水平。此外,党和政府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农村养老问题、农村教育问题、农村环境问题等。一方面,使农民认识到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中指出:“只要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这并不是政治任务而是先决条件。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7]p590由此可见,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革命时期,党在领导和教育农民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党根据农民文化水平低的状况,开办农村夜校和识字班,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农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他们对革命运动认识更加深刻。
当今,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文化水平较之过去也有了提升,但总的来看,农民的文化水平仍然不高,文盲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党在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必须注重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要求党密切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水平和师资力量,从而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
3.采取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大革命时期,党注重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农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926年,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会议总報告指出,“我们(农民)运动的方法,不用呆板的,我们要随时随地规定我们的方法,也要按着当时的环境去定出相当的口号”[5]p367。中共三大通过的《农民运动决议案》,在关于“宣传方法”问题上,指出“当注意利用画报、标语、歌谣、幻灯、小说式的文字等项,好能改变乡村传说神话而把我们的宣传附会上去,不要做毫无兴趣的机械式的讲义式的灌输”[8]p209。实践证明,农民更乐于接受这些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阶级的认识逐渐成熟,党通过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者,加深了农民阶级同工人阶级的感情,提高了农民的革命觉悟,为日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土地革命的开展奠定了群众基础。因此,当今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要继承大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其成功经验,进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独秀文章选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李大钊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4]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东农民运动资料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华岗.中国大革命史[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7]列宁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陈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