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重组与再生
——广西小城镇公园规划设计中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

2017-09-07 06:42谢成龙童艳红
梧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乡土广西

贠 禄,谢成龙,童艳红

(1.2.3.梧州学院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保护、重组与再生
——广西小城镇公园规划设计中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

贠 禄1,谢成龙2,童艳红3

(1.2.3.梧州学院 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文章通过对广西小城镇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脱离小城镇现实、乡土景观特色渐近消失、生态效益低下、异质文化结合不当等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乡土景观元素在广西小城镇公园规划建设中可以起到节约资源成本、提高生态效益、延续地域文脉、记载乡土经验的作用。将乡土景观元素归纳为实体性乡土景观元素和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并分别论述各类乡土景观元素在广西小城镇公园中的运用手法。

小城镇;公园;设计;乡土景观元素;应用

0引言

新型城镇化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1]。“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就是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保护城镇生态环境。“记得住乡愁”就是要传承乡土文化,延续城镇文脉,保护和尊重乡土景观。乡土景观取于自然,朴实无华,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通过乡土景观设计使得地域文化重生,再度与生活相融合,让人感受到小城镇乡土文化的精髓。小城镇处于“城之尾、乡之首”,是城市与乡村的桥梁纽带,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会有经过无数的优胜劣汰而积淀下来的小城镇文脉。公园成为传承城镇文脉的重要载体,乡土景观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手段。如何用乡土景观元素体现小城镇的可识别性,让人记得住乡愁,塑造具有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小城镇公园景观,是当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1广西小城镇公园景观中存在的问题

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由广西人民政府主办,自2011年开始,每年一届,由广西14个地级城市轮流举办,每届一个城市一座公园,展示广西特色园林园艺成果,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改善地级市园林生态建设水平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小城镇园林绿化的发展。目前,广西现有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民族自治县、3个享受自治县待遇的县,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公园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如火如荼的公园建设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第一,脱离广西小城镇现实。机械模仿或参照大城市公园建设,贪大求全,千城一面,设计风格趋向“城市化”,盲目追求所谓的“世界一流”。第二,乡土景观特色渐近消失。在强烈的城镇化建设洪流冲击下,延续了几千年的广西乡土景观已变得支离破碎,得天独厚的小城镇自然环境正在被锈蚀。第三,生态效益低下。兴建了大量的草坪和修剪整形植物,山水相依的自然地形骨架被夷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浩大的广场喷泉,趣味十足的野生植物群落已消失殆尽。第四,异质文化结合不当。表现不同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公园景观生硬拼凑在一起,显得不土不洋。感叹之余,我们发现,营建一时辉煌的“摩登”公园,不如从日常的乡土景观元素入手,发现其纯朴的美和流露出的情感,为广西小城镇公园规划提供设计思路,是一件很有现实意义的事情[2]。

2乡土景观元素的概念与类型

2.1乡土景观元素的内涵

“乡土”一词,在《辞海》中有双重含义,第一层含义“家乡或故土”,第二层含义“地方”,显然“乡土”是一个区域的概念,是一个界线模糊的概念[3]。

“乡土景观”可以这样理解,第一是当地人的景观,第二是为了满足当地人生存和生活而营建的景观,第三是完全适应了当地自然环境和土壤的景观,三者缺一不可[4]。乡土景观具有自然、人文、社会三个层面,是自然观和人工景观的综合体。

“当代乡土景观”亦称“新乡土景观”。就是适当地综合地方传统文化与当今世界先进技术进行设计,尝试使全部的传统都能够在逐渐被遗弃的过程中得以校正并赋予崭新内涵的景观,是以“当今”的时间维度来审视“已往”的影响力。

“乡土景观元素”取自本土,源于生产和生活,用于景观设计表现的所有素材。既包含自然遗留或人工营建的实体性景观元素,如石材、木材、陶土、植物、民居等;又包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非物质形态元素,如传统风俗、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宗教信仰等。

2.2乡土景观研究文献

关于乡土景观的研究,国外始于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国内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人员基于民族学、建筑学、地理学、考古学等4个学科视角下,侧重于传统聚落的研究[4]。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创建了北京土人景观设计研究院,并带领团队开始了乡土景观研究,提出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大地上的投影[4],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主要代表性作品有中山岐江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四川都江堰广场、秦皇岛汤河公园等,堪称乡土景观设计的典范。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在国内较早提出了乡村景观园林的概念、研究内容与方法,目的在于建立乡村景观园林的观念意识,挖掘保护传统乡村景观园林环境,创造现代中国乡村景观园林[5],主要代表著作《当代景观规划设计》;独立完成了“芝加哥中国城公园”的规划方案,运用中国的太极观念,将东方园林文化与西方园林文化融为一体[6],是目前在美国最大的中国式园林。南京林业大学王浩教授对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和乡土景观的整合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乡土景观元素是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的表征,是人们在生活中创造的产物,巧妙地对乡土景观元素进行处理和利用极易引起人们的共鸣[7]。台湾建筑师谢英俊提出了“永续建筑和协力造屋”的理念,主张尊重场地、顺应自然,在设计中充分运用乡土材料和节能环保材料,让当地居住人参与乡土景观的营造过程,最大可能地节约建筑成本。

2.3乡土景观元素的类型

乡土景观元素蕴藏着原生朴素的生态设计思想,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亲和性、观赏性、实用性等特征。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根据性质和属性的不同,可归纳为实体性乡土景观元素和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两大类[3]。

2.3.1实体性乡土景观元素

根据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不同,有自然和人工两种类型的乡土景观元素。

自然乡土景观元素是带有纯真朴实的乡土情结,不需要人为二次艺术加工就可直接应用到景观上的素材,是营建乡土景观的核心元素,如气候、地貌、水体、植物、材料、色彩等[8]。

人工乡土景观元素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周围环境紧密协调,带有浓郁的本土文化和当地特色。与自然乡土景观元素不同的是,它更注重于场景氛围的营造,增添视觉的感知。主要包括乡土装饰小品如纺车、石碾、水车、剪纸、彩绘泥塑、手工编织品等,乡土建(构)筑物如民居、茶楼、水井、廊桥等,乡土聚落如城市、乡镇、古村落等。

2.3.2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

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指乡土孕育的地方精神、地方情怀等可感知元素,通过生产和生活场景所表达出来的乡土意境,是一种意识形态元素。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是人们对乡土景观形成的亲身体会与感受,带有极强的时效性。普通、琐碎、难于挖掘而容易被人忽视,但却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精神感染力。如具有广西地域特色的传统习俗、民间传说、风水观念、民族图腾、历史典故、革命事迹等。

3运用乡土景观元素在广西小城镇公园中的意义

3.1节约资源成本、体现经济价值[9]

乡土景观是一种成本廉价型景观。首先,乡土景观对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应能力强,比如乡土植物表现为造价低、生命力旺盛、管理粗放、后期维护费用少,再如乡土建材产自当地、成本低、适宜环境、耐久性好。其次,农田景观的营建,即弘扬了广西传统的农耕文化,又产生经济效益,在能源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倡导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来缓解环境资源短缺,提升环境资源利用率,这符合节约型园林小城镇发展的思路。

3.2提高生态效益、维护生态平衡

乡土景观是在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次自然景观。排斥盲目借用异地景观,提倡对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进行保留和延续,遵循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原理,减少对资源的剥夺,创建一个自然生态平衡的景观环境。如运用乡土植物群落来展现广西小城镇景观特色,创造稳定、持久、和谐的公园景观。硬质景观中乡土透水性材料和软质景观中乡土植被的应用,都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也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思路。

3.3延续地域文脉、彰显乡土特色

地域文脉是当地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并不断积累沉淀、融合重组、创新升华的全部成果,有物质方面,也有精神方面,它记录了当地人的生活。由于构成复杂、很脆弱、易流失,要靠人为梳理才得以传承,用乡土景观元素来延续地域文脉,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各具特色小城镇,小城镇又滋生了富有地域个性的乡土文化。公园是展示小城镇文化的窗口,将公园融入地域整体范围,将乡土文化渗透到景观中,让人更深层地了解地方习俗、风土人情、传统建筑特色等地域文化。

3.4记载乡土经验、增强场地归属感

乡土经验散落在民间,最容易随着岁月的变迁而渐渐消逝和蜕化,期待着人们去挖掘,它自始至终就没有历史记载。用乡土景观元素把那些易于变化的素材记载下来,作为小城镇的历史经验来保存和延续。任何与乡土景观有关的研究都会成为乡土经验的见证和载体。如广西群居聚落侗寨选址与布局的乡土经验、“水口园林”的风水理念等,都有待挖掘,在广西小城镇公园建设上值得借鉴。

4乡土景观元素在广西小城镇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4.1自然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在小城镇公园中,常用到的乡土自然景观元素有植物、材料、地貌等。

4.1.1植物的运用

乡土植物经过了自然选择和演化,在当地已形成了稳定的植物群落。具有适应性强、易成活、成本低等特点。在园林四要素中,植物是唯一具有生命的元素,见证了广西小城镇的历史变迁,体现了浓重的广西文化特色,展示了地域风情,已经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植物文化,如崇左地区有“中国木棉之乡”的美誉,贵港享有“荷城”之称;桂林因桂树成林而得名等等。具体应用方法有以下3种。

第一,保留。对小城镇公园植物的品种和位置核实填补,保留原有的植物群落或树种,即便不能原地保留也要做到就近移植。现状植物几乎都是乡土树种,抗逆性强,景观成型迅速。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枯树利用藤本植物来复绿;集中成片的用做风景林,合理开发并利用冠下空间,创造自然群落景观;离散分布的做孤植树,增设树池或座椅,将它们营建成公园内的标志树或纪念树,便于广西小城镇居民在传统节日进行祭祀、拒邪、祈福等活动。

第二,重新造景。选择乡土树种,结合民风民俗习惯,基于民族植物学,对传统的药用和食用植物、民族信仰植物以及日常生产生活利用植物,进行挖掘与梳理,通过孤植、对植、丛植、林植等艺术造景手法,重新营建具有乡土文化内涵的复层植物群落景观。如与壮族“吃乌饭”习俗相关的植物有枫香、红兰草、黄饭花、黄羌、栀子等;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植物有艾、菖蒲、箬竹等;与“拜果树”习俗相关的植物有荔枝、香蕉、菠萝、龙眼等,如果再与干栏式建筑协调在一起,可体现浓浓的广西小城镇乡土气息。

第三,突出季相变化。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水丰沛、夏长冬短、落叶植物种类偏少,使得地域景观在多样性方面不够丰富。在公园中,选用落叶植物和变色叶植物,弥补气候条件造成季节变化不明显,通过春的复苏、夏的生机、秋的收获、冬的萧条,打破四季如一的模式,展现自然周而复始的变化,给人以时令的季节启示。如鸡蛋花落叶后,枝二叉;落羽杉落叶后,塔型树冠;还有栓皮栎、麻栎、白栎、亮叶水青冈、木棉、枫香、山乌柏、银杏等乡土时令性植物,都能较好地体现出季相变化。

4.1.2材料的运用

材料是表达景观设计思想的载体,是最基本、最原生的物质要素。蕴含着地方精神,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最能体现广西小城镇本土的景观特色,具有适应能力强、生态环保、取材广泛等优势。材料的选择与组合搭配直接决定了乡土景观的整体风格。常见的材料有竹木、砖石、陶土、金属、草藤等,用于公园建筑小品和道路广场等。

第一,延续传统文化。地方材料,是上天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源于本土,乡土味浓,如柳州有“中华石都,奇石之城”之称,石材丰富,它的肌理、味道、质感、色泽是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如带有沧桑感和年代感的天然石材,能够流露出久远而质朴的乡土文化;带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木材,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带有地方感和古朴感的陶土,能够传达出人类对自然的渴望,如北流市的陶瓷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有“中国陶瓷名城”之称。广西的穿斗式木结构干栏建筑、三雕两塑(砖雕、木雕、石雕、灰塑、陶塑)、毛石外墙、青石板铺地等,都较好地运用了地方材料来再现传统文化。

第二,营造新乡土景观。乡土景观不排斥新材料的应用,把“当代的技术和乡土的智慧”结合起来,杜绝机械地模仿或单纯地硬套。在材料的色彩、质感、光泽、纹理等表达方面要有所创新。把地方材料与新材料有机结合,弥补它们之间的不足,在乡土与外来、传承与发展、统一与变化、传统与现代等方面互相融合,借助新技术、新工艺等手段,对传统景观形式加以抽象和提炼,创造新乡土景观。

4.1.3地貌的运用

第一,保留。遵循自然地形的形成规律,保护小城镇公园内原有山水地形骨架,防止人为的破坏。把自然界中最原始的面貌呈现给人们,打造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场所,增强人们的领域归属感与环境认同感。如广西的地形特点是山区面积大、喀斯特地形广、河流众多、平原面积小呈零星分布、海岸线曲折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可以说保留原有的地形,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修复改造。尊重广西小城镇公园现有的地形条件,在合理利用原地形的基础上,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综合考虑公园地形的高低虚实、空间形态、总体布局等要素来进行修复改造。尽量减少土方的外运量,就低挖湖、高处堆山,保持“填挖平衡”。

4.2人工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乡土人工景观元素伴随人类的日常生产、生活而产生。在长期的演化和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世代乡民的劳动经验,承载了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广西小城镇时代变迁的见证,如江南“紫禁城”——贺州客家围屋,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根据所表现的主题不同,通过引用、改变、再现等方式进行创作,形成具有浓烈乡土文化的人工构筑物或装饰艺术品。

4.2.1直接引用

把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涉及的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具器、设施等,直接用于小城镇公园中[10],唤醒人们对以往乡土生活方式的记忆。如具有广西民间特色的水车、镰刀、犁耙、窖锄等农耕工具;粑粑槽、簸箕、米筛、石磨、石舂、风车等生活用具;铜鼓、天琴、长鼓、啵咧、马骨胡、独弦琴、蜂鼓、牛腿琴、七弦琴等民族乐器;背篓、箩筐、皮篓、油篓等背负挑运工具;舢板船、鱼网、夹子、火铳等渔猎工具等,这些资源的挖掘对于广西小城镇来说,素材众多,投入少,回报率高。

4.2.2改造利用

小城镇公园场地中,一些具有代表地方特征的建(构)筑物,虽然年久失修,但不要轻易全部拆除,而是保留建筑主体。通过乡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进行改造修复,形成新的服务设施景点。如富有广西地方民族色彩的戏台、舂米房、社亭、古寨门等。

4.2.3借鉴重构

对生产、生活过程中乡土景观元素进行挖掘整理,利用抽象、变异、转化、整合、创新等手法,从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以园林建筑或装饰小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乡土景观的传承正是依赖于对文化符号的运用[11]。如广西壮锦图案的回字纹装饰楼梯栏杆或栏板,以铜鼓图案为题材的各类雕塑及装饰小品、地面铺装等。

4.3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的应用

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元素。广西聚居着12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经过长期的融合、吸收、消化、沉淀,形成了独具广西特色的农耕文化(世界梯田之冠——桂北龙胜梯田)、建筑文化(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干栏民居、鼓楼、风雨桥)、服饰文化(广西代表性标志——壮锦、刺绣、壮帽、绣球等民族元素)、节日文化(广西是歌海——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等)、铜鼓文化(广西古代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文化遗物——铜鼓)、花山壁画文化(世界古代岩画史上罕见之精品——宁明花山崖壁画)等,广西乡土的沃壤孕育了八桂文化(见图1-6)。设计时要尊重这些地方文化,挖掘非物质形态乡土景观元素,塑造具有广西民族文化特色的小城镇公园景观。

4.3.1生产、生活场景的再展

将原汁原味的乡土生产和生活场景通过保护与还原、秉承与延续、体现与借鉴等方式,结合地域文化,以小城镇公园景观的形式向人们展示出来。就生产而言,如刀耕火种、铁犁牛耕、桑基鱼塘、收集采摘、插秧收割等农耕场景[12];就生活而言,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如手工纺织、饮食制作等生活场景。常用表现手法有直接点题、场景放大延深、场景整体有序串联等,可结合浮雕、建筑外墙面装饰、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表现。

4.3.2乡土民风民俗的延续

乡土民风民俗指当地的习俗与传统文化,包含传统民俗、民间故事、风水观念、民间传说、英雄人物、节日文化、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等方面。常用情景叙述、元素提炼、隐喻象征等形式,通过雕塑、园林小品、广场及铺装等实体来展现。如刘三姐传歌、蚂拐节、三月三歌圩节、盘古神话、百花仙子、赶圩人等传统习俗。对于少数民族众多的广西,充分挖掘民族风情习俗显得尤为重要。

4.3.3乡土民族文化的体验

借助乡土活动,让人们认识乡土器具,聆听乡土故事,品味乡土生活。在参与活动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感悟乡土的真实存在,体会乡土文化意境,加深人们对乡土景观的理解[9]。如在广西小城镇公园中,设采摘、耕作、乡土饮食制作、手工艺等特色园区,设“抛绣球”“碰蛋”“打陀螺”“抢花炮”“赛龙舟”等娱乐活动区。

5结语

“乡土景观”在我国的正式研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它却因源于本土、贴近百姓生活、接地气而倍受人们的关注。“乡土景观”设计绝非等同于大树进城、修建仿古亭等那么简单,要在“乡土景观元素”的挖掘、提炼、应用等方面多做研究,要将小城镇的文化内涵融于公园景观作品之中,彰显地域特色。小城镇公园建设任重道远,无论是公园的新建还是改建,还要坚持走“乡土景观”的设计思路。当然,如何具体应用还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有待大家共同探索。

[1]陈二厚,董峻,王宇,等.为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生态文明建设纪实[J].国土绿化,2015(3):5-8.[2]孙兴旺,王浩,李娴.乡土与园林——乡土景观元素在园林中的运用[J],中国园林,2008(8):37-40.

[3]李彩红.郊野公园中的乡土景观营造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4.

[4]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

[5]刘滨谊,陈威.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J].城市规划汇刊,2000(6):66-68.

[6]刘滨谊.美国芝加哥中国城公园设计[J].新建筑,1993(3):17-20.

[7]王浩,孙新旺.乡土景观元素在塑造地域性景观中的应用——以平邑浚河滨水风光带规划为例[R].国际风景园林交流大会,2007(10):81.

[8]张春梅.乡土景观元素在江南历史街区中的保护与再生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3.

[9]杨博.乡土景观元素在城市公园中的运用研究——以武汉市旺山公园概念设计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10]孙新旺.生态、节约与传承——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乡土景观元素[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105-109.

[11]李鹏波,雷大朋,张立杰,等.乡土景观构成要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6(7):224-227.

[12]洪争毅.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城市公园的应用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1.

(责任编辑:覃华巧)

Protection, Recombination and Regeneration——Expression of Vernacular Landscape Elements in Small Town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in Guangxi

Yun Lu1, Xie Chenglong2, Tong Yanhong3

(1.2.3.School of Jewellery, Arts and Design, Wuzhou University, Wuzhou 543002, China)

By analyzing the issues of nonconformity with the reality of small towns, gradual disappearance of vernacular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low ecological benefit, improper combination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 etc., which aris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 parks in Guangxi,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at the vernacular landscape elements in small town parks in Guangxi can play the functions of saving cost of resources, improving ecological benefits, extending regional culture and recording vernacular experience. Meanwhile,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vernacular landscape ele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substantive elements and non-material elements. In addition, it analyzes how to apply all kinds of vernacular landscape elements in the small town parks in Guangxi.

Small town; park; Design; Vernacular landscape elements; Application

2017-04-20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LX469);梧州学院重点科研项目(2013KYQD013)

TU986

A

1673-8535(2017)03-0040-07

贠禄(1973-),男,内蒙古赤峰人,梧州学院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规划与设计。

谢成龙(1995-),安徽六安人,梧州学院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童艳红(1994-),安徽合肥人,梧州学院宝石与艺术设计学院2015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小城镇乡土广西
广西贵港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读《乡土中国》后感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小城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