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的音乐教育实践
——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

2017-09-07 06:45丁卫萍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江苏常熟215500
关键词:节目单广西艺术学院华中

丁卫萍(常熟理工学院 音乐系,江苏 常熟 215500)

全方位的音乐教育实践
——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

丁卫萍(常熟理工学院 音乐系,江苏 常熟 215500)

1952—1957年,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范大学前身)音乐系任教。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他在担任作曲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大量民歌改编为声乐、钢琴教材,丰富师范类学校教材建设,连续出版多本曲集;作为一名作曲家,他创作了管弦乐作品《康藏组曲》,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作为一名翻译家,他翻译了《和声与对位》等译著,推动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作为一名系主任,他组织全系师生开展艺术实践,充实教学内容,推动武汉音乐文化建设。陆华柏为成立之初的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奠定了理论和艺术实践根基,他在华中师范学院的音乐教育实践是全方位的。

陆华柏;华中师范学院;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会

引 言

陆华柏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学界比较明显的研究成果是2015年度广西艺术学院任颖佳的硕士论文《陆华柏的音乐教育主张及其当代价值》[1]①这是广西艺术学院教育学科与教学论方向的高敏老师指导其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该文第一、二章主要概述了陆华柏先生生平以及在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贡献;第三、四章主要论述了陆华柏的音乐教育的主张和特点,诸如重视爱国教育,强调基础音乐教育等,并总结出陆华柏音乐教育的特点:重视基础性、突出地域性、强调普及性、重视思想性。及笔者拙文《陆华柏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2]40-47②该文从宏观角度梳理了陆华柏的音乐教育足迹及音乐教育思想。。2014年,陆华柏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学界涌现了三篇纪念陆华柏音乐教育贡献的文章③这三篇论文分别是:匡学飞.怀念恩师陆华柏教授 曾理中教授[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4(4):193-196;徐希茅.敬业 执着 勇于探索的楷模——纪念陆华柏先生逝世20周年[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4(6):110-111、114;李莉.陆华柏的作曲专业教学——写于陆华柏教授诞辰100周年[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4(6):112-114。,主要从陆华柏的学生的角度怀念师恩,体现陆华柏敬业执着、关爱学生的教师形象。陆华柏的音乐教育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笔者曾于2014年撰文《陆华柏在广西艺术学院》[3]梳理陆华柏为广西艺术学院做出的贡献。2016年11月27日,笔者应邀参加了华中师范大学2016“首届桂子山音乐节暨恢复建系3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的“纪念陆华柏先生诞辰102周年高峰论坛”,特撰此文,回顾陆华柏先生为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作出的贡献。

据戴鹏海先生的《陆华柏音乐年谱》④戴鹏海先生的《陆华柏音乐年谱》1994年由广西艺术学院内部印刷,至今未公开出版。第93页记载,陆华柏自1951年起在湖北教育学院任教,开始武汉的生活。1952年11月,根据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方案,湖北教育学院(包括音乐科)与华中大学(包括音乐系)合并为华中师范学院并建立音乐系和音乐科,由陆华柏和刘已明分别任系主任及科主任。戴鹏海先生将陆华柏在武汉生活的1951—1963年概括为“大起大落的武汉12年”,主要是因为1951-1957年上半年,陆华柏的人生道路顺利平坦,1957年下半年,陆华柏被错划为“右派”,从而进入“大落”时期。1963年,陆华柏离开武汉,前往广西艺术学院任教,直至终老。本文将研究时间段框定为1952年11月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成立至1957年陆华柏被划为“右派”之前。此时期陆华柏的音乐贡献主要集中于运用西洋作曲技法改编民歌创编教材和组织音乐系师生举行面向社会的艺术实践两个方面。作为一名作曲家,陆华柏在武汉时期创作了他的第一部管弦乐作品《康藏组曲》。陆华柏在教学、艺术实践、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努力,为成立之初的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奠定了根基。

一、中西合壁 编译教材

(一)翻译原作推介西洋作曲理论

贯穿陆华柏一生的音乐创作理念是借鉴西洋音乐作曲技法弘扬中国民族音乐。他的每一部作品、曲集都是这一理念的结晶。青年时代,陆华柏自学英语,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时,就开始从事翻译工作①《和声与对位》,【英】T.H.柏顿绍著,陆华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上海第1版,1984年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重版,1990年5月北京第3次印刷。译者序:“这本书是柏顿绍著《音乐学程》的第二部。第一部《乐理初步》已由缪天瑞同志译出(音乐出版社出版)。还是远在七八年前,我们同在福建教书时就想把它全部译出来作为教本,当时相约缪天瑞同志译第一部,我译第二部(我译了一点就丢下来了)……我的译本现在也算脱稿了;第三部《节奏分析与曲式》,我正在开始迻译……”陆华柏,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北京。一九五二年十月,改写于武昌。,1953年完成了《和声与对位》,《节奏分析与曲式》②《节奏分析与曲式》,1978年2月油印本作为广西艺术学院作曲系教材。该教材陆华柏从1953年起翻译,完成于文革时期。也从该年度开始翻译。从《和声与对位》的再版、重版和多次印刷可以看出,这部译著在20世纪对我国专业音乐工作者学习西方音乐理论的影响。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期间,曾将这本《和声与对位》作为教材③《和声与对位》,【英】T.H.柏顿绍著,陆华柏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1953年5月上海第1版,1984年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重版,1990年5月北京第3次印刷。再版附记:“这个译本出版后,我在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的两个班次作为和声教本试用过,都是在三个学期中教完。看来学生具有修了相当于缪天瑞同志编译的《乐理初步》的程度,进而学习这个本子,没有感到什么特别的困难。”译者1955年11月,武昌。。在上世纪中叶通讯尚不发达时,翻译和介绍外来文化是学习西方文明的主要方式。陆华柏逐字逐句翻译完成于武汉的西洋音乐理论著作,和丁善德等音乐家当年的翻译工作一样[4]④1952年,丁善德先生根据法国作曲家马塞尔·杜帕莱Marcel Dupre所著对位法及巴黎音乐院教授艾尔·伽隆Noel Gallon讲授的对位法教材编译了《单对位法》。,为人们打开了学习西方音乐的窗口,促进了音乐工作者对于西洋传统的和声、对位理论的学习,启蒙音乐学子及大众,促成封闭文化的开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起着重要作用。

(二)改编民歌丰富教材建设

陆华柏希望借鉴西洋音乐作曲技法研究民歌,创作出新的中国人民的音乐。陆华柏认为:“我们只有彻底研究民歌——她的节奏、音阶、曲调、隐含和声、曲体结构、演唱方式、伴奏配器等等,才能摸索出一条创作新的、人民的音乐的正确的道路。”[5]

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时期出版的民歌及民族器乐曲改编的曲集有6本,为2+2+2的构成:2本钢琴曲集:《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6]《新疆舞曲集》[7];2本声乐曲集:《中国民歌独唱曲集》[8]《湖北民歌合唱曲集》[9];2本民族器乐曲改编曲集:《二胡 三弦 钢琴三重奏曲集》[10]《〈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与刘育和合编)》[11]。陆华柏的民歌改编曲集共有8本⑤另两本为1949年由香港音乐教育出版社刊行的《闹花灯组曲》《红河波浪》。两本曲集中大部分歌曲为我国各地民歌改编曲。,其中6本出版于武汉时期[12]⑥文章第141页有武汉时期陆华柏出版著作表格。另有《和声与对位》《〈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当时未收入表格,特此增补。。20世纪中叶,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材还十分缺乏,陆华柏通过改编民歌的方式为音乐系学生创编教材(6本民歌改编曲集中有4本是声乐、钢琴教材),既推进了师范院校的教材建设,又推广弘扬了我国民族音乐。他在《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序言中写道:“为了想初步解决音乐学校或音乐科系的学生在键盘乐器上的教材问题,我陆续编写了一些以中国各地民歌为主体的钢琴小曲。”[6]序“《新疆舞曲集》的程度较前略深,相当于‘小奏鸣曲’(sonatina)的深浅,而比较难的小奏鸣曲则还要容易些。因而这适合于音乐学校、师范学校音乐系或艺术系科的学生,以及一般学习钢琴的人弹用的。”[7]序显然,这些曲集是为了解决当时师范类音乐系钢琴教材缺乏问题。

陆华柏的民歌改编有如下目的:“为声乐家或声乐工作者提供材料;为声乐学生编作独唱教材;为探索民族风格的和声作‘练习’”[8]序。《中国民歌独唱曲集》中,陆华柏为每首民歌编写了钢琴伴奏;《湖北民歌合唱曲集》则是将湖北民歌编写成无伴奏合唱,用对位手法将民歌旋律丰富起来。这本曲集中,湖北民歌曲调基本保持原样不动或者变动不大,而只作和声或对位处理。对歌曲的演唱形式作了变动(70首民歌合唱曲,至少有28种不同的演唱形式,所有作品都为无伴奏合唱形式)。陆华柏通过这些工作,“加深对于湖北民歌一般规律的认识,以及探索湖北民歌作和声或对位处理的各种可能性,作为建立民族风格和声体系的一种实践性的基本工作的一部分。”[9]序

那么,陆华柏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将民歌改编为钢琴、声乐教材?陆华柏认为:“音乐学生耳朵里听西洋曲调太多,它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发展民族音乐来说是一种阻碍……我们应该有更多机会接触我们自己民族音乐的‘语汇’,希望大家起来共同努力,有计划地‘接管’所有的西洋音乐阵地-从创造有高度思想性、艺术性的民族新歌剧,新交响乐、一切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一直到音乐教材、教本:用来迎接祖国继伟大的经济高潮之后即将到来的文化建设高潮。”[7]序

可见,陆华柏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他实践用西洋作曲技法丰富我国单旋律民族音乐,洋为中用,推广弘扬我国民族音乐。他的音乐创作理念和实践经验在今天仍具价值。

二、艺术实践 促进教学

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举办了各种不同类型音乐会,这些音乐会为音乐系师生提供了舞台实践机会,是教学实践的常规模式,也是学校艺术实践不可或缺的部分。从收集到的7份节目单来看,音乐会体现了综合性特征,一台音乐会常常演出10个以上节目,有的多达20个,节目形式多样,体现了当时的教学水平。部分音乐会面向社会,向社会展示教学成果。这些音乐会体现出以下特点:

(一)音乐会演出地点不限于校内,师生同台演出

除了校内演出,音乐系也举行校外演出。7份音乐会节目单中有5份节目单演出地点为本校大礼堂,另外两份节目单的演出地点为“彭刘杨路省府大礼堂”及“中山公园人民会场”。这说明当时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的艺术实践活动已不仅局限于校内,而向校外扩展。音乐会产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武汉的音乐文化建设。

这些音乐会还有一共同特点:每一场音乐会均由师生同台演出共同完成。当时的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成立了“声乐教研组小型合唱团”、“音乐系小型管弦乐队”,合唱团与管弦乐队以教师为主,有少量同学。①1954年1月1日—3日节目单后标注“声乐教研组小型合唱团”每一个声部的成员除了史的、隋星桥(特请)之外,其余均为本系教师。“音乐系小型管弦乐队”各乐器演奏成员名字中,除程白舟同志(特请)外,还有部分学生参与:如担任第一小提琴的严梯云、游泳源、刘德明同学,担任第二小提琴的吴庭樾、林竞仁同学,以及演奏大锣的胡光健同学和演奏铃的郎振国同学,其余均为本系教师。这些节目单主要以教师音乐会居多②这些音乐会节目单多为教师演出节目单。节目单中,身份为老师的参演人员均以“先生”或“同志”称谓,学生则以“同学”称呼。,学生起一些辅助作用,如参加音乐系小型管弦乐队、共同参与合唱节目等。可见当时的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教风良好,教师首先以身作则参加演出,带动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从节目单频频出现的陆华柏及其夫人甘宗容以及俞玉姿③在1954年1月1日至1月3日连演5场的“以中国民歌的演唱和民族乐器的演奏为主的”《音乐演奏会》节目单中,笔者看到了2016年10月29日逝世的音乐教育家俞玉姿的名字。俞玉姿老师是“声乐教研组小型合唱团”成员之一,担任女低音。该小型合唱团有女高音3人,女低音2人,男高音2人,男低音2人。等人的名字,可看出当时的艺术实践活动由系主任带头,音乐系教师踊跃参与。

从表1来看,陆华柏在音乐会中常常担任钢琴伴奏,在二胡、三弦、钢琴三重奏节目中演奏钢琴,他还常任指挥、作(编)曲、译词等工作,担任音乐会组织者,显示出多方面才能[13]。这些节目单信息仅仅是目前笔者所能收集到的④陆华柏先生遗稿中,有“解放前后音乐会节目单(包括复印件)”文件袋。从相关信件中,笔者了解到有一部分节目单是陆华柏的学生收藏后寄给他的。这位学生(署名不详)在1992年3月12日给陆华柏的信中写道:“现沪上有热心人为陆师写传记,资料室在为陆师清找过去的作品。我在书架底下发现了一些我过去存放起的节目单,现清理寄给您有关的部分。”“沪上有人给陆师写传记”即戴鹏海先生为陆华柏编写《陆华柏音乐年谱》——笔者。,当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的音乐会应该不止这7场。这些有限史料已可反映出当时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在艺术实践方面的情形:音乐会演出由系主任带头,教师学生踊跃参与。如今,名字出现在节目单上的老师大部分都已作古,然而节目单却留住了当年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艺术实践的历史。

表1. 20世纪50年代华中师范学院音乐会节目单主要信息及与陆华柏和其夫人甘宗容相关节目一览表①为了再现当年节目单细节,栏目中所有涉及演出日期和节目次序的数字均按节目单上的数字标记。

(二)演出节目涵盖中外作品,中西乐器同台

这7份节目单中每场音乐会的演出节目基本上涵盖中外音乐作品:如1953年5月16日的音乐会有肖邦的《波兰舞曲》(A大调);1954年7月1日、4日的音乐会包括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舒伯特《未完成交响乐》第一乐章,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1955年4月4、5、6日的“音乐演奏会”演出了纳谢兹的《吉普寨舞曲》、多南怡的《第三狂想曲》(钢琴独奏);俄罗斯民歌《沿着贝加尔湖草原》(男声独唱);1956年7月的音乐系、科学生毕业演奏会有勃拉姆斯的大提琴独奏《匈牙利舞曲》、小提琴独奏《花之歌》等。

以1954年1月1日至3日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科,艺术科主办“以中国民歌的演唱和民族乐器的演奏为主”的音乐会为例,尽管节目单标明了音乐会主题是民歌演唱及民族乐器演奏,但曲目演奏形式仍体现出用西洋乐器演绎中国作品的特点,如单簧管独奏《牧童短笛》、钢琴独奏《花鼓》《蒙古组曲》、小提琴独奏《绣金匾》。二胡、三弦、钢琴三重奏《梅花三弄》《光明行》,则是中西乐器在同一节目实现同台演奏。因此,当时的音乐会在主要演奏演唱我国民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兼顾演出西洋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会演出活动作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部分,增强了师生舞台实践能力,成为系科教学活动的重要部分。

三、深入民间 “康藏组曲”

作为作曲家的陆华柏在武汉时期影响较大的作品是1955年创作的管弦乐《康藏组曲》。解放初期,毛泽东同志曾向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发出:“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的号召。解放军与筑路职工和藏族同胞克服了艰难险阻,终于修通了位于世界屋脊的康藏公路(现名川藏公路)。1955年,修筑康藏公路(现称川藏公路)通向世界屋脊西藏这一喜讯传遍祖国大地,喜悦之情震撼着陆华柏,他情不自禁地以解放前深深喜爱的流传在藏族的民歌和歌舞音乐旋律作为素材,用管弦乐配器手法,写出《康藏组曲》。这首作品采用四川康定、巴塘一带藏族民歌、歌舞音乐旋律为素材,分七段,反映康藏高原高山深谷宁静神秘的自然景色和淳朴善良的风土人情,表现藏族同胞的欢乐、爱情与忧伤,最后以节日歌舞场景作结尾。①陆华柏关于《康藏组曲》创作背景的手稿。无标题,无时间标注。《康藏组曲》(管弦乐总谱)1956年由北京音乐出版社出版,同年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管弦乐队在武汉作首次演奏,客席指挥是捷克斯洛伐克音乐家琴斯基。1958年,该作品由苏联音乐出版社收入《中国作曲家作品集》在莫斯科出版。香港唱片公司录制的《中国管弦曲选》收有此曲②该唱片由林克昌指挥,日本群马交响乐团演奏,《康藏组曲》位于第三首。该唱片还包括冼星海的《黄河协奏曲》、丁善德的《中国民歌变奏曲》以及王义平的《貔貅舞曲》。唱片号:HK8.240055。。2008年10月27日晚,广西艺术学院校庆70周年期间举办的《广西艺术学院老音乐家音乐会》上,《康藏组曲》再次奏响。“陆华柏的《康藏组曲》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探索交响音乐民族化的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是一部紧密结合时代的作品。”[14]

结 论

1952—1957年,陆华柏在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度过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所取得的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光:5年多时间里连续出版了10部学术成果(包括曲集、译著和作品),达到了他音乐生涯的巅峰。这是陆华柏音乐生涯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年的他精力充沛,有了比较成熟的音乐创作理念,积累了丰富教学、办学经验[2]40-47③陆华柏在50年代到武汉前先后在广西桂林艺术师资训练班、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江西体育专科学校、湖南音乐专科学校、中央戏剧学院等校任教。,他将自己的音乐创作理念和音乐教育和艺术实践结合起来,共同实现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用西洋音乐技法丰富我国民族音乐、推广民族音乐。20世纪50年代初至50年代中期,新中国成立之初欣欣向荣的景象为陆华柏实现人生理想提供了保障,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音乐系从事的音乐教育实践是全方位的。

遗憾的是,1957年7月,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陆华柏编曲的《湖北民歌合唱曲集》之时,陆华柏被错划为“右派”。1963年,“摘帽右派”陆华柏回到阔别20年的广西,在广西艺术学院任教。直至1976年,陆华柏几乎在文艺界消失。然而这些都无法抹去陆华柏家人对1952—1957年间在武汉华中师范学院工作时的幸福记忆。陆华柏的夫人甘宗容教授在谈及当时的工作学习时发自内心的欢乐:“那时我们最幸福了,一天到晚只知道唱歌、弹琴、教书……”。④2016年4月18日,笔者随华中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院长康瑞军教授一行,在广西艺术学院教师公寓采访甘宗容老师,甘老师口述。

作者附言:谨以此文,献给陆华柏夫人甘宗容教授。甘老师今年已93高龄。祝甘老师健康长寿,并衷心感谢她对我从事陆华柏研究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1]任颖佳.陆华柏的音乐教育主张及其当代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导师:高敏.

[2]丁卫萍.陆华柏在音乐教育方面的贡献[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3).

[3]丁卫萍.陆华柏在广西艺术学院——为陆华柏诞辰100周年暨逝世20周年而作[J].艺术探索(广西艺术学院学报),2014(6):105-109.

[4]丁善德,编译.复对位大纲[M].//丁善德.丁善德全集,卷八,著作卷[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5]陆华柏.民歌简论[N].南昌:中国新报,第4版,副刊《文林》,1946-05-21:159号.

[6]陆华柏.中国民歌钢琴小曲集[M].上海:上海万叶书店, 1953.

[7]陆华柏.新疆舞曲集[M].上海:新音乐出版社,1953.

[8]陆华柏.中国民歌独唱曲集[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9]陆华柏.湖北民歌合唱曲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57.

[10]陆华柏.二胡 三弦 钢琴三重奏曲集[M].上海:新音乐出版社,1953.

[11]陆华柏,刘育和.刘天华二胡曲集,附加钢琴伴奏谱[M].北京:北京音乐出版社,1957.

[12]丁卫萍.满怀赤诚 执着追寻——陆华柏1949年后的艺术追寻与心路历程[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3):139-147.

[13]丁卫萍.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音乐会节目单看陆华柏的音乐活动[J].人民音乐,2011(7):48-51.

[14]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续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592.

(责任编辑:王晓俊)

J609.2;J603;J605;J602

A

1008-9667(2017)02-0033-06

2016-12-15

丁卫萍(1971— ),女,江苏常熟人,常熟理工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猜你喜欢
节目单广西艺术学院华中
华中要塞:义阳三关
华中建筑2021年总目录
新四军华中抗战
广西艺术学院油画系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选登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
Contemporary local architecture
幽你一默
到底谁先唱
坐在节目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