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几点建议

2017-09-06 11:46任辉
魅力中国 2017年33期

任辉

摘要: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增收和长远生计,也关系到退耕还林最终目标的实现。为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好农民后顾之忧,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推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水城县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模式、机制、政策、对策。

关键词:水城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

水城县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过渡的梯级大斜坡地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为635—2860米,地貌以山地为主。属于北亚热带春干夏湿农业气候区。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导致农业气候区域分异显著,形成高寒、温凉、温热三种气候类型。辖区内土壤类型有黄壤、黄棕壤、紫色土和石灰土等。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的掠夺式耕作,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2000年水城县按照中央、省、市要求,抓住机遇,及时推开了退耕还林试点试范工程,采取政策启动,效益驱动等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搞好退耕还林工程,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截止2016年底,全县完成了51.65万亩退耕地造林任务和配套荒山造林(含封山育林)43.4万亩。

为搞好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全面推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

1 、认识生态与产业发展的重要关系

生态效益是工程建设的目标,脱离生态效益,就偏离了工程建设方向,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效益是生态效益的支撑,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效益是短暂的、不持久的。水城县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把生态效益建设与产业开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后续产业发展中,正确处理好“国家要生态、地方要发展、农民要增收”的关系,探索不同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模式,在优先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实现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确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2 、探索后续产业发展模式

六盘水市市中心区是由两个县级城区(水城县、钟山区)、红桥新区、董地工业园区、和国家大型企业(水城钢铁厂)等组成。周边涉及双水街道办、德坞、月照等乡(镇)和飞机场。地处水城县的包围之中,人口密集,交通方便,集市贸易繁荣,且近年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外延健全,人民生活品位不斷提高,为此,水城县利用“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培育特色产品,走一产一业,一村一品之路,形成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工、商、运、建、服务等综合致富之道,丰富自然资源,发展地区经济。主要后续产模式有:茶叶、猕猴桃、核桃、生态旅游、生态畜牧业等。

3、发展经济林

(1)茶叶。截止目前,全县茶叶种植20余万亩,其中进入盛产采摘期5.4万亩。2008-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后续产业经济林茶叶种植面积33752亩。水城县是贵州省茶叶生产重点县之一,黔西北高山优质绿茶、有机茶产业带,龙场、顺场、勺米、米箩、杨梅、蟠龙等乡是水城县茶叶生产优势区域。名优茶生产茶园建成后,经过三年精细抚育,第四、第五年进入茶叶采摘投产初期。第六年至以后20年,平均每亩每年生产茶青200公斤以上。其中名优茶青按30%计算,名优茶青产量60公斤、产值2400元,炒普通绿茶茶青产量140公斤、产值2100元,亩出售茶青收入达到4500元。除去茶园中耕除草、施肥、整形修剪、茶青采摘、病虫害防治等当年每亩约800元的生产成本,年亩收入可达到3700元左右。通过加工,营销等产业化经营,项目总产值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2)猕猴桃。截止目前,全县猕猴桃种植10.8万亩,其中进入盛产期2.7万亩,按平均1吨/亩计算,产量2.7万吨,按照2016年的市场行情30元/公斤估算,产值达到81000.0 万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8-2013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经果林(猕猴桃)种植项目实施了1.27万亩,项目启动实施,可解决项目区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收入。已全部进入盛果期,产量按1000公斤/亩,按30元/公斤计算,产值达38100.00 万元。

4、生态旅游

水城县还在各旅游公路沿线通过退耕还林种植常绿阔叶、针叶树种和竹子,营造新的景观,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扩大了旅游资源,带动水城县旅游业的发展。通过绿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新的旅游景点,增加农户的就业渠道,提高退耕户的经济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5、完善政策、明确目标

为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政策,采取措施进行扶持,鼓励。在运行机制上,鼓励支持国家、集体、个人、公司从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发展,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向集约化、商品化、基地化方向发展,建设一批有规模、有档次、高效益的茶叶、猕猴桃、核桃、刺梨生产和加工基地。。

总之,退耕还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效益巨大,不仅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退耕还林工作中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尤其是退耕还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必须要在不断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加强后续产业的建设,使其能够因地制宜、与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相互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退耕还林指导与实践》,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水城县2000-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水城林业规划调查设计队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