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凤琴
摘 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与同伴发生冲突,正确看待幼儿游戏中的同伴冲突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行为的内在原因,并阐述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游戏 幼儿 同伴 冲突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218-01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幼儿在游戏中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与同伴发生冲突,正确看待幼儿游戏中的同伴冲突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1 游戏中幼儿同伴冲突的种类及表现
1.1 争夺游戏材料冲突
幼儿在游戏中为了获得游戏材料,采取了争夺的方式,而同伴也有这种想法,于是,冲突就出现了。如在小班美工区活动中,乐乐正在装饰苹果树,旁边的彤彤一把夺过乐乐手中的打孔机,乐乐在一旁大哭起來。我问彤彤为什么要这么做,她告诉我说自己没有打孔机也想玩。我对彤彤说:“游戏时也要做循规则,不能抢其他小朋友手中的玩具,可以和同伴商量玩一会再给你玩好不好?”彤彤点了点头。孩子们对游戏材料的占有欲都比较强,别人有的玩具自己也想有,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我游戏材料一定要准备充足。
1.2 游戏意见分歧冲突
幼儿在游戏中因意见不统一容易发生冲突。如在中班“娃娃家”游戏中扮演妈妈茜茜和扮演爸爸的轩轩在照顾宝宝这件事情上遇到了分歧,茜茜想给宝宝洗澡,可是轩轩认为宝宝应该吃饭了。在这次的分歧中,轩轩并没有强烈要求茜茜听从自己,而是与茜茜商量能否带宝宝去超市逛逛,茜茜觉得这个提议很好,欣然答应了。这样一来,两个人的游戏关系得到了维护,使得游戏继续进行下去。
1.3 违反游戏规则冲突
如果某些幼儿在游戏中违反了游戏规则,其他幼儿就有可能反感或抵触。如在大班“银行”游戏中,明明没有按顺序排队取钱,横冲直撞往前走,把前面的媛媛撞倒在地,媛媛生气地对他说:“明明你干什么,为什么不排队!”明明的行为扰乱了同伴的通行从而引起了同伴的不满。到幼儿后期,象征性游戏逐渐由规则游戏所代替,游戏的规则逐渐明朗化,成为外显的某种规定,即是参与者都明确关于动作方式和顺序以及在游戏活动中被允许和被禁止的动作的规定。[1]大班幼儿规则意识更强,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也更清晰、更关注,因此违反游戏规则所引发的冲突大班明显高于中班和小班。
2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
2.1 自身因素
强烈的物品控制欲是幼儿的一种本能,这大大增加了幼儿在游戏中发生同伴冲突的可能,这种先天本能是很难彻底改变的。此外,一些幼儿可能会出现故意挑衅行为,这也是在游戏中发生同伴冲突的另一个原因。
2.2 教师因素
教师的日常管理模式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幼儿冲突行为的发生,也会影响到幼儿应对同伴冲突的方式。如果幼儿之间以告状求助较多、冲突较少,那么有可能是因为教师平时加强班级的常规管理、对游戏场面的控制水平高。但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的体验是不全面的,游戏过程中的快乐也会减少。
2.3 家庭因素
受个性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不同,幼儿的游戏行为也表现不一样。在当今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受到一家人的关心和爱护,被过分地娇生惯养,而容易产生任性、自私、骄纵、不合群等不良的性格特征。因此,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当和同伴进行游戏时,容易出现争抢材料等现象,从而导致冲突出现。
3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解决对策
3.1 通过正面引导的方法,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
在游戏中,由于幼儿好表现自己,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争抢角色的冲突经常会发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正面引导,为幼儿讲明道理,让幼儿获得有益于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品质与人际交往行为的积极经验。面对冲突,教师首先应分析冲突的起因,因势利导,缓解矛盾。幼儿争抢角色,说明这个角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教师要肯定幼儿参与游戏的愿望,同时明确告诉他们,老师更喜欢能自己解决矛盾的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伙伴友好协作的能力。
3.2 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
由于幼儿正处于道德观和意志品质的早期形成阶段,因此对幼儿进行品德行为才能尤为重要。在游戏上,有些幼儿没能做到自己想做的角色或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就认为自己不行。面对这些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榜样示范的方法教育幼儿,使他们能及时解决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同时鼓励幼儿主动尝试各种游戏,让幼儿知道,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或失败是必要的人生经验,没有人是永远的成功者。老师可引用故事《龟兔第二次赛跑》来启发教育幼儿,让幼儿试着从其他游戏中寻找新的乐趣,化解消极体验,及时解决在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冲突。
3.3 通过协调沟通的方法,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
教师可通过协调沟通的方法,解决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的冲突。游戏是语言实践的最佳时机,在游戏中,幼儿喜欢凭借语言表达出来,边说边玩,饶有兴趣。同时,在与同伴共同游戏中也发展了社交技能。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对方,给对方提出适宜的要求或建议。及时引导幼儿从他们的行为中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或想法,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与同伴协商、讨论。教师要做一名优秀的沟通者,削减幼儿的对立性,将他们争吵的话题转变成委婉、温和的语言,从而促进双方表达有效性的语言。当然,当幼儿冲突的原因比较复杂时就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恰当地处理幼儿在游戏中的冲突行为。
孩子在游戏中的同伴冲突无处不在, 只有积极寻找原因, 思考并采取相应策略, 才能让孩子的天性自由表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在游戏中的兴趣和需要并且人格得以建构。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62-63.
[2] 王丽莉;;幼儿对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J].文史博览,2006年24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