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雅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9-0162-01
传统教学理念里教师作用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唯一掌握学习进程的人,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如此,学生的主体性逐渐被抛弃,其阅读能力也不会得到提高。针对这样的情况,叶圣陶先生其实很早就提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以“教”为“导”,让学生掌握“预习——讨论——练习”阅读学习模式。
1 关于“预习”的设计
“按照读物的性质,作适当的处理”是叶圣陶先生对预习所下的定义,他指出了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益处:“若是遇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符时,学生会进行,进行思索。在预习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会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莫高窟》一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文中出现了大量的佛教人物,如“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慈眉善目的菩萨”、“飞天”等,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下,适当的预习工作就十分有必要。学生可以在课前,借助多种手段了解到各式各样的彩塑,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就能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并且在进入课堂正式学习之前就植入一个带有疑问和探究的心理预设,用此作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注意力,从而间接提高在有限课堂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率。预习本身并不能保证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就自行解决本课文的所有问题,却在理论上保证了学生在进入正式课堂学习时间的时候,已经对学习对象(文本)的通篇文字,疑难字词,作者的思路,文章结构等有初步认识,认识过程中受阻无法顺利领会的深层次的东西自然就会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指导格外注意,以清除自己的疑问,这就保证了预习作为阅读的重要环节发挥其事先引导和事中互动作用,阅读教学也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灌输,而是有疑问有“解惑”的双向交流。
2 关于“讨论”的组织
“师犹如集会中的主席,排列讨论顺序的是他,归纳讨论结果的是他,不过他的主席还多负一点责任,学生预习如有错误,他得纠正,如有缺漏,他得补充,如有完全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他得指示出来,加以阐发。”这里,叶圣陶先生指出了教师在有学生预习之后在课堂讨论中的引导地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习的主体依然是学生。如果说,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那么讨论就是教师引导学生集体学习的过程。针对学生无法理解的或者难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可以适时讲解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疑。在《莫高窟》一课回味“壁画”这一环节时,教师就是在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各种飞天图片,让学生交流并用文中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文中的句群,并以填空形式让学生对这组句群进行记忆,再仿照这种描述方法,写一写飞天还有哪些形态。所有这些都实实在在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文字,又运用了灵活的方法使枯燥的语言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循序渐进、一举两得。同时,“讨论”这一环节对语文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专业素养也有了较高的要求。这就督促语文教师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以便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3 关于“练习”的安排
“课内指导之后,为求涵咀得深,研讨得熟,不能就此过去,还得有几项事情要做,把学生应做的练习工作分项说明如下:(1)吟诵;(2)参读相关的文章;(3)应对教师的考问”。这是叶圣陶先生对练习提出的三点要求。如果说,预习是起点,讨论是集中,那么练习就是对之前两个环节的总结和巩固,通过练习,一篇语文的用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才有可能内化成学生自己掌握的本领,不致很快遗忘,而可以被拿来反复操练。在《莫高窟》一文的教学中,吟诵、参读相关的文章、应对教师的考问,这三点既是各自独立,又是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首句“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从导入到总结贯穿其中,每讲完一个自然段后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此句多遍,大大激发了学生对莫高窟的喜爱、向往之情,大大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对莫高窟由不了解到熟悉、由衷地喜欢,原来,莫高窟如此美丽。在教学彩塑这部分时,教师让学生观看图片总结出各种彩塑的特点后,进行集体的阅读训练,让学生自读自悟,将心中的预设转化成课文的词句,达到记忆的效果。在教学藏经洞这一部分时,考虑到学生对藏经洞的了解并不多,课文也没有过于详细的介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引入了对藏经洞介绍资料,重点突出了藏经洞中文物的数量之多,价值之大,让学生对祖国历史文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不仅如此,教师緊接着引入了外国侵略者无情掠夺我国宝贵文物的罪行介绍,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爱国主义教育在无形中渗透给了每一位同学。而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更离不开“应对教师的考问”。本节课中教师设置多个有层次的问题,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在对教师由浅入深的问题的思考,并组织语言将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呈现于课堂上。在这一缓解的学习中,教师并不急着去做学生的“导游”,而是甘做一位指路人,做一块不起眼的路牌。特别是在教学彩塑时,教师只是抛出一些类似于“你觉得他怎么样”,“你有什么想法呢”,“你想怎样对他说呢”的问题,面对教师这样的拷问,学生的应对也显得更加灵活,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预习——讨论——练习”阅读学习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其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