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下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建设

2017-09-06 12:21李扬
党史文苑 2017年16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文化素养党员干部

李扬

[摘要]在当下,经济建设指标早已成为事业发展的评判标准,以理论功底为基础的传统文化素养建设都容易被忽视。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关键少数”,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悟性、理解与把握程度以及文化素养的提升,对于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话语体系 党员干部 文化素养

话语,不仅是一个基于客观现实需要,在一定人际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对现实的回应,而且是基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对自我所处社会背景的探索与阐释。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会孕育什么样的话语体系。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中提出的“话语即权力”,进一步阐明了“话语”的重要性。当代中国奉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应建立起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建立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对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由于人们惯性思维,往往过分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几十年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使国家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但我们更不应忘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所秉承的科学理论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中国化过程是我们工作取得一切工作成绩的理论前提。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我们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p742-743作为执政兴国的“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理论功底是否扎实,文化素养功底是否深厚,对于当今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至关重要。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2]p534这既说明了中国革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赋有中国民族形式,应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也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举世瞩目成绩,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奠定了今日中国的大环境。伴随改革发展,思想交锋此起彼伏。在意识形态中出现的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告别革命论等干扰下,部分年轻人的思想意识出现了明显转变,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应中国的发展。这种“数典忘祖”的观念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也有表现。我们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建立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当代中国各项事业新局面。

二、党员干部文化素养提升的时代价值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文化根底浅薄、自信不足。个别领导干部为追求个人政绩,无视传统文化,对历史文化遗产无知、冷漠、麻木。殊不知,一个地方的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是呈现精神风貌、彰显文化素质、体现文化品位、凸显自身魅力的重要因素。

1.文化素养建设事关党员干部责任担当意识。广大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地方治理者,自身传统文化素养优劣直接影响地方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程度。为此,激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善于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中总结规律,才可以遵循规律得出科学理论方法。只有时刻保持问题意识,才能居安思危,才能临危不乱,才能坦然面对自身不足,从而更好查漏补缺,推进工作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与实践意识也十分重要,担当不仅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更能增强人民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信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文化素养建设事关执政党作风建设。我们党作为马克思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核心是党性。由于文化发展对比经济发展而言,它是潜移默化的,并且短期内收效也许并不显著。这一特点导致了经济发展有指标、文化创新难量化的尴尬困局。这也使得部分基层领导偏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文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作风建设,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执政党的党风建设。因此,只有将传统文化与作风建设相结合,才能发挥传统文化正本清源作用,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用文化力量推动执政党作风建设。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下党员干部文化素养提升的现实路径

1.营造党政机关文化氛围。(1)主动担当,营造氛围。党员干部要时刻从自身做起,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以学促进。(2)以人为本,丰富载体。作为党员干部中“关键少数”,领导干部要时刻关心干部职工的冷暖,将干部职工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同时,创新如“读书月”“纪念活动”“岗位练兵”等平台,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传统文化。(3)优化环境,风清气正。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考验,时刻守住人格与道德底线。

2.加强党员干部文化培训。(1)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为基地,将党的理论教育与传统文化、与本土特色文化有机结合,对广大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培训。(2)以知名高校为特色培训基地,组织领导干部系统学习哲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科学,增长其知识储备,强化其理论功底。(3)保护与传承红色文化遗产,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地方特色文化代表人物故居或遗迹。

3.构建党员干部文化素养与文明创建关联机制。(1)以地方特色文化为主线,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市建设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传统文化、人文精神贯穿其中,使城市真正成为人文关怀的精神家园。(2)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规划市民文化素质提升方案。将市民文化素养教育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以政府部门为领导,以领导干部为关键点,构建既有民间组织、社会参与又有政府引导的网状结构;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文化活动月”“文化活动周”等形式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活动;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及相关媒体为渠道,开设市民文化素养大讲堂,传播正能量;将提升市民文化素养与政务公开、政风建设相结合,从为市民办好事、办实事着手,增强对群众吸引力。(3)将社区(村)干部纳入干部文化素养教育整体方案,以社区(村)为基本单位,以街道(乡镇)为区域节点,以区县为重要支撑,形成领导干部文化素养提升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实现文化素养建设全覆盖。(4)将广大干部文化素养提升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制定细化、规范、量化的考核细则,以考核促进干部真抓实干。

4.建立健全党员干部文化发展的追责与惩处机制。在文化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党员干部要以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为己任,对于保护传统文化不敢为、不作为的行为,要加大追责力度。对因疏忽大意造成传统文化损毁,根據损毁程度要依法追责,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在对外文化交往中,出现有损国家形象的行为更要追责。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文化素养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中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英语文化素养的实践探究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党员干部要姓“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