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清
摘 要 文章在分析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重要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提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点,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
关键词 高职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1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of Combining
Work with Lear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Jieqing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50)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the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and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innov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at the same time to build a talent training mode security system.
Key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talent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1 創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1.1 高职教育内涵建设需要多层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教育已进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凸显办学特色的新的发展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所进行的系统性、整体性教育教学样式和运行方式的制度与机制构建。[1]国家宏观层面已经提出了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由于地域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办学条件不同,还需要从学校的中观层面和专业的微观层面制定具有各自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完善和细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要求
随着人们不断加深对职业教育的规律的认识,教育改革的目标愈加明确。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多个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文件,为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指明了方向。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从文件可以看出,将从政府层面优化区域政策环境,制定政策法规促进校企合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持。
2 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华南地区一所女子高校,基于自身的办学定位,按照“文化立校、机制治校、专业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名校”的办学思路,提出了“三维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立足于珠三角地区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从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人才培养的运行体系以及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等诸方面进行改革试点,创新高职类现代服务业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力推进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建设、育人平台建设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人才培养主体定位、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和人才培养手段创新等三个方面全方位构建起具有特色的 “三维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2.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
“三维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强化工学结合、实践育人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通过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2.1.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要素
一是以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为重点,全力打造学校与产业对接、专业与企业对接、师生与职业岗位对接的校企合作形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要与产业对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并聘请有关产业部门负责人建立理事会,找准学校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其在学院发展定位、专业设置与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整合利用行业资源、招生就业等方面的决策议事作用,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专业要对接企业,以推动专业建设。密切联系行业协会和企业,让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共同进行课程开发,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承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工作。师生要与职业岗位对接,推动教学建设。通过建立教师下企业制度和实施“专任教师企业经历工程”,鼓励教师在企业挂职兼职,开展技术服务,同时把深入企业与开展工学结合、推进教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与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实习岗位,实现学生与实习岗位的对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是打造课堂、校园与社会“三环相通”的育人平台,实现对学生的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培养。要制定包括素质教育计划和寒暑假社会实践计划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做到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相结合,将课内外、校内外、显性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以专职辅导员为主体、兼职班主任与指导教师为辅助,相辅相成、协调配合、各有侧重的学生工作模式,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新格局,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三是建立起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抓住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关键环节,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操作技能、职业素质的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职业基本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既要高度重视校内的仿真实训和生产性实训教学,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为了使学生具有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重视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重视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2 “三维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2.2.1 系统性特征
“三维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涵盖了人才培养的理念要素、目标要素、内容要素和方式要素。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体现了系统性的特征。
2.2.2 全面性特征
“三维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性特征不仅体现在:定位了人才培养主体、打造了人才培养平台和创新了人才培养手段,而且也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思路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2]
2.2.3 开放性特征
“三维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创新“三层对接”的办学机制体制和发挥三个课堂作用两个方面体现了开放性特征。社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是决定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之一,其参与的程度往往是决定高职院校对社会适应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
2.2.4 实践性特征
“三维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和强化社会实践两个方面体现了实践性特征。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通常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三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合了现代服务业专业的特点。“三维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突出了社会实践活动,把其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环节。
3 实施“三维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3.1 把深化校企合作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点
校企深度融合使学校与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相互的优势资源,实现良性互动,形成“双赢”局面。深化校企合作既需要有国家顶层的主导推动与政策引领,也需要从学校层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使校企合作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发展,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进而达到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阶段。
3.2 依据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制定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各专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形成各自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社会需求和自身优势确定有特色的专业方向,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四自”精神的职业女性,注重首岗胜任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创新课程体系。应从彰显高职教育的“教育性”、“职业性”和“高等性”的要求来构建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是工学结合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三是要加强课程建设,重点抓好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开发工作。课程标准要明确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标准等。要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原则确立专业课程结构。四是要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按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提出的要求,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并将社会实践活动及组织课堂教学与专业学习、创新创业等结合起来,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使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
3.3 着力于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体系的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施能否落实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建设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依托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开发能力及服务社会能力大幅度提高,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当前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与企业缺少深度融合,不能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实训;二是忽视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已建成的实训基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我们应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要求,按照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广泛筹措资金,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使学校实训、实习基地条件不断改善,做到学校建设与企业参与相结合,以校企合作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强化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形成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训基地。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高职服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部分研究成果,課题编号2017GZYB101
参考文献
[1] 刘永宽,秦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0(24):22-23.
[2] 马必学.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基本问题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