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
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科学的教育方法与教学手段,教育教学本身也要利用合理的教育科学,那就是教育心理学。教师的培养与师范专业的教育都需要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支持,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教育观的形成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师能够掌握有效与学生沟通的方法,对于学生问题的处理也会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与体察他人情感活动的能力,从而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心理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变化的学科,而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结合教育科学,与教育理论而形成的学科。教育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们如何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效率差异、学习结果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开导梳理,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教师在通过对专业化的、理论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后,能够提升职业技能, 顺应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育心理學对教师教育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对于改善教师的内心世界,进行自我心理训练,纠正教育观,改善教育理念等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人们一直对教育理念的研究一直没有停下脚步,教育根植于人的深层思想观念,人有了思维有了学习能力,便有了受教育的基础。教育不仅仅是单向输出的工作,还要考虑输入的效率,我们发现,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教育者的输出总是远大于接收者输入的量,而这就是没有考虑到教育心理学的缘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施教者是主动思维,而受教育者是以被动思维在接收知识,而被动的心理总是处于惰性状态,这是导致教学有效性低下的因素之一。因而,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心理思维上多加留意,不能做“一言堂”,要对学生的惰性心理进行频繁的刺激,让他们主动调动思维能力进行思考,而不是机械地配合教学行为。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利用问题来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利用问题的一步步深入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重难点,教师多向学生提问课以唤醒学生的主动思维,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另外,教育心理学还为教师提供了启发学生思维的做法,包括先验观念、归因、主体规范、动机和自我效能感,这些内容都使得教育方式变得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提供了将知识转化为教育的具体做法。
二、教育心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贡献
1.影响教师的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教师的教育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与态度,对其价值观与人格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作用。为了解释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行为,我们引入教学心理学对教师的心理过程进行分析,来了解其如何对学生的行为、情感做出反应,从而对教师的行为心理进行正确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其教育观与人格心理,如果我们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来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做出理论指导,我们就能够影响教师的教育观的形成,使之向对培养学生有利的方向发展。
2.促进教师的反思性实践
教师要积极地进行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探究,在教学中利用好自身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教学结果的总结来建立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师要利用对教学中的细节的反思来体察微妙的教学成果变化,通过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可以寻找到造成教学结果差异的原因,在实现了自我观察、目标设定、策略规划、策略执行、结果分析等步骤后,能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机动性,优化教学策略。
三、教育心理学对师生互动的贡献
教育心理学能够帮助教师构筑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润滑作用,使师生共同进步。教育心理学的要点是确保教学理论的有效实施,保证师生间的良好互动。教育心理学是让教师知道在课堂上应当如何做一件事,如何讲一道题,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因才施教的体制。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无需成为心理学家,只需把握在课堂上的教育心理,在构建师生关系时,能够应用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技巧,就可达到很好的实践成果。另外,教师要利用教学心理学,了解学习过程的中的科学规律,通过对所教学科的研究,了解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能够适应该学科的要求,就能够对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往往要控制好课堂的氛围,要不瘟不火,着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在维护好秩序,又能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着实不易,这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心理学素养,对学生心理的把控能力,才能以自己为中心,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心理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四、总结
教师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对社会与情绪的学习,让他们学会交往技能,这都是当下学生所缺少的,也是教师所能赋予学生的实际性能力。教育心理学能够带给教师更实用的理论指导,是一种对教学问题的解释性工具,这就使得很多教育问题在教育心理学的帮助下的到解决的策略,成为教师自我探究以及理解学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