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法语教学中“输出驱动假设”的应用

2017-09-06 08:08张岳庭
魅力中国 2017年33期

张岳庭

摘要:“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引进到二外法语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满足他们就业的需要。为了培养学生“应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估方式等进行改革。

关键词:二外法语;输出驱动

英语教学难,二外法语教学更难。时间少,内容多,有些学生还有“二外法语学习无用”的观念,这些都叫教师们愁肠百结。大学英语教学中,文秋芳提出“输出驱动假设”的理论后,响应者众多,他们进行了实践,反映也都良好。现在我们把这一理论应用到二外法语教学中,以期对改善教学工作有些帮助。

1 “输出驱动假设”与二外法语教学

在国外的语言习得理论中,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取决于输入的数量和质量,输出仅是输入的副产品,对语言习得没有直接帮助。Swain对此进行了挑战,提出了“输出假设”。文秋芳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她的“输出驱动假设”与Swain 的“输出假设”在理念上有一定相通之处,但她们的不同之处也是很明显的。其一,两个假设所针对的学习群体不同。“输出驱动假设”只针对中、高水平学习者,不适合初学者或低水平学习者,而Swain的输出假设不区分学习群体。其二,两个假设适用的学习环境不同。“输出驱动假设”只限于正式的外语课堂教学,不适用于二语环境或非正规外语教学,而Swain的输出假设对教学环境未作限定。其三,两个假设对输出的界定不同。“输出驱动假设”认为输出包括说、写、译,而在Swain的输出假设中,输出不包括译的技能。在文秋芳提出这一理论后,陆续有英语专业担任口语、写作、口笔译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了“输出驱动假设”的可能性,并且已有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在教学中对该假设进行了实践,如实施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和航海英语口语教学。也有不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做法完全符合输出驱动假设的理念,如复旦大学近年来开设的学术英语课程,只是这些做法未曾从理论角度加以阐释。[1]

在二外法语教学方面,以前还没有人引进过“输出驱动假设”,所以缺乏用此一理论来指导教学的研究,但我们在文章中可以看到法语教师从实践出发提出了一些与“输出驱动假设”相类似的零散的观点。陈瑶在《对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思考》一文中注意到,传统的二外法语教学只是注重基础的词汇、语法的讲解,培养出的学生既不会写也不会说。因此她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说多练,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成就感。[2]何婧在《对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中认为要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听说能力是语言交际功能中最重要的部分,为此要把传统模式向以听说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3]吴云凤在《功能主义指导下的二外法语教学》中进一步指出,语言是人际交往的工具的观点来源于功能主义语言学,二外法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与他人的交流,这种交流包括笔头上的和口头上的。在教学中要根据交际功能的需要安排教学内容,即选择那些交际功能明显、清晰的主题,如与别人打招呼、自我介绍、致谢、道歉、找人、问路、购物、打电话、看病等。[4]梁若冰的《关于改进高校二外法语课程教学的思考》则针对这些主题,建议在二外法语的口语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场景,将学生置于尽可能真实的交际情景中,用法语进行交流。[5]从以上文章可以看出,虽然二外法语教师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采取的措施不全面、不明确,因而操作性不强。比如就输出能力的培养方面,较强调说的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写和译;而且把输入和输出混为一谈,往往听说并列,好像是比较周到,但不如“输出驱动假设”突出重点,不能达到以输出促输入的效果,反而听在说先,到头来听说课变成了听力课。

2 二外法语教学中应用“输出驱动假设”的必要性

2.1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Swain认为“输出假设”有四大功能:(1)提高语言的流利度和自动化程度;(2)检验语言假设;(3)增强对语言的意识程度,发现学习者所想与所能之间的空缺;(4)培养对元语言的反思能力。Izumi对Swain提出的输出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输出者在输出的同时,可以通过内部监控系统,注意到自我语言形式中的缺失(noticing the hole)。这种对语言缺失的自我注意就是语言发展的潜在动力。人在说话或写作时,有两个平行系统在工作,一个是输出系统,另一个是编辑、修正、监控系统,它们之间会产生互动。正是这种大脑内部互动为输出者提供了分析自我语言体系不足的机会。Izumi进一步指出,当输出者注意到自我语言体系有缺失时,他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修补。例如:(1)当外部反馈有可能时,输出者可以尝试使用自己没有把握的语言形式,即进行假设测试,然后根据对方的反馈来修正自己的表达形式;(2)当权威人士(如教师、本族语者)在现场时,输出者可以直接求助,以扩充自己的语言知识体系;(3)如果是小组活动,输出者可以充分利用小组资源获取自己所需的语言形式;(4)如果输出者独自完成任务,可以寻找其他替代形式或重组已有知识;(5)如果及时得到相关输入,输出者能够从中寻找到补救自己缺失的办法。Izumi认为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输出者的语言体系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重组与拓展。[6]我们在二外法语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上课只愿意听老师讲解语法规则、分析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而且美其名曰“这样印象深一些”、“记得牢一些”,就算要他们做些笔头练习他们也不愿意做,更不用说要他们做口头练习了。其实学生被动的原因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教学主要以“输入”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的依赖,产生“懒汉”心理。而以“输出”为导向,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练为主,这样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爱思考,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救助,也可以查阅教科书、词典和语法书籍等,更可以在网络上输入问题进行搜索,寻找答案。我们要知道,大学生学习外语多年,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只要找准输出式教学法这个突破口,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上课“满堂灌”,讲得喉干舌苦,而教学效果不明显,这和教师的良好愿望是相违背的;實际上如果他们对学生的认识多一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费力不讨好的事就不会出现!当然,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但必须是教师先要体会到输出式教学法的好处,有教师的“推”,学生才会“动”起来。

2.2更符合学生就业需要。有人就学习动机的问题向100位学生做了可以多项选择的问卷调查。面对五个选项:“A.为了通过研究生考试;B.为了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更好找工作;C.为了出国留学;D.去法国旅游;E.看懂法语电影”,学生选择比例分别为“A.20%;B.100%;C.5%;D.6%;E.10%”。[7]这表明学生是非常现实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学好本领以便找份满意的工作。而事实证明,在就业中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已经成为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据另外一项调查,68% 的人感觉到了二外法语在求职过程中起到了作用,并且37% 的人已经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了它。[8]可见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将越来越多地用到法语等二外语言。我国职场法语的交际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听—说、听—写、读—说、读—写、听—译、读—译。听和读虽然是基础的、首要的,但没有说、写、译的外化活动,听懂和读懂的内容外界无从知晓。体现职场法语交际活动成效的终结形式是说、写、译活动,单一的听力或者单一的阅读活动几乎没有。[9]因此,教学中采用输出式教学法,让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英语类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语表达性技能颇为重要。

3 “输出驱动假设”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尝试

我们在二外法语教学实践中应用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只限于正式的二外法语课堂教学,且输出包括说、写、译。但和文秋芳只针对中、高水平学习者不同,我们的适用对象是初学者,而Swain的输出假设不区分学习群体,在这一点上我们又和Swain的观点相似。

3.1教材方面:像许多国内同行一样,我们也是采用外研社出版的《新公共法语》作为本科生的二外法语教材。尽管其经过修改之后有了很多的进步,但我们认为在目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这本书存在的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它过分注重语法体系的完整性,以至于忽视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我们经过教学研究认识到,作为补救,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要对教材的内容重新进行编排,要缩短语法教学的时间;对课文中大量的记叙文和说明文,在不改变其主题、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把它们改写成问答体。另外作为补充,我们也认为学生可以在课余学习法语原版的教材,譬如完全由法国专家编写的《Reflets》(《走遍法国》)。该教材由一个个的生活片段组成,全部都是人物对话。其还配套有视频,通过图像和声音传递信息,使语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视听教材将法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学生了解法语在实际生活的具体场合中的运用。

3.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面:二外法语教学时间少,如果面面俱到,没有侧重点,教什么都是蜻蜓点水,最终学生会学不到知识,更不用说掌握运用法语的能力了。因此,教学必须突出重点,在全面进行说、写、译的训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注意到,凡是喜欢说的学生,进步就快,不喜欢说的学生,进步就慢。学习法语,如果只是熟记其词汇和语法规则,而不开口说话,不单学不会口语,最终连期末的卷面考试成绩也会差强人意。因此,我们主张在教学中要始终遵循“实践第一”的原则,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法语,而且也要鼓励他们在课后说法语,培养他们说法语的习惯。当然,口语学习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说话的主题,教材上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我们可以就课文的内容進行问答,也可以进行拓展和延伸。而且我们也可以对各主题进行综合,以求达到常练习、常复习的效果,如“询问”,我们可以问路、问时间、问方位、问价格、问各种自己不知道的情况等。总之我们要将“死学”变成“活用”,重视学生口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3.3考试方面:文秋芳认为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的考试应该“考查学习者应用语言做事的能力,过去单纯测试语法和词汇知识的选择题与完型填空题就不能再出现在试卷中”[10]。鉴于二外法语教学的特殊性,完全排除语言知识的测试是行不通的,但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也确实需要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以往二外法语考试因循旧的模式,题目简单,题型缺少变化,而且检查形式主要是期末闭卷考试。这种考试模式不能对学生说、写、译的“输出”能力进行综合考核,评价结果也不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我们应当注重学生的平时成绩,多在课堂互动、平时作业上对学生加以考察。期末考试增加口语表达环节,在评估学生的接受性技能的同时,主要考查他们的表达性技能的掌握情况。

基金: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输出驱动假设与二外法语教学改革”,湘教通[2016]400号536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

[2]陈瑶.对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思考[J].华人时刊,2014(4)

[3]何婧.对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建议[J].科技资讯,2007(22)

[4]吴云凤.功能主义指导下的口语教学[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6)

[5]梁若冰.关于改进高校二外法语课程教学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0)

[6][9]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

[7]林琛琛.考研热潮中的二外法语教学改革[J].科技信息,2012(12)

[8]张菊、杨艳超.浅析二外法语教学如何提高毕业生竞争力[J].青年文学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