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电影的有机整体性创作原则

2017-09-06 14:28孙英莉胡雨晴
关键词:微电影

孙英莉 胡雨晴

摘要:经典艺术作品都有它内在的生命结构和逻辑,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微电影是“互联网+手机”时代兴起的电影艺术热门新秀,在便捷式制作和快餐式消费中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从电影艺术创作规律上看,微电影作品要遵循有机整体性创作原则,主要体现为完整独立的结构、集中统一的主题和一以贯之的风格等三个方面。以获奖微电影或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点击率的微电影,尤其是产生广泛影响的《老男孩》等为案例,对微电影创作的有机整体性原则进行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微电影;微电影创作;有机整体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J901;J904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4.0007

随着“互联网+手机”传播平台的兴起,影视艺术的传播更加快捷便利。伴随快餐式文化消费而兴起的微电影,已经成为当下中国影视文化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从艺术效果上看,微电影的创作与发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低劣的微电影作品充斥影视传播平台,造成接受者大量时间的浪费,并招徕非议,影响微电影艺术的良性发展。因而,我们应该及时研究微电影创作中的规律性原则,以便引导微电影艺术正常发展,积极参与到影视艺术的文化建设中来,多出精品力作。

微电影即规模微小的电影,一般时长不超过30分钟,以微篇幅、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等“微型”见长,它们往往具有人物与故事单一、生活场景碎片化、矛盾冲突单纯、叙事节奏快捷、主题意蕴鲜明集中等艺术特征。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有它内在的生命结构和逻辑,构成有机整体。“一个成功的有生命的艺术作品首先应当是一个艺术整体。”[1]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十分强调艺术作品的整体性,他不仅称赞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是一气呵成的,是整块的”[2],而且也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践行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原则。罗丹在创作完巴尔扎克雕像后,他的学生赞叹巴尔扎克的那双手“简直像活的一样”,但是罗丹不仅没有高兴,反而用斧子砍掉了巴尔扎克那双手,并对学生说:“傻孩子,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已经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所以我不得不把它们砍掉。”他还对学生叮嘱道:“记着,而且要牢牢地记着,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绝不能允许局部干扰全局,喧宾夺主。因为,整体永远比任何一个局部更重要。”[3]这就是说,优秀的艺术作品都要遵循有机整体性创作原则。微电影就像小说家族中的微型小说一样,有着自己特有的有机整体性创作原则,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阐述。

一、框架构思:完整独立的结构

微电影创作的有机整体性策略之一是构思完整独立的结构。微电影虽然短小,但仍属于电影艺术的范畴,所以在结构上和长电影一样,要保持其完整独立性。微电影结构的完整性表现在微电影作品要有一个完整的戏剧冲突。美国剧作理论家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中指出,一个电影剧本的结构是由建置、对抗、结局三幕组成:“第一幕,剧作家需要建置故事、人物、戏剧性前提,描绘出故事的情境,并且建立起主要人物和其他的围绕他并在他周围活动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第二幕中,主要人物遭遇和征服一个又一个的障碍,最后实现和达到他或她的戏剧性需求……第三幕也是戏剧性动作的一个单元……它被固定在一个称为结局的戏剧框架之中”[4]。尽管悉德·菲尔德的剧作结构理论是针对标准长电影甚至是戏剧式情节结构电影而言的,但对于微电影创作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纵观一些获奖的或网络上有较高点击率的微电影作品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作品都符合悉德·菲尔德的三幕剧式戏剧冲突结构的理论原则。

由五百导演的微电影《刷车》获得多种奖项,被称为“不可能的可能”,它集中讲述一位刷车工的惊险遭遇。在剧作结构上,它采用了典型的戏剧性结构模式。影片开头,主人公正准备约会时却遭遇一位歹徒的劫持,设计了一个反转性戏剧情境,这是影片戏剧冲突的建置阶段;接下来,影片在主人公与歹徒的外在冲突和主人公的内心冲突之间交叉剪辑,构成影片戏剧冲突的对抗阶段;最后,主人公成功地走出了刷车间,这是影片戏剧冲突的结局部分。三个部分均以强烈的戏剧冲突来结构内容。荣获2007年奥斯卡最佳短片提名奖的西班牙喜剧《一个也太多》讲述了一对父子去养老院误把一位老太太当作岳母接回家并和谐生活在一起的荒唐故事。影片开头,妻子因无法忍受父子的懒惰与邋遢,愤怒地离家出走,这使得父子的生活陷入了困境,简短的几个镜头就为影片建置了戏剧冲突的剧情;接下來父子驱车去养老院接“岳母”回家,并以此拉开了“一家人”新生活的序幕,影片对抗阶段的戏剧冲突也由此展开;影片结尾,父亲发现“岳母”并非自己的岳母,并打算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儿子,但看到儿子与“外婆”之间和睦幸福地相处,最后决定隐藏秘密,为观众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局。由亚当·戴维森导演的,同时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最佳短片奖和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共进午餐》,通过一个误会的故事,表达了美国社会种族偏见的主题。影片开头,一位白人贵妇因错过火车来到火车站餐厅用餐,当她从柜台拿着刀叉走回餐桌时却发现一位黑人流浪汉正在食用她的沙拉,影片一开始就建立了故事的戏剧冲突情境;接下来的对抗阶段围绕白人贵妇与黑人流浪汉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讲述了他们之间如何“共进午餐”;影片结局,白人贵妇发现了她点的那份沙拉,意识到她错怪了那位黑人,矛盾冲突得到化解。

诸如此类有着完整戏剧冲突结构的微电影还有《酒的故事》(Jonas Embring导演,获第三届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金奖)、《拾荒少年》(张思庆导演,获第49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百花深处》(陈凯歌导演)、《黑短寿》(郭三皮导演,获2014年度柏林短片电影节最佳剧情奖)、《双喜》(杜晓雨导演,获第六届“亚洲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影像作品奖)等等。这些微电影在结构上都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充分体现出三幕剧戏剧冲突的结构性特征。然而,微电影的三幕剧式的冲突,尤其以开头戏剧性情境的设置为重要,它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剧情展开和结束,因而开头很快以矛盾冲突进入剧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酒的故事》开头之偷酒,《拾荒少年》开头之寻找母亲,《百花深处》开头之搬家,《黑短寿》开头之回家过年,《双喜》开头之母亲的到来等等,都是以单纯性的一个矛盾冲突进入剧情的。

以上微电影时长都在10分钟以上,而获得埃及卢克索电影奖的微电影《鞋》仅有4分钟,却也同样有着完整的戏剧性结构。影片一开头,只见一位穷孩子的一只鞋子破了,他陷入了困境中,而对面一位穿着崭新品牌鞋的富孩子走来准备候车,这为影片建置了主要人物关系和戏剧性情境;接下来,富孩子在上车时一只鞋子被挤出了车外,穷孩子捡起了那只鞋子,羡慕不已地看了一会儿,随后追赶着火车,由于火车离他越来越远,他把鞋子扔了过去,遗憾的是他未能帮上富孩子,这是影片的对抗阶段;影片结局,富孩子脱下另一只鞋子并把它扔给了穷孩子。该短片是以两个孩子的行为上的反转展示其内心的矛盾冲突,将贫富悬殊下两颗纯洁善良的童心展示给世人。“艺术整体不是各部分简单相加,不是东拼西凑的堆积,而是部分之间血脉相贯通,互相关联协调,相生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5]微电影结构的完整独立性要求一部微电影只能有一套完整的结构,否则就损害微电影结构的有机整体性。当我们考察“11度青春”系列电影《老男孩》的剧作结构时会发现,《老男孩》虽然讲述了中学时期和中年时期的两段相对独立的故事,但并不意味着《老男孩》有两套独立的剧作结构,《老男孩》在结构上仍然是完整独立的。

从片名字幕出现到3分28秒是影片的建置部分,用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90年代)和地点(中学校园),介绍主人公的兴趣爱好(肖大宝爱弹吉它,王小帅爱跳舞)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肖大宝和王小帅共同暗恋着校花),为两位主人公之间以及两位主人公与自我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建立戏剧性前提。从3分29秒到39分31秒是影片的对抗阶段。其中,从3分29秒到15分25秒主要围绕肖大宝和王小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变化而展开,讲述了他们的青春爱情、打架斗殴、同学友谊,他们从同窗到情敌,从情敌再到好友,人物关系发生戏剧性的变化,情节跌宕起伏;从15分33秒到39分31秒主要围绕两位主人公与自我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而展开,此时两位主人公都步入中年(一位是婚庆司仪,一位是理发师),为了参加《欢乐男生》电视选秀,他们先后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社会现实的阻力,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从39分32到42分37秒是影片的结局部分,“筷子兄弟”虽然止于全国前50强,但他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二、素材取舍:集中统一的主题

微电影创作的有机整体性策略之二是围绕集中统一的主题进行素材取舍。主题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一部微电影只能有一个主题。美国电影理论家李·R·波布克在其著作《电影的元素》中指出,“对主题的选择没有限制,但是剧本必须表达一个主题,必须在主题上前后一贯。”[6]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影视写作专业主席理查德·沃尔特在其著作《剧本:影视写作的艺术、技巧和商业运作》一书中也指出,电影编剧的艺术选择是无限的,“但是,主题只有一个。”[7]

周晓文导演的微电影《桃子》讲述了一个名叫桃子的女孩尽管双腿截肢但依然有着舞蹈梦想的故事,塑造了一位对生活中的苦难与偏见沉着平静,对爱与梦想执着追求的光辉人物形象,讴歌了生命的顽强与灵魂的灿烂。影片以桃子的工作和生活碎片组成,情节淡化,没有强烈的戏剧性冲突,但是影片中所有素材都是围绕着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进行构思安排。我们以影片序幕一场为例进行分析。序幕一场设置在电梯里,这不仅表明了桃子的职位身份——电梯管理员,而且从工作场所空间之逼仄、灯光之昏暗,电梯里有关病人死亡和天气炎热的对话以及低沉哀婉的小提琴配乐来看,无不渲染着一种压抑、凄凉的氛围,成为桃子生存环境之艰难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导演为了表现主题所作的匠心安排。而接下来拥挤的地铁、破旧的住所等场景设置,一对情侣在热吻,桃子被人群挤下了车,桃子对阿姨说“我不能脚踏实地”,桃子与网友约会,桃子教孩子们跳肚皮舞,桃子被学生家长羞辱,桃子独自翩翩起舞等情节安排,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塑造身残志坚的桃子形象,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主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多次以画面背景形式出现的窗外飞驰的列车,成为导演托物言志的意象符号,象征着桃子对生命的不屈和对梦想永不停歇追求的精神。

《刷车》采用现实时空与过去时空交叉剪辑的形式,过去时空随着主人公的内心思绪频繁跳跃,时而是畅想“世纪末日”的场面,时而是邂逅瑜珈女教练的场面,时而是遭遇黑帮来洗車的场面……但是所有回忆、幻想的场面都集中指向同一个主题:底层小人物的无助与挣扎。由张译扮演的刷车工一方面腼腆内敛、胆小懦弱,但另一方面又渴望改变命运和收获爱情,这种强烈的反差形成人物性格张力,成功地刻画出底层小人物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导演邀请张译担任主演,充分利用首因效应为成功塑造刷车工人物形象起到积极作用,因为在拍摄《刷车》前,张译曾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成功塑造了一位渴望改变命运的北漂青年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微电影《百花深处》以回溯性的叙事方式(从新家到老家,从现代化的公寓到古老的四合院)、寓言式的故事情节和荒诞化的喜剧风格展现了中国迅猛发展的现代化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表达了创作者对中国现代化的深切反思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隐忧。影片所有的情节和细节都是围绕着主题的表现而推进,特别是人物的设置有着显著的象征色彩。影片中的搬家工人是现代文明的代言人,他们唯利是图,“给钱就干”,而冯先生则是传统文化的代言人,固执地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冯先生面临着作为老北京人而在北京迷路的尴尬,搬家工人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无知而遭到冯先生的嘲讽,盲目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传统文化的消逝以及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割裂。

微电影《鞋》表达的主题可以用孟子的一句话来概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影片中穷小孩的一只鞋破了,他并没有把富孩子掉下的那只鞋据为己有,而是拼命追赶火车试图把鞋还给富孩子,表现了穷人对高尚道德品格的坚守;而影片中的富孩子目睹了穷孩子的举动后毅然决定把另一只鞋子也抛出了车外,表现了富人对穷人的关怀与帮助。诸如此类集中围绕着统一的主题进行素材取舍和情节安排的微电影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微电影主题的集中统一并不否定微电影主题的多义性,但主题的多义不是允许一个作品存在多个主题,而是指“主题内涵的丰富性,也就是多角度、多侧面地体现和深化影片的总体意念……任何‘多义性必须是某一总体意念下的‘多义,必须凝聚于一个主题,而不是无边无际、包揽一切的大杂烩”[8]。当我们考察电影《老男孩》的主题时会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许多学者都认为《老男孩》的主题是青春和梦想,“《老男孩》以青春、励志为主题,勾起无数人对青春的回忆,是对理想和现实的思索所产生的共鸣,被称为70后、80后观众们的集体怀旧”[9],“《老男孩》整部短片的主题就是‘青春和‘梦想”[10],“是一种对梦想的不懈坚持和对青春的无限缅怀”[11]。这是否意味着《老男孩》存在两个主题?答案是否定的。

毋庸置疑,《老男孩》是一部有关青春和梦想的故事,但把青春和梦想看作它的主题,显然是把题材和主题的概念混淆了。题材是构成微电影作品的材料,即微电影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它是创作者用来表达思想的载体,本身并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而主题是微电影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它是有待观众进行提炼后得出的创作者的观点。《老男孩》的前半部分以怀旧的形式让观众缅怀和祭奠逝去的青春,特别是不遗余力地为观众展现了大量的怀旧符号,诸如广播体操旋律、校训、校服、回力鞋、俄罗期方块游戏机、盒带式录放机、BP机、抽烟、喝酒、打架、麦克尔?杰克逊的舞步、《小芳》等流行歌曲……这些文化符号无不勾起70、80后观众的记忆。但无论是暗恋校花、打架斗殴,组成“筷子兄弟”参加学校文艺晚会等青春故事,还是勾起了观众的怀旧情绪,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都是在讴歌青春的恣肆放纵,告诫人们要听从内心的召唤而活着。《老男孩》的后半部分是王小帅和肖大宝参加电视选秀《欢乐男生》的故事,步入中年时期的王小帅和肖大宝在社会底层艰难地生活着,然而尽管现实是残酷的,但是在他们心中仍然怀揣着对梦想的追求,少年时候的梦想和偶像在他们心中仍然没有磨灭。无论是“筷子兄弟”对梦想的追求,还是他们的故事带给观众以励志的感动,导演想要表达的主旨仍然是呼吁人们摆脱现实生活的桎梏,努力活出自我。可見,虽然《老男孩》前后讲述的是青春和追梦两个看似不相关的故事,给观众以怀旧和励志两个看似不相干的感动,但他们却都有着统一的主题:为自己而活。

三、审美表现:一以贯之的风格

微电影创作的有机整体性策略之三是在审美表现中一以贯之的风格。如果说主题是微电影的灵魂,那么风格则是微电影的气脉。“一个生命体应当是生命的血脉流通全体。艺术的整体也是如此。在作品中应有一种生命之气,生命的血脉充溢贯通于全篇之中。这种生命之气也就是通常说的气韵、精神、意蕴,或者如贝尔所说的意味等。”[12] “气脉”就是作品的生命之气,也即是作品的独特个性风格。曾凭借《恰同学少年》荣获飞天奖的湖南卫视著名编剧黄晖在给网友讲授“编剧四步法”时说,“真正优秀的剧本,除了强烈的情节、鲜明的人物情感与性格外,全剧还流淌着一种‘味道,或者说一种一以贯之的气息,这种气息,代表了作品的艺术品质。”他以电视连续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为例,认为它“从里到外,从头到尾,流淌着、贯穿着一股它所特有的强烈的‘生活味,使它成为了反映平民生活的电视剧最高成就的代表”[13]。可见,微电影是否具有一以贯之的气息、意蕴或风格,是评价微电影质量和成就的重要砝码。

《父与女》是荷兰动画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执导的一部动画短片,讲述了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父亲在河岸挥别而去,思念父亲的女儿骑著单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来到河畔等待的故事,表达了人类最纯真的父女之情的主题。这部动画片情节简单、人物单一,没有人物对话,有似一个哑剧,它运用水墨画绘图、重复性场面调度和同一乐曲的变调处理等艺术技巧,使得整个动画片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简约的风格。或许正是因为它感人的故事和简约的风格,使该片荣获第73届奥斯卡奖最佳动画短片奖。《百年润发》从头至尾洋溢着浓厚的历史沧桑感与文化蕴味。这部微电影广告虽然只有1分钟,但剧情的时间跨越几十年,叙述了男女主人公从相识、相恋、离别,再到重逢的整个过程,这种情节的悲欢离合与时光的岁月如流给观众以历史的沧桑感,而从女主角职业身份的设置(戏曲旦角),到戏曲演出场面的呈现,再到男主角在镜子上写下“百年好合”四个字等等,无不饱含着文化的韵味,而这些正暗合了“百年润发”洗发水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诉求心理。西班牙微电影《一个也太多》中,无论是情节的荒诞离奇,还是一些细节和人物语言的诙谐幽默,都给观众以忍俊不禁的效果,自始至终表现出轻喜剧的风格。五百导演的《刷车》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洗车间里的25分钟内,围绕着刷车工和绑匪的外在矛盾和刷车工内心自我矛盾而展开,严格遵行戏剧“三一律”,冲突不断,悬念迭起,整个微电影表现出强烈的戏剧风格。

当我们把目光再次转向《老男孩》时,我们会发现导演创作意图上似乎存在悖论,换句话说,导演在意义表达上似乎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导演在影片中极力想表现主人公们的敢爱敢做,追求自由,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梦想充满执着,但另一方面,导演又让他们遭遇挫折、失败和不幸,甚至有意调侃、揶揄他们。先看王小帅这一人物形象。影片开头王小帅大胆地在女同学面前跳舞,让他出尽了风头,接下来他误以为校花要向他表白,导演用慢镜头极力渲染这种假象,但结果校花只是为郝芳转交礼物;导演还插入乌鸦的啼声,以恶搞的心态嘲讽王小帅;当王小帅打扮成迈克尔?杰克逊的造型登场,炫酷地跳着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时,但导演却设置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王小帅踩到了粪便。再看肖大宝这个人物形象。他通过打架斗殴在学生中树立起“大哥大”形象,紧接着在一次援救弟兄的时候却被一位红衣男子羞辱,尊严丧尽;前一个镜头,肖大宝戴着墨镜骑着自行车怒气冲冲的赶去,下一个镜头,墨镜被踩碎,刚树立起的学生英雄形象被彻底地颠覆。导演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先是为他们建立一个“英雄形象”,然后又颠覆、消解他们的“高大形象”,特别是演员表演极其夸张,似乎有意要把他们塑造成近乎猥琐的屌丝形象。

在《老男孩》中,颠覆与解构“英雄形象”实质上是对敢于追求梦想、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物投以悲悯的人文关怀精神,是以一种“自我嘲讽”的方式来表达对社会残酷现实的无情批判,正如南开大学周志强教授所言,《老男孩》“是蒙上了怀旧色彩的现实批判与历史反思的文本……《老男孩》的成功背后,隐含着草根艺术充满力量的批判冲动”[14]。王小帅和肖大宝参加校文艺晚会,两个人刚亮相,却被人剪断了电线,演出被迫中止,创作者以隐喻的方式表达现实社会的残酷和实现梦想的艰难。当两位主人公迈入中年时,我们看到他们在社会底层的挣扎,忍气吞声还要强颜笑脸。接下来收音机里传来一条又一条的新闻,一方面是房价上涨,GDP增长,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嫦娥一号升空,另一方面是拆迁户自焚事件频发。创作者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两级分化现象给予了无情的揭露与控诉。当“筷子兄弟”参加《欢乐男生》并积累了一定的人气时,包小白却让评委们暗箱操作,肖大宝和王小帅的梦想再一次被破灭,最后它们仅止于50强。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创作者点赞,他们没有把影片拍摄成庸俗的大团圆结局,而是更加贴近现实逻辑,更加接地气。

《老男孩》尽管颠覆与解构人物形象,但并没有消解影片所传达的正能量主题。影片最后,“筷子兄弟”尽管没有进入全国前十,但导演却赋予了他们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工作也比之前有了亮色。影片中“筷子兄弟”演唱的主题曲更是励志感人:“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创作者以直白的歌词劝告观众:青春似流水,梦想勿放弃!影片最后还出现一行黑场字幕:“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创作者似乎意犹未尽,再一次以字幕的形式阐述影片主题:勉励观众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绽放自己绚烂的生命之花。这种创作意图或影片主旨表现出的“悖论”,正是影片后现代主义风格的集中体现。换句话说,《老男孩》以后现代主义风格实现了追求梦想和批判现实,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和谐统一。后现代主义风格常常表现出反理性、反权威的特点以及戏谑的精神,意义在建构中消解,又在消解中重构。

四、结语

当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海量的、即时性的信息如潮水般不断地涌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为代表的“微时代”应运而生,它们迎合了人们越来越碎片化的文化消費需求。微电影作为艺术领域中的“微表达”现象,尽管发展迅猛,作品形态不断推陈出新,但有机整体性始终是优秀微电影作品的一个重要创作原则。大量微电影创作实践证明,完整独立的结构、集中统一的主题和一以贯之的风格,是微电影创作中有机整体性原则的三个关键要素,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运用。

[参考文献]

[1]马国雄.论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和有机性[J].齐鲁学刊,1991(6):112.

[2]罗丹.罗丹艺术论[M].葛赛尔,记录;沈宝基,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4.

[3]蒋光宇.巴尔扎克雕像的手[J].思维与智慧,2011(17):29.

[4]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钟大丰,鲍玉衡,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714.

[5]马国雄.论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和有机性[J].齐鲁学刊,1991(6):114.

[6]波布克.电影的元素[M].伍菡卿,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23.

[7]沃尔特.剧本:影视写作的艺术、技巧和商业运作[M].杨劲桦,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7.

[8]范景伍,刘万郎,王吉呈.电影剧作八讲[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51.

[9]刘耕.新媒体时代的来临:《老男孩》[J].文艺争鸣,2011(8):102.

[10]高云.《老男孩》:微电影时代的怀旧情感表现[J].电影文学,2013(16):31.

[11]袁琴.网络微电影《老男孩》中的时代文化[J].电影文学,2014(3):30.

[12]马国雄.论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和有机性[J].齐鲁学刊,1991(6):114.

[13]尹兴良.黄晖《编剧四步法》之一[EB/OL]. (20120726)[20170122].http://www.vmovier.com/5980/.

[14]周志强.景观社会中的草根文化:从《多好啊》、《老男孩》谈起[J].艺术评论,2011(9):52.

(责任编辑文格)

Abstract:Classic works of art have their internal life structure and logic, forming an organic whole. Micro film is a hot rookie in the “internet + mobile phone” era, and inevitably the good and bad movies are intermingled owing to the convenient production and fastfood consump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ules of film artistic creation, micro film work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organic whole creation, which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ree aspects: the complete and independent structure, the concentrated and unified theme, the consistent style. Taking the awardwinning micro films or the micro films with higher click rate on the Internet for examples, especially the “old boy” which has a wide imp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rganic integrity principle of micro film creation.

Key words:micro film; micro film creation; organic integrity principle

猜你喜欢
微电影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