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的中共党史思想述评

2017-09-06 14:02郭国祥余薇
关键词:蔡和森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

郭国祥 余薇

摘要: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也是中共党史研究的第一人。他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等文章或报告,不仅生动地记述了党的早期革命史,而且深入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使命、纲领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必然性,并对党内各种机会主义尤其是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性质、表现、产生根源及其危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为中共党史研究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蔡和森;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7.04.0004

蔡和森(1895-1931),湖南双峰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宣传家,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对象,其生平和思想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蔡和森的马克思主义观、蔡和森的建党思想、蔡和森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蔡和森与《向导》周报等方面的研究。鉴于蔡和森在党内的地位和其思想的深刻性,有关蔡和森的研究还可以继续深化。如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周恩来、张国焘等中共党史人物的关系研究,还有待拓展;蔡和森早期思想转变的文化因素的挖掘也不够深入;蔡和森与共产国际的关系研究还处于开创阶段。最有意思的是,蔡和森既是中共党史研究的对象,又是中共党史研究的专家。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创建史有过深入的研究,关于蔡和森在中共党史方面的贡献已经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有学者认为他是中共党史学研究的开创者①,但目前的研究仅限于研究蔡和森的第一部党史著作《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蔡和森对建党的认识和贡献、蔡和森的唯物史观这三个方面,对于全面系统地研究蔡和森的中共党史思想还远远不够。在治党史的道路上,蔡和森成系统地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这三篇文章里不仅涵盖了蔡和森对党史的思考,而且也给后人研究党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三篇党史著作,在解读著作中领悟蔡和森的党史观。

一、蔡和森的《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

1925年冬,蔡和森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之后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苏联住了一年多。期间,他受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旅俄支部的特别约请,作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的长篇报告。蔡和森提到过作这个报告的原因,是因为中山大学的学生长时间离国,对党内现状了解不清;还因为当时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活动遭到了反动派的诬蔑。他们污蔑中国共产党是由野心家塑造和鼓动的。为了批驳这种无耻谰言,蔡和森写下了这样一篇近代中国第一部研究中共党史的光辉著作。这篇著作经向警予整理,油印成册后,广为传播,为人们正确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素材。

《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内容丰富,对党的早期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 “这个长达五万字的报告,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是我党领导中国革命的真实记录和总结,为研究我党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15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党的政治生活与劳动运动的发展;从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到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党内政治生活情况等等。

报告中,蔡和森用五点来归纳党形成的背景:中国产业的发展、自然的罢工运动、“五四”运动和上海的罢工、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先进分子的形成、党的形成及其初步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欧国家无暇东顾,这给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参与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促使中国新的阶层——无产阶级产生。“以前工人数目很少,现在却多起来了,若是与全国人口比较看来,仍是很少的,可是在工人发展史上这个数目已是很大了。因为有了新的工人阶级的发展,于是就接着发生第二种的现象,即是有自然的罢工运动。”[2]788为什么是自然的罢工运动呢?蔡和森认为,真正对于政治、经济有影响的罢工始于1914年,并且引起了社会的注意。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以前,所组织的战斗都是处在“自在阶级”和“自发斗争”,并没有统一的组织形态,还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大地上虽然出现了罢工运动,但这些罢工都是“自动的、普遍的”,处在“自动罢工期”[2] 788,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也没有系统的纲领文件。但蔡和森对此阶段的罢工运动作了充分肯定,赞叹工人阶级的斗争“是很激烈、很勇敢的行动了。”[2]789工人阶级这种自发的运动一旦争取到了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支持,它的性质就改变了。辛亥革命后,无数对资产阶级民主向往的知识分子无不对未来中国感到迷茫,为什么共和制度来到中国总是变形走样,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国知识分子终于找到了答案。李大钊就是那一批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热烈欢迎俄国的十月革命,对革命充满了期待和向往。从那时起,他们积极学习从俄国传来的马克思主义,他们崇尚无产阶级共产主义,开始脱掉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外衣。他们开始走近工人阶级,向他们灌输马克思主义。他们不断把理论付诸于实践,办报纸、组织小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倾向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上有地位了。”[2]791轰轰烈烈的爱国五四运动就在知识分子的带领下,工人阶级的参与下展开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五四”浪潮的鼓舞下,由学生和工商业人士发起,上海出现了抵制日货运动高潮。在以上海为中心的六三爱国大罢工中,工人阶级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政治觉悟度和组织程度显示出与过去自然罢工的不同特点。所以,蔡和森认为党的产生跟无产阶级的发展紧密相关,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党。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为了宣传马克思主义,少年中国学会、新民学会等党的早期组织纷纷成立,《新青年》、《星期评论》等宣传报刊页如雨后春笋般地设立,“大学青年学生的欢迎表现十分厉害”[2]792,这些都预示着党的形成。蔡和森成功地论证了建党的阶级基础,这是需要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无产阶级革命论的提出,无疑在理论上为革命提供了庞大的群众队伍,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蔡和森还谈到了中国共产党不同于西方无产阶级政党的历史使命。蔡和森認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过了长期的发展,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的使命只需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就可以了。但东方各国就不同,受到帝国主义侵略,主权受到破坏,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不仅负有解放无产阶级的责任,并且负有民族革命的责任。”[2]795为了完成民族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历史使命,蔡和森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范围是无限的,不仅要致力于政治方面,还必须扩展到经济方面,职工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无产阶级组成工会作经济斗争,并且要组织小资产阶级、农民、小商人而领导他们革命。”[2]804无产阶级要组织势力,把农民从资产阶级眼皮底下拉过来。为此党早期作了如下努力:“第一,成立劳动组合书记部;第二,成立青年团;第三,上海机器工会;第四,开始反对基督教运动;第五,发行《共产党》月刊、《工人周刊》等刊物;第六,人民出版社;第七,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第八,各地工作。”[2]805

蔡和森关于中国共产党特殊历史使命的分析建立在科学分析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基础上的。蔡和森认为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统治相结合的半殖民地社会,同时又是有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社会,虽然蔡和森没有明确提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题,但它对半殖民地社会的分析,对中国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肯定,启发了后来的毛泽东等人对中国社会的精确概括。蔡和森认为中国的革命还不是俄国式的无产阶级革命,还是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还把中国革命分为旧的阶段和新的阶段:以前中国革命运动(农民起义、辛亥革命)的屡次失败,这个是革命旧的阶段,它们“缺乏有很好组织、很好政策的阶级势力”[2]799;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带领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阶段,意义有三点:“第一,他是群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第二,他是由倾向于美国转向于倾向于俄国的;第三,脱离了国民党。”[2]799800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开拓了道路,不仅仅在思想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而且证明了无产阶级这一新的领导阶级的正确性。“由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分析,客观主观都要求一强固的阶级做中国革命领导的势力,尤其是在五四以后,证明过去指导革命的党是不行了,要求有新的政党、新的方法来团结组织各种各派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群众,以使中国革命运动进行到底,并领导无产阶级得到解放。”[2]803蔡和森对于中国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是前瞻性的,所以对于中国革命任务的认识也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关于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的论述解决了中共党史研究首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蔡和森还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认真的梳理,他初步理出了中共“一大”至“四大”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其基本线索。关于中共“一大”,他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产生以后就为中国革命作了大量贡献。蔡和森也指出了,中共“一大”还没有制定民主革命的纲领和政策,到中共“二大”才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说:“在第一次大会(一九二一年)我们党没有决定什么政策,曾讨论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但无具体的决议。”[2]817“只有宣传和党纲的规定。这证明,只能说是宣传机关,而说不上政党,因为对政治问题没有政策的决议。到第二次大会时党已有政策,开始作政治宣传,从前完全是鼓吹主义,这时是政治的主张了。”[2]818关于中共“三大”的成绩,蔡和森指出,最主要的是解决了国共合作的问题,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其次在工人运动方面,虽然当时还是保守的,但注意了党的组织了,以前不过是工会的组织,在第三次大会以后,就使各地同志明白了工人运动的意义与必要。再看团与党的关系也在第三次大会确定了,这些都是第三次大会后所得的成绩。”[2]836中共四大,“这时中国的政治情形已渐渐革命化”[2]842,国共合作建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国内革命形势由颓废转向欣欣向荣的局面: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低迷的工人运动逐步行动起来,广东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黄埔军校的创办建立起一支富有战斗力的革命军队,国民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发展扩大。所以,蔡和森认为,这次大会的责任就是“领导革命向前发展”。三大只是在说明共产党应该加入国民党中工作,随后的扩大会议也只是强调了共产党与国民党基本工作要分开,但关于民族革命的理论方面依旧没有正确的根据。“由扩大会议到第四次会议,党在实际的革命的理论上得到了许多经验和教训,所以这时在民族革命的理论上就有了正确的根据了。”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四大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中国革命发展到了新的阶段,也就是革命的起点,使党走上领导群众的路上去,且是走上广大的道路……在第四次大会,理论的根据和党的政策都非常正确,党内的各种错误的倾向也减少了。”[2]845中共四大作为党的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充分且准确地回答了革命运动的领导权归属问题,民族革命运动以何种形式开展问题,党如何领导群众运动问题。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四大,蔡和森记叙党史的同时,也充分强调了党的科学的理论和政策的重要性。蔡和森研究党史,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他对早期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既为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提供了理论思想武器,同时,以史为鉴,启发党史工作者,明确党史研究目的,党史研究是为无产阶级政治、中国革命斗争服务的。

蔡和森在充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之后,以洋洋洒洒的五万字概括了党初期为无产阶级事业而奋斗的艰辛探索。受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限制,报告全凭记忆,有些资料的引证不够准确,叙述也有缺乏考证,存在与发生事实不符的情况。比如谈到西湖会议的召开时间,报告中提到是1922年9月,实际上是1922年8月。此类细节问题,属于资料上的小失误,也有可能是印刷的讹误。再比如谈到中国原始的工人运动是何时开始的,报告记述为辛亥年间湖北发生的大罢工,但根据中国工人运动研究的新成果,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香港、澳门2万多工人反对英法联军侵犯中国,全体罢工回到广州,已经是近代中国工人比较大规模的罢工了。这些资料的讹误,在报告中属于很微小的错误,瑕不掩瑜。但对于重大问题和事件的基本观点还是正确的。

二、蔡和森的《党的机会主义史》

蔡和森的《党的机会主义史》原本是1927年9月22日一次改组会议的长篇报告。1928年7月,在中共北方局的《顺直通讯》第2期上整理并正式发表了。“蔡和森写的《党的机会主义史》,是中国共产党内、中国国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共党史的第一部关于党内机会主义发展史的专史著作。这样的专史著作,不仅在当时的国内外独一无二,就是在今天,也还没有能与之匹敌的这方面的专史著作。”[3]159蔡和森为什么要将《党的机会主义史》重新整理发表呢?它“渗透了‘八七会议、中共‘六大的一些精神,确实有助于党内同志了解这些会议的精神,有助于党内同志的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路线上来。”[3]152对于党的机会主义,蔡和森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了这些问题,“党的初期不是没有错误;但却是一些偶然的零碎的错误,而不是严重的系统的机会主义。”[2]877

中共“五大”没能解决组织问题,陈独秀仍然担任党的最高领导,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依旧在党内蔓延。由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召开“八七”会议,随后,蔡和森进入北方局进行地下工作。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党新右派排斥共产党,处心积虑地谋杀、清除中共党员,党的组织和联合战线遭到重创。当时,夏斗寅的湖北叛变和许克祥的长沙叛变,中央政治局处理应对时,犯了机会主义错误。北方局固然受到了影响,党内人心浮动、思想混乱,很多人对统一战线产生了怀疑,对两党合作的国民大革命产生了怀疑。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蔡和森为了检讨党内所犯的思想错误、组织错误,著作了《党的机会主义史》,第一次对党内曾经出现过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作了全面的清算,以史为鉴,进行工作总结。这个长篇报告,根据党内出现的思想错误,科学地提出了建立优秀的工农群众的领导班子、加强党内民主集中、坚持工农武装的建议,它是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文献。

蔡和森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就一直对党内右倾主义进行批判。在他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报告中,也有对党内领导层的右倾错误进行的鞭策和斗争。蔡和森明确了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时间问题。他认为,中共党内的机会主义路线不是从党成立的那天起就有了,认为从党的成立之初就产生了机会主义,机会主义的产生是一个过程。进而认为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机会主义政党的谰言纯属阶级敌人对党的污蔑。蔡和森认为,在“五卅”运动前,党内只存在着正常的工作争论和认识分歧,远谈不上什么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或者干扰,只是到“中山舰事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国民党二大,党内才形成明显的机会主义路线。以陈独秀为代表的领导阶层认为,反对右派会吓跑整个资产阶级,会破坏国民革命,所以在孙科等右派分子被逐出广东的情况下,执意把他们请回来,这是向资产阶级让步的开始。“3.20”事变后,这种让步政策更为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恭恭敬敬地接收了”国民党的“整理党务案”,而且还“自己倡议改变阶级斗争口号,而代之以另一种口号:‘农村联合路线!”以便使“农民平静下来,并且号召他们同地主联合起来,好让帝国主义放心。”[4]8384这样,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成系统地形成了,并且越来越公开化、实践化。蔡和森科学地批判、辩证地看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他虽然指出了党内的思想危机,同时再三强调建党以来的功绩,批判悲观消极的情绪,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党成长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

蔡和森叙述了机会主义下的中央政治局,直到其发展到破产。中共五大刚刚开幕,夏斗寅和许克祥的叛变传来,蔡和森等提议派军队立即占领粤汉路,清剿夏斗寅,但中央政治局态度不一,未接受这个意见,在发布的声讨夏斗寅叛变的宣言中,甚至承认两湖的农运过失,认为农运是地痞与哥老会领导的。鲁易和鲍罗廷在政治局会议上,各自发表的长篇演说,并没有关注于两湖失败的问题,还在纠结于左派关系问题,这是错误的,不合适宜的。“我们听了老鲍和鲁易的演说之后,发现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和政治路线。”[2]881鲍罗廷认为国民党左派是好的,一切错误归咎于工农运动过火,我们得向左派让步;鲁易的大意是国民党不是左派而是土劣、地主、军阀的代表,我们要推翻国民党现在的中央。蔡和森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认为有的方法是可宝贵的,但只是空空洞洞的教学,这是远远不够的。“老鲍是有办法而无原则,鲁易是有原则而无办法。”[2]882中央政治局没有一个明确的路线,思想不统一,右倾机会主义和“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夹杂其中,右倾机会主义为主导,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在危机的最后关头,五人政治局至“八七”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党内认识到机會主义的严重弊端,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确定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蔡和森高度评价了“八七”会议,“‘八七紧急会议有非常伟大的历史意义”,虽然不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没有从组织上解决问题,没能改组中央,但“此次会议救出了中国共产党于机会主义的破产之中,挽回了全国工农群众惶惑恐慌的大危机,树立了工农革命苏维埃政权的新大旗。”[2]908909对“八七”会议的高度评价,有助于党内同志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同时也有利于党员纠正错误、重拾信心、坚持真理、发展实践,为党内思想团结保驾护航。

蔡和森讨论了产生机会主义在组织上的问题。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缺乏党内群众的政治讨论。“最革命的工农阶级和最精华的工农党员群众,他们的倾向和意见从未在党内起作用。”[2]912有集中,却无民主。指导机关没有群众化,轻视了群众的力量,这便是机会主义的来源。蔡和森还指出党内机会主义的产生与俄共和共产国际领导人有关,是俄共和共产国际的投机思想导致了中国革命的失败。比如鲍罗廷的“西北学说”,要求共产党和左派放弃东南地区的革命行动,进行第二次北伐,放弃土地革命,这是自动解除革命武装,回避与帝国主义、右派军阀的对立采取的鸵鸟政策。蔡和森指出这种学说“充满了对于自己势力的悲观和对于敌人势力的恐怖。”他们宁可相信资本主义,也不相信国际无产阶级能够援助中国革命。悲观地认为东南无产阶级“不是失败便是投降,不是投降便是失败”[4]100。而国际代表鲁易的荒唐的机会主义路线更是直接导致了中共的彻底失败。在一次讨论夏斗寅叛变的紧急会议上,鲁易起草的宣言就荒谬“承认农民运动的过火”。鲁易还曾妄想“拉拢唐生智的小老婆(汪精卫)来做左派的‘中心,来扩大左派势力,竟把国际来电和盘托出告知汪精卫!”这无疑是给了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借口,即“所谓共产党破坏国民革命消灭国民党”[4]132133;大革命后期不重视武装工农,不重视军队建设,五次大会后,宣扬“以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改编正式军队之论极占优势”,这种把自己的武装主动送给国民党的主张“成为政治局中的国是”,“在现在看来显然是机会主义的另一面”[4]129130。在20世纪20—30年代党内普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环境中,蔡和森敢于把党内机会主义的重要影响因素——共产国际指出来,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也是一种多么睿智的分析呀!

通过对机会主义错误深入分析,以史为鉴,总结教训,他也强调机会主义固然给党带来灾难,但是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可以找出机会主义的错误引以为戒,他指出:“要由此次的改组,获得丰富的经验和教训,建立中国无产阶级列宁党的自己的理论,成为真正布尔什维克的组织,来完成中国工农革命的任务。”[2]109蔡和森总结了党的机会主义错误,“从三月二十日以至贺叶失败的机会主义错误,是中国革命受了严重的挫折,……宽恕与民族资产阶级合作所发生的机会主义错误固属不对,同时因为武汉的叛逆和决裂而认为加入国民党的政策根本错误更属不对。”[2]911在面对党内机会主义错误时,蔡和森并没有自弃自馁,心中却有无限朝阳,“我们的党虽然犯了以上种种严重的机会主义错误,然我党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功绩,是非常伟大而不可磨灭的。”[2]910

“蔡和森写的《党的机会主义史》,是中国共产党内、中国国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共党史的第一部关于党内机会主义发展史的专史著作。”[3]159蔡和森研究党内机会主义,既研究了中央领导层的机会主义发展史,还探讨了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机会主义发展史,对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作了一些研究。蔡和森按照时间线索梳理史实,使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形成、发展、破产的脉络更清晰地展现出来了。作为党史研究教父级人物,蔡和森在党史研究方法上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严密、谨慎,但是史学工作者也应该注重语言的通顺与优美性,这点是蔡和森著史的薄弱之处。

三、蔡和森的《论陈独秀主义》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会议上,蔡和森作了《在党的第六次代表大会上讨论政治报告时的发言》的发言,在共产国际1929年5月20日的莫斯科社会科学院举行的关于陈独秀主义的讨论中,蔡和森又在中共六大发言的基础上作了《论陈独秀主义》的发言,1929年底在莫斯科步兵学校中国俱乐部,面对中国学员,蔡和森作了批判陈独秀主义的发言。1930年底,蔡和森根据这些发言,整理写成了《论陈独秀主义》的长篇文章。这篇文章非常深入地揭露了陈独秀主义的错误实质及其表现,有学者认为“蔡和森研究‘陈独秀主义所达到的广度、深度,至今还是极少有人能超越的。”[3]260“《论陈独秀主义》,二万字左右,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思想、路线的产生、发展、影响以及根源、性质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这是一篇陈独秀机会主义史的史学论文,也是这方面的政治论文。”[3]238

陈独秀主义是什么?“是中国革命运动和工人运动中之机会主义和孟塞维克路线之典型的代表。”[2]1008用通俗的话来说,对形势错误的估计,对国民党继续采取妥协退让方针,限制工农运动发展,否认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必要性,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

在论述陈独秀主义的形成过程,蔡和森认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923年党的三次大会之前后建立了他的孟什维克的路线之一般的理论基础;1926年3月事变前后至武汉时期建立了他的机会主义的实际策略;武汉失败至六次大会时,是他动摇和消沉时期;1929年中东路事变后,进到公开的反对共产国际和中共的总路线,由取消主义进到“资产阶级工党”之叛逆的社会民主党地位。”[2]1009四个阶段的独特分析,是蔡和森对陈独秀主义的深刻认识。

“八七”会议后,陈独秀被剥夺了党内的重要职务,这让陈颇为不满,他写了一系列文章来攻击中共“六大”、“八七”会议以来的路线,攻击中国革命。《论陈独秀主义》主要是蔡和森对陈独秀关于中国革命动力的认识、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错误的认识、“二次革命论”三方面的批判。陈独秀等人代表的并不是无产阶级,“代表中国式的贵族工人和被资产阶级影响的工人”[2]1025,他们看不起中国工人阶级的努力。

蔡和森在《论陈独秀主义》一文中深刻指出:“他们不能正确地了解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及过程。”[2]1036陈独秀主义对革命动力的估量不正确,忽视无产阶级的领导,把权力让给资产阶级,忽视农民的重要性,不赞成土地革命,而偏向于与汪精卫达成联盟;夸大资产阶级,看不见封建残余势力,“没有革命转变的观念——资产阶级民权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2]1035,陈独秀在其文章《资产阶级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和《中国国民革命和社会各阶级》中,鼓吹资产阶级的力量比工人雄厚,夸贊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他同俄国的少数派一样,把资产阶级民权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截然划分为两个不相连续的阶段,即现在既然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工人阶级只有帮助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以后,再来实行社会主义革命。”[2]1013这是蔡和森对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的深刻批判。

这些错误又是怎么造成的呢?蔡和森认为,这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他自始至终是站在左翼民族资产阶的立场上来影响中国革命的无产阶级。”[2]1014大革命的失败,正是陈独秀机会主义错误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何才能有效地在党内克服和肃清陈独秀主义的毒瘤,蔡和森指出,“首先要求对于革命的性质,目前阶级关系的变迁,及革命发展的形式有正确的了解和估计:对于这些主要问题的丝毫错误都是帮助了陈独秀主义。”[2]1035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虽然很长,但是他拥有优越的国内国外环境,无产阶级取得领导权,土地革命的深入,革命力量的壮大,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民族革命运动的高涨,这些都对革命的胜利起到了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应坚决地明确地站在列宁主义和共产国际的路线上,来执行中国革命目前阶段上的任务。”[2]1036蔡和森认为,陈独秀主义不是单独存在的,他有其左右手——托洛斯基主义和鲍罗廷主义。克服错误思想的关键,在于“全体党员站到共产国际的列宁主义路线上来”[2]1037。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论述,蔡和森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尽量做到不偏激、不过失。他并没有对陈独秀全盘否定,对他的机会主义错误,蔡和森是用强硬的态度来批判。但他也谈到,在郑州被唐生智占领后,陈独秀已醒悟此前北伐政策之错误。说明了陈独秀并不是一味地错误,也有觉醒的时候。也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在革命早期的历史功绩,肯定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之一。蔡和森对人物的评价,实事求是,不偏不倚,这是值得党史研究者学习的。《论陈独秀主义》全面记叙了陈独秀主义的发展过程、阶段及其主要表现,它是《党的机会主义史》的续篇,对陈独秀主义史的专门研究,在中共党史史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蔡和森研究党史,他是开创者,还处于萌芽阶段,必定会造成党史研究的不足。同时这篇文章,政论多余史论,使党史研究工具化现象尤为突出。

四、結语

蔡和森作为中共党史研究的先驱,他对党史的产生和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指导思想和研究实践具有深刻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别是他的党史著作《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不仅开创了党史研究的新篇章,而且阐明了党史研究的极端重要性,还为后人在研究党史上提供了史料基础和借鉴范例。当然,由于历史条件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当时党还处在幼年阶段,党史研究的规模有限,他在党史研究方面也难免带有历史的局限性,党史的政治性质也大于其历史性质,有些材料的引证或言论有不当之处。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否定他对党史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注释:

①曾长秋认为,“蔡和森开创中共党史学的研究领域”,“蔡和森阐明了中共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对象,对党产生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党的发展阶段和工作情况、党的组织机构及路线方针政策、党内生活、党在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经验教训及革命发展的规律等,作了较系统和详细的阐述。”见曾长秋《蔡和森对中共党史学的贡献》一文(发表于湖南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编写的《毛泽东思想论坛》1995年版第2期)。周一平认为,“蔡和森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马克思主义先进分子在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的作用,强调要用马列主义来指导中共党史研究。这使中国共产党的党史研究在一开始就端正了方向。”见周一平《蔡和森著〈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研究》一文(发表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的《史林》1992年版第2期)。

[参考文献]

[1]王继平,李永春,王美华.蔡和森思想论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蔡和森文集:(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周一平.中共党史研究的开创者:蔡和森[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4.

[4]中央档案馆.中共党史报告选编[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文格)

Abstract:Cai Hesen,a great revolutionary proletarian, statesman and theorist, wa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leaders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CPC). He was also the first person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CPC. He wrote some classical articles and reports, such as “The History of Communist Partys Development” “The History of Party Opportunism” “On Chen Duxius Doctrine”. Not only did he describe CPCs early revolution vividly, he also incisively analyzed the nature, mission, platform of CPC and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s well as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 He researched all kinds of opportunism within the party, especially the nature of Chens right opportunism, which was profoundly analyzed in terms of its performances, causes and harms. In conclusion, he has mad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of CPC history.

Key words:Cai Hesen;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猜你喜欢
蔡和森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蔡和森建党思想暨蔡和森诞辰126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隆重召开
论蔡和森、李富春革命家庭成员赴法勤工俭学之原因
近十年来国内蔡和森研究动向
二○一二年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
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
二○一○年中共党史研究述评
蔡和森李立三最先提出处置夏、马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