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词眼 扩充意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例

2017-09-06 02:26:30谢玲娟
教育家 2017年28期
关键词:词人赏析苏轼

文 | 谢玲娟

细嚼词眼 扩充意象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例

文 | 谢玲娟

古典诗歌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不当做法。一种是把诗歌当成文言文来教。另一种做法是只重视理性分析,忽视感性体验和自我领悟;除了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外,就只有对诗体结构的解析和对表达方式的概念化处理。以上做法明显背离了诗歌教学的基本原则,势必会破坏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原则,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应怎样把传统文学的精髓化为学生的切身体会呢?

恰在此时,学校进行了课题研究,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带着这份心境,做了如下尝试:按照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通过对诗眼词眼的品读想象,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领学生进入快乐的古诗文学习的园地。

《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苏轼才华横溢,平生抱有报国立功的信念,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年已四十,时值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多次进攻边境。词人在上阕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出猎图,下阕刻画了一位老当益壮、忠心报国的英雄太守形象。这首词含蓄蕴藉着豪情,洋溢着词人的雄心壮志和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东坡的内在精神,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狂”是关键。因此教学目标确定为体会真情出质文,悟关键字词,适当想象,体会词作表达的感情;合作、交流,认识词人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案例过程

学生课前预习。阅览相关材料,了解词作背景;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

主要教学环节。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听配乐朗诵,个体朗读;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设问题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

(1)通读全文后你觉得可以用文中哪一个词来概括词人?(2)理解“狂”的意思。(3)具体可以从哪些语句中读到词人的“狂”?(4)词人的“狂”是对什么的狂?

其中,第三个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回答异彩纷呈:

“首句‘老夫聊发少年狂’,作者写这首词时刚刚四十岁,开篇就坦然地称自己是‘老夫’,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叹老,而是不服老。‘老夫’‘少年’对比鲜明,毕现一位英姿飒爽的老将形象。从‘少年狂’中可以看出苏轼的精神状态豪迈狂放,在统领随从出猎时,年轻时的豪情便一触即发。”

“‘左牵黄,右掣苍’这两个短句,节奏轻快,也传达出了苏轼在出猎时的快意心情。用‘黄’代黄狗,用‘苍’代苍鹰。‘牵黄、擎苍’本身就是一种豪迈的举动,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感觉,使全词有声有色,动感十足。”

“我从‘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读到了场面的狂荡。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头上戴着锦缎帽,身上披着貂鼠裘,这是苏轼的随从人马,也就是‘千骑’的打扮,可见出狩猎队伍阵容的整齐、气概的英武。‘卷’既写出了大队人马席卷而来、呼啸而过的声势,又渲染了围猎场面那种紧张热烈的气氛,好像一阵狂风卷过原野平冈,就是所说的一字传神吧。”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尚’指更加,显得豪气逼人。作者肯定地告诉自己和他人:自己虽然两鬓斑白并无妨,仍有酣胆肝肠,虽为老夫可一腔豪迈不减当年。‘霜’喻指白发,使我联想到李白的佳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人老心不老,这是直抒不服老的壮心,用反问语气更增加了感情的力度。”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三句中,由‘挽’到‘望’到‘射’,三个一气呵成的动作,构成一个雕塑感很强的特写镜头,我仿佛看到作者挽弓射箭的壮举。他希望一箭射落象征侵略的恶星天狼,驰骋沙场,收复中原!”

在这个品读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狂”贯穿全篇,并能从关键字词上赏析,从多角度揣摩鲜明的对比、精彩的比喻、强烈的反问、巧妙的典故以及作者满腹的爱国热情与豪迈的英雄气概。我适时提出这首壮词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苏轼把词中历来软媚无骨的儿女情换成了有胆有识、勇武刚健的英雄气。学生深有感悟,纷纷总结自己刚刚赏析的方法,其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第一,品析生动、形象的字词,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揣测词后的深层含义;第二,投入感情朗读,并加入充分的联想和想象。

(三)巩固训练,赏析苏轼一首其他风格的词作《浣溪沙》。同桌合作,读并体悟《浣溪沙》,自我探究发现。让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结合感受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

很多学生改写得很好。如“飘飘落落中/路过杨柳东岸乍见/枣花不定/犹如人生浮萍又起/辛勤多日的蚕/只为吐尽口中最后一缕丝/家家户户缫车响/共谱农民交响乐/古柳下人着牛衣吆卖黄瓜/有点困 有点累/只因酒酣路艰辛/路漫漫其修远兮/何处才是我的家/艳阳高照思蜀茶/民风淳朴讨口茶/敲门 敲门/可有人家?”

用改写的方法,既能引导学生剖析这些珠玑妙语,探求并欣赏其哲理美,体会诗人的志趣,又能用“迁移重组”的方法对古代诗歌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对精炼关键的语句进行扩展充实。

教学反思与延伸

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不是由教师传递、告知,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通过互动学生能读进课文,紧扣关键字词挖掘文本中丰富、深厚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能归纳一般诗词赏析的方法,运用发散思维再进行有效创作,有所获、有所得。

学生读完自己写的内容后,需增设学生互相点评环节,通过“读、写、说”结合来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赏析他人改写的作品也是对东坡文化的另一层体悟。

古诗的意境是深邃的,学生往往较难领悟。比较阅读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以诗析诗,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能自觉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如能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将有利于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品读。“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在本课教学中,我提醒学生将初夏富有季节性特征的具有浓郁农村气息的事物与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紧密联系起来去创作,将学生的想象、思绪继续向深处延伸;分析、提取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为准确、全面改写诗歌奠定基础。

改写的过程是一个重新构思的过程,是一个重新剪裁、重新布局的过程,是一次有难度的写作训练。要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情节,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古代诗歌的内容和体例进行大胆创新,改写成构思奇特、意蕴深刻的文章。在内容上,要体现原作精神,也可对原作酌情改变,但绝不是另外写一篇文章。一般方法有:变换人称,将原诗改为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变换写法,故事新编、情景片段、精彩对话;变换体裁,可改编为散文、小说、剧本、书信、MTV分镜头、童话等;改变结构,如倒叙改为顺叙,插叙改为顺叙等。

另外,把诗歌改成记叙文,要注意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改写时要在合理想象的基础上,补写出诗歌所蕴含的情节。诗歌的语言跳跃性较大,改写时必须注意情节的连贯。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东坡中学)

责任编辑:孟令豹

猜你喜欢
词人赏析苏轼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从善如流
词人的职业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8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早梅(节选)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林逋梅妻鹤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新东方英语(2014年1期)2014-01-07 19: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