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邢晓凤
肩负使命,做东坡文化的传承者
文 | 邢晓凤
>>华夏苏东坡文化传播中心、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东坡学校工作委员会理事长吴健
在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散落着无数的奇珍,它们共同汇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在这灿若繁星的文明史里,苏东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折射出中国文化人的情感世界和事功世界,他犹如一颗斑斓的七彩钻石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辉映着千年的文化天空。苏东坡一生走过了无数的地方,走到哪里,他就把会心与微笑留在哪里。
千年的风雨沧桑,东坡文化历久弥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苏东坡的价值。为诗为文,他是我们景仰的大师;为人为官,他是我们学习的典范;直面艰难困苦,他为我们书写了生动的教材;丰富人生,他为我们提供了千年指南。从苏东坡身上,青少年学子可以学习他“奋厉当世”的人生理想,官员们可以效法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知识分子可以学习他坚持真理不阿不媚的可贵品质与不断追问探索的执着精神。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可以学习苏东坡于细微处追逐生命的快乐。东坡文化就像一朵朵蒲公英,风将他们吹到哪里,文化的种子就种在哪里,他们就在哪里落地生花!
因缘际会,作为东坡文化的爱好者,吴健和尧军两个在波澜壮阔的“文化海洋”沙滩上拾贝的“苏粉”就这样不期而遇了。于是,一个 “文史哥”携手“理工男”,利用工作之余,共同演绎了一段寻觅东坡文化的传奇。
人与人的相遇需要缘分。有些人,一相遇便是一辈子,相伴一段旅途后,彼此在风雨中走散,山一程,水一程,谊系千里。因为思维品性、灵魂与志趣高度契合而彼此珍惜,用时间沉淀下来的浓厚感情做一辈子的朋友兄弟——吴健和尧军便是如此。
十年前的2007年,三苏故里四川省眉山市组织“东坡足迹万里行”文化考察活动,活动历时48天,行程万余公里,足迹遍及十一个省,考察了包括凤翔、开封、定州、蓬莱、诸城、阜阳、徐州、常州、扬州、镇江、宜兴、湖州、杭州、惠州、儋州、黄冈在内的16个城市的数百处东坡遗迹。
作为土生土长的眉山人,吴健从小受东坡文化的浸染,热爱文学,周围的亲友很多都是东坡文化的学者,家里有丰富的藏书。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坡迷”,吴健收集了很多东坡文化的相关史料和书籍。当他得知“东坡足迹万里行”这个活动后,主动申请加入,作为一名志愿者,自费随同考察团陪跑。在东坡终老地——常州,吴健遇见了同样是“东坡迷”的“东坡足迹万里行”志愿者尧军,学理工科的尧军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崔铭副教授写的《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深受感染和影响,从此爱上了东坡文化,并一发不可收。
两个“东坡迷”在常州初次相遇,便一见如故。有时候,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常州是东坡生命的终点,却成为两位“东坡粉丝”生命与使命的新起点,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从此,他们怀着近乎朝圣的心态开启了传承东坡文化的“文化之旅”。
累并快乐着。考察团的行程安排非常紧凑,两人发现苏轼到过的很多省份不在行程之内(比如甘肃、重庆、江西、广西),即便是考察团去到的省份也无法做到无处不去,仍有不少遗迹地没有涉足。
两人既为参加了这样有意义的活动感到开心,为相识感到幸运,同时又略感遗憾,于是二人约定:用三年时间,系统、全面地重走一遍东坡路!
一个人一旦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他开路!吴健和尧军从此奔走在传承东坡文化的大道上,一路繁华,一路驰骋。
吴健和尧军开启了重走东坡路的旅程,在这过程中,两位寻访者发现有很多学校都在自发地默默传承着东坡文化,虽然这些学校情况各异,有的学校地理位置优越、校园基础建设完备,学风浓厚;有的学校地处偏远、学校基础建设薄弱,教学质量和师资及学生素质都相对落后。但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些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无一例外都与苏东坡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热爱这位志向远大、才华横溢、爱国忧民、乐观旷达的大文豪,并把这份热爱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
吴健和尧军行走在这些校园里,东坡文化元素随处可见,令他们感慨的是:有的东坡文物遗存就矗立在校园里,或是一座苏东坡的塑像,或是一面东坡诗词墙,抑或是与苏东坡有关的校歌校训等等,不一而足。如果将这些散落的文化之石捡拾在一起,筑建一座文化长廊,那必将是一道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亮丽风景线,利在千秋万代!
一路走来,一路被感动着!特别是在寻访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令他们记忆犹新,一次是广东惠州东坡小学的学生们在歌唱《 东坡,东坡,我最棒》的校歌时,孩子们稚气而又自信的表情;一次是在探访江西修水来苏村小学时,在教室外,正好听到一位副校长正在给孩子们讲述苏东坡途经修水的故事。这些看似很微小的细节,却犹如涓涓细流,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就是这些伟大而无名的文化传播者,将他们对东坡的热爱一点一滴地浸润到教学中,他们默默地以弘扬和传承东坡文化为己任。作为“东坡粉丝”的两位寻访者被深深地感动了,但同时让他们心痛的是,这些传承东坡文化的学校因为没有组织,始终处于自发的状态,散落在五湖四海的零散的知识,鱼龙混杂,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有的缺乏东坡文化的基本图书资料建设,有的在东坡文化校本教材的编写体例和质量上尚待提高,甚至存在一些错讹。
吴健和尧军心中升腾起了一份强烈的使命感:他们觉得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这些学校,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共同推进东坡文化的校园建设。他们要打造一根强韧的丝线,将这些散落各地的东坡文化珍珠细细串起,重新打磨,让它们绽放传承育人的光泽。
2010年,吴健和尧军携手注册成立了华夏苏东坡文化传播中心(以下称“传播中心”),这是一家文化类非企业单位,也是后期设立的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东坡学校工作委员会的执行机构。传播中心的宗旨是积极开展各项东坡文化服务活动,推动和促进苏东坡文化传播和保护事业的发展,资助、扶持、推动东坡文化产品事业的发展,弘扬与传播东坡文化精神。
2012年,在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时任会长张志烈教授的支持下,中国苏轼研究学会成立了“东坡学校工作委员会”(以下称“校工委”),尧军出任首届理事长。
机构和组织的建立,更加有利于联系和团结全国的东坡学校。在此过程中,传播中心和校工委的工作也得到了相关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国教育学会、文化界和苏学界专家学者、苏氏后裔宗亲、企业家的关注和支持。近年来,校工委一直致力于东坡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孜孜不倦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活动:
联谊交流活动 自2011年开始,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性的东坡学校联谊交流活动。至今已举办三届,举办地分别是眉山、黄冈、宜兴。每一届都有确定的主题。第四届将于2017年在眉山举办。
推动“六校建设” 相对统一“东坡学校”的内涵和外延,需要制定一定的标准。经与各东坡学校商议并结合实际,传播中心和校工委倡导进行“六校建设”,即建设有东坡文化特色的校歌、校训、校刊、塑像、校本课程、校园环境。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六校建设进行必要的引导、指导与资助。
推动教育交流和培训 2014年,推荐优秀东坡学校和优秀教师参加在四川泸州举办的首届“地方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高峰论坛暨全国中小学“东坡文化进校园”教学展评活动。同年协助儋州市教育局、儋州市第一中学,举办东坡文化进校园系列公益课程:教师心理辅导及督导活动。
2016年,“校工委”积极组织东坡学校参加在河北省高碑店市进行的由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支持、中国好课堂(上海)研发中心主办的“中国好课堂”(分组合作)教学管理高级研修班。
2016年,协助眉山市教育局邀请著名教育专家,在眉山市第一小学进行专题讲座“:聚焦课堂 改变课堂 享受课堂——走进中国好课堂”。
2017年,积极组织东坡学校美术、科创教师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中小学创客课堂培训研讨会,学习3D打印创作。
资助东坡文化建设 作家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2013年,传播中心资助三苏祠博物馆10万元建立传播中心藏书阁,并自该年起每年捐助2万元进行图书资料建设,以10年为期。捐助八所东坡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眉山东坡小学、宜兴东坡小学、黄冈东坡小学、阜阳阜纺小学、诸城东鲁学校、儋州一中、宜兴东坡中学、郏县三立国际学校)的“仰苏书屋”图书室并授匾,每所学校按照1万元的标准捐赠图书,其中已完成6万元,今年年底将全部完成。向儋州一中、儋州中和镇中心校、诸城东鲁学校、郏县三立国际学校捐赠东坡雕像,耗资近20万元。
自2011年开始,传播中心连续五年捐助江西修水来苏村小学,并为该校捐挖了一口“东坡井”以解决孩子们的饮水问题,同时为学校捐赠了多批图书、体育器材等。除此之外,传播中心还资助出版了一批专著、专刊:《 苏轼成语漫话》《双井黄庭坚》《苏轼研究学会·三十周年回顾》《苏洵研究(全国首届苏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苏辙研究(全国首届苏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载酒亭》等。据不完全统计,捐赠上述项目金额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办刊 自2015年开始,在四川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的支持下,传播中心创办了《东坡学校》内刊。内刊主要接受东坡学校师生的投稿,作为大家创作和交流的园地,至今已刊出四期,全部免费向各东坡学校及有关单位赠阅。
>>吴健与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尧军(左)在海南儋州中和镇东坡井旁合影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则是弘扬、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目前全国各东坡足迹地已有60多所“东坡学校”,有些地方是苏东坡曾在此任职,有些是他贬谪之所或行经之地。论时间,长则数年或十数年,短则只有几个月或几天,但无论驻留时间长短,它们有一个共同点便是:苏东坡都与当地结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留下了一笔笔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精神遗产。这些学校或以“东坡”冠名,或以传扬“东坡文化”为办学特色,如今“东坡文化”教育已深入人心并成为校园文化靓丽的风景线。继承东坡这笔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是“东坡学校”的荣光;传扬这笔遗产,则是“东坡学校”应有的担当和义不容辞的责任。知东坡,方能爱东坡。
在东坡文化走进校园的实践中,华夏苏东坡文化传播中心功不可没,这是一个爱东坡、懂东坡的文化团队。这些年来,在各东坡学校的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传播中心和校工委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东坡文化的传承中去,踏踏实实地做了一些工作和探索。
正是在传播中心和校工委的积极倡导下,各地的“东坡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东坡文化”进校园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并已积累不少先进经验,切实提高了“素质教育”。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将学校特有的无形精神文化与东坡的历史渊源以及有形物质环境有机结合,发挥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东坡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增强对乡土文化、传统文化的感知、理解和传承使命感。许多珍贵的东坡遗址遗迹在校园内外得到师生的精心保护,而学生也在耳濡目染中直观地感知到东坡文化。
随着“东坡文化”的传承,传播中心和校工委也在逐步成长与成熟。2017年初校工委完成换届,由吴健先生任本届理事会理事长,同时增选的副理事长苏洪先生、陈剑先生都是热心东坡文化、关心教育事业的知名人士!
在谈到今后传承东坡文化、东坡学校工作时,吴健理事长深感,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给了我们民族用传统文化固本铸魂的原动力,同时也感到越深入参与越觉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边无涯。东坡文化深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里,在传承中不仅需要有热情和使命感,同时还需要积极寻求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眉山、黄冈、惠州、儋州教育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并与所有参与者一起认真学习、研究和探索新时代下的有效方法。诚如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如何系统、科学、持久地将以东坡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注入东坡学校文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是本届理事会今后需要继续探索、继续实践的课题。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如今“,东坡文化”已在华夏大地和东坡学校美丽的校园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在东坡精神——“真善美”的感召下,一代青少年正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未来,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起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