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商业企业企业文化模式的转换

2017-09-06 00:44刘谦
商业文化 2017年20期
关键词:商业文化企业

文/刘谦

新时期商业企业企业文化模式的转换

文/刘谦

纵观现代企业发展史, 企业文化历史地形成自己的模式,这种模式形成于诸多个体企业建立、发展的过程,并成之为经济发展的内在环境,最终决定着经济持续发展的后劲。商业企业是位处流通环节的特定企业群,其一方面承担着生产企业的社会价值实现,又承担着社会大众消费的商品与精神的双重服务,在自身企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同样历史地养成自身企业群体的文化风格,成之为商业企业文化模式,这种模式一维地历史地审视,保持着内在的自利性、本位性和大众性。然而,就像达尔文所说,得以生存的不是最强大的或最聪明的物种, 而是最善应变的物种,面向未来社会的更加文明,商业企业更应是商品服务基础的精神关怀,其文化应是在注重人之为人的精神关照下的模式转变。转变的路径也就是商业价值观的时代确立; 就是商业企业文化的综合创新; 就是教育与学习水平的提高和商业品牌的积极打造;就是商业典范的树立及其社会示范。

商业企业文化的现实审视

企业文化就个体文化来考察,是企业在建立、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制度、行为模式,以及内在经营理念与道德规范,正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管理学教授威谦·大内所说:“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性、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动模式并把其传达给后人”,其中最为根本的是经营理念和价值准则,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而企业文化因个体的不同,内在地都有自己的特质,但从联系的整体的角度来考察,个体的企业文化普遍地带有行业特征,商业企业文化就是商业企业在商品购销调存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行业

价值追求及其行为方式。商业企业文化作为行业文化,历史地形成自己的特定内涵,并历史地形成现实的自利性、本位性与大众性特征,从而形成以自我利益最大化为价值目标,以规范行为为手段,以大众消费拓展为营销策略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典型的文化模式。

(一)商业企业文化凸显着自利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企业文化区别于农业与工业企业文化,日益凸显着自利性的文化特征。企业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经济组织,逐利是其本质特征,也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先决条件,商业企业作为企业当之无愧地要以自利为价值选择与经营的思维起点。但是,商业与农业不同,在中国重农抑商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是生存的根本,以农耕为背景的儒家文化更强调农业的自足价值与社会稳定价值,而认为商业是处于末位的行业,其完全是低买高卖,贱买贵卖的逐利与自利。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履行为社会劳动的实现职能,但内在的驱动是利润的分割。而工业企业作为第二产业的主体,虽然也以追求利润的自利为内在动因, 但依托的是自然原料与材料的改造,其直接的来源是价值创造。商业企业比起工业,虽然也有商品价值的追加,但通常通过价格的分配功能来实现自利与社会财富的分割,从而表现出更多自利性经营风格。

(二)商业企业文化展现着本位性特征

商业企业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处于中间环节,不论是零售企业、批发企业、仓储物流企业,其经营业务的核心是购销的中间流转。就此,商业企业自利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利润总额的分割及其衍生的工商、商商和内在管理的博弈,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经营行为的本位性特征。

就生产与流通相互联系来说,生产的利润空间在售价一定的情况下,其开拓空间在理论上是无穷大的,其既可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来压缩成本以相对扩大利润,又可提高科技创新创造新产品以横向扩大收益区间,还可以新技术创造低成本的新材料。而商业从产销方面来看,在市场售价一定的情况下,在卖方市场的情形下,扩大利润只能通过压低进价成本,以增加社会平均利润的占有量。为此,商业企业在购进的业务过程中,表现的文化范式就是商业本位性,很少考量生产主体的利益兼顾和增进。

就流通环节商业企业内在相互关联来看,商业企业文化也表现着本位性行为特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商业的经营规模,或者说销售额是一定的,其原因是收入与人口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量。而流通领域的商业企业不同于工业,其市场进入的难度相对较低,只要具有一定的资金,小到街边小贩,大到跨国公司,都可准入经营。就此,在卖方市场的情况下,商业企业的现实竞争远远超过其他行业。而商业企业在此业内竞争的情况下,很少能在市场细分下着力于深度的联合,面对国外跨国商业企业的市场进占,显得竞争乏力,举步维艰。就商业企业行为文化分析,就在于时下商业企业各自为战的本位性。

再就商业企业内部规范经营考察,商业企业文化还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本位性。在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由于自利性在内部管理上体现为所有者与经理人的利益追求,本位性体现为所有人与管理者利益最大化。而商业企业在外在环境一定的现实条件下,其进销已经框定,那么,所有人与管理者就会转而在内部寻求成本费用的节约,但商业企业无生产费用的相对节约,只有人力成本的相对节约,商业企业上层就强化企业的内在规范,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体现出为企业利益而相对压制职员利益的本位性特征。

(三)商业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往往表现出经营策略的大众性特征

在现实的商业企业经营中,往往出现一种大众性现象,也就是大多数社会群体的共性产品应有尽有,唯独个性化、独特性的少量商品无人经营,难以寻求。比如,老年人的鞋帽、服饰很难在一些商店买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商业企业文化的大众化特征。在商业企业的经营中,市场占有率及其规模化经营极其重要,只有一定规模的销售额,商业企业才能实现规模经济,也具有一定规模的销售额,商业企业才能实现财务的标杆效应。为此,商业企业在市场的竞争中,策略上就瞄准群体性的大众化商品营销,而忽略了个性化的独特性商品及其深具文化内涵的附加价值考虑。

现实地观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企业群体在经营过程中表现出价值的自利性追求,表现出行为方式的本体性风格,还表现出营销策略的大众性常态。而这些特征正可表征现实商业企业的现实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具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但面对未来的文化进步与社会文明,其又日益显现出时代转换的要求。

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要求

任何时代的文化都是多样化的统一,都是先进文化、支流文化和逆流文化的辩证统一。但是先进文化在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引领时代潮流,推动社会发展的先导性作用,决定着一定时代文化的性质。现时代的中国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及其价值导引下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商业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具体样式,虽然具有自个的特质,但也内涵着社会主流文化,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必定要顺势而为,着实地进行时代的转换,客观地要体现人本关怀情形下的利他性、社会性和针对性。

(一)现代商业企业在价值追求上要有利他性

商业企业追求的是价值最大化,这种价值最大化跟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区别就在于商业企业的社会效果不仅

是财富的增值,而且还包括社会责任的承担及其承担情况下的社会认可。从价值规律的原则来看,就是商业企业在等价交换的过程中,其供给的不仅仅是商品的内在经济价值,而且,作为现代服务业的行业成员,其附带奉献的还有社会服务,并在社会服务中相应地获得社会的认可与推崇。现代商业企业在商品等价交换中获得利益的基础上,自觉地服务于社会的这种服务行为就是商业上的利他,其价值观的时代转变首先就是原先经济利益的利己转换为商品等价值交换基础上利他兼顾与追求。而且,现代商业价值的利他性转换还表现为利他与利己的次序更换。有史以来,商业企业的逐利性使其价值排序是先为自己后为他人, 但现代商业利益观念要转个方向,要有“让人得利我得利,与人方便我方便”的外在性利他的价值理念。这种先利他后利己的价值导向选择表征着商业企业的人本关怀。现代商业的利他性还进一步表现为利与义,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中的经济利益舍弃与社会利益的执着。就像论语所言:“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也,从吾所好。”

(二)现代商业企业在经营行为方式上要体现社会性

社会性的本意是指人是社会人,人只有在社会相互关系中才成为真正具体的现实的人,人只有在群体性相互关照中才会实现自身社会价值,“在市民社会中,每个人都以自身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来都是虚无。但是他不同别人发生关系,他就不能达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为特殊的人达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过他人的关系就取得了普遍性的形式,并且在满足他人福利的同时,满足自己”。与自然人一样,商业企业作为社会法人也是在与生产、消费及流通自身等社会主体相互关心下才成为有意义的社会组织。就此,在现代社会中商业企业必然要突破本位性思维惯性,代之以商业与生产、商业与商业、商业企业内在共赢的社会性关注。商业企业在社会化服务业中,其服务的首要内容是对生产的服务,通过商品的适时购进,使生产的社会商品价值得以及时的社会实现,商业企业的经营行为不要把生产者仅视为利益的博弈,更要着意生产的服务,促使商业在服务中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也在其发展中得到充足与对路的货源。

商业企业在商业与商业的场内关系上,历史的惯性思维是把对方作为竞争对手,认为商业与商业之间的利益是不相容的。在这种情形下,其行为方式就是“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自我完善以打败对手,而且,商业企业自强往往也通过弱化或者相对弱化对手来实现自利目的。但是,随着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倡导,商业企业的场内个体应执行一种共赢得利的行为规范,要从行业总和利益出发来相互关照与整合以实现行业进而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在商业企业内在行为规范上也必须与时俱进地体现社会性要求。其一,商业企业个体的内在职工与企业主和管理者,在现有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等级上与利益上的差别,体现企业内部分配上也就是事实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是不可消除的。但在社会先进文化的价值关怀下,应有一个度的约束,必须在企业利益增长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力求避免把管理者的利益增进建立在损害受管理者的基础上。其二,随着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商业企业职工的利益更显得多样化,精神文化的需求与自由度的提高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商业企业在行为方式上要更强调精神需求与时间充分自由的社会性要求,这种社会性的要求也就是商业企业职工在经营活动更要强调企业内在精神文化关照和自由时日的充分保障。

(三)商业企业面对生产与生活的社会服务,要体现个性化的针对性要求

商业企业作为流通环节的现代服务业,其历史性的进步既体现数量方面的要求,也体现质量方面的要求。在数量上也就现实中的规模化经营及其规模效益的谋取,质量方面,也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而且像马斯洛所说,遵循着由低向高的刚性方向发展。其需求的向上发展趋势是不断地凸显个性化要求的满足。在未来的商业经营策略上,应注重大众性的数量,但更应注重个性化的针对性,理由就在于个性化的独特需要是商业企业的潜在市场,也是未来商业服务拓展业务的创新方向,而且,个性化的不断挖掘也是形成大众化规模经营的必要求件,没有个性化的持续追求,也就不可能有新市场的不断开拓。

为此,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文化的进步必然要求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着力进行时代的转换。转换的基本要求就是商业企业的自利价值观要升级为他利性,商业企业的行为方式要从利己性转为先行利他而后利己的社会格式;还有就是在商业企业的消费者服务务必从服务性上体现数量与质量要求,特别是参照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提高,从个性化的经营不断造就出新的服务内容与品牌。

商业企业文化模式时代转换的途径

面对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要求,商业企业文化必须因势而为地面

向未来,立足现实,着力推进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转换的方向与途径就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突破,在古今中外相结合中继承与创新商业文化内容与形式。推进的主要路径就是内在地提升商业文化教育与学习水平,外在地打造商业企业文化品牌,树立现代商业企业典范。

(一)商业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及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现代企业文化,对应于为绝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进步,实质上是一种人本位的文化模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与宗旨就是要从以财物为中心转为以人及其人对人的服务为中心、以保障群体的存在与发展为中心,这是社会发展从人的依附进化到物的依附,再到以平等民主为特质的人的存在、发展与自由为主题的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商业企业文化的时代转换的切入点与逻辑始点就是强调人的第一要素作用,强调人的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更重要的是目的。对商业企业内部,要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与保护,把员工作为雇员转为创造者、合作者、支持者与协作者;对外,在购销的经营过程中,始终强化社会人与社会性主体意识,把生产供给者、流通关联者、社会消费者看成是相生相成的合作者与共赢者,在实际经营行为中,致力于先人后己的原则,守住我为大家与社会、大家与社会为我的底线。

而以人为本企业价值观践行的突破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为主要代表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诸多企业制度中,人类不断地总结与优化,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限责任公司制因其内在的利益分配的集体原则与经营的分权约束使其更具现代意义的法人价值,而面对外在的优胜劣汰环境又能相当程度地促进人本关怀的认可。对此,商业企业作为企业,通过建立与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崇德讲信要素, 在其践行的过程中不断地突破经商为私的思想桎梏,进而渐进地促进现代商业以人为本价值观念的养成。

(二)商业企业要把握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商业企业文化的综合创新中推进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

商业企业文化模式转换的更深层次内容是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在商业企业文化古今中外之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得以实现。其一,文化的发展都有历史的继承性与民族的独特性,“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中国虽然几千年的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但几千年也不乏商业的繁荣与商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历史上的晋商、徽商、潮商和闽商都给后人带来诸多优秀的商业文化传统,商业企业文化基于以人为本的模式转换,就必须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内容;其二,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商业离不世界的商业发展,商业企业文化模式转换必然地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内容,比如,商业企业联销经营、专卖经营都是世界经验的总结与外来商业文化的引进。当然,国际商业企业文化的吸收也不要一味地模仿,毕竟还有一个洋为中用的转化与创新要求;其三,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转化还要有现实实践的总结与提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产力加速度地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要关注社会消费对文化需求的提升与多样化,自身文化的现实总结也就更为迫切。

并且,文化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在商业企业文化古今中外的综合创新过程中,既可以是旧形式的新内容创新,也可以是旧内容的新形式创新。

(三)居高望远,社会各方要积极推进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年树文化,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转换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社会各方务必要站在高远的位置,从商业企业文化教育与学习提高、商业企业品牌塑造和典型塑造等方面来积极作为。

首先,实现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的实践基础必然是商业文化教育与商业企业实践中的学习的教学相长。中国现实中的商业企业相对滞后,归根到底是商业企业文化的相对落后,而商业企业文化的相对落后又归因于中国商业文化教育的不足。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发展是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完善的发展,在此之前,中国长期是农耕社会,在思想意识上重农抑商,对商业文化的教育也就落后于世界。现今,中国是世界经济大国,在发展战略上还要建设文化强国,商业是经济与文化的集中体现,商业企业文化的社会性、基础性教育就摆在世人的面前,务必通过持之以恒的商业文化教育才能提高人们的商业文化意识,真正领会商业企业文化模式转换的要求,最终实现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时代转换。而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与学习相结合。商业企业文化模式转换是实践中提出的命题,也必须在实践中促进,通过商业企业学习型转变,就会强化商业企业在国际性相互学习与借鉴中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商业企业的行为模式,在社会商业文化的教育结合下,朝着现代商业企业文化模式逐步趋近。

其次, 社会必须在商业企业品牌打造与商业企业典型树立上全力作为。一者,品牌是外化了的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对商业企业来说是一种经营方式的独到之处的社会普遍认可,其实质是商业企业文化的先进性的社会公允,其发展的方向往往与现代商业企业文化模式转换相一致。就此,商业企业的品牌化是社会,特别是政府应十分关注的公共服务内容,商业企业的品牌只要符合现代商业企业模式的要求,就要通过公共政策的激励机制加以推进与展示。二者,就是通过商业企业典型的树立,以点带面地推动现代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转换。以商业企业文化的进步来实现其模式的转换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以点到面,以点带面的渐进发展过程。就此,社会在推进商业企业文化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是树立先进的商业文化典型,以此达到举起一面旗召来千千万万的社会积极效应,从而推动商业企业文化模式的更快转换以增进商业企业文化的进步,进而促进社会文化的进步。

总而言之,以自利性、本位性和大众性为特征的文化模式虽然具有现实的存在依据, 但不符合以人为本的时代发展方向,商业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地向具有利他性、主体性和针对性的文化模式转换。转换的现实积极路径就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适时树立,就是商业企业文化的古今中外的综合创新,就是商业企业文化的教育与学习相结合, 就是商业企业文化品牌的积极打造与典型的社会范示。

猜你喜欢
商业文化企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企业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企业
企业
年味里的“虎文化”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