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数据

2017-09-06 00:39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19期
关键词:收费

解读中国经济运行数据

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运行相关数据,一周后的1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专家表示,4月份国民经济延续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中的积极因素在持续增加。

CPI环比微涨 PPI环比首降

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4月物价保持平稳,CPI环比微涨0.1%,PPI环比由升转降,是去年7月份以来的首次下降。

专家认为,数据反映出当前通胀压力不大,物价走势平稳。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4月份CPI同比上涨1.2%,连续两个月回升,但涨幅仍然温和,同时PPI同比涨幅连续两个月回落,PPI和CPI剪刀差进一步收窄,物价形势总体平稳。

4月,CPI环比上涨主要是受非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影响CPI上涨0.18个百分点。受鲜菜和猪肉等价格继续下降的影响,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6%,影响CPI下降约0.1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受清明节和劳动节假期影响,4月份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行社价格环比分别上涨6.4%、3.3%和1.7%,上述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部分地区启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疗保健价格环比上涨0.7%,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房租和装修费用价格继续上涨,带动居住价格上涨0.1%,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03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4月份CPI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平均涨幅低0.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1.90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5%,影响CPI下降约0.73个百分点。

绳国庆表示,据测算,在4月份1.2%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均为0.6个百分点。4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1%,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保持基本平稳态势。

“5、6月份翘尾因素会有所反弹,CPI同比仍有走高可能。”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说,但在总需求并未大幅回暖、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背景下,预计随着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的回调,下半年CPI同比涨幅又会重新回落。全年CPI同比涨幅或将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走势,年内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

PPI同比上涨较多 属恢复性上涨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方面,4月份,PPI环比由升转降,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6%,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1%。从主要行业看,价格有升有降。价格上升的有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则由降转升,上涨0.3%;价格由升转降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下降3.1%、2.6%和1.3%;价格降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分别下降4.2%和0.9%,降幅比上月分别扩大4.1和0.3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4月份PPI上涨6.4%,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而上月涨幅为回落0.2个百分点。绳国庆分析,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4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比上月增加1个。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43.0%,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40.4%,石油加工业价格上涨27.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2.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5.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9.2%。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4.9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76.6%。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分析,随着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从去年3月份开始,工业品价格逐渐上涨,加之去年一季度工业品价格处于近年来历史低位,受此影响,今年一季度PPI同比上涨较多,但仍属恢复性上涨。总体上看,工业领域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部分行业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PPI同比涨幅回落,环比出现负增长,表明PPI年内高点已过,随着企业补库存过程的结束,二季度PPI可能出现逐月回落的走势。

据测算,在4月份PPI6.4%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5.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3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一季度低0.3个百分点,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3%,增速比1至3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

专家分析,增速加快主要是前期房地产市场的延续效应。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邢志宏分析,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2.5%,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比较强的景气局面,很多房地产企业加大了投资力度,很多在建项目仍在进行。

“投资项目有周期性,一旦开工需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目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可以说是这种周期性的延续。”邢志宏说。

今年3月以来,全国超过50个城市出台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等措施,加码楼市调控。其中,北京、广州、厦门、杭州、深圳等热点城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强力升级、严堵政策漏洞;政策调控地域范围从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扩展到一些三四线城市。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向松祚说,从广度和深度来看,此轮房地产调控政策堪称“史上最严”,标志着新一轮房地产调控态势已然形成。

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司长毛盛勇介绍,新一轮调控措施对房价和其他房地产相关指标的影响,可能在4月份以后陆续显现。下一阶段,房地产成交面积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而一些热点城市有计划地加大了土地供应,有利于推动房地产投资的增加。房地产投资增速下一步还有待继续观察。

事实上,房地产投资中的一些指标增速已经出现了回落。比如,房地产投资中占比超过60%的住宅投资,1至4月增速比1至3月回落0.6个百分点。同时,房屋新开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等指标增速也有回落。

相比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和制造业在总体投资中占比更大。从4月份数据来看,投资总体增速虽然略有回落,但也保持了相对平稳,且内部结构正在持续优化。

今年前4个月,房地产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0.1%,拉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同期,基础设施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8%,拉动投资增长4.3个百分点。

用电增长突显活力

5月18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重点介绍了电力、价格运行、去产能、清理涉企收费等方面的情况。

用电量是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据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孟玮介绍,1—4月,全社会用电量约1.9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3.8个百分点。4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约48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增速同比回升4.1个百分点。

从用电结构看,1—4月份,二产用电量同比增长6.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6.7个百分点,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72%。三产用电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4.5%,增速较去年同期回升0.1个百分点,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7.8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刘向东表示,一般情况下,用电量增长和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是行业生产活力的体现。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大头,用电量增加说明工业走稳向好的趋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邢志宏日前也表示,从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中国经济继续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进的力度在加大,好的因素持续增加。

去产能不等于去产量

除了重要经济指标,去产能任务的完成情况也可圈可点。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共退出钢铁产能3170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63.4%;共退出煤炭产能6897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46%。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钢铁去产能数据不包括违法的“地条钢”产能,有关部门还将确保于6月30日前彻底取缔“地条钢”。

钢铁煤炭去产能的积极成效正在逐步显现。如企业效益明显改善,2017年一季度,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利润由上年同期亏损87.5亿元转为盈利232.8亿元。此外,工资社保拖欠减少,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升级。

在去产能背景下,一些地方煤炭产量的增长曾引发争议。对此,孟玮表示,去产能,就是要着力去除低端、无效的供给能力,着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平衡市场供求关系。对于过剩的、落后的产能,要坚决地去;对于安全、清洁、高效、成本低的优质产能,要有序增加。产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和价格变化,由市场说了算。不能将去产能和去产量混为一谈。

“组合拳”严肃降费

近日,相关部委还出台了两个与涉企收费有关的文件:《关于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的通知》和《关于开展涉企收费检查的通知》。

孟玮介绍,针对目前涉企收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不少“含金量高”的举措。例如,聚焦违规设立收费项目等5类突出问题,明确6个重点检查领域,包括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行业协会商会收费、进出口环节收费、金融机构收费、电子政务平台收费和建设领域收费。检查针对2016年1月1日以来的收费行为,将于8月底前完成。

孟玮表示,“这两个文件是我们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打出的‘组合拳’,目的就是要通过清理规范和检查涉企收费行为,努力为企业‘减负’,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季度经济发展超预期,今年6.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很有希望实现的。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把长期的改革工作做扎实,稳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刘向东说。

3000余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

在中观和微观层面,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细胞”,3000余家上市公司以其财报折射出中国经济的新气象、新动能和新机遇。

“未来,‘云轨’会让中国的城市化可持续、更健康。”谈及被业界称为“治堵神器”的“云轨”,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显得异常兴奋。他透露,比亚迪为“云轨”项目5年累计投入50亿元,目前已有汕头、深圳等5座城市开工建设,预计明年将增至20座。

在助力解决交通拥堵等“城市病”的同时,发力公共交通供给侧改革也为比亚迪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公司年报显示,2016年净利润增幅达到78.94%。

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令越来越多产业和企业激发内生动力,成为中国经济值得关注的新气象。

截至4月底,沪深两市3222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年报和2017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16年沪市公司扭转上年营收、利润“双降”的格局,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24.46万亿元、2.18万亿元,较上年上升4.55%、1.29%。

同期,深市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21万亿元、净利润0.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10%、26.39%,增速较上年显著提升。

一连串的数据背后,实体经济出现明显的回暖态势。剔除金融类企业,2016年沪市实体类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18.91万亿元、0.72万亿元,较上年上升5.72%、12.98%,一改2015年负增长8.57%和21.93%的颓势。

与此同时,新旧动能正转换加快。以深市为例,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占比超40%,2016年实现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达2.5万亿元和1971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9.57%和近27%。

夯实创新基础着力新兴消费

今年1月,复星医药宣布投资8000万美元与免疫巨头Kite Pharma共同设立公司,开拓癌症T细胞免疫疗法市场。而根据公司披露的信息,今年一季度其研发费用达到1.98亿元,同比增长37.64%。

复星医药并非孤例。对于上市公司群体而言,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创新基础已成“共识”。

统计显示,2016年深市上市公司平均研发投入超亿元,较上年增长14.74%;整体平均研发强度(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57%,较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

2016年末,宝钢成功“牵手”武钢,产能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宝武集团横空出世。以此为标志,并购重组成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信息显示,聚焦主业做强做精做细产业链,成为沪市并购重组的主基调。2016年150单重大重组中,近130家公司涉及横向或纵向产业整合,交易金额接近4000亿元。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标的资产与上市公司业务关联情况看,产业整合型并购重组占主导地位。以产业整合、产业升级、产业调整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模式,对深市公司业绩提升产生了积极作用。

作为驱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领域也开始呈现令人欣喜的积极变化。

上交所的信息显示,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新兴服务性消费成为消费热点,沪市相关公司2016年营收和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36.82%、15.73%。包括贵州茅台、伊利股份等在内,一批消费类龙头公司以其良好业绩和稳定回报成为投资者心目中的“价值白马”。夯实创新基础、推进产业整合、着力新兴消费。亮眼成绩单折射着中国经济迸发出的“新能量”。

资本市场投资环境向好

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在北京成功举办,逾270项的成果清单为这一倡议描绘出新的蓝图,也为中国经济提供着新的机遇。

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在建筑建材、工程机械、高端装备、能源资源、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和领域,众多中国企业正在融入“一带一路”。

建筑类龙头企业率先实现“一带一路”项目优势对接。其中,仅中国电建就签署了52个“一带一路”项目,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中国建筑、中国交建签署项目也都超过了10个,涉及金额约4300亿元。

作为“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主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和举措助力客户“走出去”。继境外成功发行40亿美元“一带一路”债券后,中国银行截至2016年末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授信支持近600亿美元。工商银行截至上年末向沿线国家贷款投放达23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5.8%。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深入,上市公司作为重要参与力量正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猜你喜欢
收费
五峰山准自由流收费模式探索
行政法上之不利类推禁止*——以一起登记收费案为例
面向ETC自由流的收费管理探讨
自由流收费下的联网收费结算中心基础架构设计
眼镜店加工收费,你怎么看?
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
高速公路ETC自由流收费技术探讨
高速公路收费热点思考
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支起防护伞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