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新阶段
自2013年“一带一路”提出以来,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引导下,这一倡议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实现了从理论设想到创新实践的重大跨越,并进入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
在本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务实”是习近平和多位与会嘉宾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此次论坛期间,中国在对接政策和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合作、加大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新举措,包括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为“一带一路”有关合作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宣布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形成了270多项成果清单,这些成果无疑将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撑,增强各方推进合作的信心。
实际上,在过去的四年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已经用实实在在的项目和成果践行着“务实”二字。
例如在“政策沟通”方面,中国同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
在“设施联通”方面,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在“贸易畅通”方面,2014年—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在“资金融通”方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丝路基金”投资达40亿美元,中国同中东欧“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仕国认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我国与沿线国家或将在基础设施领域率先展开合作:“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及长远的眼光来看,商业层面的贸易,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持,所以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的合作,会放在较为优先的位置。”
在此次高峰论坛记者会上,习近平不仅给出了“一带一路”建设进入新阶段的定义,更提出:“下一步,我们将继往开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 更高水平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探索解决世界经济重大挑战的共同方案”。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看来,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使命,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任务。“而今,‘一带一路’已被联合国有关决议列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合作平台,成为相关各方和国际社会的共同事业,相关建设也进入多边共商、协力推进阶段”。
李伟表示,摆在各方面前一项必要而迫切的工作,就是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就如何搭建合作平台汇集众力,如何畅通交流渠道、实现战略有效对接等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研讨,从而形成行之有效的政策机制和行动方案。
“过去四年,‘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词是‘心往一处使’,就是要向此前不了解这一倡议的国家解释、沟通‘一带一路’的优势和良好前景,吸引各国自觉加入建设队伍,此次峰会吸引了近30个国家参与,其中一些并非是传统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从侧面证明了第一阶段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
白明认为,任何倡议绝不能“光说不练假把式”,所以到了第二阶段,‘一带一路’建设关键词转变为“劲儿往一处使”,各参与国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推进项目开工建设,“虽然此前有部分工程已经上马,但是在日渐响亮的‘一带一路’倡议号召下,将有规模更大、技术更高的项目加速落地,改变部分国家以往单打独斗的历史。”
还有分析指出,未来一段时间的“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将一举改变过去连续几年贸易额下滑的趋势,实现进出口贸易“二次复苏”的高潮。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将迎来全方位走出去的高潮,其中民营企业有望找到更契合的发展目标,投资项目从以往的能源、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服务业、IT产业和旅游业。
“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政治议程,不搞排他性安排”,习近平在此次高峰论坛记者会上提出,各国将传承丝绸之路精神,致力于合作共赢。
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开放和包容已被多次提及。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强调, “一带一路”各国要有 “向外看”的胸怀,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可以说,开放和包容是开展‘一带一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系主任洪涛表示,中国所倡导的“一带一路”,原则就是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不仅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赢,对于愿意加入的非沿线国家也敞开怀抱,这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十分难能可贵。
洪涛进一步解释称,所谓“逆全球化”就是指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国家试图以半封闭的状态保护本土产业,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的趋势,还有少数国家以全球化的名义形成小团体,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全球化。
而本次高峰论坛正是要通过开放合作来推行真正的全球化,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金融危机以来出现的全球性问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也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过去数十年来,世界各国在医疗、教育、技术创新、商业网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仍有数以百万的人并没有搭上人类发展的快车,全球化大潮并没有托起所有的国家,为此,世界需要一些全新的战略。
古特雷斯进一步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全球发展的愿景,中国在多边主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联合国非常愿意与中国合作共同建设这条新的道路。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谈到下一阶段与“一带一路”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对接,习近平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和发展战略对接,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同时协调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宏观经济政策,共同推动经济结构改革,营造有利的国际发展环境。
此外,与会各国还强调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智慧城市等创新行动,共同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同时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同有关国家和国际地区组织提出的发展规划对接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
但是有分析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程度不一、产业结构也有差异,要充分对接发展规划、部署共同行动方案,面临不小的挑战。“在目前的全球生产格局中,发达国家在不少领域已经占据了相当优势,其他国家想要追赶略显吃力”,白明分析指出,而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特别提到的跨境电商、大数据等领域,恰恰是世界各国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产业,“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有能力追赶甚至实现弯道超车,因而将是未来建设无出其右的重点。
以跨境电商为例,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电商平台消费额同比增速最快的1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7个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消费额同比平均增速超过10倍。通过电商平台,中国商品销往俄罗斯、乌克兰、波兰、泰国、埃及、沙特阿拉伯等5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有超过5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通过电商走进了中国。
白明最后提醒,在“一带一路”下一轮建设尤其是设施联通方面,我国将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诸如水土不服、政局不稳、劳资矛盾等等,“所以在未来工程推进过程中,要与各方保持良好关系,做好防范分享、应对风险的充足准备。”
在总结既往成果的同时,参与本次高峰论坛的各方也对“一带一路”的未来进行了了展望。习近平表示,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已经规划了合作路线图,确定了重点合作领域和行动路径。
具体来说,各国同意继续把互联互通作为重点合作领域,努力连接陆上通道和海上港口,打造陆海通达,两翼齐飞的基础设施联通网络。而除了“硬件”之外,各国还将加强软联通,开展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促进海关、质监等领域的合作,促进各国规则标准体系的相互兼容。
在贸易方面,各国将支持加快经济走廊建设,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共建经贸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支持绿色低碳、信息技术等产业发展。而在资金方面,各国同意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
此外,各国还将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等领域合作密切旅游、智库、媒体等领域交流,采取举措促进人员往来的便利化,将顺应各国人民的期待,在可持续发展、反腐败、减贫、减灾等领域开展合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就以交通领域的标准体系兼容为例,指出此前我国与苏联的铁路建设标准不一,从我国运货至苏联境内时需要为列车换上适用的车轮,回国境线内后需要再把列车的轮子换回来,由于当时两国贸易较为频繁,此举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只有让交通、基建等领域的标准体系高度兼容,才能畅通各国商贸往来的通道,最大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与沟通成本”,陈及说。
而在融资方面,陈及分析称,“一带一路”沿线多为经济不够发达的国家,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所需启动资金往往较大,仅仅依靠政府或个别企业负担会造成较大的投资压力,为此需要创新融资方式,可以凭借抵押担保向银行融资,也可以进行资产证券化,但无论如何,未来仍需要降低融资成本,激发更多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