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宇:活出真自我
国贸三期,在这座北京CBD的地标式建筑里,银行家、投行经理、跨国公司高管、知名律所合伙人……世人眼中的职业精英汇集于此,强大的气场让步入这里的职场新人们不自觉地屏声静气,在这里,一位知名律所的创始合伙人,在新人们的想象中会是什么样呢?这位女士同时还是一名全国政协委员,她是否又雷厉风行、直言不讳?《北京CBD》专访律所精英、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宇,为您揭晓答案。
人物简介:
刘红宇,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
采访刘红宇的当天,是2017全国“两会”召开的前一天,采访一结束,当天下午她就要进驻全国“两会”代表的驻地,而就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同时,律所还有一个要紧的案件等着她来把关,这种紧张的节奏通常被形容为“脚打后脑勺”,而对刘红宇而言,这样的节奏似乎已经是一种日常,我们的采访“见缝插针”,话题自然从全国“两会”开始。
《北京CBD》: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您会有哪些重要的提案?您关注的重点又是什么?
刘红宇:提案我都已经写作成稿了,但还在不断地打磨。我上会聚焦点有三类,第一个是法治类,有关司法进步、司法体制改革、律师职业保障等领域,这些一直都是我比较关注的。
第二个是社会类,比如说食品安全、校园安全、校园改造。比如去年我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中小学新建校舍的新风系统的建设应当纳入国家计划,纳入财政预算。大家知道,我们很多写字楼都有新风系统,白领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而中小学一直就是开窗透气,不开窗的话,没有新鲜空气能够进来,而现在与雾霾有关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新风系统纳入我们新建校舍的视野和范围中来;另外,老的校舍要根据财力逐步改造,现在国家也正在开展论证工作,可能会待论证完毕后再做安排。
第三类是经济类,比如去产能、治理僵尸企业,在此过程中实际上会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破产企业增多了,重组并购也增多了,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处置,然而僵尸企业如何能够将破产清算以及执行融为一体,重塑健康、真实的竞争环境,避免无序消耗我们的社会资源,还需要配套的法律保障。但是从《破产法》实施到现在为止已经十一年的时间,破产案件的数量相对来说还是不足,破产主体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还有个人都没有纳入到破产体系,而上述这些主体有时候则是僵尸企业的出资人或者所有人。所以从立法的角度怎么能够丰满和完善我们的企业信息,净化我们的市场环境,以及怎么能够让我们的一部《破产法》更加完善,这些都是今年我其中一个提案的相关内容。
《北京CBD》:您准备得特别充分,那在您的提案提出了之后,是不是有一个漫长的程序要走?
刘红宇:我们政协委员在“两会”的提案、建议很好地彰显了何谓“民主协商”。我带来的这些提案,并非是在短时间内仓促写就,而是我长期调研、思索的成果,而且即使在闭会期间我也在不断思考,所以落笔是经我自己充分酝酿的结果。政协提案是给国家建言献策,所以我认为提案提出的问题应当足够专业、应当有足够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尽快分析总结,才能做那只“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鸭”。虽然有些问题可能今年解决不了,但是如果方向是对的,我会继续努力发出我的声音。确实有时候我的提案不一定当年就能落实,但是回过头来看,一旦条件成熟,我的很多想法最终都变成了现实。比如,围绕司法体制改革,我一直在发声,不停地呼吁将司法人员列为专门人才,推进包括职业保障、离退休制度等待遇的落实。为了深入司法体制改革今年我可能还会提一个有关延长法官退休年限的提案,因为像法官这样需要经验积累的专家型人才,60岁左右正是黄金年龄,如果按照公务员的序列退休的话,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
《北京CBD》:以前法官按照公务员的序列,到年龄就退休,而且在公务员的序列里边,法官可能连说话都不算硬气,您怎么看?
刘红宇:现在我们司法体制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去行政化。法院的运转,应当是围绕法官的审判活动去运转,经过我们的司法体制改革,现在即使有所谓的官职头衔,只要不是入额法官,那也是为法官审判活动服务的人员。所以现在人们纷纷愿意入额成为法官,以至于像政治部主任等要职,专业法律人才向往热度大减,这样的现象,在法院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北京CBD》:那您说的这样的现象,法官入额是指大城市的法院吗?还是说基层的法院?
刘红宇:各地法院都有入额法官,因为整个法院体系都在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法官序列。现阶段只有不到30%的人能够入额成为法官,其他的法院工作人员只能划入司法辅助人员序列。
不论是哪个地方的法院,法官的职务都不再属于公务员序列,从今往后将不再用行政级别来界定法官的级别。
《北京CBD》:您说的法官的这个序列,它是已经建立完成了吗?
刘红宇:法官员额制改革总体上进展顺利,据我了解今年的入额任务已经完成,而且各地还都留出了一些余地,就是为年轻人的成长留出空间。基本上从具体比例来看都是不超过30%。法官员额制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说这是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司法的一件大事,所以在本届政协委员任职期间,我都在积极地围绕司法体制改革开展工作。
2011年,作为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刘红宇每年都要参加多个调研活动,让她感受颇深的,是2010年4月参加的“少数民族地区法律人才短缺问题”调研组,来到了美丽的大小凉山彝族地区。在这里,她不仅感受到了偏远地区环境的恶劣,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法律人才的短缺。
《北京CBD》:您刚才也提到了社会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法治的推进,那您认为在扶贫的工作中,法律会发挥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刘红宇:法治中国,就是不应该有法律的无人区,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后来被《人民日报》转发,题目是 《我和凉山有个约定》,其实就是向国家提出了应该在这些地区增加双语法律人才,以及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和扶持,让他们能够在边疆地区扎根、工作。我在调研中发现,当地的法院硬件设施很不错,但是缺乏本地法官;而从外面派来支援的法官,三年一满就走人,大都还不会当地语言。由此就会造成一些问题,比如在刑事案件中,嫌疑人听不懂普通话,而法官又不会说当地语言,导致案件审理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法官自说自话,最后就只能通过翻译告诉嫌疑人判决结果。然而判决不是根本目的,实际上审判的教化作用更重要,但这个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有语言交流的。所以我调研后就提出建议要增加双语法律人才,这些年这样的精神都一直写在“两高”报告里了。
《北京CBD》:其实我们也听说就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当事一方是少数民族的话,会给他们一定的照顾,反而使另一方当事人,比如说汉族人,受到不公平待遇,可能会引起不满,有这种情况吗?刘红宇:任何一个判决都有一方胜诉,或者一方败诉,如果是民商事的纠纷,那输的这一方不满的情形有可能会出现,当然我们不是说赢的那一方就绝对满意,他也有可能对过程,或者对某个程序上的问题,提出他的不同观点。满意不满意这样的评价,其实是非常感性、非常具有个人色彩的,这样的标准实际上无法准确地评价判决的结果公正与否。
作为法律人,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去推动的,我们去监督和去提建议的,都应该是法律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即推动严格依法判决。我们更应追求法治不断进步,使之更符合先进生产力,更适应社会文明,这是长期性的工作。
《北京CBD》:这种长期性的依法办事还会在扶贫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体现呢?
刘红宇:其实一到少数民族地区,我就能够看到绚丽的民族,质朴的人民,还有美好的河山,这些地方不论是生态保护,科技兴农,还是当地企业走出去,都离不开法律支持。
比如说,昨天我们律师事务所就为内蒙古的一个企业代理了一起国际官司,这家企业在美国销售玉米淀粉提取物——黄原胶,就被美国国内企业发起了对中国黄原胶产品的反倾销调查,因此美国不仅要扣我们企业的税,还要让我们的企业交反倾销保证金。经过我们事务所律师们的成功代理,最终裁决结果是这家企业没有倾销。这样一来,通过拿到胜诉裁决,第一它会加强我们这些西部的企业在美国市场的覆盖面和竞争能力,第二也退还了企业交的反倾销保证金,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所以我昨天就用了一句话叫做:“中国律师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西部的企业走出去,让老玉米多多创外汇。”
《北京CBD》:怎么让老玉米多多创外汇?
刘红宇:实际上是那家企业的产品——黄原胶,它是从玉米油里边提纯的一种东西。这体现了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服务来为比较高端的科技兴农服务,当然西部地区寻常生活发生的家常里短、财产纠纷、还有妇女儿童的保护、老人的保护这些都需要有法律服务。像我自己就是中央统战部同心·律师服务团的第一批志愿者,我到贵州的少数民族地区罗甸县,那一个县的法律服务就是由我们牵头义务提供支持的,我们这个律师事务所跟他们有联网,以满足当地的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的需求。
1985年,刘红宇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曾被称作中国法学的“黄埔军校”,也有人评价它是中国法学教育最成功的典范。这里走出了中国法学界的“半壁江山”,他们的名字在今天光芒夺目——20位大法官、大检察官,多位最高政法机关的管理者,数十位影响中国法学的学者。不过大学毕业后,刘红宇并没有直接从事法律工作,而是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工作了将近八年的时间。
《北京CBD》:您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在很多人心目中,解读“西南现象”已经成为一种兴趣,那您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刘红宇:大家都认为西南政法在司法界创造了一个神话。我们有很多校友分布在各种重要岗位上。这是因为改革开放,小平同志提出高考这一政策,给了我们很多人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没有高考,我一个山区的孩子,也许就在当地安排一个工作了。而我最大的愿望是看到山外面的世界,那就要走出去,读书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当年我是我们那个县的第二名,就是这么考出来的。西南政法那个时候云集了全国学法律最好的人才,许多人都是省里边名列前茅的高分生,因为它是全国当时唯一的一所法律重点院校,然后又是最早恢复高考招生的法律重点院校,所以很多优秀人才汇集于此,今天,这么多赫赫有名的校友让我们荣光,我们以母校为荣,也会珍惜母校的荣耀!
《北京CBD》:那会儿还是包分配的?您当时学法律怎么又突然到银行工作呢?
刘红宇:包分配,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我始终认为,如果只懂法律,没有其他的专业知识,似乎就是两个翅膀中缺少一个翅膀,如果我学了法律专业,还懂另一门专业,我就是专业中的复合型专业人士,所以有这么一个分配到银行工作的名额,我幸运地得到了!
《北京CBD》:您去了银行之后,一开始听说是从最基层的工作开始干?
刘红宇:那是我自己要求的。我其实是分在央行的机关,但我觉得我有必要马上把银行的各种专业部门走一遍学习一遍。所以在机关坐了没有几天,我就自己要求下到基层,所以领导就给我这个积极争取进步的小青年安排到工行去实习,到工行后就先去柜台数钱、点钞、接柜,那会儿还是计划经济,没有计划处,然后分别到信贷处、会计处,都去跑一遍。虽然不能说全精通,但是至少是对银行的这些流程都有所了解了。《北京CBD》:听说您在银行工作的时候,工作能力曾让您的领导眼前一亮,说看不出您年纪轻轻就有这本事,具体到底是什么事情呢?
刘红宇:当时在北京农行,有三件事让我成了全行轰动的人物。
第一件事就是我做了兼职律师。因为我心里面还是想着要出来做律师,所以时刻关注中国律师业的改革,期待中国律师能够独立于行政体制。因为那个时候律师事务所叫做法律顾问处,都是吃官饭,还有行政级别的。想想看,拿着国家的工资去为当事人打官司,由于屁股决定脑袋,很难按照独立的法治意志依法去给客户、给社会提供服务。因此当时我为了关注律师行业就开始做兼职律师,每周去一趟,我们银行的领导也非常开明,每周允许我去法律顾问处工作一天,在当时很少有人会出去兼职,而当时我已得到经济师职称,所以银行的同事常喊我为小“双师”。第二件事就是我发现了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法律方面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洞,通过给行长写信及时堵住了漏洞,为银行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当时我尽管在银行工作,但是依然关注法律方面的时事新闻,有一天我在一个法律文件中看到,河南的南乐县向最高人民法院提问,说当贷款到期后,又延期,但并没有通知担保单位,这个担保单位是不是还要在延期的这个纠纷中间继续承担责任?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因为《担保法》上有明确规定,可那个时候毕竟《担保法》也没出台,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就给予回复,称贷款到期之后又延期的,如果不通知担保单位确认延期,担保单位的担保不再继续。在看到这则文件后我结合我在各部门的业务实践,判定我们银行有可能存在贷款延期后未能及时通知担保单位确认的情况,因此在发现这个问题后,我立即就给行长写信,行长马上下令组成一个工作组就全行贷款业务进行清理。当时我们行在19个区县都有支行,工作组到所有区县都走了一遍,清理出来很多延期后没有通知担保单位的贷款项目。接着马上就进行整改,重新补签担保合同或者确认延期,在担保方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完成了补救工作,解决了一个巨大的隐患,可以说是给银行立了一个大功。这件事促使我们银行里的老同志、老会计改变了对我的看法,以前他们常常摸着我的小脑袋说,姑娘人不错就是入错门了,我们这个地方不需要学法律的啊。而通过这一件事就改变了他们对我的印象,同时更改变了银行员工对法律专业人士的看法。
第三件事就是我两下广东,收回了别人收不回来的贷款。当时银行开始做“三产”,所谓“三产”就是搞咨询公司、信托公司之类的非主营业务。因为那会儿都是国企,刚开始很少有贷款发放后收不回来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就出现贷款收不回来的情况了,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很多收不回来的贷款都在广东,其他同事去了好几次都没收回来。见此状况我主动请缨,两下广东,找到广东农行的咨询公司,也算是我们的兄弟单位,通过他们的查询找到了线索,最终把贷款收了回来。这让行长非常高兴,以至于经常在大会、小会上表扬我,还给我破格分了住房。那个时候作为一名单位年轻的员工,能在单位分到一套住房,可以说这是一个很高的待遇。但是我从银行辞职的时候,还是坚决地把房子退了。
《北京CBD》:对啊,房子多值钱?
刘红宇:我觉得做人做事应当有原则,不能说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去违反原则;辞职去做律师是我的人生理想,为了理想,不惜代价;因此在辞职时我确确实实把什么都交待得清清楚楚,把房子退回给了单位。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对我自己的未来是有信心的。因为小平同志讲了,中国律师将来会有30万人,律师的前途远大,大有可为,而我能够憧憬这样的一个法治社会。
1992年,邓小平南巡归来,鼓励创业。市场经济开始起步,越来越多的机会摆在了年轻人的面前。当时的“下海潮”,在全国各地很普遍。人社部曾做过统计,1992年辞职下海者超过12万人,不辞职却投身商海(停薪留职、兼职)的人超过1000万人。那一拨下海潮中,许多体制内的人都勇敢地下海创业了,1992年底,刘红宇辞职下海,创办了北京同达律师事务所。
《北京CBD》:您辞职下海后,据说接的第一个案子也是追巨款?
刘红宇:第一个案子今天看也不算巨款,因为是在1992年的第一个案子, 成功完成且收到一笔律师费,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北京CBD》:对啊,首付款八万在当时也不是小数字了。
刘红宇:当时银行的一些退休老同志返聘开始搞活金融,就有了好多城市信用合作社,后来就组建为城商行了,在北京是北京银行的前身。当时就有一家城市信用社有一笔贷款收不回来,经手的工作人员都是老同志,一生谨小慎微,可以说一生不希望自己有任何的过错,如果上百万巨款他收不回来,可以想象他得有多着急。这时候其中一位老同志就想到了我,说我原来有一个小同事,现在辞职出来了,让她来给我们打官司。而那家信用合作社的负责人,也是一位老同志,可以说,他是从解放前的账房干起来的,从来没有打官司的经历,所以他很怀疑,说还打官司?那只能试试,打官司还要收钱?所以就更要试试了。这个案子一步一步有惊无险的,认定了合同有效,最后官司也打赢了,打赢了但是执行不回来,债务人不给钱,而我想查账号也查不着。这位负责人就对我拍桌子了:法律有什么用?一张胜诉判决,不能当饭吃呀!而且还不停地说着“我不仅收不着钱,我还要给你付律师费,我认为中国打官司完全没用”这样的话,看到这位老同志在我面前对法律的认知如此失望,我非常难过。
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执行局,可以把这个企业的各种资产,每家银行的账户等相关信息调出来一览无余,但那个时候这些都没有。所以我就硬着头皮去法院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请求执行庭调查财产,最后,我敲开北京市中院执行庭长的门向他说明情况:“现在判决完了,我的当事人收不着钱,我希望人们对进法院打官司是认同的,是有信心的,但我没有取证能力,去实现当事人的诉求,所以这个时候我只能求助于法院,希望法院能够给予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法律上的支持。”庭长被我的话打动了,于是他们就开着执行局的车奔赴现场查资产,一星期后被执行款项执行到位了!所以即便到现在我也对这几位法官心存敬意,他们所做的是给了一个年轻律师对司法的信任,更是让我愿意一生追求法治,忠实于法律。20年后,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我立即着手写的提案就是:“加强国家的司法执行威慑力,建立执行的信息体系”,我知道只有将判决落到实处,能够实际执行,这个社会才会更信任法律,让当事人信法而不是信“关系”,信法而不是信权力。这是一个用法治引领社会进步的过程!想想看,在时代进步、法治进步的过程中,有我们的推动和参加,我非常自豪!
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我相信法律!现在我经常跟我们律师事务所的年轻律师们讲,要把工作做到极致,不能轻言放弃。
《北京CBD》:那当年接的第一案子就有了八万块钱的律师费,是不是就更加坚定了您的信心,而且打官司的领域是不是也主要是以经济类的、金融类的为主?
刘红宇:对,在那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的经济热点会不断出现,会伴随着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的脚步而不断变化。到今天我们的律师也已经走出了国门,在国际上展示中国律师的风采,但在那个时候是难以想象的。这些进步恰恰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成长,一批批弄潮儿砥砺前行,这些都是活的教课书。
九十年代初期,我确实陪伴并看见许多在市场中初学游泳的弄潮儿在潮起潮落的大海中沉浮。有的人成为中国今天最著名的成功企业家,有的半途折返甚至杳无音讯。记得我最早的一个客户是做太空棉的,就是《北京人在纽约》的独家赞助商,那个时候火得不得了,老板是江西的一个大学生来北京闯荡,也是在那个时候创造了一个经济界的神话,他不仅做太空棉,后来也开始做地产。当然那个时代,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有不规范的地方,像他们最早起家时是租用的或者叫承包的集体企业的执照,所以当他的企业正兴旺发达的时候,海淀区国资委突然就把企业没收了,把他们七个合伙人就轰出来了,那七个合伙人就到我们律师事务所来,在这紧要关头,他们拿印章盖了一张30万的支票拿到我办公室来,希望我能为他们打官司。
《北京CBD》:就是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是选择先把律师费交给您?刘红宇:对的,他们就这样坚持要先把这笔费用交给我,然后我们就开始紧急地沟通,彻夜开会了解和分析案情。当会议结束时已是天亮,而根据会上了解的情况,我坚决地把这个钱给他们退了回去,并劝阻他们说应当把这个钱先拿回去,防止出现侵吞国有资产的严重后果。陪伴客户渡难关,这是律师的天职,也是一个律师在关键时刻做事做人,以后,他们分别办公司我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他们都对我信赖有加。所以1995年世妇会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来采访我,其中一个老总就说,刘红宇在我们公司就相当于副总,我们在决策的时候,如果不向她做咨询的话,我们心里是不踏实的。其实这句话为什么我想引用呢?我是觉得作为企业,在依法经营的过程中,在生长发展的过程中,我相信是离不开好律师的;而作为律师,我觉得在服务的过程中,看着这些企业生生死死灭灭,大浪淘沙,这也是让我自己成熟成长的一个过程,通过这些经历选择一个最佳的路径成长。
一个最佳的路径是成长,诚如刘红宇所言,今天的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境内规模最大、最富活力的律师事务所之一。从公司、证券、金融、房地产、项目融资、基础建设、资产管理、保险、并购、税务、知识产权、反垄断、劳动法,到外商投资、国际贸易、WTO争端解决、商事仲裁诉讼等等,在诸多业务领域,金诚同达都已成为行业里的领先者。五年前,金城同达选择入驻国贸大厦,更显示出一家品牌律所具有的实力。
《北京CBD》:其实以您的资历,去任何一个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做法律顾问都不难吧?
刘红宇:没想过。作为法律人,作为律师,我可能思想更独立一些,希望做事唯一依托的就是法律,而非公司老板的指令和要求。
《北京CBD》:所以从您辞职下海创办律所,到现在正好25年,那您觉得有没有过比较困难的时候,如果在整个国际经济形势不太好的时候,律所的生存、发展会不会受到一个比较大的影响?
刘红宇:我认为最大的影响是法治环境,而不一定是经济环境。如果是在一个无所谓是否依法行事的社会,律师的法律服务的价值就不能凸显,律师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所以说最重要的是法治环境。当然我们要说经济在运行的过程中,不论是去产能,还是GDP增长速度的快慢,这些对于律师行业本身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律师就是服务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从生到死的过程,包括企业生到死的过程,企业从设立、并购、上市,再到清算、破产、重整,这些都是我们的业务。
《北京CBD》:在五年前,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选择到朝阳来,并选择入驻国贸三期,为什么会做出这个决定?
刘红宇:我对朝阳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十五年前,我进入到北京市人大朝阳团也是我们北京律师界唯一的一个市人大代表,我觉得朝阳有一颗特别包容的心,朝阳特别开放,特别吸引人才。怎么这么讲呢?我就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们从东城搬到朝阳来,当时朝阳的区委书记陈刚书记来剪彩就说,我没有给任何企业做过剪彩,但是红宇律师是朝阳律师团的志愿者,也是服务朝阳经济社会的一个志愿者,红宇给我们做了很多的贡献,所以我愿意来。然后我们搬过来了以后,朝阳工商联也吸收我作为朝阳工商联的副主席,那我觉得这些实际上都是用开放的心来对待我。尤其在前年,朝阳设立特殊贡献人才奖,一共5人,每人给了30万奖金,我作为这个奖的获得者之一,这让我觉得身在朝阳,身在CBD非常光荣。落户朝阳,是因为我们非常热爱这方热土。
我们律师事务所还在党支部领导下设立统战工作站,工作站下建立了海归人士联谊会和青年律师联谊会,让律师感受党的关怀,为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律师和统一战线建立纽带和桥梁;同时通过联谊会也把青年律师们组织起来,为社会做公益、做贡献,这些都是我们在朝阳做的事。
《北京CBD》:在北京CBD,国际和国内的知名律所云集,您觉得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的优势、个性或者说特色是什么?刘红宇:我先谈我自己,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一定要争做第一,甚至我都没有想过我要去做一个律师行业里边哪个层面的律所。我只是常常想,我们在这样的一个传统行业里面,怎么能够把事务所做得更好,怎么能够云集更多的人才。所以我认为事务所虽然是“好酒也怕巷子深”,但是根本上来说,事务所的核心实力就是人才。有了方方面面的人才、配置与适当的营销,才能够做好一个事务所。那这些人才怎么来?又怎么能吸引他们?从个体上来说,要有胸怀,要有包容心,要有付出,律师事务所要有相关政策,才能把他们吸引进来。
另外一方面,哪些属于人才?这就要有清晰定位。我们是大型的、综合型的律师事务所,所以我们特别需要法律服务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型人才、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专业化、国际化。这样才能使事务所做强,做强后自然而然地壮大。
与此同时对于事务所和人才的管理,我认为要通过管理的制度化、管理团队的年轻化,放手交给他们,交了就要信任,就不用再去过问,也不要去干预,学会放手,通过制度去体现合伙人的共同意志,应该比一个神话的事务所的掌门人的操劳让事务所的发展更持久!
《北京CBD》:解放自己,然后您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履行全国政协委员的义务,去进行实地调研?
刘红宇:对,有了更多的时间努力履行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等社会职务,同时,让我的人生也能体会更多美好的人和事,并把它们记录在朋友圈里。知道吗?有很多人喜欢看我的微信,看我的朋友圈,因为我在朋友圈秀美好的事。很多人说感觉你天天就是开开心心的。不管能做多大的事,我觉得作为女性首先应该快乐,要把这个快乐传递给自己的先生、父母、孩子,有快乐一切都好说。我认为快乐能够让女性的情商变得高起来,因为快乐,就能释怀,不会为一些事情纠缠不休。像我们律师做的事情,常常是非常严肃的,甚至是寸土必争互不相让的,为什么?这叫打官司,打官司那是一种工作状态,但是你的生活状态和你的工作状态,两个主线条要有区分。生活的主轴、主线条就是快乐、就是释怀,就是大大咧咧有点儿二,哈哈!
实际上,我觉得这是在政协培养的一种素质,越来越真实地表达自己,这在一般人眼里看来有点傻。但我想这也特别符合一个敢于谏诤言的政协委员的素质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