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得:“自问?自答”

2017-09-05 12:58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验班心理学课题

长期以来,我读书形成了一个习惯——“自问·自答”,获益颇多。这里略举一例——回忆“科学认读”课题实验起步阶段,有幸拜读了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的名著《揭开汉字的秘密》。书中说:“汉字会使应用者多联想,自古以来这蕴藏着的优势没有好好挖掘。”反复琢磨,引起了我的“自问·自答”——

这里的“联想”是什么意思?

为了寻求答案,向工具书请教。《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心理学词典》解释:“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由当前感知的事物想起另一有关的事物。”综合两家解释思考,心中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这时心理上产生一种“获得感”。平时读书,大凡遇到一些关键的、核心的词语,我总是不肯轻易放过,就在下面打“圈”,要弄清楚它的“内涵”和“外延”。

汉字为什么“会使用者多联想”?为什么说这是汉字的“优势”?

我带着这两个问题阅读《汉字文化学》《基于脑的学习》等相关专著,终于找到了答案: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表意的文字,汉字具有“逻辑性”,或叫“相似性”,这正是汉字的“优势”。譬如,“马”字是个象形字。先人由“马”字创造出了“妈、吗、码、玛、骂”等一串汉字。我们认识了“马”字,再见到“妈”字,就会想到它与“马”有关,读“马”的音;而“女”字旁,意思跟女人有关;再联系日常生活想一想,就是妈妈的“妈”。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个“想”的过程就是“联想思维”的过程。再联系到学生平时识字,可以识一个、带一串,不仅容易了,而且这个过程激活了“联想思维”。心理学研究指出:“联想是创造之母。”脑科学研究表明:汉字是“复脑文字”,有利于开发大脑潜能,“联想思维”对培养未来创造型人才大有裨益。至此,不仅茅塞顿开,而且一种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日常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一些重要的语句,就在下边划一道曲线,“自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个的“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再阅读相关书籍,直到找到比较理想的答案为止。

怎样“好好挖掘”汉字的“优势”?

安子介先生说,“自古以来”,汉字“蕴藏着的优势没有好好挖掘”。读书贵在联系实际,我问自己:谁承担这个“挖掘”的任务?我们语文人责无旁贷,一种使命感涌上心头!学以致用。汉字特有的“优势”,具体地说,汉字特有的“联想”育人功能,为我们“科学认读”课题研究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我们就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广泛宣传、发动,依靠广大实验班老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广大实验班的学生享受汉字之福祉。读书为了应用,结合课题研究,依靠群众的实践和创造,收到了举世瞩目的成效。

总而言之,从读书这个角度说:以“问题为导向”,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继而带着发现的“问题”结合实践深入阅读,锲而不舍,寻求自己满意的答案。“自问·自答”,仅是个人读书之心得,欢迎批评、指教。

(陈树民,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曾任江苏省小语会会长,教育部部长基金课题“科学教育”子课题“科学认讀”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实验班心理学课题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